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22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案例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题名称: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研究

课题批准号:

FLB011409

课题类别:

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

体育卫生美育

课题鉴定时间:

2009年7月

课题负责人:

郭声健湖南师范大学

主要成员:

陈小兵、杨丹、尹建新、曹安玉、伍向平、

刘宏伟、曹桂珍、谭天静、席恒

摘要:

课题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

本课题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内容包括音乐教师与音乐教研员基本素质,学校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音乐教育的管理机制,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园音乐教育环境,音乐教研科研状况等方面。

一方面是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及音乐审美需求,内容包括音乐兴趣爱好、音乐文化知识、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能力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学习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观念,贯穿素质教育思想,突出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音乐教育理论成果的前提下,提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改革思路。

序言: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美育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2000年第三次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制订并即将颁布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并在全国进行音乐课程改革实验等一系列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颁布说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已经较之以前更为明确。

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方面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切预示着21世纪,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具体实际,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改革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可能。

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全面了解当代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和审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提出切实可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思路。

近年来,音乐教育研究应该说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对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些音乐教育研究成果大多属于纯理论研究或经验总结,音乐教育的实证研究成果还很少,音乐教育研究忽视了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

迄今为止,除了少数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由于受研究力量的限制,只是对自己所属的某个地区某所学校进行过某些局部调查外,尚没有人也没有研究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因此,局部的调查结果很难全面真实反映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状况,而在局部调查基础上提出的改革思路和进行的改革实验也很难代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

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因而,我们也不可能对目前我国音乐教育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也不可能对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现实与未来统一、创新与继承统一、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结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方面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美育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2000年第三次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制订并即将颁布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并在全国进行音乐课程改革实验等等,这一切预示着21世纪,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具体实际,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改革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可能。

因此,全面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全面了解当代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和审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提出切实可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思路,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改革思路的内容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改革思路的提出一方面建立在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将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现实的基础上构建理论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

本课题拟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及音乐审美需求,内容包括音乐兴趣爱好、音乐文化知识、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能力等;一个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内容包括音乐教师与音乐教研员基本素质,学校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音乐教育的管理机制,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园音乐教育环境,音乐教研科研状况等方面。

本课题拟采用的的调查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小学低、高年级,初中生,高中生各占一定比例)、中小学音乐教师、各级音乐教研员,调查规模为学生2万名、教师2千名、教研员2百名,其中中小学生与教师将根据一定比例从省、地市、县、乡镇四级学校中的好、中、差学校中抽取样本。

调查拟在全国20个左右的省市展开,所调查的省市将覆盖我国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鉴于调查规模大,本课题组拟组织发动各省市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参与本课题的调查。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音乐教育理论成果的前提下,提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改革思路。

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本课题在充分学习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观念的基础上,贯穿素质教育思想,突出以下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一,强调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包括弱智、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个体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音乐教育要尊重和维护个体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要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人。

第二,强调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传统理解上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只是音乐教育基础性的一个方面,使个体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以奠定其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是音乐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

第三,强调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音乐教育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教育活动,故音乐教育不能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使音乐生活化,生活音乐化,让个体在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和享受音乐,真正做到“从乐中学”、“从做中学”。

第四,强调教育手段的科学性。

音乐教育要充分借助现代高科技成果,探索新的音乐教学形式与方法,充实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鼓励引导个体通过互联网检索、学习音乐。

第五,强调教育评价的激励性。

音乐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个体不断学习、探索、享受音乐,在评价方式上,要求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第六,强调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与家庭音乐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教育内容与形式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加强国际交流,音乐教育与国际接轨。

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和文献法。

(一)、调查法。

迄今为止,除了少数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由于受研究力量的限制,只是对自己所属的某个地区某所学校进行过某些局部调查外,尚没有人也没有研究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因此,局部的调查结果很难全面真实反映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状况,而在局部调查基础上提出的改革思路和进行的改革实验也很难代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

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因而,我们也不可能对目前我国音乐教育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也不可能对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课题调查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小学低、高年级,初中生,高中生各占一定比例)、中小学音乐教师、各级音乐教研员,调查规模为学生2万名、教师2千名、教研员2百名,其中中小学生与教师将根据一定比例从省、地市、县、乡镇四级学校中的好、中、差学校中抽取样本。

