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6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分输血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分输血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分输血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分输血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分输血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分输血试题.docx

《成分输血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分输血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分输血试题.docx

成分输血试题

成分输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当组织移植后,外来的淋巴细胞可使宿主组织受到打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

2、血浆置换用正常人血浆制品或晶胶体溶液置换患者异常血浆;或用选择性分离法清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物质,把其余正常成分回输给患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血小板输注无效由于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血清中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当再输入血小板后,会产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症状,输入的血小板会迅速破坏,使患者血小板计数不升高,反而下降。

4、输血后紫癜

血小板输注后产生严重同种免疫反应,可导致严重的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

5、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免疫作用,形成自身血小板抗体,破坏外周血小板,产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红细胞保存红细胞保存一般指全血、浓缩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的保存。

7、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至少必须去除70%的原白细胞,并必须保留70%的原红细胞。

8、血小板贮存损伤贮存中的血小板形态球形变,伪足形成颗粒释放

9、血小板粘着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受损,暴露出血管内膜胶原

组织粘着血小板。

10、输血小板难治性病人输血、妊娠或器官移植后,病人对HLA或血小板抗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缩短了输入血小板在血管内的存放时间及输血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不能如预期的那样增加。

11、新鲜冰冻血浆抗凝全血于采血后6小时内将血浆分出,并迅速

在-30C以下冰冻保存,称为新鲜冰冻血浆。

12、血液高凝状态

当血液凝固成分活力增高或抗凝血成分的活性减低时,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称为血液高凝状态。

13、冷沉淀

冷沉淀是指新鲜冰冻血浆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融化后,遗留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的部分。

14、自身输血

是受血者自己血液或血液成分还输给本人。

15、血液成分治疗(成分输血疗法)一血多用,病人缺什么就补什么。

纯度和浓度高,见效快。

能避免由于输入不需要的成分造成副作用。

16、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是在12-24小时内快速输入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或更多血液的输血。

17、输血肺微栓塞是大量输血时有保存血内的微聚物所引起。

微聚物是

由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10〜164卩m大小,

数目随保存期的延长而增加。

18、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19、Rh新生儿溶血病

Rh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所致的

Rh免疫抗体作用于新生儿红细胞造成的高淡红素血症。

20、ABO新生儿溶血病

ABO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

21、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铁蛋白,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22、输血后紫癜是患者在输血后约一周发生的严重全身性紫癜和血小板极度减少。

23、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开始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输血后至少10天或者更长。

二、判断题

1、由过期全血制备的单个献血者的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同在于前者的主要变化是长期同红细胞接触后,在制备的血浆中葡萄糖和氨的水平高。

(X)

2、将枸橼酸盐作为贮血的抗凝剂,在输血过快时,可引起钾离子浓度改变和肌肉麻痹。

(X)

3、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贫血的患者最好输注全血。

(X)

4、快速输注高渗糖溶液的渗透压高可使心肌收缩力

减弱。

(“)

5、凡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药疗无效而需输血者,原

则上都应输注红细胞。

(“)

6、ABO和HDN患儿输血不能输同型血,应选用O

型浓缩红细胞加AB型血浆或加5%的蛋白溶液。

(V)

7、通过输血,婴儿及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较大,潜伏期也较短(平均14个月)。

其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和相应的病毒数量超过其身体负荷。

(V)

8、HIV既存在于患者及感染者的血浆中,也存在与

其血细胞中。

所以,患者或HIV病毒携带者的全血、血细胞成分、血浆及其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和浓缩凝血因子等,都有可能传播艾滋病。

(V)

9、任何时候都不要剧烈振荡浓缩血小板,因为可引起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

(V)

10、血小板贮存期间的pH值要维持在7.2-7.4。

(X)

11、血小板的HLA相配合的献血者,最可能的来源是病人的近亲。

(V)

12、血小板输注后难治性病人中,再输任意献血者的

血小板,对控制出血是无效的。

(“)

13、冰冻红细胞能用于预防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X)

14、AABB规定临床输用冰冻红细胞,制备后,在

1-6C仅能贮存4天。

(X)

15、白细胞输血反应中,已证实二性霉素B能引起白

细胞聚集并累积于肺,是引起病人肺反应的原因之一。

(“)

16、粒细胞输注治疗原则,每日给予相容的中性粒细

胞的剂量至少为1X109,直至感染消除,或者外

周血中性粒细胞高于0.5X109,方能停止使用。

(V)

17、随全血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

质丧失,细胞内K+升高,Na+、Ca++降低。

(X)

18、常用的枸橼酸三钠抗凝剂不仅能抗凝血,而且因其不能透过细胞膜而产生对抗细胞内渗透压的力量,阻止了溶血的发生,故对红细胞有保护作用。

(V)

19、制备临床应用的冰冻红细胞步骤如下:

