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280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 日在东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东城区区长  卢 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新一届区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区九次党代会确定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认真落实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年度任务,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东城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4年,东城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63亿元,同比增长10.3%左右;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183亿元,同比增长10.2%左右。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北京历史文化保护政策,调整了一批开发建设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120亿元,同比下降29.5%。

继续推进总部战略,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及知名企业,一批大型企业总部相继落户东城,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实力。

努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三个经济功能区建设全面加快。

积极推进王府井升级战略,东方新天地、百货大楼、新东安、工美大厦等龙头企业基本完成商品结构调整,带动王府井继续繁荣,全年预计实现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 22%。

完成校尉胡同、帅府园胡同和东安东路市政改造工程,社科院综合楼、王府井御园大厦正式开工,王府井地下空间开发已提出初步意见。

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建设全面推进。

组建了东二环建管办,进一步完善了东二环交通商务区规划。

9个已开工项目进展顺利,中海油大厦、北京人保办公楼已实现结构封顶;东方文化艺术中心、海运仓B1、B3号地和东直门交通枢纽等项目正在办理各项前期手续。

机场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组建合作公司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传统文化旅游区建设稳步推进。

结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制定了街区规划,开展全区旅游资源状况调查,基本摸清我区旅游资源底数。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奥士凯集团公司、稻香村食品集团、合力公司等一批企业改制正在进行,天元公司改制方案已基本完成。

一批完成改制企业健康发展,东方文化产业集团通过资产整合,初步盘活了隆福广场、安外303号楼等一批长期闲置资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东华服装集团等改制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利用外资呈现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良好势头。

截至2004年11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0家,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达到92.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达到1.69亿美元。

国内外友好市区交流进一步扩大。

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全面推广跨部门全程办事代理制,确定了“一口一网一集中”的新型办事模式。

截至去年11月,41个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的政府部门共受理1891户,办结1650户,无一例投诉,我区被评为全市优秀区县。

继续坚持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企业联络员制度,完善“企业家日”活动、企业绿卡制度和中小企业发展讲坛。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东城区平台搭建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

二、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认真做好危改和居民回迁工作。

积极推进在施危改工程,建内危改居民回迁工作基本完成,朝内危改一至三期实现居民回迁;甘水桥危改达到结构封顶,西营房危改正在进行结构施工。

根据全市风貌保护政策要求,新太仓、后永康、美仑、黄图岗等四片危改项目正在做方案调整。

芍药居西区经济适用房5号、6号楼已具备开工条件;302、304号楼实现结构封顶。

努力推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

成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委员会及办公室,基本完成全区平房区房屋院落现状调查和建立平房区基础数据库工作,为推进文保区危改奠定了基础;玉河、三眼井风貌保护项目方案已通过多次专家论证,正在报请市政府审批。

探索了以群众自愿、社会参与为特点的文保区“微循环”改造方式和以确保群众安全为目的的“解危工程”试点,市委、市政府到我区进行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标准租私房腾退已完成3428户,完成区属任务的96%。

完成了吉安所、僧格林沁祠堂的修缮工作。

重点建设工程全面推进。

现代化学校建设进展顺利,一七一中学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史家小学即将竣工验收,东直门中学实现结构封顶,五十五中学综合楼施工顺利,二中综合教学楼正在进行拆迁,五中综合教学楼正在进行前期方案设计调整。

继续抓好市政交通设施建设,东二环西辅路、海关东侧路市政工程竣工通车;地铁五号线扩大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东北城角联络线道路工程正在前期准备。

地税大厦和政府服务经济大厅已竣工;区法院大法庭建设具备开工条件;检察院办公楼、残疾人活动中心选址基本落实,交通指挥中心规划选址已有初步意见。

光彩、信远、地坛体育大厦、富华金宝中心等重点开发项目都实现年度计划。

全年实现开复工面积512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0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新模式投入试运行,城市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在区委牵头领导下,通过对东城区近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城市管理规律的认识把握,依托“数字城市”技术等理论,完成了网格化城市管理体制课题研究并通过专家组评审;组织力量对全区6大类、59种、16.8万件城市部件进行了普查,为新模式运行奠定了基础;组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创建了“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实现在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城市管理新模式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区域、全方位覆盖的特点得到较好体现,取得明显效果。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稳步提高。

北京站东街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完成,和平里西街重点整治工程正式启动。

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植树5.78万株,栽摆花卉36万株(盆),扩大改造绿地15.45公顷。

柳荫公园北岸改造和地坛公园二期、三期道路改造全面完工,柳荫湖湖水治理工程已竣工。

大力推进治理大气污染第十阶段任务,建立了重点施工工地远程可视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加大工地扬尘控制。

继续实施胡同整治工程,对112条胡同环境进行整治。

全年拆除违法建设3.5万平方米,圆满完成节水、防汛、供暖等任务。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在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基础上,创建健康城区活动取得初步成果。

