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83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三年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三年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三年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三年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语文.docx

《三年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语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语文.docx

三年语文

童年的泥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

(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子、放风筝......)而在老师的童年里,每当夏天时,孩子们都在玩泥巴,泥巴却是我们的珍爱,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接力读文,并互评、互改。

3.全班同学开火车读文,检查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纠正。

4.再次读文,理清条理,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生:

课文讲了孩子们玩泥巴、吃野餐的快乐生活。

师:

板书:

玩泥巴、吃野餐。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读1、2自然段,并归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师:

“这风一样的日子呦!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

比喻。

1

师:

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短暂的,与自由自在、转瞬而逝的春风有几分相似之处。

师:

找出文中的童谣读一读。

想想此处要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

开心、快乐。

师:

童年生活无忧无虑,那时我们都玩些什么?

在书中找找。

生:

捏泥人、泥物。

师: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所捏的泥人、泥物的句子。

师:

同学们,当孩子们捏完泥人时心情怎样呀?

生:

高兴。

师:

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

“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

师:

回答得太准确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

这里的“黑泥鳅”指的是谁?

生:

小伙伴。

师:

这段话写出了“三美”:

白牙、黑皮肤、红泥哨儿,这是色彩之美,吹泥哨儿,童谣清亮亮、脆生生,这是声音之美,为秋日沉寂田野上平添了无限生机,这是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师:

孩子们的童年不仅玩得高兴,吃得也是津津有味。

2.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这些孩子们又在做些什么?

读文,回答。

师:

这有个关联词语,不是......就是......,用这关联词说句话。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与文中的哪句话一样,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生:

与开头第二自然段“这风一样的日子呦!

”这句话一样。

师:

这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首尾呼应。

这两句话不仅是结构的呼应,也是感请的呼应,重点也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运用这一写法。

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2

1.想一想,孩子们除了捏泥人、泥物,还捏了什么?

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

2.请把你们童年的趣事讲一讲。

(此处为写作文打下了基础)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孩子们<>快乐无比

吃野餐-----舒心爽口

 

 

3

 

雨后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小哥哥一边嘴里说着糟糕,而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神情的欢愉心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雨,是夏季里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听,下雨了。

(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听着这沙沙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呢?

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师描述:

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

青蛙在大声地歌唱,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

地上积满了水,成了一片海洋。

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

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雨后》。

(教师板书课题。

)谁有兴趣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3、想知道诗里的小伙伴怎样玩耍的吗?

我们来读读!

说不定,诗里所写的就有你们的影子哦!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读准:

(1)自由读文。

圈生字,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课件词语)

出示:

赤脚、踩水、摔跤、溅起、糟糕、兴奋、骄傲

2、读熟:

(1)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5

(2)你们,敢和别人赛读课文吗?

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3)指一名学生找对手读一节给大家听。

3、谈感受:

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学习第一节)

师:

(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

(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用“赤脚的孩子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串联。

3、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看谁读得最快乐。

4、最后指名读。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学习二、三、四小节)

1、自读诗歌,说说你喜欢诗中的谁?

2、请学生个别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随机读有关内容:

快乐的小哥哥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a、指导读句中“使劲”和“多高”,体会小哥哥快乐兴奋心情。

b、问:

知道他为什么快乐吗?

光着脚,和大地,和水亲密接触——尽情,痛快

没有大人的管教,约束——自由自在玩——快乐……

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玩得尽情,痛快,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c、再读,读出孩子们痛快,舒畅的心情。

滑稽的小哥哥

a、师生配合读:

瞧,那儿有个小哥哥,他玩得多带劲儿啊!

……哟,水塘有些滑,得关照妹妹一声,于是,……没想到……

b、问: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哥哥?

