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87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设置白平衡.docx

如何设置白平衡

闲聊白平衡

      提起白平衡,会给人一种神秘感,说到它神秘,那是因为色光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飘忽不定的物质。

      同一张白纸我们在普通灯泡下观看,感觉发黄,在日光灯下观看感觉发青,这不是白纸本身的颜色发生了改变,而是光源的成分发生了改变,白纸表面的物质没有改变,而是它接收到的光线发生了变化。

再举一个例子,晚上逛商场买回一件满意的衬衣,第二天打开一看,感觉不是昨天想象中的的颜色,这说明,因环境光的改变造成了我们对同一颜色的不同感受。

     经营翡翠的商人,通常会在自己的手上带上一枚绿色的翡翠戒指,此举不单单是身份的象征,他在选购原料时,可以随时将那只自己熟悉的戒面颜色在当前的环境光下与所选货物的颜色进行参照对比,以免失误。

这说明,人的眼睛对颜色的记忆力非常模糊,你可以记住是绿色,但是是哪种绿,没有参照物是不能像记忆数字那样准确的记忆颜色的。

     以上可以看出:

一·人的眼睛察觉不到环境光中成分的变化。

二·人对颜色无法进行准确记忆。

     我们使用的数码相机就是靠接收拍摄环境中的色光来表现色彩的,说到环境光时,自然要涉及到“色温”这个大家不陌生的字眼,关于色温的概念很容易在网上找到,这里我只想强调一下色温与“颜色”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色温高低指的是衡量色温的“K”值的高低。

K值高,色温高。

K值低,色温低。

色光中蓝色成分多则K值高,红色的成分多则K值低。

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规律:

     1·日出前色温高,日出后色温低。

     2·向阳面色温低,背阴面色温高。

     3·晴天色温低,阴天色温高。

     4·普通白炽灯泡色温(  ),日光灯色温( )。

[低、高。

您填对了吗?

],当然还有高原色温高,内陆色温低。

雪地色温高,土地色温低等等相对的例子。

     上面例举的都是相对的概念,那么在同一画面中能否出现不同的色温现象吗?

回答是肯定的。

       P1 

器材:

尼康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

AF-SZoom-Nikkor80-200mmf/2.8DIF-ED

时间:

2010-05-1108:

03:

56.00  快门:

1/320  光圈:

F/5.6  焦距:

120毫米  感光度:

200  

       P2

器材:

佳能5D [佳能数码相机]  镜头:

佳能EF100-400mmf/4.5-5.6LISUSM(大白) [佳能镜头]

时间:

2007-09-1117:

53:

38  快门:

1/800  光圈:

F/5.6  焦距:

180毫米  感光度:

100  

     这两张照片的共同之处是,都是采用约120度的侧逆光拍摄,虽然一个是早上8点,一张是下午5点,但太阳与地面的夹角都差不多。

这样的拍摄角度,便形成了一张照片中两种色温的画面。

P1花瓣和P2山峦的背阴处表现出明显的蓝色,而在阳光直射处却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色温所形成的红黄色调。

     这种色调不统一的现象通常在90度以上的侧逆光拍摄时尤为明显,并且在早晨或傍晚色温变化较大的时刻尤为明显。

在顺光拍摄时则表现微弱。

闲聊到这里,我要说明一下,P1中的牡丹花和P2中的山峦,我们在现场看到的不是这样一半发蓝一半发黄的画面,这样的画面是拍出来的!

是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到的色光讯息的真实写照。

     我们在学习色谱知识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P3的圆环表示出色光之间的关系:

180度相互对应的两种颜色光为互补色,这两种色光之间的关系用“此消彼长”来形容比较准确。

在PS软件R、G、B调板中可以示范出,红色增加,青色减少。

绿色增加,紫色减少。

蓝色增加,黄色减少等等。

(有关这部分的详细论述可以在PS教程中RGB色彩模式中找到)

       P3

       P4  这是P3的扩展图

     前面我们讲了大环境下的色温,色温高的环境,色光中蓝色的成分多,红色成分少,等等。

相机便针对不同的色温环境设计了“白平衡”调整选项,白平衡的调整,正是利用了前面讲到的“此消彼长”的原理,在蓝色光成分多的高色温环境下拍摄时提高红色输出,在红黄成分高的低色温环境下拍摄时提高蓝色输出。

