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80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21页.docx

鲁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21页

七年级思想政治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题2分,共40分)

1、对待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我们不应该()①正确认识,坦然接受;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③想办法掩盖它;④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

A、①②;B、①②④;C、③;D、①②③④;

2、下列是几位同学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男生与女生两人一起讨论学习时,要选择在幽静的环境中;②男生与女生为表示友谊,可以勾肩搭背;③男生与女生不能过于亲昵;④男生与女生在一起要拘谨点。

A、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下列能够消除青春期烦恼、解决心理矛盾的是()①向老师、家长、亲友及社会寻求帮助;②增强自我调控能力;③不断丰富自我;④顺其自然、自暴自弃。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4、到了初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男生女生之间关系的微妙。

那么,正确对待男女同学关系的态度是()①既然是一个敏感问题,就尽量回避;②没有什么关系,可以随心所欲;③落落大方,互相尊重理解;④没必要去理会异性同学。

A、①②③;B、①④;C、③;D、①②④;

5、下列属于积极情绪的是()①快乐、热爱;②振奋、勇敢;③郁闷、狂躁;④乐观、愉快。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6、克拉克是澳大利亚的长跑明星,曾19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

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这位奇才却发挥失常,与金牌无缘。

在我们身边,也常有一些在临考时表现出紧张、焦虑情绪以致影响考试成绩。

这些现象说明()①考试时,稳定的情绪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②积极的情绪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③消极的情绪会对人的理智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④人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下,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7、张强要参加一次竞赛,他为此坐卧不安:

“天啊,要是我万一考不出好的成绩,会给集体丢脸的。

”你认为他调控此种情绪可以运用的有效方法是()①转移注意力,尽量不老是想比赛;②宣泄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③运用理智的力量,告诉自己越紧张越坏;④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8、培根认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理论使人庄重。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说明()①高雅情趣使人眼界拓展,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②高雅情趣产生于读书,其它的都产生不了;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高雅情趣会油然而生;④科学家才有高雅情趣,普通人没有。

A、①②③;B、①;C、②③;D、①②④;

9、七年级学生刘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逃课、打电子游戏,结交社会不良青年,逐渐变坏。

其家长说,刘某之所以变得品行不良,责任完全在学校。

其家长的说法,你认为()①是正确的,因为未成年人挂号信法规定了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②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靠家庭保护;③是正确的,因为刘某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④是片面的,因为未成年人除应受学校保护外,还应受到社会保护、家庭保护,青少年也应学会自我保护。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④;

10、文化部宣布从容不迫2004年1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博物馆免费接待未成年学生参观。

国家广电总局也发出通知,在黄金时间禁播暴力影片。

这些举措表明()①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必须优化;②我国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④只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11、从2004年9月亲撑年开始实施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止,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告,要学会智斗。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①青少年要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②遇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③同违法犯罪作装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④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③;B、④;C、②③;D、①②④;

12、“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性循环不积,不足以灭身”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犯罪道路;②只要自己能够杜绝不良行为,就用不着学法;③一般求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④“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

A、①②③;B、④;C、②③;D、①②④;

13、中学生小李为了取乐,屡次打电话谎报火警,严重干扰了消防部门的正常工作。

后被公安机关发现,给予小李行政拘留处罚。

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①一些人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估计和判断;②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加强道德和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判断力;③如果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判断,就可能因做错事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④青少年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做到“我做事我负责”这就要求我们()①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②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③对自己做错的事勇于承担责任;④反正是自己负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15、、一位社会学家说:

“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

”()

A、只要学会了辨别是非善恶就不会再犯错误;

B、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是十分重要的;

C、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的人都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

D、宁肯当文盲也不当“德盲目”

16暴力、淫秽书刊、音像制品充斥,黑网吧利用各种手段吸引中小学生……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给我们未成年人事整个社会造成的危害有()①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②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③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④使一些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A、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17、七年级学生小明为了避免再受欺负,答应每月向高年级的一位同学交50元的保护费。

这样做的后果是()①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免受欺负;②从此可以扬眉吐气,抬起头来做人了;③有可能会助长这位高年级同学的气焰,使他去欺负弱小的同学;④使自己失去自信,迷失自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8、青少年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就应该()①认识吸毒的危害性,构筑坚固的心理防线;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相信毒品可以消悉解闷;③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身免疫力;④依法惩治毒品犯罪。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9、小王转学后,一时还没有适应新学校那种快节奏的生活,他感到有点失落。