⑴甘油化前全血准备;⑵甘油化;⑶融化;⑷去甘油。

(X)

20、血液中CO2的运输形式有两种:

⑴物理溶解形式;⑵结合成HCO3-的形式,大部分存在于血浆中(X)

21、白细胞于红细胞不同,它具有完备的细胞器。

(V)

22、进入成熟红细胞的葡萄糖约90%-95%经磷酸戊糖通路被利用。

(X)

23、成熟红细胞具有线粒体,靠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

量。

(X)

24、贮存红细胞DPG水平下降,输入受血者循环后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DPG很快重新合成,输后24小时至少有50%重新

合成。

(V)

血小板外周区与血小板收缩,颗粒释放功能有关。

(X)

肾移植前输血可提高移植物存活率,而骨髓移植前不能输血,以防受体被免疫。

(V)

一般认为HLA所致发热性输血反应是由白细胞被

V)

HLA相同更重

X)

抗体破坏后释放出热源物质所致。

在骨髓移植中,ABO血型相同比要。

(X)

血红蛋白分子全是由珠蛋白构成。

血液在运输中的耽搁不会引起血液中有治疗作用

的不稳定成分丢失。

(X)

血液的比重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浓度,其次决定于血浆蛋白的浓度。

(V)

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球蛋白的作用比白蛋

白更为重要。

(X)

血浆的理化特性是由血浆化学成分的质和量决定

的。

(V)

一瓶干燥型白蛋白融化后,上午输注一半。

另一半下午使用也可。

(X)

干燥剂型的白蛋白溶解时,可用灭菌注射用水,也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

(V)

每5克白蛋白溶解后,在维持机体内胶体渗透压

方面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

(V)

国际上统一数字命名的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浆

中。

(X)

血友病甲(或称甲型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

色体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X)

39、冷沉淀可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的

治疗。

(X)

40、在血浆总胶体渗透压为3.3kPa时,1可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1克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可保

留15ml水。

据此计算100ml、25%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张力相当于500ml。

(X)

41、冰冻血浆使用前,应置37C水浴箱内,不断轻微

摇动,以加快解冻过程而防止纤维蛋白析出,融

化后,血浆应立即经过滤网输注。

(“)

42、因子忸半衰期约12小时,因此要及时补偿因子忸

的分解代谢量以维持必要的止血水平。

(“)

43、由于全血中存在血浆,故不良反应较多。

(“)

44、没有明确的输血适应证的就是禁忌证。

(“)

45、大出血时,患者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力最大,一

般可耐受总血量的20%以上。

(X)

46、人群中无症状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输血无危

险。

(X)

47、想用新鲜全血来补充凝血因子缺乏是不现实的

(V)

48、白细胞输血反应的发生次数和严重程度与输入的白细胞数目无关。

(X)

49、输入冰冻红细胞可以防止严重免疫缺乏的病人中的移植物抗宿主(GVH)反应。

(V)

50、大量快速输血超过每分钟50ml时,就应加温血液。

(V)

51、血液贮存于4C的冰箱数天,可降低输血后梅毒发生率。

(V)

52、单采血浆的置换率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较好。

其原因在于本病的IgM几乎全部在血管内。

(“)

53、单采血浆置换率对除去IgG的疾病效果好。

(X)

54、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适宜输全血。

(X)

55、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禁忌输全血

(V)

三、填空题

1、照射红细胞是用Y射线杀死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从而防止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

2、输血量超过受血者的循环能力时,可以发生充血

性心力衰竭。

3、患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贫血的病人应输洗涤红细胞。

4、在多种情况下,输血只是为了纠正患者的运氧能力

缺乏、故输注红细胞即可。

5、快速大量输血、换血或有强冷凝集素时,应考虑加温处理。

6、全血、血浆、血液成分及大多数血液制品,输入人

体时须过滤。

标准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

7、贮存血中的微聚物是由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的。

8、大量输血中应当注意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液成分,以防止出血现象发生。

9、血液成分中除去60%-80%的白细胞,减少了严重的

由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发生率。

10、大量微聚物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11、血液中的白细胞成分含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

麻疹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和啮齿动物毒浆原虫

等。

12、大量输注4C库血可使病人体温下降。

13、输血时混入乳酸盐林格氏液,此液含有钙离子,可使血液凝固。

14、大量输血的病人要做血小板计数,如果出现异常

出血应输入浓缩浓缩血小板成分。

15、贮血中的大量微聚物输入患者体内易引起休克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6、对循环超负荷的病人应输红细月血液制品,并注

意输注速度要慢。

17、输血时混有5%葡萄糖溶液可使红细胞肿胀和溶解。

18、巨细包病毒(CMV)存在于白细胞中。

19、正常人体血小板在体内平均寿命为9.6天,血小板减少到2-5万时,人体将出现异常出血现象。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