骄傲的小哥哥

a、问:

如果是你摔了这么一跤,你会怎么说?

b、出示:

我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

c、小哥哥也是这样说的,他说—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读)

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替小哥哥想一想,当时他嘴里说着“糟糕”,可是心里又是怎么说的呢?

d、出示:

心里却在说:

“”。

e、师:

小哥哥觉得这一跤摔得——(痛快,舒服,神气,刺激,开心……),所以他的脸上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f、读出小哥哥内心的兴奋和骄傲。

A、这两节内容我们分角色来读。

先请同学把小哥哥说的话用横线划出读一读。

可爱的小妹妹

a、小妹妹是怎么跑的?

一人读,一人演。

其他看她演得像不像?

评价:

你觉得她演得像吗?

为什么?

b、读有关的句子,读出小女孩小心翼翼的样子。

c、小妹妹想什么?

小妹妹那么怕摔交,为什么也想摔一跤?

d、如果,你也在雨后的广场,你会想什么,希望自己做什么?

五、感情朗读全文并背诵:

6

师:

学了这首小诗,在你眼中,你觉得这是一个()的雨后!

难怪作者说,(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老师也被迷住了。

《雨后》可真是一首好诗。

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办法让快乐留在脑海里,喜欢的那节可以背下来。

六、拓展学习、丰富生活。

1、有人说,雨是神奇的魔术师,把大自然打扮得多姿多彩,给人类带来无穷快乐!

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苏轼也写了一首雨后的诗。

请大家读读,课后可以去找来,做进一步地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把自己雨后所看到的,或雨后玩耍的经历写下来。

 

7

 

“球星”马嘴8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

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3.认识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儿子为什么被称为“球星”马嘴。

2.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爸自己就是马嘴。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

了解足坛名将吗?

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

你们想不想知道另一个“球星”马嘴的故事?

(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课文写了什么事?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情趣。

2.在诵读中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导入:

教师演示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孩子们聚集在广场上追逐着、奔跑着放风筝的多媒体课件。

2.看到此情此景,自然想起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师吟诵“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古时还有许多诗人写下了富有童真童趣的诗篇。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一”,再学三首有趣的古诗。

4.板书课题:

《古诗三首》。

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

池上)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生齐读题目。

简介作者。

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诗人。

5.自读三首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练读三首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练读,试着把诗句读流利。

二、再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三首诗,要读正确、读流利。

2.回顾学法,导学结合。

(1)多媒体出示导学方法:

①查背景,知诗人,入诗境。

②借注释,看插图,解诗意。

③读诗句,想画面,悟诗情。

④诵诗文,品诗情,感诗趣。

(2)教师导学《池上》。

①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诗人白居易的了解。

教师可相机告诉学生,《池上》这首诗描写的是天真可爱的小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

②自学诗意。

先自己边读诗,边结合插图和诗下注释来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想想整首诗的意思。

不明白的地方画出“?

”,想好后,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③适时点拨。

“不解藏踪迹”,并不是说这小孩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而且想要藏好自己的行踪,不让别人知道,可是(看诗的最后一句)小船驶过,冲开了水面上生长的浮萍,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反而露出了自己的行踪。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想象,读出对这个天真、可爱的采莲小娃的喜爱之情。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按导学方法,学后两首古诗,教师桌间巡视,发现学生的疑问,及时指导。

2、指导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师在生汇报过程中,适时点拨:

(1)《风鸢图诗》中的“千寻”,“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千寻”就是指搓得线很长很长,够放风筝用了。

在理解后两句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放风筝的孩子想借春风之力上青天,是孩子们想像风筝一样自由飞翔的童年美好梦想,渗透作者想象的丰富与大胆。

(2)《宿新市徐公店》中的“阴”是指树页茂盛。

3、小结。

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极其细微的情节,描摹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反映出诗人乡居生活的那份闲情逸致。

诗人描写的一个个憨态可掬、活泼机灵的玩童形象,在不知不觉之中让读者回到久别的童真时代——和伙伴一起放风筝、捕蛙蝉、漫山遍野挖野菜的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四、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自由试背三首诗。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次感受童年那段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体悟那份稚气、永远珍藏于记忆深处的童真童趣……

 

军神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自学课文的能力;渗透相关写作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2.通过人物神态、情绪变化把握事情发展变化,深入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介绍刘伯承: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刘邓大军”,“刘”就是刘伯承,“邓”是邓小平。

他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了赫赫战功。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他,堪称“军神”。

这篇文章写的是刘伯承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板书:

军神

二.初步感知

1.课题让你想到什么?

