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76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docx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

北、东疆地区重点引水枢纽、水库、堤防工程资料汇编

乌鲁木齐市

基本情况--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乌鲁木齐”蒙古语译音意为美丽的牧场,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

其南北长153公里,东西宽190公里,土地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76.3平方公里。

乌鲁木齐市的西、北和东北面与昌吉州的昌吉市、米泉市和阜康市、吉木莎尔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接壤;南依天山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和硕县交界;东南部与吐鲁番托克逊县、吐鲁番市相邻。

全市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米东新区、乌鲁木齐县(7区1县)。

2004年全市总人口235万人,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4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4.6%,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71亿元,是2000年的1.74倍。

乌鲁木齐市区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气候炎热,伴有干热风,秋季天高气爽,天气稳定,冬季长面寒冷,年平均气温7.5℃,年平均降水量2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142.7毫米。

水资源现状--乌鲁木齐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为10.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2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12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发源于中天山天格尔峰北坡Ⅰ号冰川的乌鲁木齐河。

水利工程现状--目前建有水库15座,总库容1.6543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水库8座,小(Ⅱ)型水库4座,控制灌溉面积近100万亩;已建引水枢纽13座,总引水能力138.4立方米/秒;已建永久防洪堤防10公里,保护耕地10.5万亩,保护人口121万人。

此次汇编中乌鲁木齐市列入图册的水库6座,引水枢纽工程7座,永久性防洪堤1处。

一、市直属

1、青年渠引水枢纽

青年渠引水枢纽位于乌鲁木齐河大西沟出山口河段乌鲁木齐县萨尔乔克乡,属乌鲁木齐河流域管理处。

1958年建成,为费尔干式引水枢纽,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引水枢纽由3孔进水闸、6孔泄洪冲沙闸、悬臂挡沙坎组成。

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

2、乌拉泊水库

乌拉泊水库位于乌鲁木齐河流域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属乌鲁木齐河流域管理处。

1961年建成,水库主要拦蓄乌鲁木齐河水,控制流域面积2596平方公里。

工程按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加20%校核,水库主坝坝型为粘土混凝土防渗墙心墙坝,副坝坝型为粘土混凝土防渗墙均质土坝,最大坝高为26米,坝长1050米,其中主坝长532米,副坝长518米。

设计洪水位1086.1米,相应库容562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087.23米,相应库容6400万立方米,保坝洪水位1088.00米,相应库容7000万立方米.水库承担下游乌鲁木齐市280万人、20万亩农田的防洪、供水和灌溉任务。

存在问题:

1.坝体在1/3库水位加8度地震荷载下,上游坝坡不稳定;2.主坝段右坝肩及放水涵洞基础有渗漏;3.坝顶超高不满足设计要求;4.溢洪道泄槽段未进行整治和砌护;5.水库放水和引水设施老化。

3、红雁池水库

红雁池水库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属乌鲁木齐河流域管理处。

1953年建成,与乌拉泊水库联合运行,属注入式水库。

水库大坝坝型为混凝土心墙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3米,坝长530.6米,总库容5300万立方米。

水库主要承担城市、工业供水和农业供水,保护下游乌鲁木齐市城市及人口280万人。

4、乌鲁木齐市城市防洪堤

乌鲁木齐市城市防洪堤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1993年建成,防洪堤采用钢筋砼挡土墙,基础深2.5米-4.0米,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保护人口200万人、耕地50万亩。

二、乌鲁木齐县

1、板房沟引水枢纽

板房沟引水枢纽位于板房沟河流域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1976年建成,为平板式引水工程,设计防洪标准5年一遇,由左岸2孔进水闸及泄流堰组成,控制灌溉面积5万亩。

2、大西沟引水枢纽

大西沟引水枢纽位于乌鲁木齐河中上游乌鲁木齐县萨尔乔克乡,1966年建成,为底栏栅式引水枢纽,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设计引水流量为13立方米/秒,设计泄洪流量为360立方米/秒,控制灌溉面积6万亩。

3、高崖子引水枢纽

高崖子引水枢纽位于白杨河上游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阿克苏乡,1977年建成,为底栏栅式引水枢纽,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引水枢纽由2孔进水闸、1孔泄洪冲砂闸组成,设计过闸流量:

进水闸8立方米/秒,泄洪冲砂闸360立方米/秒,侧堰128立方米/秒,引水枢纽控制灌溉面积2.6万亩。

存在问题:

导流堤、闸门、底栏栅、挡沙坎及启闭机等设施严重破损。

三、达坂城区

1、阿克苏引水枢纽

阿克苏引水枢纽位于白杨河流域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阿克苏乡,1977建成,为底栏栅式引水枢纽,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引水枢纽由2孔进水闸、1孔泄洪冲砂闸组成,设计过闸流量:

进水闸8立方米/秒,泄洪冲砂闸360立方米/秒,侧堰128立方米/秒,控制灌溉面积2.6万亩。

存在问题:

导流堤、闸门、底栏栅、挡沙坎及启闭机等设施严重破损。

2、黑沟引水枢纽

黑沟引水枢纽位于白杨河上游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阿克苏乡,1977年建成,为费尔干式引水枢纽,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引水枢纽由右岸挡水坎、2孔进水闸、正面溢流堰、陡坡护坦组成,控制灌溉面积2.2万亩。

存在问题:

导流堤、闸门、底栏栅、挡沙坎及启闭机等设施严重破损。

3、三个山引水枢纽

三个山引水枢纽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1979年建成,为弯道式引水工程,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引水枢纽由2孔冲砂闸,2孔引水闸、溢流堰组成。

控制灌溉面积2万亩。

存在问题:

引水闸、冲砂闸闸门损坏,引水闸边墩基础破损,启闭设备无法使用。

四、水磨沟区

1、八家户水库

八家户水库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七道湾乡,1958年建成,是利用天然洼地筑坝建成的小型水库,总库容12万立方米,多年运行后已淤积4万立方米。

2、九家湾水库

九家湾水库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1977年建成,水库是以防洪为主的小型注入式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

水库大坝坝型为土工膜防渗斜墙土坝,最大坝高14米,坝长849.17米,总库容12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6万立方米,水库控制灌溉面积10000亩。

五、东山区

1、石仁子沟水库

石仁子沟水库位于芦草沟河上游乌鲁木齐市米东新区芦草沟乡,2002年建成。

设计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库容为192.7万立方米,水库大坝最大坝高41.6米,坝长117米,最大泄量2.0立方米/秒。

工程保护下游5万人、18万亩耕地。

2、联丰水库

联丰水库位于水磨河流域乌鲁木齐市米东新区七道湾村,1966年建成,集水面积0.2平方公里,水库大坝坝型为土坝,最大坝高12米,坝长300米,总库容30万立方米,实际库容20万立方米,工程控制灌溉面积0.15万亩。

克拉玛依市

基本情况--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边缘,西北傍扎伊尔山,南依天山北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设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乌尔禾区、白碱滩区,以及乌尔禾乡、小拐乡4区2乡。

总面积9548平方公里。

截止2005年全市总人口35.66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67人。

工业总产值735.5亿元,农业总产值3.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427元。

克拉玛依市常年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84.4毫米,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加之地表植被稀少、土壤涵养水分能力差。

克拉玛依市多年平均蒸发量为3008.9毫米,蒸降比高达27.6倍。

水资源现状--克拉玛依市境内河流有:

白杨河、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

三条河流均为内陆性河流,河流总长约400公里。

从克拉玛依市过境的河流有玛纳斯河和奎屯河。

湖泊有艾力克湖。

河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雪融水、降雨和少量的泉水。

水资源总量为4.495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白杨河,年径流量为1.1亿立方米。

水利工程现状--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建水库有6座,分别是:

风城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白杨河水库,库容3560万立方米;白碱滩水库,库容1950万立方米;黄羊泉水库,库容5800万立方米;三坪水库,库容3300万立方米;阿依库勒水库,库容3800万立方米。

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已建防洪堤15.65公里,导流堤9.2公里,泄洪渠3.2公里,防洪明渠0.7公里,防洪暗渠1.4公里。

此次汇编中克拉玛依市列入图册的水库6座,引水枢纽1座,永久性防洪堤1处。

1、白杨河引水枢纽

白杨河引水枢纽位于白杨河流域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设计引水流量为1立方米/秒,控制下游灌溉面积5000亩。

2、白杨河水库

白杨河水库位于白杨河流域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1970年6月建成,水库是以城市供水、灌溉和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型水库,设计标准50年一遇,总库容3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300立方米。

3、风城水库

风城水库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水库主要引蓄额尔齐斯河水,2000年8月建成,是以城市供水和灌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水库,最大坝高37.5米,总库容1.0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92亿立方米。

4、黄羊泉水库

黄羊泉水库位于白杨河流域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1989年7月建成,总库容5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00万立方米,坝高25.5米。

