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658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docx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书上重点

1我们生活在拥挤的都市之中,钢筋混凝土的“丛林”包围着我们,我们把这丛林称为建筑;

2建筑与建筑物的区别:

建筑无论是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理论、建筑学或其他,都依托建筑物,否则就成了空幻的东西,这是没有可怀疑的。

但另一方面,建筑物却不一定是指建筑,这也毋庸质疑,这里建筑一词至少有如下内涵:

建筑学建筑艺术建筑创作

3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都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造的,他需要一定的空间,一定的人力资源,一定的材料。

4建筑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造技术手段的先进与否。

人类对建筑的高度,建筑内部空间大小及建筑室内环境的智能化不断产生幻想,这种幻想一方面依赖于结构概念的进步和新材料的产生,另一方面依赖于建筑技术。

5建筑的建造技术在古代包括组织、分工、简易的机械设施等,现代包括施工组织、工种配备、机械设备组织、产品厂家的构件、五金等生产,还包括运输和安装等。

建筑的使用空间从建筑构建的方式到建筑结构,到建筑的围合体均是有形、有质、有色的物质实体,但建筑真正的用途却是其实体围合包容或实体遥感的空间。

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古典建筑表现体积表现重量,而现代建筑则表现容积和空间,因而现代建筑更像容器。

一、任何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这种功能以人的活动为主,因而建筑内部应包容某种或多种功能特点的人的或物的活动需求。

在量的方面建筑内部空间在三维的方向上应满足人类活动的轨迹变化,在质的方面,建筑内部空间在三维的方向上应满足不同的活动对声、光、热的物理需求。

二、人类对空间的追求一方面表现在量上,即人类希望把更多、更远、更高的户外活动纳入到建筑内部来,因而对空间的规模追求上,始终向着更加宏大的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对空间的质,即形、色有着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未来空间更加通透,更加自然,也更加壮丽,空间的形态的变化也更加多样、丰富。

围合实体,建筑的实体特征和空间特点是相互衬托、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

第二章建筑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建筑的空间属性:

一、物质功能。

二、精神功能。

6组成建筑最基本的单位,或者说最原始的细胞就是单个的房间,它的形式包括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关系以及门窗等设置,都必须适合一定的功能要求。

7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避免风雨、御寒暑和防止其它自然现象或野兽的侵袭,需要一个赖以栖身的场所—空间,这就是建筑的起源。

就一幢完整的建筑来讲,功能的合理性却不仅仅有赖于单个房间的合理程度,而且还有赖于房间之间的组合。

这说明一定的功能要求只能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组合形式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这就是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9建筑空间形式一定要吻合于功能的要求,那么功能的发展和变化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新的要求与原有的空间形式之间必然要从相对的统一而逐渐发展为冲突、对抗,随着这种矛盾的日益尖锐,最终必然导致对于旧的空间形式的否定。

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最为活跃的因素。

特别是由于它在建筑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

但新的空间形式反过来也会促使功能朝着更新的高度发展。

空间形式和功能一起构成了建筑发展的两个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互相推动和作用,促使建筑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0建筑的空间属性:

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11物质功能在决定空间、体量方面起主导地位。

12为什么我们可以说建筑围合体的基本功能是解决使用者对建筑所提出物质要求?

围合实体一方面形成了建筑内部和外部的视觉变化,以及形成了建筑空间的层次变化,而另一方面它又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建筑坚固、温暖、凉爽、干燥、湿润等物理环境问题。

北方的建筑墙体厚重,主要解决保温问题。

南方的建筑围合实体轻薄通透,主要解决通风问题。

因而我们可以说建筑围合体的基本功能是解决使用者对建筑所提出物质要求。

而建筑围合体的功能的解决由材料的性能和围合体的尺度两方面来完成。

13建筑围合体的尺度包括厚度、高度、宽度三方向的度量。

材料尺度的变化对围合实体的物理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14建筑离不开材料,材料的物理性能对建筑物的使用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强度或韧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材料都有不同的保温、隔热、隔音以及透光的系数。