通过长红消蓝或长蓝消红达到使画面的色彩更接近于真实的感官。

我们在白平衡选项中所见的“日光、阴天、阴影”等选项,只不过是人为的将色彩输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粗糙的固定下来,用固定程序的方式应对相应的色温环境。

     接触过彩色胶片的影友都知道,彩色负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灯光型,一种是日光型,我们普遍使用的都是日光型,如果在不使用闪灯的情况下拍摄了晚宴,照片红的简直没法看了。

如果外出拍摄时不慎错装了灯光片,拍出的片子全部偏向蓝色。

这说明,日光片适合在蓝色光较多的高色温环境拍摄,胶片的设计,在红、绿、蓝感光涂层的设计中强调了红色,而灯光片的设计正好与之相反(强调了蓝色),所以,用强调了红色的日光片在灯光下拍摄,结果是红上加红,反之,用强调了蓝色的灯光片在蓝色光成分较高的日光下拍摄,结果一定是蓝上加蓝。

这两种类型的胶片,实际上就是两种红蓝“输出”比例不同的胶片。

可以看成我们白平衡中的“直射阳光”和“白炽灯”选项。

相比之下,胶片时代的应对色温变化的选择粗糙到只有两种,再想细致的调整,就只有在镜头前加装不同深浅的橙色或蓝色滤镜了。

我们进入P5的调整,就是相当于在镜头前增加滤镜!

     由于我们的眼睛无法准确的察觉色温的变化,把白平衡设置成自动,便完全可以应付一般性的娱乐拍摄。

而手动调整白平衡,更多的是为了渲染照片的气氛。

至于如何调整白平衡,我觉得有了前面讲的颜色互补概念,剩下的就只有凭经验了。

     P5 这是尼康D90的自动白平衡色光坐标图

器材:

佳能500D [佳能数码相机]  镜头:

CanonEF35-80mmf/4-5.6

时间:

2010-10-1009:

24:

46.10  快门:

1/125  光圈:

F/1.4  焦距:

50毫米  感光度:

200  

     要想准确的知道可见光中的色光成分,需要一台精密的色谱仪,这样的仪器体积厚重,不可能内置到小巧的相机中,相机中的光谱分析仪估计很简陋,只能“大概其”并且自动程度不高,精度也差。

常见自动白平衡拍出的雪景依然是蓝呼呼一片!

为此,相机的设计者在每项程序白平衡的基础上提供了手动调整的方式。

P5是程序自动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此消彼长”的原则进行手动再调整。

P5中将原点向A1、0移动,则拍出的画面在自动基础上曾加了红输出而减少了180度方向上的青输出。

无论我们将坐标原点移动到什么位置,拍出的照片增加的便是该位置色光,减少的是与之180度方向的色光。

     我们在后期调整时,常常会遇到P1、P2中两种色像存在同一画面中的情形,用一般的软件只能整体消弱画面中的某一颜色而增加另一种颜色。

用一般软件调整“色偏”是多数影友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手段。

这种手段有一种弊病--不能局部调整。

     P6   消弱较浅的蓝,画面增加了红。

      P7 消弱较多的蓝,画面增加了较多的红。

     像P7这样的画面蓝色虽然不见了,但红呼呼的画面已经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

     P8 将P1消弱了蓝色,虽然局部花瓣仍然有蓝色残留,但画面的整体色像可以接受。

     我想,关于白平衡的后期调整,PSC4软件应该完全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可惜我对此一窍不通,有需要的影友可以请教水彩2007版主,这是他的强项。

也许不久的将来,相机有了“动态白平衡”功能,即在拍摄过程中就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是何等的方便。

     闲聊的时间不短了,不怕大家笑话,由于生不逢时,我的国家承认的学历只有小学文凭,写这样一篇议论感觉力不从心,只要一摸到键盘,感觉马上就会触及基础理论。

所以,虽然我个人翻看了不少资料同时力求在文字表述上的准确,存在错误是必然的。

好在这里是娱乐交流的天地,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