调查在全国20个左右的省市展开,所调查的省市覆盖我国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鉴于调查规模大,本课题组组织发动各省市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参与本课题的调查。

这次调查涉及到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吉林、新疆、内蒙、甘肃、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

调查学校包括省级、地市级城市学校18所,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11所。

调查学生总数为1541人,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221人,小学高年级学生561人,初中学生512人,高中学生247人。

在选择调查样本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省市、地区、学校、班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兼顾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乡镇与农村学校,小学与中学,先进班级与后进班级等各个方面。

尽管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但客观上讲其结果并不可能完全反映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状况。

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应该说多少还是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了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一些令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二)、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

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再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音乐教育理论成果,提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改革思路。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不容否认,20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主要包括: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自发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引进学习了多种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通过调查,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包括:

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平衡;音乐师资缺额大,教师素质较低;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少,教学设备奇缺;教学水平、教材质量不高等等。

显然,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是只有依靠政府行为才有可能解决的,而不是科研工作者和一个或几个科研课题所能驾驭和解决得了的。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所取得的上述成绩更多的还是一种量的壮大和硬件上的加强。

当然,没有这些量上的和硬件上的发展,就根本谈不上音乐教育的质的发展和飞跃。

但音乐教育的质的提高,或者说要想使音乐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得到量和硬件这些外在条件的保证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音乐教育本身即音乐教育内在的问题。

本课题属于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素质现状的调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

(一)、音乐教育现状

结论1:

观念逐步更新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音乐教育的基本现状,以便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促进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设计了分别以中小学生、音乐教师、学校领导和教研员为调查对象的三套中小学音乐教育调查问卷,并在北京市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北京市进行了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286份(其中小学生155人、初中生96人、高中生45人),有效音乐教师问卷184份(其中专职教师156人、兼职教师28人),有效学校领导及音乐教研员问卷163份(其中学校领导116人、教研员及其他人员47人)。

上述调查对象来自北京市13个区、县的普通学校、区县重点学校以及市重点学校(其中音乐教研员来自北京市21个区、县的相关单位),参与调查的学校领导、教研员以及音乐教师均考虑了其学历、教龄、职称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这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评价,对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对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层面的基本思路等,它涉及了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许多方面。

在对三份调查问卷所获得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后,我们感到,这次调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和全方位的。

人们的音乐教育观念在更新,这是本次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最令人振奋的结论。

音乐教育的性质究竟是什么,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以致难以形成共识,而这些关于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无疑又是决定音乐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在一步步上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关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了对音乐教育性质、价值以及作用的宣传力度。

这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一举措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甚至可以说,人们对音乐教育认识的进一步科学和全面,音乐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是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所获得的最突出成果。

调查显示,关于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问题,近55%的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主要属于“美育”的范畴,这其中有10%的人认为音乐教育也属于“德育”的范畴;除此之外,有10%的学校领导和7%的音乐教师则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属于“特长教育”,还有1%的人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专业技术教育”。

这一结果表明,尽管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一致,但从总体上讲,基本共识已经达成,这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或特长教育。

调查还显示,对于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调查对象也同样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

关于这个问题,调查问卷设计的题目是这样的:

“在您看来音乐教育的最主要价值是:

①开发智力,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②塑造人格,陶冶道德情操;③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快,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④开辟一条谋生之路。

统计结果为:

47%的教师、33%的领导选择①;62%的教师、59%的领导选择②;30%的教师、33%的领导选择③;3%的教师、4%的领导选择④。

很显然,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均认为音乐教育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条谋生之道,即音乐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一种职业上的准备,这一点与他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

这说明,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享受美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价值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对学生也进行了调查,结果是:

35%的学生选择了①,38%的学生选择了②,51%的学生选择了③,8%的学生选择的是④。

可以看出,在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面,学生与领导以及教师所持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不过,对于音乐教育的多方面价值,学生最为看重的是音乐教育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能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应承担的主要任务,问卷设计了如下六个可供选择的答案:

①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②给学生以快乐,丰富精神生活;③传授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④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⑤培养音乐专业后备人才;⑥辅助其他学科提高学习效率。