扎实推进文明行业、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推荐和平里等5个街道申报首都文明街道。

大力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警)民共建新途径。

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召开了东城区教育大会,进一步明确东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在深入调研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东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及9个分方案,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成立了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正式开通东城数字德育网,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德育网络环境和自育空间。

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教育部和市教委分别在和平里四小、东直门中学召开了全国课程改革研讨会和全市“深化教育发展改革”研讨会。

我区再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先进区。

胡锦涛总书记于教师节到宏志中学慰问师生,给我区教育工作者以巨大鼓舞。

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公共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完善了东城区急救医疗救援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卫生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全区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进一步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已通过全国评审组验收。

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完成全区政务宽带网铺设与接入工程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更新了政务地理信息系统,“数字东城”网站被评为市优秀网站。

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孵化器建设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示范校”建设,科普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围绕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开展了全区文化资源调查,基本完成记录我区文物史料的“东华图志”大型图集编撰工作。

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水平,周末相声俱乐部被评为北京市群众文化创新活动之首。

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街道全部建立图书馆、全部实行图书统一配送、全部实现网络管理“一卡通”、全部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属十个街道全部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我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

扎实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在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区复查中受到好评。

不断创新老龄工作,为老服务各项目标全面落实,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红十字会、档案和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展。

成功举办各项重大活动。

圆满完成国庆55周年中山公园游园活动的各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了中山公园游园活动,与我区人民共同欢度国庆节。

成功举办王府井中学生国际音乐节,来自4大洲11个国家的17支团队的706名国外师生与我区近万名学生,先后举办了10余场音乐会及艺术教育论坛,12所中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

举办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游园会,3万多名师生及家长参加了11个活动区域的展示活动,社会反响强烈。

四、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五次城管会精神,按照“创新体制,健全制度,打牢基础,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从抓调研、抓队伍、抓特色、抓制度、抓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入手,深入开展社区建设调研工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促进社区工作水平提高。

继续抓好重点社区建设,奥林匹克社区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体育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初步建成了一批以学习、服务、文化、科普、健康、环保为特色的社区。

多种形式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扎扎实实为弱势群体办实事。

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633万元,享受粮油帮困卡家庭7395户14741人。

积极搭建社会救助平台,建成全市首家区级爱心捐助家园。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0000个,安置失业人员8000人,再就业率达到68%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

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四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缴率平均为99%。

加强廉租房登记审核工作,全区申请登记的廉租家庭配租567户,配租率达83%。

完成77座公厕翻改建,全年大修危旧平房500间。

经市政府批准在我区5个街道平房院进行自来水“一户一表”试点工作已经完成,2600多户居民受益。

全年新增社区便民菜店(点)22家,使我区社区便民菜店(点)总数达到60家,扶持开办7家大众便民浴池,缓解了我区平房区居民洗澡难问题。

积极开展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取得较好效果,截至2004年11月已清理拖欠工程款1.19亿元,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700元,同比增长12%。

五、认真抓好民主法制建设和公共安全工作,确保全区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水平继续提高。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全面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认真做好政府部门接受人大工作评议和做好政府组成人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进一步加强与政协联系,大力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重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意见,依法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涉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628件全国、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复,办理水平继续提高。

下大力量抓好公共安全工作,确保全区的安全稳定。

制定了《东城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施方案》等11个分预案。

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非典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成立了全区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大巡查及处罚力度,确保全区食品安全。

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了消防安全、地下空间安全和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台帐,对2100余名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

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要求,加强对建筑工地、地坛庙会等重点单位和重大活动的安全检查,查出215处重大火险事故隐患并全部整改完毕。

全区各类伤亡指标均未超出市政府下达的指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绩,维护了全区良好社会秩序。

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坚持抓安全与抓基层基础工作相结合,整合社会防范力量,切实提高科技创安水平,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初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

在全市三次群众安全感调查中,我区均列八城区第一。

继续开展严打斗争,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截至2004年11月底,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785起,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定。

集中力量、妥善处理危改小区回迁后续问题等一批重点信访问题,信访工作保持较平稳态势。

前11个月共受理群众信访5212件(批),比上年同期减少11.3%。

六、积极推进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召开了全区依法治区大会,积极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事项,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增强行政执法人员服务意识。

聘请了新一届区政府法律顾问,建立了东城区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继续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巡查制,加强责任追究,规范行政复议工作。

认真落实《东城区国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成立了东城区人民政府行政投诉分中心,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

以理顺职能为目标,完成政府机构改革。

按照全市部署,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机构设置,规范和理顺部门职能分工,组建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机构,进一步理顺了政府职能。

市委、市政府规范公务员收入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政务公开取得较好进展。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区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五年来的政务公开工作。

全区53个政府部门落实了政务公开制度,医院、学校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也实行了办事公开,公开内容达到669项。

