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392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员面前无小节.docx

党员面前无小节

党员面前无小节

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陈蕃的青年,志向远大,但却不拘小节。

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萨勤来看望他,见其独居一室,屋内却龌龊不堪。

当时萨勤问他:

“你怎么不打扫一下,以便接待客人呢?

”陈蕃回答道:

“大丈夫活在这个世上,志当扫天下,岂能安扫一屋?

”萨勤深思片刻,反问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萨勤这一问,堪称小中见大。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小节不拘,大德难立。

当前我们有些党员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对自己不拘小节的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党员认为小节无伤大雅,不必大惊小怪;还有的党员把不讲党性、违反原则的行为当成是小节,抱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态度任其发展。

殊不知,小节也会败坏党风,损坏党的形象,影响党和事业。

共产党员要想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党员先进性,就必须坚决克服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课:

党员面前无小节。

这堂课我们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党员形象难体现,不重小节是关键

二、忽视小节害无边,共产党员莫轻看

三、小节入手塑形象,自觉为党增威望

在我们身边,尽管有些党员工作能力强,成绩也很突出,但群众威信却不高,甚至群众意见很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大问题:

党员形象难体现,不重小节是关键,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有些党员的表现和心态:

表现一:

工作作风稀拉,模范作用不好。

有的党员自身要求不严,打赢素质一般,工作不主动,吃苦精神不强,脏活累活不靠前,缺乏模范作用,喜欢干一些“面子活”。

他们觉得“小事一桩,影响不大。

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上级发现了也能区别对待。

表现二,生活修养差,不良嗜好多。

有的党员党课教育老溜边,不是主动缴纳党费,羡慕酒绿灯红的场所,平时爱喝点酒、爱侃个大山,说大话、乱许愿,处事欠考虑,满腹牢骚怪话。

他们觉得“小节无大害,控制住无碍。

党员也是人,用不着处处小心。

表现三,廉洁自律不严,把“犯规”当小节。

有的党员特别是个别干部党员不能洁身自好,把一些违背条令,触犯原则,败坏党风党纪的行为当成是小节而不加注意。

比如说战士探家前收点礼,归队后收点土特产;在连队拿袋米、要桶油等。

他们觉得“小打小闹没有事,与党性原则没关系。

收点礼拿点物乃人之常情,跟贪污腐败没有什么联系。

以上我们列举了三种不重小节的表现和心态。

听到这儿,想必大家也清楚了,为什么有些党员“能力强却威信低”的原因了。

事实证明,就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小节,才降低了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损害了党员的形象。

那么产生不拘小节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

古语道“瑕不掩玉”。

个别党员抱着“关键时刻过得硬,平时差点无所谓”;“原则问题把握住,小的地方可放开”;“人类社会在发展,小节有了新内涵”的观念。

划不清党员标准与群众要求的界线,认为“毛病谁都有,不必太在意”;划不清时代进步与党性不变的界线,认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些事“以前是原则,现在是小说节”。

殊不知,我们共产党员践行“三个代表”应该与时俱进,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要求只能更严不能放松。

如果把违背党性原则的事当小节,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缺乏约束,甚至是放纵。

二是党性修养有差距。

有的党员还很年青,受文化水平、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党员主观上不加强理论学习,个人修养水平不高;还有的党员党性锻炼不经常,对小节问题不以为然。

这些都直接导致党员身上出现不拘小节的行为。

三是监督制约不够。

对党员的监督制约主要是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当前有的党组织在监督制约上,重视了大的原则,忽视了党员小节。

某部一名干部党员由最初的喝点酒、收点礼开始,最后发展到腐化堕落,触犯国法被判刑。

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话外音:

“如果在我开始把错误当小节而不以为然的时候,有人提醒我,民主生活上批评我,甚至组织处分我,我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听完这席话,我们应当认识到,个别党组织在监督制约上,还没有上升到用“三个代表”的标准和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来看待和认识党员不拘小节的问题。

在群众监督上,有的单位刚开始雷声大,群众积极性很高,“不说白不说”。

事后却雨点小,群众感到“说了也白说”,最后呢,只能是“什么也不说”,使得群众监督也流于形式。

古人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意思是说:

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

同志们,沙粒虽小伤人眼,小雨不停会成灾。

如果我们把小节问题孤立地看,可能无关紧要,但若要上升到“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上来,那么小节与党性修养和党的形象就会紧密相联。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节常常以更鲜明的形象影响人”。

群众看党员,不仅看大事,更爱看小节,因为小节更能体现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邓小平曾经说过:

“共产党员首先是普通人,其次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

”而有些党员淡化小节意识,甚至把大义大理当成小节而漠然视之,淡然处之。

那么,群众威信何来?

党的形象何在?

党员先进性又怎么来体现呢?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员不拘小节的危害性,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大问题:

忽视小节害无边,共产党员莫轻看。

党员不拘小节,有哪些害处呢?

