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328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docx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石油的化学组成

1、石油的组成

主要组成元素:

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主要化合物组成:

a.烃类组成: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原油中没有,只有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

b.非烃类组成:

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和沥青状物质

2、各烃类的重要性质

1.烷烃:

非极性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但是会溶于有机溶剂。

正构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沸点、熔点和密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但异构烷烃由于分子侧链,相同碳原子数的异构烷烃的沸点和熔点比烷烃低。

2.环烷烃:

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液体,相对分子较大的环烷烃为固体。

沸点、熔点、密度较相同原子数的烷烃高。

化学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比较安定,但储存工程中不易氧化变质。

3.芳香烃:

物性:

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

苯及其同系物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有毒性。

化性:

带侧链芳香烃的侧链会被氧化成为有机酸,带侧链的多环和稠环芳香烃很容易被氧化成胶状物质,这是油品氧化变质的重要原因。

4.不饱和烃:

物性:

在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小于C5的烯烃是气体,C5以上的烯烃是液体,碳原子数多的烯烃是固体。

化性:

双键不稳定,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3、非烃类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止办法

硫化物:

危害——1.生成胶状物,使油品变质

2.腐蚀设备

3.影响汽油抗爆性

4.污染环境

防止——酸碱洗涤、催化加氢、催化氧化

氧化物:

危害——腐蚀

防止——碱洗

氮化物:

危害——1.生成胶质,少量的生成物就会导至油品的快速变质

2.氮化物还会使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中毒

防止——酸洗和催化加氢

4、各类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

烃类化合物分布规律:

随石油馏分沸点升高,馏分中均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加,环烷烃含量则随原油类别不同,或增加、或减少、或大致不变。

非烃化合物的分布:

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增高,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

第二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意义

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是设

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2、石油及油品的主要性质指标

蒸发性能(蒸汽压和馏程)、交接质量指标(密度)、低温性能(浊点、结晶点

、冰点、凝点、倾点)、流动性能(粘度)、燃烧性能(闪点、燃点、自燃点、静电

着火性能)

3、蒸汽压和馏程

蒸发的危害:

1.气阻断流;2.油品损耗;3.质量下降;4.安全事故

蒸发的应用:

发动机燃料在燃烧时必须由液态转化为气态。

蒸发性能的指标:

蒸汽压和馏程

◆蒸汽压:

作用——计算油库的油品蒸发损耗,控制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轻质

油品的质量、工艺设计及结构优化等等。

影响因素——温度和油品组成

同一油品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两相共存时,蒸汽压与汽液体积比有关;

油品的汽液比越小,汽化率越低,蒸汽压就越高

真实蒸汽压——气化率为零时的蒸汽压

◆馏程:

定义——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

表示其蒸发特征,该温度范围亦称为沸程。

终馏点——馏程最后阶段所记录的最高温度。

影响因素——在一定外压下,油品的沸点随气化率增大而不断升高。

4、密度、特性因数和分子量

◆密度:

国标规定20摄氏度时密度为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

影响因素——

馏分组成和化学组成:

a.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密度随其沸点升高而增大;

b.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烃类,其密度不同:

芳香烃密度>环烷烃>正构烷烃

c.分子中环数越多,其密度越大

温度:

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压力:

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压力忽略不计

油品混合:

当几种油品混合时,如果混合后体积具有可加性(同一温度下具有可加性),则混合油品密度也可按可加性计算。

油品密度与API°的关系:

测定密度的作用:

密度是多种油品,特别是喷气燃料的重要质量标准

根据密度区分油品种类,并判断油品是否变质

重要的计量参数

◆特性因数:

作用——对于了解石油的分类、化学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及与其

它物性一起确定油品的另一些物性十分有用。

◆平均分子量:

石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随其沸点的升高而增大。

5、粘度

粘度是评价原油和油品流动性能的指标。

粘度是喷气燃料、柴油、重油和润滑油的一个重要质量标准(没有汽油),大多数

润滑油根据粘度来分牌号。

粘度反映了油品中烃类组成的特点。

表示方式:

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黏度、雷氏粘度、赛氏粘度(我国主要采用运动粘度和恩氏黏度)

影响因素:

油品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密度、沸点、烃类分子量↑则粘度↑。

当烃类分子量相近时,其粘度:

烷烃<芳香烃<环烷烃;

粘度与压力的关系

当压力低于4.0MPa时,压力对液体油品粘度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

当压力高于4.0MPa时,粘度随压力增加而逐渐增加,在高压下显著增大。

油品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油品温度↑则粘度↓

◆粘温性能: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变化程度越小粘温性能越好。

表示方式——粘度比(越小越好)、粘度指数(越高越好)

决定因素——化学组成:

正构烷烃的粘温性能最好,环烷烃次之,芳香烃最差;

烃类分子中环状结构越多,粘温性能越差,链越长则粘温性能越好

6、低温性能

原油和油品的低温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它直接影响油料的输送、储存和使用条件。

◆评定指标:

浊点、结晶点、冰点、凝点、倾点、冷滤点

浊点:

原来透明的油品中出现云雾状的浑浊现象

结晶点:

蜡结晶逐渐长大,结晶刚刚明显可辨的温度

冰点:

在测定条件下,试样冷却至出现结晶后,再使其升温,使原来形成的烃类结晶消失的最低温度,同一油品冰点比结晶点稍高。

凝点:

在特定条件下出现油品刚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倾点:

在标准规定条件下,油品冷却时能够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

●浊点、结晶点和冰点是煤油、航空汽油和喷气燃料的低温性能指标

●凝点、倾点和冷滤点是原油、柴油、润滑油和燃料油的重要使用性能指标

●熔点是石蜡、地蜡和高熔点石油产品的一个质量指标

●滴点和软化点是润滑脂和沥青的质量指标

石油及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有两种情况:

粘温凝固(针对不含蜡油品),其中凝点温度>粘温凝固的温度

构造凝固(针对含蜡油品),其中浊点温度>构造凝固的温度。

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地降低原油的凝点,但胶质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原油凝点又有所升高。

胶质能起降凝作用的原因:

原油中含有胶质、沥青质时,胶质的分子与蜡分子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范德华力,胶质分子中的烷基键参加蜡分子的定向排列;

胶质分子的极性端障碍其它蜡分子接近该分子团参加定向排列,使蜡结晶的形状发生很大变化。

由纯蜡的大片状结晶变为极细密的含有胶质的细结晶,后者不易形成结晶骨架,只有在进一步降低温度时,才能使原油失去流动性

7、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闪点

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时,逸出的油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当与火焰接触时能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烃类燃烧的三个条件:

a.烃类蒸气b.氧c.明火火源

测定方法:

闭口杯法和开口杯法,都是条件性试验,通常轻质油品测其闭口杯闪点,重质油品和润滑油多测其开口杯闪点。

◆燃点

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将油品加热到能被所接触的火焰点燃,并连续燃烧5秒钟以上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

定义:

油品自行燃烧的温度,它是加热油品到油品与空气接触,因激烈氧化产生火焰而自行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三者关系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都与油品的燃烧爆炸有关,与油品的化学组成和馏分组成有关。

●对于同一油品来说,自燃点最高,燃点次之,闪点最低。

●对于不同油品来说,闪点愈高的,燃点愈高,自燃点愈低。

含烷烃多的油品,其自燃点低,闪点高。

●同一族烃中,分子量小的烃,自燃点高而闪点低,分子量大的自燃点低,闪点高。

8、其他性质

诱导期:

诱导期是指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它是评价汽油在长期储存中氧化及生胶趋向的一个项目。

第三章原油的分类及国产原油的性质

1、原油的分类方法

◆工业分类法:

按API度、含硫量、含氮量、含蜡量、含胶质量等分类

◆化学分类法:

a.特性因数分类法

b.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目前广为应用的原油分类法是商品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和我国采用的关键馏分特性