积极推进“数字东城”网站分站点建设,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

在全市政务公开检查中获得好评。

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解决好实践宗旨问题。

坚持在决策和推进工作中把群众利益维护好,使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区委要求,针对东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就城市管理、教育改革、文化强区战略、古都风貌保护和危旧房改造、社区建设、人才战略等问题开展了调研,为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奠定了基础。

坚持精简效能原则,切实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努力改进文风会风,简化办文程序,减少会议和文件数量收到一定效果。

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切实解决形式主义。

坚持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解决工作落实问题;进一步加大督查工作力度,通过制定折子工程,将每一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

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扎实抓好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组织纪律等七项重点工作,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力度明显加强。

严格规范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制定了《东城区公务员违法行政行为投诉办法(试行)》和《东城区全程办事代理投诉督查暂行办法》,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专项监察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对政府公共工程、各类财政性资金投入绩效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年完成审计76个单位,涉及资金156亿元,纠正不规范资金5.6亿元,核减工程结算1.6亿元,查处违纪金额679万元。

严格执行拆迁工作中的“八公开、八不能”规定,市委、市政府在我区召开了“维护群众利益,规范拆迁行为”现场会。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以原住宅开发公司案例为反面教材,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警示教育。

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治理医药购销、医疗服务领域不正之风和中小学教育乱收费收到较好效果。

各位代表,2004年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帮助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区各单位、部队、全区各族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东城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东城区的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如何处理好地域相对狭小、历史文化保护任务压力较大与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系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方式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三是社会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四是我区的发展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窗口行业的行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及群众工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六是区属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深入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落实区委九届五次全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从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全年工作。

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胡锦涛同志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按照区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总体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原则,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的统一,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二三六三”发展战略,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保持东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2005年东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实现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8%,实现37.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12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同比增长9%左右。

 一、全面开创东城区现代化建设和总体发展新局面

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东城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加大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思路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政府推动发展的能力,整合区域资源,以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东城经济竞争力,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东城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把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调整方向。

研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重点发展邮电通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流通业等行业。

二是将经济结构调整与实施总部战略结合起来,提高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用良好环境吸引符合东城区产业结构的企业总部进驻我区,围绕重点企业发展引进相应的上、下游企业,尽快形成以大企业总部为核心的产业链。

三是将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结合起来,不断壮大东城经济实力。

充分利用全国经济普查资料,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方便居民消费的新兴业态。

积极引导符合市场需求的传统企业特别是老字号企业,通过引进新型技术、转换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把经济结构调整与制定“十一五”规划结合起来,认真总结东城区历年发展经验,按照有机衔接、统筹发展的原则,编制东城区“十一五”规划。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为重点,全面推进三个经济功能区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王府井升级战略。

进一步完善王府井商业区发展规划,加快实现由单一购物功能向多元综合功能转变。

加大商业街统筹管理力度,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

继续完善王府井硬件设施,推进富阳大厦、王府井御园大厦、北京饭店二期等开发项目建设。

以“百年金街”为主题,组织系列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王府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全力推进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建设。

深入研究东二环交通商务区行业结构、功能布局,统筹东二环两侧地区发展。

强化东二环建管办协调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确保在施项目顺利施工,中海油大厦、北京人保办公楼实现竣工。

积极协调东方文化艺术中心、海运仓B1、B3区以及机场快速轨道交通项目、东直门交通枢纽等项目完成前期开工手续。

三是加快传统文化旅游区建设。

结合孔庙和国子监文物修缮工程,完善传统文化旅游区规划。

深入挖掘区内文化文物资源,建立东城区旅游资源信息库,引入市场机制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办好“千年古韵东城游”旅游文化节活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四是加强特色街区建设。

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银街商业规划,发挥其精品店和品牌店效应;研究制定搞活平安大街商业的具体措施;加大对隆福寺商业区支持力度,在保持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王府井商圈形成互补。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实现保值增值。

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使国有资产向符合“二三六三”战略的行业聚集,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集团。

二是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全面性、约束性和科学性。

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财政国库管理工作网络化、智能化。

依法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三是完成天元公司等区属企业改制工作,推进已改制企业的股权多元化进程,完善股本设置和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促使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围绕实施总部战略,进一步提高投资促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建立招商项目资源库。

聘请国内外知名宣传策划机构,加大对我区教育、文化、卫生、商业、旅游等领域的推介力度,积极引导外资进入适合城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使利用外资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后期服务,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亿美元。

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友好市区交流与合作,严格外事工作管理,提高对外交往的实际效果。

坚持以创新为重点,继续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程办事代理制,加强经济服务大厅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真正方便群众和企业。

二是继续坚持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企业绿卡和联络员制度,完善“企业家日”活动,强化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

制定促进我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发挥工商联、私个协的桥梁作用,定期召开中小企业论坛,推动中小企业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建设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平台为契机,加强市场监管,全面落实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市场的安全性,使百姓放心。

(二)努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实现新突破

按照全市区县功能定位导向和《北京城市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