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438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案设计说明.docx

《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案设计说明.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案设计说明.docx

方案设计说明

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迁建)项目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述

一、区位介绍

重庆南大门---千年历史名邑巴县,今日重庆市巴南区。

从史料得知,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立国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并沿袭至1995年。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成立重庆市巴南区。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南面,也简称渝南。

东与涪陵区、南川市接壤,南与綦江县相连,西与江津市为邻,北交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长寿县界。

区境东西宽约46公里,南北长70公里,幅员面积1827平方公里。

区人民政府驻地鱼洞,距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地21公里。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解放村。

该地块高差较大,无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无不良地质条件,无用地争议,适宜本项目建设。

总用地面积约为75288平方米,本项目性质为公共建筑,将拟建巴南区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

项目用地南侧、西侧、北侧均面城市规划道路。

地块呈不规则矩型,长约289米,宽长约266米,高低起伏,最大高差约40米。

二、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想贯穿每个设计环节,坚持对人的终极关怀。

2、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环境设计中力求富有创造、新意的场所。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一方面充分发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严格控制指标,创造大量绿色空间。

三、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1:

500红线地形图。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委托书。

3、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年版)―房屋建筑部分》。

四、建筑工程设计标准

1、工程设计等级:

特级

2、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

50年

3、建筑耐火等级:

一级

五、建筑工程设计范围

本项目所涉及的总图及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设计。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场地概述

本项目地块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解放村。

该地块高差较大,无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无不良地质条件,无用地争议,适宜本项目建设。

总用地面积约为75288平方米,本项目性质为公共建筑,将拟建巴南区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

项目用地南侧、西侧、北侧均面城市规划道路。

地块呈不规则矩型,长约289米,宽长约266米,高低起伏,最大高差约40米。

二、总体布局

总平面在满足功能分布和建筑防火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布置。

本着即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和动静分开的原则,将整个校区划分为七个功能区:

行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实验实习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生活设施及配套用房区。

根据不同区域功能性质,塑造不同性格的空间形象,使各个空间个性鲜明、层次丰富,具有多层次特征。

1、进入主校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题字墙景观,通过主干道两侧的林荫空间地带向前延伸,透过中心广场综合楼与教学楼成为有机的联系,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

从校大门到综合楼入校,寓意着学校管理既有严格的纪律又有活泼的空间,如此收放有序,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形成鲜明的特色,并将学校这一特色赋予教学区宏伟的建筑群中。

2、在规划中,建筑以五层和六层为主,群体结合、错落有致,有机地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并将学校这一特色赋予教学区宏伟的建筑群中。

3、营造具有开放性的现代校园。

21世纪是全球化的开放时代,新型中学是信息与技术交换和流通的场所,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源泉,要有襟怀坦荡、对外开放的大度,开放性与国际化智能是新世纪中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4、我们在设计中将校园的开放表现在空间格局与建筑设计等多个层面。

校园空间的构架是南北与东西两条主轴线,通过井字形路网控制,使教学区空间与外界的联系直接简练,使主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在空间上有简明的联系,两条轴线使校园教学区空间兼其向外和向内的开放意识。

同时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在空间层次上又都对中心绿地开放,教学楼与综合楼空间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使各建筑为校园的开放性和学科间的交流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培养多面性人才及智能化管理有积极作用。

5、建立鲜明的空间格局,设立校园焦点场所,以凝聚师生的归属感。

在规划设计构思中,运用多种空间构成要求,通过各种设计手段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娱乐区都分别有各自独特的区域中心。

每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性格各异,其中心空间的处理手法也都别具一格,特色鲜明。

教学区庄重典雅,生活区朴素简洁,运动休闲娱乐区自由活泼,每个中心空间都有显著的标识性,在广大师生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师生们的心理中心,校园的焦点所在。

各个焦点空间彼此呼应,渗透联系,共同构成了校园变幻丰富、性灵活泼、趣味横生的校园整体大环境。

三、交通组织

本项目规划了四个出入口,即校区东、南、西、北门。

其中校区西门为人行主入口,入口大道恰好位于整个校园的几何中心上,加之入口大道所朝向的区域正好是地势较为平坦的中部山间谷地,处于标高差别不太大的中段标高上,可减少土石方工作量,并形成学校的中心区,形成逐级而上的中央景观步行道路,这就有机的联系整个校区,此区域具有很好的塑造优势,同时形成气势磅礴的入口大道。

校区东、南、北门为人车合用出入口,通过道路和硬质铺地的结合及合理的高差处理使整个校园的车行系统可随需要而变化。

四、竖向设计

根据现状地形结合城市规划降低工程投资,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的建筑要求,结合场区及四周城市规划道路的实际地形,校址基地为台阶式布置。