如果你是小王的好朋友,你认为他可以采用的发泄情绪的方式有()①向老师和父母倾诉,请求他们的帮助;②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纵情歌唱,放声呐喊;③进行适当运动,借助运动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④在适当的场合无妨大哭一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小明今年14岁了,看着周围的同龄人,个子越来越高,而他却还像个小豆芽一样,身体没有什么变化,这使得他天天闷闷不乐,为使小明快乐起来,他不应该怎样做()①买双增高鞋;②学习一些青春期方面的知识;③要悦纳自己的身体变化;④正确自选,顺其自然。

A、①③;B、④;C、②③;D、①;

二、情境分析:

(共32分)

1、李斌成绩好,特别爱帮助人,又是班长。

坐在他后面的小丽有问题就爱问他。

班上有不少人说他们是一对,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不好听的话。

小丽觉得他们之间仅是好朋友,并不是谈恋爱,但是又很怕同学说闲话,心里非常矛盾。

(1)你怎样看待李斌和小丽的交往?

(2分)

(2)你认为他们还应该继续交往吗?

为什么?

(6分)

2、材料一:

一位下岗女工从小喜欢弹琵琶,自己开了个小饭店后,常在店里弹琵琶,委婉动听的音乐不仅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也使她自己在音乐中忘了烦恼。

材料二:

一位女大学生考上大学不久,就被查出患了骨癌。

面对凶恶的病魔,她依然挂着令人难以忘怀的微笑:

“一个人如果懂得了用积极的态度支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话,那么,他面对任何艰难困苦都不会烦恼和忧伤了。

你如何看待以上人物的言行?

(7分)

3、某中学学生森林放学后,在校处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

这几名社会青年强行将森森身上的钱搜走,并要求他每周一放学后都要在校外指定的地方交出30元钱。

森森又气又怕,找同学商量怎么办。

甲:

“我们一起凑钱给他们,免得找麻烦。

乙:

“找几个好朋友去教训他们一下。

丙:

“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请你对以上三位同学的说法加工以评析。

(9分)

(2)请你帮助森森想出解决问题的两个具体办法。

(2分)

4、2004年10月1日,某企业职工郭某乘坐出租车去科技市场了解电脑行情,不慎将装有手机和1万元现金的手提包丢在了车上,后被司机王某发现。

第二天,郭某和王某见面了……

请你展开想象,为这个故事设计两个不同的结尾。

(6分)

三、分析说明题:

(12分)

刘某,15岁,经常旷课,玩电子游戏,顶撞老师。

因难以管理,学校勒令退学。

父亲认为儿子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到一家建筑工地打工。

不久,刘某嫌活太累,就背着家人整天泡网吧并结交了一些哥们儿,沾上吸烟、喝酒、赌博的习惯。

为了弄到钱,他多次持刀敲诈小学生,在一次抢劫中将一名妇女刺成重伤。

被人民法院判刑。

(1)导致刘某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这一案例对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和学会做人有什么启示?

(8分)

四、探究与实践

某学校要围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小强是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为配合学校的专题教育活动,他抓拍了几个“社会镜头”,想以此为素材编制一个专题短片。

请你也参与进来,帮助小强完成任务。

社会镜头1:

下午放学后,几家营业性网吧里挤满了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有的在玩凶杀暴力游戏,有的在访问色情网站。

社会镜头2:

周末,小国能够和几个同学一起噢在公园游玩,有吃有喝,玩得非常高兴。

然而,他们走后,原本干净的草坪到处都是饮料瓶、包装袋。

社会镜头3:

几个中学生为了取乐,在公用电话旁拨打“119”电话谎报火警。

社会镜头4:

七年级三班同学利用星期天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

社会镜头5:

晓风和几个同学踢足球时不小心砸坏了邻居家的玻璃后,慌忙离开。

1、请你结合上述内容,帮助小强给这个专题短片确定一个主题。

(2分)

 

2、请你预测“社会镜头”中的几种行为会分别带来什么结果。

(5分)

 

3、在专题片的结尾部分,小强打算以“我做事我负责”为话题采访大家。

假如你是小强的采访对象,你打算说些什么?