分类法和含硫量分类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2、国产原油的性质

◆石蜡基原油多,汽油的抗爆性差、柴油的燃烧性能好。

◆除克拉玛依原油和青海冷湖原油以外,多数原油含蜡量较多,凝点较高,都需要加热输送或采用其它降凝措施。

孤岛原油凝点虽低到-2℃,但其50℃运动粘度高达498mm2/s,所以,也必须加热输送。

◆除江汉、胜利、孤岛原油外,其它原油含硫量都较低。

◆除青海原油和克拉玛依原油外,一般原油的轻油含量均较少。

第四章石油的炼制方法

油品的分类(按用途划分):

①燃料;②润滑油和润滑脂;③蜡、沥青和石油焦;④石油化工产品(多烯烃。

1、液体燃料的生产

◆原油的预处理:

脱水、脱盐

脱水原因:

a.燃料动力消耗大b.造成冲塔、超压c.腐蚀设备

脱盐原因:

a.结垢堵塞管路b.腐蚀设备c.影响二次加工

◆原油的常减压蒸馏

常减压蒸馏是炼油厂加工已脱盐脱水原油的第一道工序。

根据原油中各馏分沸程的差别,采用精馏方法把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程的直馏馏分油。

常压蒸馏产品:

汽油、煤油、柴油馏分和常压重油

减压蒸馏产品:

各种润滑油馏分

国产直馏产品的特点:

a.烯烃含量很少,非烃化合物也很少,安定性好

b.烷烃含量高,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少,因而直馏汽油燃烧性能很差,辛烷值太低,不能单独作为成品汽油。

◆二次加工方法

定义:

通过化学方法,改变馏分的化学组成,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轻质油品。

●热裂化——定义:

通过热分解的方法从重质原料生产汽油、柴油等轻质

油品的过程

主要化学反应:

裂解反应;缩合反应

优点:

提高了汽油收率

缺点:

含大量烯烃和少量二烯烃,存储安定性不好;

辛烷值不高,汽油质量不好

●催化裂化——主要反应:

裂化、异构化、芳构化、氢转移

优点:

汽油辛烷值较高,安定性比热裂化好,但不及直馏汽油

缺点:

催化裂化柴油中芳香烃较多,燃烧性能较差

●催化重整——特点:

产品中芳香烃和异构烷烃含量增加,产品作为汽油

组分,辛烷值高,安定性好,储存中不易变质。

●加氢异构裂化——特点:

收率达40~60%、结晶点低于-60℃的喷气燃

料;收率很高的高辛烷值汽油或低凝点(<-45℃)柴油。

液体产品收率高达97%。

●延迟焦化——特点:

产品的安定性最差

●叠合

●烷基化

●异构化

●减粘裂化

◆轻质油品的精制

精制的方法:

a.酸碱精制——酸洗:

除去二烯烃和非烃化合物

碱洗:

除去H2S和部分硫醇、酚以及环烷酸等非烃化合物

b.加氢精制:

除去油品中的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多环芳香

烃等有害组分,并使烯烃、二烯烃饱和,改善油

品的质量。

2、润滑油的生产

◆丙烷脱沥青——目的:

生产高粘度润滑油(如航空润滑油等)

◆润滑油的脱蜡

●溶剂脱蜡:

(极性溶剂:

丙酮等,非极性溶剂:

苯、甲苯等。

常用酮-苯混合溶剂)

●尿素脱蜡

◆润滑油的精制

目的:

改善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和粘温性能。

措施:

溶剂精制、酸-白土精制

◆调和

第五章 燃料的使用要求和规格

使用液体燃料的优点:

液体燃料与固体燃料(煤)相比较,具有热值高、能够燃尽(燃后灰分少)、储运方便等优点。

1、汽油

汽油机工作过程:

进气、压缩、点火燃烧做功、排气

压缩比:

压缩前汽缸容积与压缩后汽缸容积容积之比,可表示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被压缩的程度

根据汽油机的工作条件,汽油应具备下列各种使用性能:

适当的蒸发性能

可靠的燃料供给性能;

燃烧时没有爆震;

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对任何产品都应具备该种特性。

不含水分和机械杂质,无腐蚀;