对这一问题,各项选择的人数比例是这样的,音乐教师:

①69%;②44%;③25%;④10%;⑤6%;⑥10%。

学校领导:

①66%;②47%;③20%;④7%;⑤7%;⑥7%。

上述结果表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以及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两个方面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格外重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主要任务的“双基”教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已降至次要地位,应该说,这是近年来音乐教育观念更新的最好诠释。

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主要任务确立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这是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可以说,培养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性的主要内涵,兴趣与爱好是基础中的基础。

当然,音乐兴趣的培养与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教学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双基的传授才会有效果,而反过来双基的掌握也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应当看到,近年来,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基层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这并不意味着长期以来存在着的许许多多的音乐教育观念问题就都已经彻底解决了,事实上,某些观念的陈旧和顽固不化依然是阻碍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与快速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比如,如何对音乐教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进行正确定位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

有73%教师和77%的领导认为,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是“与其他学科一样”,17%的教师和12%的领导认为音乐教育的地位应“略高于其他学科”,2%的教师和10%的领导认为音乐教育的地位应“略低于其他学科”,另有2%的教师和领导认为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可有可无”。

这说明,包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内,目前仍然有一部分人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不能对音乐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位,或者定位过高,或者定位过低,这必将导致人们特别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心态不正,进而对音乐教育实践产生不良的后果。

比如,关于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协调配合的问题。

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已得知,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进步,既有赖于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同样也有赖于课外活动以及社会音乐环境的熏陶。

事实上,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这方面,而且也反映在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消极影响上。

关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已有所认识:

40%左右的教师和领导认为,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40%左右的教师和领导则认为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另有20%的教师和领导认为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们的大音乐教育观念和意识不强,对社会音乐教育环境的漠然视之,必将导致学校音乐教育的闭关自守,听之任之社会音乐环境影响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冲击,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引起。

再比如,关于加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问题。

实践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还相当落后,可对于这一点,人们还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人们的科研意识不强,理论研究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存在的不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时,仅有2%的老师和4%的领导选择了“理论问题”;在被问及“您认为音乐教育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时,只有6%的教师和9%的领导选择了“加强理论与实验研究”。

可见,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个问题。

此外,关于音乐是否应成为升学考试科目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我们对此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在被问及对“把音乐纳入升学考试科目”的态度时,有30%的教师和43%的领导持否定态度,25%的教师和11%的领导持无所谓的态度,45%的教师和46%的领导则持坚决支持态度。

许多音乐教师和领导往往过分看重升学考试制度对音乐教育成败的影响,以为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地位,主要是因为音乐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所至,而却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故对音乐纳入升学考试科目持欢迎态度者自然更多。

试想,把音乐纳入升学考试科目,能彻底解决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许多音乐教学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吗?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此,我们不应有丝毫的满足和松懈。

结论2:

内容亟待完善

这次问卷调查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长期以来,教学内容一直是引起音乐教育界的各个方面争议最多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争论往往又只是局限于专家范围之内,为此,我们希望听听来自基层领导、音乐教研员和音乐教师的意见。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从全方位指导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框架。

我们的调查关注了其中的一些备受争议的细节问题,即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器乐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基层领导和音乐教师又是怎么看的呢?

关于“您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这个问题,63%的教师以及61%的领导认为“绝对可以”或“基本可以”(65%的学生持同样观点);31%的教师与33%的领导认为“基本不可以”或“绝对不可以”(13%的学生持同样观点);其余6%的教师和领导则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一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甚至力举把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

在我国,“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的口号一度叫得很响,不允许生活在当代社会的青少年在课堂上接触当代的、现代的音乐,这种反映在音乐教学领域里的长官意识显然严重违背了音乐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作品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的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并把它们一概挡在中小学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应该说,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才更需要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中小学音乐教学究竟应该教简谱还是五线谱,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音乐教学领域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

在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方面,27%的教师和21%的领导认为中小学应该学五线谱,15%的教师和17%的领导认为中小学应该学简谱,45%的教师和50%的领导认为两者都应该学,另有3%的教师和12%的领导则认为学哪一种都可以。

可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既学五线谱,又学简谱,既是许多学生所希望的(43%的学生两者都想学),也是被大部分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