四周采用堡坎及挡土墙布置处理,道路及场地三个方向相邻的城市干道连接,场地内设多台阶布置,采用堡坎、挡墙、斜坡及踏步等方式联结处理,各个对外入口均为坡道出入。

基于上述条件及要求,该用地竖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服从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根据用地的性质,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方量,保持建设用地范围的相对平坦。

为解决好因地表平坦而带来的地表水排汇问题,仿照大型广场的处理方法,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即将各区接雨水集水口的分成大地块,再均分为小区域,地面上只是局部起坡排向各雨水口,由于距离不长,高差不大,整个地面相对平坦。

道路的高程设计照同一思路,道路纵线控制高程相对平坦,采取道旁边坡起坡的处理解决道路纵向排水问题。

在生态带范围局部地方适当改变地面高程,或加或减,且与外围城市道路竖向良好衔接。

充分考虑建筑与道路、场地的有机结合,以及水体景观、人的行为心理、居住适应性、土方量平衡等因素,对地形作了适当的挖填方改造。

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尽量与临近的道路标高接近。

五、绿化和美化

校园按花园式,生态型校园进行规划,以中心绿地、水景为主,并通过道路绿化,将各建筑组群的庭院绿化联为一体,创造独特的开敞空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内利用各种植物组成多种图案,采用园林手法设计。

此外在各建筑物周围,公共绿地及路旁、水体周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绿化设计,栽植常绿乔、灌木,种植花圃及草坪,道路两旁设置路灯、座凳。

绿化设计以保持原生态绿化为主。

六、建设工程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民用项目)

项目

单位

规划条件

方案批准值

备注

建设用地面积

75288

75288

居住户数

居住人口

总建筑面积

88983.38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84337.33

地下建筑面积

4646.05

1、居住

20094.78

2、配套用房

3120.07

其中

1)服务用房

3068.28

2)消防控制室

51.79

3、公建

57970.18

其中

1)第二实训楼

10057.34

2)风雨操场

1828.65

3)第一实训楼

11076.53

4)教学楼

17547.88

5)综合楼

17459.78

4、车库

6910.71

其中:

4087.31㎡不计容积率

其中

1)独立车库

2879.19

2)第一实训楼车库

1988.75

3)综合楼车库

2042.77

5、设备用房

887.64

不计容积率

6、其他

总计容建筑面积

84008.43

容积率

1.12

建筑占地面积

16522.59

建筑密度

不大于30%

21.95%

可绿化绿地面积

30192.3

绿地率

不小于40%

40.10%

停车位

232

其中

①室外

44

②室内

188

最大建筑高度

51.65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概述

充分利用周边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同时营造自身环境,结合当地环境,生活习惯,创造出具有合理超前性,富有特色的精品校园。

营建优美学习、工作环境,注重单体的创新性和标志性。

总体要体现以人为本,建筑功能精细化,建筑空间生态化、趣味化,建筑形式个性化的构想。

二、建筑平面

1、办公、教学区:

位于用地中轴线两侧,大门之间,面对运动区,由教学楼、第一和第二实训楼、多功能学术厅等功能组成。

整组建筑位于校前区主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坐北朝南,建筑呈现上升和围合的趋势,成为整个校园空间的核心景观。

(1)教学楼:

布局于校园东西主轴线南侧。

平面采用内外廊结合式,外廊局部扩大为活动平台区域作为学生课间休息的活动场所,提供学生交流学习空间。

教室自然采光通风良好。

造型设计结合教学建筑和重庆市建筑的特点,轻巧空透,活泼自然,在立面风格上,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符合的设计手法,只是在处理上更趋简洁,立面强烈的几何关系及色彩对比,给人清新亮丽的感受。

(2)实训楼:

布局于校园东西主轴线北侧,平面采用内外廊结合式,在水平面上进行功能划分。

建筑立面协调教学楼风格,注重校园建筑的整体统一感,同时又结合其功能特性有所变化,共性中不失个性。

2、生活服务区:

该地块相对独立,作为生活区可单独管理和使用。

该区由围绕中心布置的学生食堂以及学生宿舍组成。

各建筑单体以中心绿化为核心,形成半围合三合院,开口朝向中心绿地,使得各部分交通联系方便,且均能照顾到建筑的良好朝向和采光通风间距。

(1)宿舍:

每栋学生宿舍每层设两部疏散楼梯。

宿舍房间采取3900x6100mm的尺度进行设计,外面的阳台宽2100mm,并附有卫生间及洗衣槽,保证了卫生间与宿舍良好的通风条件。

(2)食堂:

食堂布局与教学区与宿舍之间。

根据学校的使用要求,将学生食堂与教工食堂,后勤管理,汽车房等功能房间都设计在一个建筑中,便于管理和操作。

3、运动区:

由运动场及风雨操场组成。

位于东西主轴线终点的大片开阔场地上,方便学生教学与日常使用,并尽可能减少对教学的干扰,运动区形成的大片开敞空间是该区域的核心空间,200米主操场为南北向布置。

四、立面及造型设计

建筑群体的造型设计着重关注在城市现代化快速更新发展进程中,把握文脉发展的轨迹,慎重地对待环境与历史,吸纳地域性人文环境所显露的启示、信息,按社会发展的要求方向,设定新的标尺,使建筑群体成为一个与城市环境协调共生的空间有机体,同时表达出校园文化建筑的个性。

本建筑群以开朗清新的现代元素和厚重深沉的传统手法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校园建筑的高雅、大气、开放性和文化特色。

设计时重点对建筑的体型、体量、高度、材料、色彩和格调进行了仔细的推敲。

地域性:

学校的建筑形象除了强调新颖和时尚,更多的是以一种厚重、平实和近乎传统的手法来表现它的文化品位和风格的稳定性,达到在若干年以后,这组建筑仍然不会过时。

建筑造型的灵感取材于传统的建筑元素,使建筑群落与地域人文环境相协调。

通过空透变化,虚化建筑立面,增加可视面的层次与灵动感。

在大面积色块的控制上进行反复的类比,把握立面构图的视觉效果,对细节、尺度和材料选用进行仔细地推敲。

在对基座立柱、梁、窗等部位的处理中,着意表现地方特色,使建筑物具有沉厚有力且历久弥新的观感。

时代性:

尽管采用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但建筑墙体、开窗等部位的处理方式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采用简洁有力的现代设计手法,同时统一各功能单元和交通核的处理方式。

整体性:

建筑外墙经过反复的考虑确定采用厚重又不失活泼的香槟黄涂料,该颜色与当地民居色彩匹配,并通过相同的材料使相隔一段距离的不同建筑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精致性:

建筑的细部处理永远是重要的,它能使建筑形象更为丰满、精致,从而能够更充分的表达设计意图。

教学楼建筑大片的香槟黄墙面与橙色的走廊构架、线脚、压顶线条的对比,特别是各个楼梯间采用的玻璃和实墙面的虚实穿插,使厚重的建筑造型平添一种生动空灵的印象。

行政楼分体式空调的通风格栅以及细致的墙面分格也使立面肌理显得精致而丰富。

整个校园群体的设计给人以清新、生动、活泼的感觉,其均是按照使用功能的要求,没有刻意的造作,创造虚实相间、高低错落、趣味盎然、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空间形象,是形式和功能完美结合的体现。

五、竖向设计

教学楼层数为5层,层高为3.9米。

第一实训楼层数为5层,由低到高层高分别为6米、5.5米、4米、4米、4米。

第二实训楼层数为4层,由低到高层高分别为6.5米、6.5米、5米、5米、。

学生宿舍层数为6层,因为双层床(或高架床)设计,层高为3.6米。

食堂层高为4.5~5米。

综合楼层高为3.9~5米。

六、无障碍设计

本方案在一层入口处设置了残疾人坡道,竖向交通采用电梯,一层卫生间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厕所。

七、抗震设计

建筑平面布置方正,柱网整齐,柱跨均匀,高厚比适中,对结构抗震非常有利。

标准层疏散通道便捷明确,指引性强,所有疏散楼梯均能就近直通室外场地,保证人员能及时逃生到室外开阔场地。

 

第四章园林景观与灯饰工程设计

一、环境、景观、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采用自由式的设计手法,在保留场地内原有植被的同时,加以改造,与基地内道路形成浑然一体的环境体系。

打造一组衔接内与外,动与静的景观序列,成为自然环境空间与办公楼之间的导体。

成错落有致,有张有弛的景观,打造出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的景观空间。

设计的绿地总面积30192.30m2绿地率40.10%。

二、灯饰工程设计

由建设方委托专业灯饰工程公司另行设计,本次设计不做详尽描述。

第五节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

本项目地块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解放村。

2、主要建筑功能:

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单体组成:

教学楼、第一和第二实训楼、学生宿舍、综合楼(含食堂)。

主要单体建筑特征:

教学楼平面尺寸103.6mx53.2;层数为五层,总建筑高度19.50米。

长度方向超长,设缝分成两个规则的单元。

第一实训楼平面尺寸为64.2mx49.8m;层数为5层,总建筑高度23.5米。

长度略超长,设置1~2道后浇带。

第二实训楼平面尺寸为66.6mx49.1m;层数为4层,总建筑高度23.0米。

长度略超长,设置1~2道后浇带。

学生宿舍建筑高度均为21.6米;平面尺寸为39.2mx19m,47.0mx19m。

综合楼(含食堂)平面尺寸44.4mx20.8m;地上八层,34.8米高;地下四层,共二十米。

二、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2、自然条件:

(1)、基本风载:

0.40kN/m2(50年一遇)

(2)、抗震设防烈度:

6度

3、相关主要国家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年版)(GB5001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三、建筑分类等级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抗震设防类别:

实训楼、学生宿舍、综合楼均为乙类,即重点设防类。

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框架三级

4、地下室防水等级:

待地质勘察报告完成后确定

四、主体结构方案

学生宿舍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其余单体均为框架结构。

五、基础方案

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待地质勘察报告完成后确定。

场地内将形成不少边坡,具体采用自然放坡、重力式挡墙还是钢筋混凝土挡墙处理将根据地勘报告确定后决定。

六、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

C20-C40

2、钢材:

梁、柱主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400,箍筋采用HPB300;楼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CRB550,分布筋及构造筋采用热轧钢筋HPB300。

3、填充墙:

主要采用烧结页岩空心砖,有防潮要求或预留预埋等特殊要求的部位采用烧结页岩实心砖。

 

第六章给水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及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2、设计任务书

3、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图纸

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本项目红线范围内新建工程的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生活污水系统雨水系统及其构筑物。

三、室外给水设计

1、给水水源

利用市政给水干管作为本项目给水水源。

从本工程南侧的市政给水干管上,接一根DN200的给水管至本项目,市政干管接口点供水压力为0.50MPa(从±0.00计起)。

2、用水量及系统设置:

本项目用水量及给水系统设置见室内给水排水部分说明。

3、消防系统

本项目室内外消防系统设置见消防部分说明。

四、室外排水设计

1、污水的来源及污水量

污水主要来自于校区内产生的生活洗涤污水和粪便污水。

本工程的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进行计算,为1042m3/d。

2、排水系统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建筑物屋顶雨水由雨水管排至地面,地面雨水散流到建筑物四周的散水沟里,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再排至生化池处理

室内污水经管道、检查井排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总能力为1042m3/d。

处理措施及处理标准由环评确定。

并由建方另行委托环保专业单位设计(不属本设计范围)。

污水处理达标后,经管道排至城市市政污水管网。

污水处理装置由环保专项设计。

室外污水管管径为d300~400,坡度按≥0.004进行设置。

检查井间距按不大于30m设置。

五、室内给水排水设计

1、给水

(1)、用水量

宾馆内各建筑生活用水量计算见表5.1。

表5.1生活用水量表

编号

用水

单位

最高日用水量标准(l/p.d)

最高日用水量(m3/d)

小时变化系数(Kh)

用水时间(h)

最大小时用水量(m3/h)

1

办公楼

40

20

1.5

10

3

2

教学楼

40

200

1.5

8

37.5

3

食堂

20

220

1.5

12

27.5

4

宿舍

150

588

3

24

73.5

5

绿化

3L/d.m2

58

1

4

14.5

6

未预见水量

(10%)

-

108.2

-

-

15.6

7

小计

1157.6

-

-

171.6

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1157.6m3/d,最大小时用水量171.6m3/h。

(2)、给水系统

吊4F~3F层由市政管管网直接供水水,剩余楼层由给水加压设备加压供水。

(3)、热水系统

宿舍楼洗浴热水由采用空气源热泵制备集中供给。

2、排水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每层卫生间均设单立管排水系统,屋面设置雨水排水管。

六、管材和器材

1、生活给水管

室内冷水管采用PP-R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室外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沟槽连接。

2、排水管

室内污水管采用噪声低的UPVC排水管,粘接连接;室外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承插式连接,橡胶圈密封。

3、器材

阀门DN>50mm采用闸阀,DN≤50mm采用截止阀。

 

第七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1997;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10《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2013;

11、《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

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1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1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18、建设方提供的本专业方案阶段的设计要求;

19、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和暖通等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供电部分:

变配电所的设计;

2、配电部分:

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

3、安全保护部分:

建筑防雷与安全保护系统;

4、电话、电视及宽带网系统;

5、火灾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6、可视对讲保安系统;

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8、本设计不包括城市区域变配电所(110/10kV)至本工程红线范围内的l0kV高压电源线路的设计;

9、对公建等部分的内部照明系统均考虑由二次精装修完成设计,本次设计仅作至终端照明配电箱为止;

10、本设计不包括建筑景观照明及广告灯箱照明设计,该部分须由景观设计公司和广告设计公司进行二次设计,本设计仅为其预留用电容量。

121、有关智能建筑的设计内容,不在本设计的范围之内,如果需要设计,应另行委托。

本设计仅考虑其功能存在,并提供实施的基础条件。

三、强电设计:

1、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