一是损害党的形象。

江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

严不仅严在大是大非上,更要严在小节和小事上。

像成克杰、胡长青那样贪赃枉法、罪大恶极的党员毕竟是极少数,而在党员中不拘小节的现象却较为普遍。

因此,从严治党就要从小节开始。

我们党是先进的党,党的形象是由每个党员的形象构成的,群众对党员的要求也很高。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做先进的代表,成为带领群众前进的一面旗帜。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讲党话、办党事。

否则,就会损害党的形象。

某部党员张某平时爱传消息、编段子,今天传连长、指导员不和,明天又说什么“探亲休假找连长,指导员处好能入党”,后天又编什么“先进不香,后进无光,中间最恰当”的顺口溜等。

在群众评议时,这名党员被平为不合格党员,主要原因就是群众认为他讲了党员所不该讲的话,办了党员所不该办的事,缺乏党性原则,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是影响部队建设。

《论语》上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意思就是说:

只要你的形象正,不用你说什么,大家就会做好;你形象不正,无论怎么说,别人也不会跟着你做。

在今年5月8号的《解放军报》上,刊登了某部上等兵林大森的一封信,题目是《首长,您的行为与先进性要求有差距》。

指出了自己所看到三种不重小节的现象:

一是大众场合,频频接听手机;二是哨兵敬礼,首长点头摆手;三是连队加菜,心安理得受之。

骗者的评语中有句画龙点睛的话是“小节不可小视”。

同志们,这种行为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伤害了战士的心,降低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上行之,下必效之,如果党员在这些小节上不加注意,势必会涣散作风纪律,影响部队的建设。

三、影响个人前途。

小节最容易被人忽视,但也最容易反映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很多有才能的人,由于忽视了小节的修养,而影响到自己前途,懊悔终身。

由我们军区政治部主编的《指导员》杂志,在2000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组基层违纪党员现身说法的谆文章,很值得我们每个党员看一看。

其中有一名叫王福堂的指导员因为贪小礼小利,被群众上告,最后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在总结教训时,他说道:

“作为基层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把‘小’问题看小,不要因‘小’而腐蚀了灵魂。

俗话说,‘收兵一根针,穿透战士心’,共产党员如果经不起‘小’的考验,就会毁掉自己的前途”。

王福堂的教训告诉我们:

小节非小事,宁与党形象、个人前程紧密相连。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告诫全体党员:

“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

”不拘小节就“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拘小节并任其发展,就属“不良风气”。

有一个自然现象,“九十九度加一度,水就开了。

”开水与温水的区别就是一度。

很多事情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往往就是因为这微不足道的一度。

小节就是构成党员先进性这一XX中的一度共产党员如何把握好这“一度”呢?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

小节入手塑形象,自觉为党增威望。

共产党员要想塑良好形象,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

“作为共产党人,放松了理论学习,思想就会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使精神世界陷入低级趣味,就难以抵挡利欲的诱惑。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当前特别是要学好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和“七一”讲话精神。

被中央军委授予“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模范共产党员范匡夫同志,正是由于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学习,他才能做到“从感情处、思想上热爱和拥护共产党,处处维护党的形象”。

同志们,“理论学习坐不住,歪风邪气顶不住”。

我们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从党的事业的大局来认识小节问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四慎”。

“四慎”。

即:

“慎初”、“慎微”、“慎独”、“慎终”。

所谓“慎初”,就是慎重地对待事物的初始。

有道是“慎始而少后忧”。

从近些年揭露出来的党内腐败分子来看,很多人就是把不好第一道关口,突破了“初”这道防线,最终“悔不该当初”。

所谓“慎微”,就是从小事做起,管好自己的小节。

古语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些都道出了慎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共产党员工作中要作风严谨、慎思笃行,生活上要克勤克俭、自尊自爱。

必须从讲党性和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做到谨小慎微、防微杜渐,才能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

所谓“慎独”,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就曾引用过,他说:

“对于一个经过认真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慎独作为一种自我控制的方法,它的核心是培养人的自我监督精神,锻炼人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超越自己的坚强意志。

所谓“慎终”,就是有事物发展到最后结果时,在小节上仍然坚持道德准则。

如果我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九十九加一等于多少?

大家肯定会说,这太简单了,小学生都知道等玩一百啊。

是的,数学上它等于一百,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它却有可能等于一个零。

为什么呢?

因如果我们把九十九比做一个党员以前所有的成就和功绩时,这“一”就代表“慎终”。

如果党员在面临退伍、转业时,在工作调动、离开部队时,坚守不住最后一道防线,拿党性原则做交易,做不好这个“一”,九十九加一不就等于零吗?

同志们,“四慎”是我们共产党员加强自身修养的“警戒线”、“防护堤”。

只要我们坚持在“四慎”上下功夫,毫不原谅自己的“小毛病”,就一定能够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三是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批评。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党员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党员在小节面前也要坚持这个原则。

真理无大小之分,小节却有正误之别。

我们在自觉重小节的前提下,还要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勇于接受批评,敢于自我批评,并努力改正自身不足。

这方面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

曾被毛泽东誉“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徐海东大将,在红军时代就有“徐老虎”的威名,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名将,在党组织面前却十分的坦诚。

他曾经回忆过党组织对他的一次批评。

他说,年轻时直爽好饮,一次,他没吃菜就喝掉半斤白洒,醉倒了。

事后,党组织在民主生活会上严厉地批评了他。

他马上作了检查,并从此戒了酒。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喝酒了?

将军回答说:

“党叫我戒酒,我必须戒酒。

”一个为新中国的诞生产下汗马功劳的将军,能够如此主动地接受组织监督,虚心听取群众批评,并努力改正身躯不足。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党员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视为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

因此,只要我们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对待监督和批评,就一定能够克服小节,为我们的党增添威望。

同志们,虽说是“瑕不掩玉”,但无瑕之玉肯定要比有瑕之玉昂贵得多。

为了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了使党的形象更加完美。

在此,我要对每一个共产党员说:

-----先进源于平凡,党员面前无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