(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C

D

A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A

B

B

D

A

D

D

二、情境分析

1、

(1)李斌和小丽的交往是男女生之间的的正常交往。

(2分)

(2)他们应该继续交往。

(2分)因为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一个班集体只有男女生共同努力,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4分)

2、下岗女工虽然身处逆境但仍常在店里弹琴,委婉动听的音乐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客人,也使她自己在音乐中忘了烦恼,身患绝症的大学生、仍然笔对人生。

(4分)说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与挫折,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分)

3、

(1)①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他没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采用忍让、顺从的态度。

这样做一方面维护不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会助长犯罪分子的气焰。

(3分)

②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他没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这样做一方面维护不也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一个受害者变为侵害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分)

③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他用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3分)

(2)拨打110报警;记住歹徒的相貌;告诉老师或父母等。

(2分)

4、只要有正反两种结果,合情合理即可。

三、分析说明题:

(1)①不珍惜学习机会,自身法制观念淡薄,辨别是非与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好逸恶劳,不能抵制不良诱惑。

(2分)

②学校、家庭、社会没有依法尊重其受教育权,未履行未成年人的保护职责,使其辍学、打工、进入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

(2分)

(2)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切实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分)

②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2分)

③提高法律意识,善于拿起法律武器,配合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分)

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应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2分)

四、生活实践

1、“责任对于你我他”、“积极承担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等(2分)

2、

(1)、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

网络中的不良文化会毒害他们的心灵,甚至有可能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分)

(2)、破坏、污染环境,加重公园清洁人员的工作量。

(1分)

(3)、干扰消防部门正常工作,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并导致他们自己受到法律的制裁。

(1分)

(4)、让老人感到温暖幸福(1分)

(5)、影响邻居和睦,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1分)

3、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同的责任。

(1分)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损害,并对自己造成的不利用影响,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去做;(3分)如果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即使是与同伴一起做了错事,也不要逃避、推卸责任。

(3分)

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

为了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和禁毒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文化、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流动食品摊点进行了清理整顿。

材料二:

刘某,经常旷课,玩电子游戏,顶撞老师,因难以管理,学校勒令其退学。

父亲认为儿子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到一家建筑工地打工。

不久,刘某嫌活太累,就背着家人整天泡网吧并结识了一些“哥们”,沾染上了吸烟、喝酒、赌博的习惯。

为了弄到钱,他多次持刀抢劫小学生,在一次抢劫中将一名妇女刺成重伤,被抓获后,人民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将他判刑。

(1)材料一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对未成年人实施哪两个方面的保护?

(2)导致刘某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从三个角度回答)

(3)这一案例对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学会做人有什么启示?

(至少从三个角度回答)

2、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有关方面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2010年5月9日上午,河南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赵作海案引的再审情况,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

河南省高院于2010年5月8日作出再审判决:

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

立即派人赶赴监狱,释放赵作海,并安排好其出狱后的生活。

2010年5月17日上午,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并表示对赔偿满意,要开始新生活。

请从责任的角度,谈谈赵作海案件发生的原因及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受到的启示?

3、材料一: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透露,被抓获的青少年犯罪分子当中,有近80%的人通过网络受到诱惑,这些人因为沉湎于网络。

或者受到网络黄色信息的侵蚀。

作案甚至作大案,进行诈骟、强奸、抢劫、抢夺的犯罪比例非常高。

“救救孩子们,让他们远离这些不良信息”,这是家长们的迫切希望。

材料二:

2009年1月5日,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2009年2月20日至21日,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向全国各中小学校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免费提供“绿坝一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我市要求各级学校积极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加强网络不良信息的防控工作,杜绝校园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阅读上述材料后思考:

(1)我们应从材料一中受到哪些启示?

(2)互联网低俗之风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危害?