过渡:

为什么说他是军神呢?

2.浏览课文,想一想,谁是“军神”,文中讲了他的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求治:

a、默读第一自然段。

b、同桌齐读叙述的话,一人读刘伯承的话,另一人读沃克医生的话,注意读出“冷冷”和“不悦”的语气。

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c、指名读,要求读出主人公对话的感情。

(板书:

求治镇定)

2、术前

(1)、带着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

a、醉药有什么用途?

为什么他拒绝使用?

b、沃克医生为什么事愣住了?

C、如果要你用一名话赞扬刘伯承,你准备怎么说?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集体评读。

3、术中

(1)、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刘伯承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请找出这些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听。

(2)、指名读,比一比:

谁读得最好?

(3)、手术中,沃克医生为什么双手微微颤抖了?

板:

术中一声不吭

4、术后

(1)、沃克医生是怎么赞扬刘伯承的?

读一读,评读。

(2)、沃克医生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吗?

(3)讨论:

为什么沃克医生要称刘伯承是“军神”?

a、什么是“军神”?

军神是具有特异军事能力、高超军事本领和杰出精神的军人。

b、从刘伯承在手术前后的表现来看:

他伤势很重,求治时十分镇定:

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药术中,一声不吭,还在默默地数着沃克医生手术的刀数;手术后与沃克医生交谈。

所有这一切,真是了不起!

四、总结课文,指导写作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文的角色有二个:

( )( )

2、轻声读课文,用直线画出写刘伯承说话时神态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写沃克医生神态的词语。

3、了解读,画的情况。

刘:

恳切地说  平静地说  勉强一笑

沃克医生:

冷冷地问 不悦地说 愣住了失声喊道 亲切地注视着

4、再读文,画出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或神态的。

(1)结合他们说的话,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

刘伯承:

镇定自若,语气平静

沃克医生:

感情上要有变化,由起初的“不悦”,到后来的“惊异”,再到最后的“夸奖”。

(2)试读,对读,指名分角色读,读后师生评议。

五、小结:

大家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地理解了课文,并且,我们又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革命领导人——刘伯承。

同学们想不想对这位“军神”有更多的了解呢?

六、拓展:

请大家在课下多搜集一些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20、军神

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交谈

镇定 不用麻醉药  一声不吭  数刀数

教学反思:

 

登山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坚强的品格。

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他们登上山顶••••••”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吗?

知道关于他的什么事情呢?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谈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事,也可说我们学过的有关他的什么文章。

师: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又讲述了这位伟人的什么故事呢?

板书课题,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登”字的笔顺和结构。

2、说一说自己的登山体验。

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词。

2、简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品味,用心体验。

1.画一画,认识小路的险。

师:

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同下登山看日出,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师:

对!

请你们当当小画家,根据第10段的文字描述,把这条又窄又险的小路用简单的几笔画下来,好吗?

师:

(指着图)面对这么窄、这么险的小路你想到了什么?

2.演一演,体验列宁的临危不惧。

师:

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不好?

把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峭壁,凳下面当深渊。

师:

谁想演巴果茨基呢,还是演列宁?

先定好角色,然后认真地熟悉“剧本”,注意要特别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师:

刚才大家目睹了“列宁”在“巴果茨基”的带领下走险路的情景,现在你想说什么?

3、写一写,想象列宁的毅然决然;

(1)理解词义。

毅然决然:

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2)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围绕“毅然决然”写一段话。

4、议一议,学习列宁的可贵品质。

(1)抓住“就走”,了解列宁是主动选择走险路的。

当你面对险路会怎么样呢?