排出的污物少。

其中,燃烧性能最为重要

◆汽油的蒸发性能

汽油的蒸发性能影响汽油的燃烧速度和燃烧完全程度,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和经济性。

质量指标:

蒸汽压、馏程

10%的馏出温度:

保证汽油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

50%的馏出温度:

表征发动机的加速性能和变速性能。

(若温度较低,其轻组分较多,则发动机余热时间段,燃料耗量、润滑油的稀释程度和发动机磨损就越低;若温度增加,发动机加速时来不及完全汽化,导致燃烧不完全,甚至熄火。

90%的馏出温度:

汽油蒸发的完全程度性能。

(若温度较高,发动机的功率和经济性能降低,并会发生爆震,使磨损增加。

◆汽油的抗爆性

●爆震:

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火花塞还没有跳火,高压混合气达到自燃温度,开始猛烈燃烧的不正常燃烧现象。

●汽油机发生爆震主要与汽油性质及汽油机压缩比有关

1.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内燃机功率,但过度提高会使汽缸壁温度过高,引起爆震。

2.若汽油极易氧化,形成不易分解的过氧化物,自燃点低,容易形成爆震。

●抗爆性:

表示汽油在一定压缩比发动机中无爆震地运行的性能。

●抗爆性的表示方法:

贫混合气状态下运行时的抗爆性用辛烷值来表示;

富混合气状态下运行时的抗爆性用品度来衡量

●辛烷值:

数值上等于在规定条件下与试样抗爆性相同时的标准燃料中所

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

(标准燃料:

异辛烷与正庚烷的混合物)

●辛烷值的测定:

未知油在试验机中燃烧,提高压缩比,产生爆震,得到

此时压缩机的压缩比a;与此同时,选择配制的标准燃料,

在压缩比为a的试验机中燃烧,产生与未知油同程度的

爆震,所选标准液含辛烷值的大小为试验液的辛烷值

●品度:

将航空汽油的抗爆性变为发动机性能的相对值

●汽油抗爆性与组成的关系:

、碳原子数相同的不同族烃类,辛烷值大小排列如下:

具有高度分支侧链的异构烷烃、异构烯烃和芳香烃>环烷烃和带侧链较少的异构烷烃>正构烷烃

、结构形式相同的正构烷烃、烯烃:

碳数↑,越易断链,则辛烷值↓

、汽油的族组成不同,抗爆性差别很大:

直馏汽油含芳香烃和异构烷烃量越多,辛烷值越大。

、汽油中的硫化物和氧化物致使汽油辛烷值降低;

硫化物影响汽油对提高辛烷值的添加剂的抗爆感受性

●提高辛烷值的方法:

1)根本方法:

改变汽油的化学组成,增加高辛烷值

的芳香烃和异构烷烃的含量

2)加入抗爆剂

3)加入醇类

4)加入醚类

5)乳化汽油

◆汽油的安定性

●定义:

燃料在常温下储存或使用时,保持本身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

能力。

●影响因素:

内因——汽油的不安定组分是汽油储存中变质的根本原因

a.不安定的烃类组分:

二烯烃、侧链上带双键的芳香烃和烯烃

b.不安定的非烃类组分:

苯硫酚、吡咯

外因——储罐空间的氧浓度、大气温度、金属催化作用、光照

●改进安定性的方法:

1)适当精制汽油(酸碱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

2)使用添加剂

3)改进存储条件

◆汽油的腐蚀性

引起腐蚀性的原因:

活性硫化物,有机酸,水溶性酸和碱

2、柴油

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根本区别:

发动机

根本性差别

汽油机

柴油机

进气和压缩

空气和燃料气

空气

燃料燃烧

火花塞点火

高压油泵喷嘴喷出

氧化自燃

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具有有如下优点:

①较高的经济性;

②所用燃料的沸点高、沸程宽、来源多、成本低;

③良好的加速性能,不经过预热阶段即可转入全负荷阶段

④工作可靠耐久,使用保管容易;

⑤柴油闪点比汽油高,使用管理中着火危险性较小

柴油的燃料使用性能要求:

1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保证柴油机工作平稳,经济性好;

