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29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docx

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

2019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数据

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条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能力目标: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情感目标: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能够用涂条形图和填统计表的方法表示统计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6×5=63÷3=60÷3=360÷9=23×10=460-20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

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生:

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师:

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

生:

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

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

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

生交流

2、师:

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

增长高度6cm及6cm以下,7、8、9、10及10cm以上人数(人)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三、自主练习

第1题:

一个实际测量统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一说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涂一涂,填一填,根据测量结果填图统计表和条形图,议议根据统计表和条形图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

第2题:

一个现场小调查统计活动。

第3题:

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调查,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完成统计表。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4题:

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引导学生填写完整统计图表,涂好条形图,认真观察并进行独立思考,先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交流。

课后实践:

统计某个十字路口在1分钟内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

认真填写数据。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学会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点击双休日

教学目标:

1、采用辩论会的形式,促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2、抓住“双休日”这个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初步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辩论的问题。

播放提前摄录的部分同学双休日的活动录象:

有的参加特长班活动,有的在家里看电视,有的去爷爷奶奶家,还有的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等等。

播放完与同学们交流:

双休日你们是怎样度过的?

有什么感受?

你们对双休日的安排满意不满意?

请同学们根据观点的不同分坐在两边。

二、双方进行辩论:

1、双方阐明观点,陈述理由

甲方:

认为双休日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

(1)参加各种特长班活动,既可以结交新朋友,又增长了知识。

(2)爷爷奶奶家感受亲情。

(3)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4)在家里看看电视,使自己完全放松,有利于下周的学习。

乙方:

认为双休日的生活单调乏味,甚至是有的同学进行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

2、自由辩论

双方可以根据课前的采访、调查,搜集的资料、处理的信息自由交锋。

内容包括:

双休日都是怎么过的,对现在的双休日生活的看法,双休日的安排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感觉欠缺。

形式包括:

图表、录像、文字、新闻报道、照片等。

如,

(1)小调查:

你对自己的双休日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请在自己适合的栏内打上“√”

姓名满意一般不满意?

性别满意一般不满意男生?

女生?

合计?

(2)选择自己喜欢的特长活动班参加。

姓名特长班名称参加时间?

(3)新闻报道,某小学生痴迷电脑游戏等。

(4)某社区组织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录音、录像等。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对双休日生活满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同学都为证明己方的观点做了充分准备。

同时还注意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都希望双休日过的好,那么,对今后的双休日,你们有什么好的设想呢?

请同学们尽情的畅想。

三、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利用什么形式、可行性的因素(如安全问题、家长的支持等)

四、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教师谈话:

同学们的这些畅想,都是为了今后更好度过双休日,我们的这些想法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怎样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形成倡议书或信。

全班交流倡议书的内容、推选递交的代表等。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附送:

2019春青岛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

内数的认识》word教案

信息窗1:

来到北京

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

新授第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上个星期天,实验学校的同学来到了北京,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

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

师适时小结:

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   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

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

请你数一数。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提问:

我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可能回答:

一个一个地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一]

继续提问:

我们还可以怎么数?

(学生可能回答:

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2)   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

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50块或80块)

课件演示:

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提问:

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

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并板书[十]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十的数一数:

10、20、30……90、100

(3)   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谈话:

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课件演示:

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提问:

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

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

板书[百]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

100、200、300……900、1000

(4)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

刚才我们在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

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1000的呢?

(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答: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l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l       一百一百地数,再从1000数回1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提问:

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吗?

(学生自己尝试拨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让学生在回忆前面所学计数器上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继续提问:

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吗?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千位)

3、活动体验。

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出示一本笔记本]

谈话:

请同学们看,这本笔记本有100张纸,1000张纸有这样的几本?

请学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势,比划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

     

(2)[出示一袋牙签]

提问:

这袋牙签有200根,多少袋牙签是1000根呢?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5袋牙签是1000根。

教师呈现1000根的牙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3)[出示一本书]

提问:

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少?

请你估计一下。

一页大概有多少字?

1000字有这样的几页呢?

学生从估计简单的文字数量到估计稍多一点的文字数量,逐步感知千以内的数。

(4)生活中感知:

提问:

l       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500人,几个这样多的人是1000人?

l       我们班同学40个,多少个班的同学大约有1000人?

l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例子呢?

4、数数练习(一个一个地数):

(1)从195数到204。

(2)从407数到414。

(4)从989数到1000。

5、学习写数:

谈话:

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

写125。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写的方法,并向学生介绍习惯的写法是从高位写起。

练习写数。

谈话:

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呢?

(学生自己试写)

如果个别学生将八百零八写错,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八百零八里面有几个十,(一个十也没有),在十位上应该写几?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谈话:

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

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数!