而列宁又是怎么决定的呢?

生读找出答案后再次比较:

“我们走那条小路吧。

”和“我们就走那条小路吧!

”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从而体会出列宁选择走这条险路的决心大,态度坚决。

(2)抓住“您能过去吗?

”,体会列宁的勇敢。

师提问题:

当巴果茨基对列宁说:

“您不能从这儿过”时,列宁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带着问题读11至15自然段。

自学交流后,启发生思考:

列宁为什么反问巴果茨基呢?

他的问话中含着什么意思呢?

并进行填空练习“您能过去吗?

您____,我____。

”让生进一步体会出列宁是那么勇敢,那么充满自信。

(3)抓住“向前走”,体会列宁坚强意志和勇于战胜艰险的勇气。

巴果茨基让他“往回走”,他听了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找到文的第17自然段。

师抓住“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让生展开想象:

此时列宁会想些什么?

抓住“向前走”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走?

说明了什么?

从而体会到列宁没有被危险吓倒,没有在害怕面前退缩,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过险路,表现了列宁迎难而上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四、联系实际,引申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害怕的体验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2、学生讨论、交流,增强保护生命的意识。

3、教师小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处理锻炼意志和注意安全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登山(看日出)

        去 走了险路

      列宁    锻炼意志

       回 还走险路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做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练习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深化理解。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尝试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

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感知

1.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带着问题读课文。

2.再次自读书,找出不明白的字词或语句跟同学老师交流。

3.通过读书,你又明白些什么了呢?

生汇报,重点指导体会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三、搭建平台,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

让我们反复再读,然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好吗?

2.讨论:

中心人物是谁?

该怎样演好他?

其他每个角色该怎样演?

3.学生分小组分头练习

4.交流汇报,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倾听,评价,评价说理由。

四、全文总结,课内延伸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

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第一声叫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引发对自己某个“第一次”的回忆。

2.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2.通过转换角色、续编表演,开拓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自读自悟。

1.简洁地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二.自由展示

1.假如现在“我”和表妹就在你面前,你准备对他们说点什么?

2.卖完白菜,“我”和表妹回到奶奶家会怎样介绍卖菜经过呢,奶奶会做些什么呢?

想一想,议一议,最后合作表演出来。

三.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有关文章,简要谈谈阅读收获。

四.落实识字

 

真情的回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新字,理解相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懂得“诚实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课文蕴涵着的浓浓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没有上新课之前,你们愿意让老师对你们有多一份的了解吗?

每天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同学们,当你们正在尽情的享受着童年的欢乐时光的时候,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就已经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开始了送报的生涯,那么小男孩是怎样工作呢?

他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2、同桌分自然段读文,检查正音。

课文中有许多新字新词你和它交上朋友了吗?

3、这些新朋友躲到课文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令你感动或你喜欢的语句多读一读,可以把体会到的简要地写在书上。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真情,品读理解。

1、师:

看来每一位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请同学们再齐声读题。

2、师:

真情的回报,谁对谁付出真情?

生答,板书“我”。

3、师:

“我”的真情得到了谁的回报?

生答,板书“订户”。

4、师:

读一读,我的真情具体表现在哪里?

“我”的付出得了哪些回报呢?

组内讨论,在书中用直线划出表达真情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表达回报的语句。

5、师:

(出示)“我从没想过„„送进门里”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

”“绝活”什么意思?

(超出一般的本领。

6、师:

既然超出一般的本领,为什么要引号呢?

(在此不是本意,而是特殊意思,是贬义。

7、师:

同学们想一下,别的送报员是怎样施展这所谓的“绝活”的?

全体起立把你对“绝活”的体会演出来。

(用手势和动作演绎“绝活”。

8、师:

这样施展绝活会有什么后果?

(a失去信任。

b失去订户。

c失去工作。

9、师:

品读这两句话。

体会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我没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

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

(下一句强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