(3)面对网络低俗内容。

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4、小英今年14岁,恐怕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了。

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端详一番。

小英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

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

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理想:

眼睛过小了,嘴巴太大了……这样每日照镜子不是孤“相”自赏而是自怜了。

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

为此,心中总是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根据上述材料中小英同学出现的问题,请为她克服烦恼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至少3条)。

5、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删除了“敢于斗争”、“见义勇为”等内容,不再鼓励中、小学生牺牲自我“敢于斗争”,而是要求他们“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遇有侵害要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为此,七(5)班的同学展开了大讨论:

张凯说: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决不意味着提倡青少年冷漠、临阵逃脱。

”刘丹说“删除‘敢于斗争’、‘见义勇为’等内容,就是不鼓励我们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穆群说:

“这是要求我们采取一种积极而灵活的方式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力所能及去见义勇为。

”……

你同意谁的观点。

请简要阐述自己的理由。

6、亮亮和小丽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而且爱好也一样一一打网球,平日里他们俩经常一起参加训练。

在一次市级网球比赛中,由于他俩配合默契,取得了很合双打第一名的好成绩。

回到学校,他俩也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他们取得良好成绩的原因高那些?

(2)男女同学之问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

7、材料一:

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是好朋友。

两人在科学研究之余,常常聚在一起,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合奏贝多芬等人的名曲,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材料二:

小李在课余时间喜欢阅读文学方面的布籍,特别是一些现代小说、诗歌和散文。

这对于小李的语文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材料三:

小王喜欢踢足球,也喜欢看球赛,并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如作为一个足球运动员,要讲体育道德,遵守竞赛规则,在比赛中要互相配合,不搞个人英雄主义等。

(1)综合材料谈一谈,培养高雅情趣有什么积极意义?

(2)青少年应怎样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8、放学路上,有位同学看到几个中学生模样的人陆续走进一家游戏厅,便也要跟着过去。

同伴批评他时,他不服气地说:

“又不是我带头的,况且别人能进,为什么我就不能?

请就题中该同学的错误言行选择一个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服其改变主意。

9、“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0、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我这个人就是火气大,平时遇上小事就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动起手来,为此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其实事后我也经常后悔。

但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

我该怎么办呢?

(1)你认为这位中学生“火气大”的情绪正常吗?

为什么?

(2)请你帮他提供几条控制怒气、调控情绪的方法。

11材料一、伴随着呼啸的警笛和长鸣的警钟,高墙内铁窗里声声绝望的呼喊,当年那部名为《少年犯》的电影曾经让多少家长垂泪辗转,悲痛欲绝。

如今20年过去,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青少年犯罪率在连年攀升;时至今日,一些国际专家甚至把世界范围内的未成年人犯罪,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

勿庸置疑,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12、小英的父母在医院门前摆摊卖水果,因为去探望病人的人,都喜欢提个水果篮,既体面又好看,于是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装好第二天卖的水果篮。

一天,小英发现父母将几个腐烂发黑的水果装进篮里,并且还在篮子的底部垫上些旧书籍压称。

小、英想给父母指出错误但又怕被父母批评,不指又觉得对不起别人,她做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还是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你能帮她做出决定吗?

13、近期,学校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对李越震动很大。

他的同班同学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人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错误的是非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他欺负弱小、顶撞老师,无故旷课、进游戏厅、出入网吧,最后发展到打架伤人,而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面对这一事件,李越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呢?

你能帮他解决这一疑问吗?

14、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曾轰动了全国。

马加爵是个贫困学子,靠国家的助学贷款即将完成学业。

他犯罪的起因是因打牌与同学发生争执,产生报复心理,杀死了四位同学。

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回答:

(1)马加爵是否对应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什么?

(2)试设想他当时用其他方式来解决会是怎样?

(3)从马加爵的经历中有哪些值得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从心理、道德、法律三个角度回答)

15、2005年3月31日中午,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教师殷雪梅在一辆狂奔而至的汽车丽前,毫不畏惧,用身躯护住正在过马路的六、七名小学生,自己却因此失去了生命。

殷雪梅逝世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各界人士达5万之多。

4月7日,全市举行追悼大会,挽联为:

“永恒的瞬间,瞬间的永恒。

”灵车所到之处,沿途送别的群众达10万人之多!

(1)运用所学知识对殷雪梅老师的行为进行评价。

(2)灵车所到之处,沿途送别的群众达10万人之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3)请你至少写出两句能体现真善美的至理名言或格言。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非选择题专项训练答案

1、

(1)答:

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

(2)答:

①自控能力不强,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交友不慎;③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④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责任。

(3)答:

①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③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2、答:

原因:

相关责任人没能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缺乏责任意识。

启示:

(1)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2)我做事我负责。

①要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②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