2在柴油机工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燃料供给性能;

3良好的雾化性能;

4良好的热安定性和储存安定性;

5对机件没有磨损和腐蚀性。

◆柴油的燃烧性能和蒸发性能

●柴油的燃烧性能表示柴油的燃烧平稳性,又称为柴油的抗爆性,通常用十六烷值来衡量。

●柴油的抗爆性与滞燃期有关。

(滞燃期越长越容易爆震)

●柴油机要求自燃点低的燃料。

●十六烷值:

表示柴油自燃倾向和爆震情况的指标。

●测定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

十六烷和α-甲基萘按不同体积比例调配而成

●影响柴油燃烧性能的因素:

1)柴油机的压缩比(压缩比↑,滞燃期↓)

2)柴油的供油量

3)进气条件和空气运动状态

4)柴油的质量(自燃点低↓→滞燃期↓→发动机工作平稳)

◆柴油的雾化性能和供油性能

●评定指标:

粘度、凝点、机械杂质和水分

●粘度的影响:

粘度过大和过小,都会造成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燃烧

不完全,导致功率下降,耗油率增大,排烟量增加

●凝点的影响:

柴油的低温性能对柴油机的供油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水分和机械杂质:

水分——堵塞过滤器;腐蚀金属;溶解无机盐造成积

碳和磨损;恶化燃烧性能

机械杂质——堵塞过滤器;磨损增加

◆柴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和存储安定性

●热氧化安定性:

反映了在柴油机的高温条件和溶解氧的作用下,柴油发

生变质的倾向。

●多环芳香烃是引起柴油热氧化安定性差的原因。

●存储安定性同汽油

◆柴油的腐蚀性

同汽油

3、喷气燃料

喷气燃料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性能:

①良好的燃烧性能。

燃烧迅速,完全;不生成积炭和有害的燃烧产物;

②适当的蒸发性。

保证燃烧稳定,在高空中不产生气阻;蒸发损失小;

③低温流动性好,低温时不易析出烃晶体和冰晶体;

④良好的洁净度;

⑥良好的润滑性能;

⑦没有腐蚀性;

⑧较高的热值和密度;

⑨较小的起电性。

◆喷气燃料的燃烧性能

●与燃烧性能有关的性质有:

净热值与密度、雾化和蒸发性能、积炭性能、

燃气的气相腐蚀。

●净热值和密度:

1燃料的热值决定了喷气发动机的推动力和耗油率。

2为了保证喷气发动机的大航程和低耗油率,燃料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即具有高的重量热值和大的密度。

3燃料的热值与密度都决定于其化学组成。

重量热值: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密度:

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重量热值与体积热值相矛盾,理想的化学组成→环烷烃。

●燃料的雾化和蒸发性能

a、喷气燃料的雾化程度严重影响燃烧的完全程度

b、燃料的蒸发性能对燃料的起动性、燃烧完全程度和蒸发损失影响很大;

燃料的蒸发性能取决于燃料中轻组分的含量(反映在质量标准中馏程的10%馏出温度和蒸气压)

c、燃料的化学组成对燃烧完全程度有较显著的影响。

烃的氢碳比↑则燃烧完全程度↑。

燃烧完全性: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积炭性能:

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化学组成(芳香烃最容易生成积炭)。

◆喷气燃料的低温性能

●评定指标:

结晶点或冰点

◆喷气燃料的洁净度

●引起燃料洁净度下降的主要物质有水分、固体杂质、表面活性物质以及细菌

◆喷气燃料的安定性

●在常温储存和高温使用过程中,喷气燃料应具有良好的储存安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

◆喷气燃料的腐蚀性

●燃料的腐蚀作用表现在气相和液相两方面

第六章润滑油的使用要求与质量标准

1、摩擦与润滑

润滑原理:

油膜将摩擦表面隔开,以液体摩擦代替干摩擦,从而减小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因素,一般低速高负荷的机械选用高粘度润滑油,高速低负荷的机械选用低粘度润滑油。

 

润滑剂特点:

能在机件表面上形成一层牢固的润滑剂膜,而本身分子间内摩擦系数很小

2、发动机润滑油

◆发动机润滑油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性能:

Ø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粘度适当,粘温性质好。

Ø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使用寿命长;

Ø良好的清净分散性能(润滑油使生成的沉淀悬浮而不下沉的性能);

Ø腐蚀性小,具有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

Ø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抗泡沫性能。

◆发动机的润滑性能由粘度和粘温性能(粘温指数)来评定。

Ø影响因素:

化学组成——1)对润滑油粘度和粘温性质起主要作用的是环烷

烃;

2)少环(最好是单环)长侧链的烃类是润滑油的理想组分

压力——在压力低于4MPa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Ø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润滑油耐用性能的指标。

Ø影响因素:

化学组成——润滑油由不同烃类组成,氧化反应历程各不相同,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温度和金属的影响;

润滑油工作状态的影响——根据润滑油的使用状态,可分为薄层氧化和厚层氧化两类。

◆汽油机的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和喷溅润滑

◆发动机润滑油的低温性能(用倾点评定)

Ø提高低温性能的方法:

普遍采用适度脱蜡,然后根据需要加入降凝剂。

◆通用润滑油

通用润滑油以粘度较小的润滑油为基础油,用粘度添加剂稠化,再加入金属清净分散剂和无灰清净分散剂以及抗氧、抗腐蚀、防锈等添加剂而制成。

3、电气用油

◆电气用油在电工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和导热介质,起绝缘和散热的作用,不属

于润滑油范畴。

◆电气用油主要使用要求是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抗氧化安定性。

第七章润滑脂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区别:

优点:

耐压性强;缓冲性好;不易流失;密封性能和防护性能好;粘温性能好

缺点:

无流动性,导热系数小;摩擦阻力较大;抗氧化安定性比润滑油差;更换麻烦常需停机或拆卸机件,影响工作

1、润滑脂的组成

◆润滑脂的结构特点

润滑脂←润滑油+稠化剂+稳定剂+添加剂

Ø润滑油:

润滑油是润滑脂的主要组成部分,润滑油的性能好,则润滑脂

的性能好。

Ø稠化剂:

作用——稠化润滑油,使其成为润滑脂。

稠化剂本身也具有润

滑和抗压作用。

分类——脂肪酸金属皂类和非皂类稠化剂

Ø稳定剂:

稳定剂又称为胶溶剂,是润滑脂所特有的,它可以改善润滑脂

的结构性能,又称为结构改善剂。

Ø添加剂

2、润滑脂的理化性质

◆润滑脂的主要使用性能有:

Ø针入度:

反映了润滑脂软硬程度,针入度越大越软

Ø滴点:

Ø耐水性

Ø胶体安定性

Ø安定性

Ø保护性能

◆滴点:

评价润滑脂的耐热性

◆耐水性

表示润滑脂是否容易被水溶解和乳化的性能,称为耐水性

◆烃基脂与皂基脂的对比

Ø烃基脂的耐水性比皂基脂好

Ø烃基脂的安定性比皂基脂好

Ø烃基脂的保护性能比皂基脂好

第十章油品在储存中的质量管理

1、液体燃料在储存中的质量管理

◆液体燃料在储存中质量变化的原因

●蒸发

Ø蒸发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饱和蒸气压的大小。

Ø影响因素:

(1)温度和温差大小(小呼吸)

(2)表面积大小

(3)液面上空间大小

(4)收发油次数多少(大呼吸)

●氧化

Ø氧化的结果是燃料的酸度增大,实际胶质增加,颜色变深,严重氧化时还会产生沉淀。

Ø影响燃料氧化的因素

①燃料组成----内因

②储存条件----外因

Ø液体燃料氧化的一般规律:

液体燃料在储存过程中的液相氧化分为诱

导期、加速期、平缓期,液体燃料的储存只能在诱导期内。

●机械杂质与水分的混入

●混油

Ø汽油中混入其他燃料后,会使馏出温度升高、辛烷值降低,从而导致汽油燃烧不良。

Ø柴油中混入汽油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