建筑的结构体系,一、建筑结构的必要性:

房屋在自然空间中要抵抗外力的作用而得以“生存”,首先要依赖于结构;而使用空间和视觉空间的创造,也要通过结构的运用才能实现。

二、结构体系形成的力学美:

结构是自然的也是美的,它体现出一种人对物质受力规律的认识和巧妙的应用方式。

合理的结构除了能承载一定的负荷还能表现出一种力的传递、传承的过程,奇妙的结构则更能反映出一种理性和艺术相撞击的火花。

结构可以形成稳定、统一、节奏、冲突、运动等多种表现力,好的结构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结构首先要表现得是一种力量美,又有力,要稳定,因为它要支撑整个房屋体系。

结构还要表现一种构思美,即好的、巧妙的、出人意料的结构构思给人的精神世界的震撼。

三、装饰的结构体系,结构应功能的要求而产生,但又并非纯功利性的事物。

结构体系完成了一所房屋的支撑性能,特殊的结构如壳体结构还完成了建筑的覆盖性能,同时也给人带来美感:

一方面这种美是天然的——技术美和力学美,另一方面结构还有装饰性能。

结构的装饰性表现为结构构件的排列所形成的节奏、韵律,同时结构构件本身也可以通过修饰而具有装饰效果,因此我们说建筑的结构体系具有装饰性质。

15设计究竟是什么样的事物?

设计的本质——功能性显露了出来:

设计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解决功能,同时设计也策划功能,设计不单解决物质的、可以触摸的功能,也解决精神的功能。

16建筑的设计目标:

使用功能的要求(空间组织、结构选型、构造处理),精神功能的要求

空间组织实则是使用功能组织,即把性质用途各异的若干空间合理地有序地给予安排。

结构选型即给予建筑一个恰当的结构体系使之在经济性、科学性、形式感上完美统一。

构造处理,是完善建筑设计的最后环节,旨在通过一种物理方式来解决建筑的细节问题,使之合理,耐用和方便。

17建筑设计的学科结构:

建筑设计的原理建筑历史结构力学城市规划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建筑设计表现基础

建筑设计表现是建筑设计基础之中的基础。

18建筑的表现方式:

建筑制图建筑渲染图建筑模型方案草图。

建筑制图是一种图式语言,它有一整套严格的语法和词汇。

建筑渲染图是通过一定技法和材料来表现建筑艺术特征和外观形式的建筑表现方式。

它有一定的艺术性又非纯艺术形式。

它具有准确真实的特点。

手绘的渲染图讲求规整和细腻。

技法有平涂、退晕、叠透等,气氛最求宁静。

建筑物是构图的中心,人的活动场景是配景,用以传达尺度信息。

建筑模型是按一定比例以一定材料来制作的建筑实体形象,它较好的表现了建筑体量组合的关系和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模型是学习理解建筑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工程中,又是表现建筑的最佳手段之一。

方案草图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绘制的不很规范,但又表现设计意图与构思的特殊表现形式。

它具有轻松的格调,有记录思考过程和直接反映构思的特点。

方案草图由于绘制简单,因此它往往能表达思维的连续性,能扑捉一瞬间的灵感。

19建筑表现的内容:

建筑体积建筑尺度建筑材质建筑环境建筑设计意图建筑空间光影效果

建筑设计的表现也分抽象和具象。

抽象的表现往往更能表现建筑的内在精神。

建筑的空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因而建筑设计的表现内容常常是室内空间的表现。

20表现基础训练的作用:

1加深对建筑的理解2传达设计意图3艺术素养的培育

21加深对建筑的理解:

1理解比例、尺度、节奏、对比、韵律等建筑的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

2.建筑空间美的理解3建筑结构美的理解传达设计意图:

1表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构思。

2表现建筑内部的功能关系3表现建筑实体的组成和建造方式。

艺术素养的培育:

1造型能力的培养2色彩关系的认识和色彩感知的训练3空间构思的培养。

第五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22总平面设计是建筑师对建筑体量在用地环境中的规划和分布,它综合反映出建筑形体组织体量组合与自然条件、城市环境以及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建筑的宏观功能得以解决,同时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得以合理组织和创造。

总平面设计的作用表现在:

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地形、外部空间的处理

在拟定建筑计划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建筑地段。

建筑与环境的统一主要是指两者联系的有机性,它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体形组合和立面处理上,同时还体现在内部空间的组织和安排上。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内在有机联系即体现在外部又体现在内部,即涉及近处又涉及到远处。

如果说功能是从内部来制约形式的话,那么地形环境因素则是从外部来影响形式。

研究外部空间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来界定它的形状和范围。

外部空间主要是借建筑体形而形成的,要想获得某种形式的外部空间,就必须从建筑体形入手来推敲研究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

23外部空间具有的两种典型:

1以空间包围建筑物,这种形式的外部空间称之为开敞式的外部空间,2以建筑实体围合而形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较明确的形状和范围,称之为封闭形式的外部空间

24外部空间的处理应注重的方面:

1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2外部的层次3序列4空间的过渡性质。

25总平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现场踏勘。

2现状的分析。

3比例选择。

建筑的现场踏勘,是一种环境体验和实测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设计者能对环境信息有一个更加直接的领悟,以便在设计过程中能把握一定的格调,同时设计者能通过现场实测对图纸信息给予一定纠偏帮助。

现状的分析包括:

交通(车流、人流)、地理(绿化;地势、地形;水体形态)、人文(人文景观、文化传统)、自然因素(风向、日照、气候特征)。

比例:

1:

300、1:

500、1:

1000、1:

1500、1:

2000。

26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阶段,通过二维图形来组织空间分析建筑内部功能,完善建筑内部使用功能。

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巧妙地通过建筑制图语言来更直观的反映出空间秩序变化、流线设计以及功能分区。

逆向的来看也可以把平面图看成是图解建筑空间组合的一种最佳图式语言。

一、平面设计的作用:

1.解决建筑使用功能(创建合理的单元空间、解决建筑内部交通、合理布置及组合空间)2创造生动和富于表现力的空间形式(创造富于表现力的单元空间形式、创造富于节奏变化和韵律感的序列空间、创造层次分明、形态多变的复合空间、空间的渗透于层次)。

单一空间是构成建筑最基本的单位,在分析功能与空间的关系时就是从单一空间入手的。

室内空间的体量大小主要是根据房间的功能使用要求确定的,室内空间的尺度感应与房间的功能性质相一致。

只要实事求是的按照功能要求来确定空间的大小和尺寸,一般可以获得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尺度感。

活动功能对单元空间的限定:

1、空间的体量与尺度、空间的体量大小与功能。

2、空间的形态和比例。

物理环境对单元空间的要求:

1、天花、地面、墙面的处理;2色彩与质感处理;3空间形状与视线组织;4照明、声学效果关系。

29解决建筑内部的交通主要有:

1走道路线的设计、2厅的设计、3门的数量及位置选择、4竖向交通组织。

30走道式组合的最大特点:

把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明确分开,这样就可以保证各使用房间不受干扰,因而如单身宿舍、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建筑,一般都适合于采用此种类型的空间组合办法。

31走道式组合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类:

双面式走道单面式走道双廊式走道

32走道——是用来解决同一层中各房间水平交通联系的问题

33楼梯—一种竖向交通孔道,解决各层之间的交通联系问题

34门是空间围合界面上为了加强空间彼此间联系,解决空间交通功能的构件。

35通过广厅——一种专供人流集散和交通联系用的空间,也可以把各主要使用空间连接成一体。

这种组合形式的特点是:

广厅称为大量人流的集散中心,通过它即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各主要空间,也可以把各主要使用空间的人流汇集于这个中心,从而使广厅称为整个建筑物的交通联系中枢

合理布置及组合空间:

合理布置和组合空间是大到一个建筑小到一个单元空间的使用功能的要求。

对于单元空间来讲其中的活动是分区域的,因而我们要综合考虑采光、交通、设备、家具布置等因素来合理划分区域,使单元空间保持既完整统一又生动丰富。

创造富于表现力的单元空间形式:

对空间形式的创造,首先表现在单元空间里,因为单元空间是建筑的细胞,也是最终使用的部分。

因此,对于这种独立性较强的空间,应结合其用途来赋予它一定的性格。

创造富于节奏变化和韵律感的序列空间:

空间形式的创造还体现在对建筑中一系列的空间的组织和规划,使之有序,同时有主次、强若的变化,使人感到丰富。

复合空间:

以一个较大的空间为主,辅以若干小空间,它们之间在视觉上保持通透,功能上相近,交通上便捷,我们称之为复合空间。

平面设计对复合空间的作用即是使空间组合主次分明,视觉层次丰富,形态多变、活跃。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在分隔空间时有意识的使被分隔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连通,使处于某个空间的人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空间的景物,从而使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36比例的选择及表现方式:

比例常选用1:

1001:

2001:

300.平面设计首先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比例,建筑的平面设计要表达平面的组合关系,要令人看得到地面高低的变化起伏,同时要表现与建筑相邻的庭院的细节处理,因而比例不宜过小。

但由于建筑规模动辄上万平方米,因而比例过大也给绘制、打印带来一些问题,同时难以使人对建筑整体有一目了然地认识。

通常平面图的绘制是以黑白的墨线图体现准确的概念,但为了使人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建筑的功能分区。

可以通过填色块来表现,个别的时候建筑的平面图中甚至可以出现阴影和质感变化以体现空间变化。

37平面设计与总平面设计的相互修正与补充关系:

平面设计虽然是在总平面设计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设计工作,但并不说明必须严格恪守总平面的条框,平面中无法调和的矛盾往往可以通过对总平面的调节来解决。

二者不是相互独立和静止的,而是互动的关系。

38立面设计外部形体是内部空间的反应从空间组合的角度来说,建筑是由内而外的事物,内部空间的规模、尺度和功能自然地会对建筑的外观包括体量组合、门窗的大小等影响外立面的要素起到重要影响,同时建筑的外观性格和内部使用的功能应相协调统一、有机组合。

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

立面的设计过程应关注环境,尊重时代,并适当尊重设计师自我,那么就会形成自然的富有个性的建筑立面风格。

39建筑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

1主从分明、有机组合。

2对比和变化。

3稳定与均衡。

4轮廓线的设计。

5比例与尺度的处理。

6虚实与凹凸的处理。

7墙面和窗的组织。

8色彩、质感的处理。

9装饰与细部的处理。

40、主从分明就是指组成建筑体量的各种因素不应平均对待,各自为政,而应当有主有次,宾主分明;有机结合就是指各要素之间的连接应当巧妙、紧密、有次序,而不是勉强地或生硬地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对比和变化:

为避免单调,组成建筑体量各要素之间应当有适当的对比和变化,体量是内部空间的反应,因此,要想在体量组合上获得对比和变化,则必须巧妙的利用功能特点组织空间、体量,从而借它们本身在大小之间、高低之间、横竖之间、直取之间、不同状态之间的差异性来进行对比,以打破体量组合上的单调而求得变化。

稳定与均衡:

传统手法往往侧重于静态稳定的均衡,而新建筑则考虑到动态稳定的均衡。

均衡是相对的,传统的建筑一般都有明确的轴线,均衡则是对轴线而言的,近代建筑由于组合上的自由、灵活,一般根本不存在什么轴线,另外,传统形式的均衡主要是就立面处理而言,而近现代建筑则强调从运动和行进的连续过程中来观赏建筑体形的变化,这就是说传统形式所注重的是面上的均衡,而现代建筑所注重的则是三度空间的均衡。

轮廓线的设计:

现代新建筑,更加着眼于以体形组合和轮廓线的变化来获得大的效果。

与传统建筑相比较,新建筑在处理外轮廓线的时候,更多的强调大的变化,而不拘泥于细部的转折;其次,更多的考虑到从运动中来观赏建筑物的轮廓线的变化,而不限于仅从某个角度看建筑物,这就是说比较强调轮廓的透视效果,而不仅是看它的正投影。

关于比例的处理:

具体到外部体形,首先必须处理好建筑物整体的比例关系(即指建筑物基本体形在长、宽、高三个方面的比例关系);其次,还要处理各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墙面分割的比例关系,最后还必须处理好每一个细部的比例关系。

关于尺度的处理:

建筑物是否正确地表现出其真实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面的处理。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可以用踏步、栏杆、阳台、槛墙等建筑构件来作衡量建筑物尺度的标准。

虚实与凹凸的处理:

虚实与凹凸的处理对于建筑外观效果的影响极大。

虚与实、凹与凸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和统一的。

虚实凹凸处理必然要涉及到墙面、柱、阳台、凹廊、门窗、门廊等组合问题,因此,必须巧妙的利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把以上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并利用虚与实、凹与凸的对比与变化,形成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墙面与窗的组织:

墙面处理不能孤立的进行,它必然要受到内部房间划分以及柱、梁、板等结构体系的制约。

因此,在组织墙面时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内在要素的规律性而使之既能反映内部空间和结构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美好的形式,特别是具有各种形式的韵律感,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41、色彩与质感的处理:

建筑物的色彩处理除本身必须和谐统一外,还必须和建筑物的性格相一致。

由于建筑物的色彩处理除本身必须和谐统一外,还必须和建筑物的性格相一致。

由于建筑物都是由各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做成的,它的色彩和质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建筑材料的限制和影响。

从此种意义上讲要获得良好的色彩、质感效果,就必须选择建筑材料。

另外在色彩处理上还应充分的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装饰与细部的处理:

总的来讲建筑形式的发展有从繁琐到简洁的发展趋势,但这也不排斥少数建筑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装饰来丰富其形式处理,并取得一定效果。

建筑装饰,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首先必须在构图上、尺度上、色彩质感上与整体相统一;其次,装饰本身也存在着完整统一的问题;另外,有些装饰还可以通过自身形象的象征而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建筑的剖面设计:

剖面表现建筑在高度方向的尺度以及各个空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关系。

建筑的剖面设计也涉及功能和形式两方面的内容,它的尺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部功能的要求,同时反映出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比如室内外的高差、景观、采光、通风等诸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剖面设计反映出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形态变化,比如空间的起伏、空间与空间之间渗透和层次关系

43剖面的画法(技巧),即如何选择剖面的位置:

1.剖面帮我们理解建筑,因而应选择最复杂的地方剖切2剖面帮助我们表现建筑,因而应选择最精彩最丰富之处剖切3剖面帮我们分析建筑,因而应选择最局促和矛盾突出之处剖切。

第六章制图

基本工具:

铅笔:

2H、H、HB、B、2B。

图板:

图板的硬木边要笔直,板面要平滑。

常用0号及1号图板两种。

丁字尺或一字尺、三角板、比例尺、圆规或圆模板、曲线板和蛇尺、针管笔(0.30.60.91.2)。

图纸幅面:

所有图纸的幅面,均是以整张纸对裁所得。

整张纸为0号图纸。

以图纸的短边作垂直边称为横式,以短边作水平边称为立式。

标题栏中应注明图纸名称、设计单位名称、设计人及工程或项目负责人名称、图纸设计的日期及图号。

会签栏是大型工程施工图中用于设计师、监理人员与工程主持人会审图纸签字用的栏目,通常放在图纸的左上角。

粗实线:

一般为0.9mm宽,表示物体的课件轮廓线、剖切线、剖面图的截面轮廓等。

中实线:

一般为0.6mm宽,是表示物体的课件轮廓线。

细实线:

一般为0.3mm宽,表示尺寸线、尺寸界线、文字线和假想轮廓线。

虚线:

一般为0.6mm宽,表示断线。

点划线和双点划线:

一般为0.6mm宽,分别表示轴线、中心线和假想轮廓线。

波浪线:

一般为0.3mm宽,表示断裂线。

工程字体:

图纸上最常用的汉子是长仿宋体,因为这种字体笔画清晰,容易辨认。

字高与字宽的比例大约为3:

2。

字体的书写要求:

笔画清晰、字体端正、排列整齐;不可写连笔字,也不得随意涂改。

标点符号也应清楚正确。

长仿宋字的特点:

笔画挺直、粗细一致、结构匀称、便于书写。

长仿宋字的字高(即字号):

2.5mm、3.5mm、5mm、7mm、10mm、14mm、20mm。

数字与字母,宜采用向右倾斜的斜体字,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的书写也应写成斜体字,其斜度应从字的中垂线顺时针向右倾斜15度,即字的中垂线与底线成75度角。

斜体字的高度与宽度应与相应的直体字相等。

比例标注:

图样的比例,应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

比例宜注写在图名的右侧,其字号应比图名的字号小一号或小二号。

尺寸标注:

根据国际上同用的惯例和国标上的规定,各种设计图上标注的尺寸,除标高及总平面图以米(m)为单位外,其余一律以毫米(mm)为单位。

工程制图标准中规定图样上的尺寸应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表示,一般应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应离开图样轮廓线不小于5mm,另一端超出尺寸线3mm至5mm。

必要时图样轮廓线可用作尺寸界线。

尺寸线用细实线表示,应与被注长度的方向平行,且不宜超出尺寸界线。

任何图形轮廓线均不得用作尺寸线。

尺寸起止符号一般应用中粗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成顺时针45度角,长度应为2mm至3mm。

半径、直径、角度与弧长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箭头或圆点表示。

图样上的尺寸,应以尺寸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量取。

尺寸数字应依据其读数方向注写在靠近尺寸线的上方中部,如没有足够的注写位置,最外边的尺寸数字可注写在尺寸界线的外侧,中间相邻的尺寸数字可错开注写,也可引出注写。

尺寸宜标注在图样轮廓线以外,不宜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等相交。

图线不得穿过尺寸数字,不可避免时,应将尺寸数字处的图线断开。

互相平行的尺寸线,应从被注的图样轮廓线由近向远整齐排列,小尺寸线应离轮廓线较近,大尺寸线应离轮廓线较远。

图样最外轮廓线距最近尺寸线的距离,不宜小于10mm。

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间距,宜为7mm至12mm,并应保持一致。

最外边的尺寸界线,应靠近所指部位,中建的尺寸界线可稍短,但其长度应相等。

半径的尺寸线,应一端从圆心开始,另一端画箭头指至圆弧。

半径数字前应加注半径符号R。

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直径数字前,应加符号Φ。

在圆内标注的直径尺寸线应通过圆心,两端画箭头指至圆弧。

较小圆的直径尺寸,可标注在圆外。

角度的尺寸线应以圆弧线表示,该圆弧的圆心应是该角的顶点,角的两个边为尺寸界线。

角度的起止符号应以箭头表示,如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表示,可用圆点代替。

角度数字应水平方向注写。

投影的基本知识、三视图及其它图样的画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光线照射到物体并在地面或墙上产生影子。

人们利用这种日常现象,总结出在平面上表达空间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作投影法。

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两种。

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从投影中心发射对物体作投影的方法称作中心投影法。

此法所得的中心投影图通常称作透视图。

平行投影法:

用相互平行的投射线对物体作投影的方法称作平行投影法。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关系,又可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两种。

正投影法是指相互平行的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此法称作正投影法。

用这种方法画得的图形称作正投影图,又称制图。

斜投影法是指相互平行的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

用这种方法画得的图形称作斜投影图,又称轴测图。

画形体的正投影图时,可见的轮廓用实线表示,被遮挡的不可见轮廓用虚线表示。

正投影图能反映形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组成形体的基本几何元素是点、线、面。

点、直线、平面形的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同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