1、谈话:

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上看到了很多的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数吗?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出示:

温州大桥全长6977米,桥塔有50层楼那么高。

184根钢索,把宽27米、跨江400多米的巨大桥身托了起来。

桥面上有6条行车道。

399根双叉灯柱整整齐齐排列在两旁。

请学生自己先读,并且在小组中交流。

3、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你们也搜集了不少吧,请你们相互交流,汇报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数。

4、猜数游戏。

(以“幸运52中猜价格”为形式)

(1)吸尘器150元。

(提示语以“少了”或“多了”为标准,如:

生说100,师说少了,生说200,师说多了等,直到猜中为止。

(2)羽绒服789元。

(方法如上。

(3)消毒柜999元。

(改题提示为:

它的价格是一个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是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1000非常接近,请学生以此为例进行猜测。

5、拓展游戏活动:

谈话:

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

转盘转到了3、6、9,这三个数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们把它们写出来。

学生交流结果(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

来到北京

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

练习第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熟练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熟练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3、通过用计数器、算盘来表示数,培养学生读写数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实验学校的同学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关,去探寻数学的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

请你先拨出178,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179”,接着照样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再在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从179数到180的过程,一直数到191。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2、拨珠写数游戏:

(自主练习3)

谈话:

刚才大家都能够正确地拨珠数数,那么写数呢?

请你自己试着写写拨出的数,看看每个数中“4”表示的意义,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在小组里多加一些相应练习,多拨珠写数。

教师要加强这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3、介绍在算盘拨数的方法

(1)、认识档、上珠、下珠

(2)、认读算盘上的1-9各数。

(3)、拨珠的方法:

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4、看图填数游戏:

出示情境图(自主练习2)

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写出数,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写出的,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5、蝴蝶采蜜:

(自主练习4)

谈话:

这些蝴蝶都到哪朵花上采蜜?

请你连一连。

挑选267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

6、我当口算小能手:

(自主练习5)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这些口算题,再在小组中进行批阅和交流,请计算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全班进行点评。

7、你说我写:

(自主练习6)

活动时,可以2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也可以3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还可以变化形式,一人说数,一人说组成,其它人写数,加强熟练程度。

8、我来考考你

“聪明小屋”是一道智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教师可激发学生想出多种答案。

这道题的答案有:

380、508、586、589、598、600、660、690、900、960、990。

   

三、总结提升:

谈话:

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看来今天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你都来说说吗?

其实,还有很多数比1000还要大,下节课让我们和手拉手学校的同学继续我们的数学旅程吧,相信你会更有收获的。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2:

参观人民大会堂

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

新授第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

今天实验学校的同学来到人民大会堂参观,我们来看看信息窗包含哪些信息?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认识计数单位“万”

1、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有三层,一层有三千六百九十三个座位。

(1)三千六百九十三有多大呢?

(2)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试试看。

(3)两个九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小结:

从3693数到9693,再往下数,这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

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

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

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

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

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

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

我们来看看吧。

A、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

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

(25圈)(课件二)

B、 我们学校有多少人?

(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

(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

)(课件三)

C、 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

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

(1米)(课件四)

D、 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

)(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

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

问:

这个数是多少?

试着读一读。

再问:

你是怎样读的?

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

问:

这个数是多少?

试着读一读。

再问:

你是怎样读的?

(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

)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

(一生板演,并讲解:

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

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

问:

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

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

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

(强调:

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

)你能写出来吗?

(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

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

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

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

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

末尾的0不读)

问:

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

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

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

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1、P8123

2、发散练习:

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写一个比3205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9080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10000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7839小2000的数。

(9)写一个比6045大5的数。

(10)组数游戏:

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

参观人民大会堂

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

练习第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谁想谈谈上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活动一:

基本练习

1、接力数数(课本第17页第1题。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同学,直到全组都做完。

哪个组先做完、做对的是赢家,并给这个组奖励。

2、填空。

9089的下一个是(),9799的下一个是(),9899的下一个是(),下一个是(),9989下一个是(),9999的下一个是(),

3、课本第18页第4题,并补充以下练习(课件出示)。

(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1189种。

(3)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8346米。

4、填一填

(1)3560读作( ),是由()个千、()个百、()个十组成的。

(2)5316读作(),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的。

(3)9998再数()个一就是10000。

(4)9920再数()个十就是10000。

(5)9800再数()个()就是10000。

5、抢答题(课本第19页第6题)

把口算题制成不同的动物头形,先在组内抢答,谁做对谁得到头像,谁就是裁判。

哪个小组先做完,哪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大的动物头像。

教师宣布比赛规则,

教师宣布比赛开始,

给有关组奖励。

活动二:

变式练习

摆数游戏: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小棒,请你用2个4和2个0组成以下各数:

a、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b、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摆出之后再读一读。

三、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