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060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docx

苏教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卷

综合检测卷

(时间: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第Ⅰ卷(共33分)

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宫阙  撅嘴  鳜鱼  蕨类植物  一蹶不振

B.唠嗑磕碰瞌睡溘然长逝阖家欢乐

C.海滨槟榔傧相摈而不用鬓发苍苍

D.觊觎觐见靓妆面面相觑航空母舰

答案 D

解析 A项依次读què,juē,ɡuì,jué,jué。

B项依次读kē,kē,kē,kè,hé。

C项依次读bīn,bīnɡ,bīn,bìn,bìn。

D项依次读jì,jìn,jìnɡ,qù,ji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汉代文学中,借屈原之名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家为数不少,提及屈原这位令人充满同情的诗人,往往使作家顿将失意、挫折、忧愁幽思都涣然冰释了。

B.我的家乡,是朔风劲吹,红日高悬的地方;是城头旌旗猎猎,大道甚嚣尘上的地方;是慷慨悲歌,壮士远行,哥哥走西口,好汉上梁山的地方。

C.张家界的神仙池布满箭竹,景观兼有九寨沟和黄龙寺的特点,其中的金银滩更是奇特有趣。

全滩一半呈金黄色,一半呈乳白色,平分秋色,互不相干。

D.为庆祝戏曲网的创办,我给网友展示一下我多年来收藏的戏曲音像制品。

或许这些东西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堆过时之物,但我却认为烂船也有三斤铁。

答案 C

解析 A项涣然冰释:

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不合句意。

B项甚嚣尘上:

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或消息普遍流传。

现多指错误的或反对的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与语境不符。

C项平分秋色:

比喻双方各占一半。

用在此句中合适。

D项烂船也有三斤铁:

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成分。

不合句意。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美国、欧共体、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金融机构想进一步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的愿望仍在与日俱增。

B.文中所举诗句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方干“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佚名“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C.他们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家福、副研究员余鑫如两位同志担任合作总社的法律顾问。

D.蜱也叫壁虱,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答案 D

解析 A项括号前的顿号应去掉。

B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C项在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中都用顿号,造成结构不清。

第一个顿号改为“及”或“和”,第二个顿号不变,第三个顿号改为“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报纸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二十年的高位上跌落下来,伴随着的是________。

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十来年的指数性增长,________,未来网络媒体还将呈现爆炸式发展。

在这场媒体的变局中,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________。

报纸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①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 ②发行市场的萎缩和年轻读者的流失 ③开始出现“拐点” ④已经接近“临界点” ⑤行业奶酪会越来越少 ⑥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小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读者流失是市场萎缩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故选①。

“临界点”指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前,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拐点”指事物的发展趋势开始改变的地方。

上下句讲的是网络媒体的强势发展,故选④。

为生存而竞争,争的是市场份额,故选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B.在一次部门会议上,小李说王主任是靠关系来到广告部的,在场的人没有不对此感到气愤的。

C.进入乌镇,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浏览着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

D.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答案 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记载”。

B项“此”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D项成分残缺,应在第三句“城市”前加“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

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

佛教的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们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

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

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

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

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答案 B

解析 原文说“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但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前提错误。

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答案 C

解析 “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家都不可或缺”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答案 D

解析 A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之说。

B项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中国固有的学问”比“儒道两家”大得多,另外“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说“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C项概括失当,并非“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一张一弛”。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

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

“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

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

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尚宽曰:

“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

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

“妄言耳。

”众乃安。

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又徙梓州。

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

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①蛊: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方书:

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

同“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

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

池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宽趣尉出捕        趣:

催促

B.募索为蛊者穷治穷:

彻底

C.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交:

交结

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

立……的塑像

答案 C

解析 交:

交互、交相。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

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③④⑥B.①③⑥

C.②④⑤D.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 ①②⑤都不属于“勤于农政”的表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

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

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褒奖。

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赵尚宽,而不是赞美“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

第Ⅱ卷(共117分)

四、(22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尚宽曰:

“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

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2)赵尚宽说:

“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姓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

”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

解析 

(1)注意“谓”、“方”、“易”、“散漫”、“为害”的翻译。

(2)注意“旷”、“垦辟”、“何废郡之有”、“按”、“故迹”的翻译。

参考译文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赵安仁的儿子。

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在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武官抓捕,并说:

“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

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兵跟在后面,把贼盗都捉获了。

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

转运使持有数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嘉祐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

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

赵尚宽说:

“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姓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

”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

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

四方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

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

赵尚宽勤于农政,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

赵尚宽在唐州共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

“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

”众人才安定下来。

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

不久又调到梓州。

尚宽离开唐州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

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

后来,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感慨万千,也写下了五首《放言》诗奉和。

(1)“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指什么方法?

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法”是指要想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2)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在表现手法上,以议论为诗,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诗的颈联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极通俗地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诗歌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答案 

(1)别有幽愁暗恨生 唯见江心秋月白 

(2)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五、语言表达(12分)

15.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例句: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博大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平静,博大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目,注意题目中说的“以‘博大’为话题”。

在仿写之前应先分析例句,明白例句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排比句,并且每个句子都有着固定的结构“成熟是一种……”。

那么仿写时,也可选择“博大是一种……”的句式,使这样的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16.某校高三(6)班要召开“我的梦·中国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班会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

(1)主题鲜明,将“我的梦·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

(2)符合班会主持人的身份;(3)80个字左右。

(4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千千万万个“我的梦”汇聚成一个“中国梦”,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付出。

请问同学们,如何通过实现“你的梦”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请畅所欲言!

17.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

(4分)

某报就当下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除通讯外手机主要用途(单选)

上网聊天玩游戏

看小说、听歌

浏览新闻

搜索

38.6%

35.7%

14.1%

11.6%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多选)

影响视力

产生铃声幻听

现实交流

能力差

思考能

力差

47.1%

36.8%

45.7%

41.1%

请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娱乐已成为手机除通讯外的主要功能。

②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身心俱损。

解析 这个表格主要说明了手机除了通讯外的其他用途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

从“上网聊天玩游戏”及“看小说、听歌”等可以看出,手机的其他用途主要是娱乐。

从“影响视力”“产生铃声幻听”“现实交流能力差”“思考能力差”等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对身体而且对心理都有影响。

六、阅读理解(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照章办事

[德国]拉里夫·维内尔

深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

“非常抱歉。

”理发师殷勤可亲地微笑着,“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

“反正现在你们店里连一个顾客也没有。

”我试着提出异议,“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有个例外……”

理发师朝我这边稍稍转过他的脸:

“尊敬的先生,要知道现在是夜里。

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呵!

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

”说完,他把脸扭过去了。

于是我走到售票窗前:

“请给我一张火车票。

“您上哪儿?

“哪儿都行,反正对我都一样。

“别装疯卖傻了!

”年轻的女售票员发火了。

“我一点儿也没装疯卖傻。

”我平心静气地说,“您只要卖给我一张离本站最近的那一站的票就行了。

“您指的是哪一站?

“可爱的姑娘,我已经对您说过了,随便哪一站都行。

女售票员显然焦躁不安了:

“您起码应当知道要上哪儿去呀?

“我根本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女售票员感到十分好奇:

“既然您不打算去任何地方,干吗买票呀?

“我想理个发。

“砰”地一声,售票的小窗子关上了。

我等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上的玻璃。

“姑娘,”我竭力使自己的语气和缓一些,“好了,请卖给我一张票吧!

她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然后便开始翻起一本什么书来。

“是理发店向我要车票!

”我朝那紧闭的小窗子喊了起来。

女售票员把窗子打开一条缝:

“理发师要什么?

“他要车票。

他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

”我急忙重复道。

直到这时,女售票员似乎才弄清是怎么回事。

“好吧,卖给您一张去莱布尼茨的票。

您付60分尼吧!

”她说。

我手里攥着买到的火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

“请看,这是我的车票,现在我想刮一下脸。

然而,理发师的头脑并不那样简单。

“我看出来您并不打算乘车上路。

”理发师微笑着说道。

“可我已经给您看过这张到莱布尼茨的车票了呀!

难道这还不够吗?

“非常抱歉。

”理发师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如果您只是为了刮脸才买车票,那么在我们理发店您就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艰难地喘了一大口气。

“可是劳驾!

”我大喊起来,“我只要有这张车票,就可以上莱布尼茨去。

在这种情况下,对您来说,我就是乘客!

“但是您并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理发师冷淡而有礼貌地反驳着,“这样一来,尽管您手里有车票,也不能算是乘客,因此,我劝您放弃这种打算吧!

我只好又来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