存在问题:

水库大坝为C类坝,水库已停用。

5、三坪水库

三坪水库位于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2000年9月建成,是以灌溉和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型水库,水库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水库所在流域额尔齐斯河,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800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30万亩。

6、阿依库勒水库

阿依库勒水库位于克拉玛依市,2000年6月建成,是以灌溉和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型水库,设计标准50年一遇,最大坝高29.5米,总库容3800立方米,兴利库容2835立方米,

7、白碱摊水库

白碱摊水库位于白杨河流域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1979年10月建成,是以城市供水、灌溉和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型水库,总库容1950立方米,兴利库容1570立方米。

保护下游2万人。

存在问题:

水库大坝为C类坝。

8、乌尔禾防洪堤

乌尔禾防洪堤位于白杨河上游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大桥右岸,保护范围6.2平方公里,保护人口2665人。

存在问题:

防洪堤大部分为土堤。

洪水淘刷十分严重,加之河堤道路不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吐鲁番地区

基本情况--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东邻哈密,西南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接壤,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地理坐标为东径87°16′~91°55′,北纬41°12′~43°40′,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240公里,总面积67563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4.07%。

全地区森林面积1895.1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2.72%。

耕地面积53.85万亩,果园面积50.84万亩(其中葡萄面积43.33万亩)。

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吐鲁番市。

吐鲁番地区下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兵团二二一团场也在吐鲁番市境内),共计16个乡、10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8.43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

吐鲁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19.77亿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6.02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668元。

312国道横穿吐鲁番地区中部,西至乌鲁木齐、伊犁等北疆地区,东至哈密和内地省市,最终达上海。

314国道由乌鲁木齐经托克逊县可到达南疆各地。

博格达山前的兰新铁路复线,由吐鲁番站直通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和内地省市,贯通了欧亚大陆桥;南疆铁路经吐鲁番站直通库尔勒、喀什,交通十分便利。

吐鲁番地区四面环山,中间低洼,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中间洼(最低处艾丁湖海拔高程为-154米),是新疆东部天山中一个较大的山间坳陷盆地。

吐鲁番盆地处于中纬度的亚洲腹地,远离海洋,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夏季炎热,秋季降温快,冬季寒冷,易出现晚霜和倒春寒。

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热量丰厚,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春夏多大风、风沙天气,干热风危害严重。

多年平均气温13.9°C,极端最高气温49.6°C,极端最低气温-29.9°C,地面最高温度76.6°C,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6.5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844.9毫米,无霜期208天,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31次,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具有“火洲”、“风库”之称。

水资源现状--由于吐鲁番特殊的地理地形条件,盆地中的降水极其稀少,仅为16.5毫米,西、北部中高山区,是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的形成区,通过14条大小河流形成山口径流9.333亿立方米,河谷潜流1.3096亿立方米,洪流及侧向入渗补给1.0846亿立方米,构成吐鲁番地区总的水资源量约11.7272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007立方米,不足全球人均占有量的1/4,比全国人均占有量还低。

其中:

吐鲁番市水资源量3.8817亿立方米,占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3.1%,人均水资源量1491立方米;鄯善县水资源量3.2713亿立方米,占地区水资源总量的27.9%,人均水资源量1531立方米;托克逊县水资源量为4.5742亿立方米,占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9%,人均水资源量4147立方米。

水利工程现状--截止2005年末,全地区共有水库17座,设计总库容10369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4座,库容8682万立方米,小型水库13座,库容1687万立方米。

已建成永久性防洪堤183.74公里(达标堤防长度57.69公里),各类引水枢纽12座,干、支、斗、农四级渠道6595公里,累计防渗长度4787公里,防渗率达到72.59%,凿打机电井5412眼,配套机电井5066眼,全年供水总量10.08亿立方米,其中:

河水4.28亿立方米,机电井4.59亿立方米,坎儿井和泉水1.21亿立方米;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灌溉面积滴灌面积1.18万亩,低压管道控制灌溉面积3.97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7,解决了16.49万人、44.87万头牲畜的农牧区人畜饮水问题,初步形成防洪、抗旱、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乡人畜引水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

此次汇编中吐鲁番地区列入图册的水库6座,引水枢纽7座,永久性防洪堤3处。

一、吐鲁番市

1、煤窑沟引水枢纽

煤窑沟引水枢纽位于吐鲁番市七泉湖镇煤窑沟河上。

始建于1957年,主要灌溉葡萄乡、恰特喀勒乡、二堡乡、三堡乡、原种场等五个乡的12.1万亩农田。

主要工程包括:

底栏栅引水廊道、泄洪冲砂闸、上下游防冲设施及上下游整治段,下接第一人民渠和第二人民渠。

设计引水流量为20立方米/秒,实际引水流量只有15立方米/秒,引水枢纽形式为底栏栅式,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2、塔尔郎引水枢纽

塔尔郎引水枢纽位于吐鲁番市塔尔郎河上。

始建于1965年,主要灌溉亚尔乡8.7万亩农田。

主要工程包括:

底栏栅引水廊道、泄洪冲砂闸等。

设计引水流量为15立方米/秒,实际引水流量只有10立方米/秒,引水枢纽形式为底栏栅式,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3、葡萄沟水库

葡萄沟水库位于吐鲁番市煤窑沟流域葡萄沟出山口以东3公里处,距吐鲁番市约7公里,是一座注入式中型水库,1968年开工建设,1976年竣工。

由主坝、副坝、放水涵洞,引水渠道组成。

主坝采用戈壁砾石坝,主坝坝高38米、坝顶高程126米、坝长250米、坝顶宽度5米,副坝采用戈壁砾石坝,副坝最大坝高18米、最大坝长7l0米、坝顶宽度5米。

葡萄沟水库正常蓄水位125米,总库容1100万立方米,死水位112米,死库容225万立方米,水库有效库容875万立方米。

2003年3月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改善下游葡萄乡、恰特卡勒乡、原种场灌溉面积8.85万亩。

4、胜金台水库

胜金台水库位于胜金乡以南4公里处,距离吐鲁番市37公里。

水库设计库容118.66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

(1)型水库。

1959年10月开始修建,1960年11月完工,水库最大蓄水库容60万立方米,死总库容8.19万立方米。

水库主要由主坝、副坝、放水涵洞组成,该水库主要水源为胜金台水库上游的三眼泉水。

水库主要向下游二堡乡、三堡乡供水,总人口4.3万人,灌溉面积4.0万亩。

5、雅尔乃孜水库

水库位于雅尔乃孜沟出山口上游0.8公里处,距吐鲁番市西南9公里,在交河故城南面约2公里,1977年11月开始兴建,1983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是一座具有年调节性能的灌注式小

(1)型水库。

水库主要引塔尔朗河的水,除此以外,雅尔乃子水库引用煤窑沟泉水、塔尔朗河汛期的洪水和冬季的冬闲水。

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泄洪冲砂涵洞组成。

1984年2月14日东坝肩漏水,导致坝肩溃决。

溃坝后重新进行了地质勘察,1992年10月开始主体加固,1998年9月全部竣工。

目前水库坝高28米,坝顶高程18米,坝顶长339.5米,设计水位15米,汛期运行水位8米,校核水位15.30米,设计库容463万立方米,控制下游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的农业灌溉供水,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

6、托克达坂堤防

托克达坂堤防位于吐鲁番市葡萄乡境内,在煤窑沟河中游右岸,于1990年春竣工,结构型式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

主要保护吐鲁番市市区、葡萄乡、恰特卡勒乡,原种场、葡北油田及312国道及12.6万余人,12.1万亩耕地的安全。

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经过多次洪水冲袭,部分堤防出现损坏,已不能满足防洪要求。

7、塔尔朗堤防

塔尔朗堤防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境内,在塔尔朗河上游左右岸,于2001年春竣工,结构型式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

保护下游对象亚尔乡,亚尔乃孜水库、312国道,及5万余人,8.7万亩耕地的安全。

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由于2006年“8.6”洪水冲袭,部分堤防已出现损坏,已不能满足防洪要求。

二、鄯善县

1、二塘引水枢纽

二塘引水枢纽一闸位于鄯善县连木沁镇,属二塘沟河系,修建于1966年,引水枢纽结构形式为底栏栅,主要建筑物有双排引水廊道、引水闸、排沙闸,引水流量为15立方米/秒,允许流量为12立方米/秒,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引水枢纽控制下游灌溉面积9.2万亩。

2、柯柯亚水库

水库位于鄯善县辟展乡柯柯亚村柯柯亚河下游,1977年7月建设,1985年7月竣工,属拦河式中型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707平方公里,水库大坝为重力坝,坝高41.5米,坝长135米,水库设计库容1052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52万立方,兴利库容为800万立方,汛限水位1048.31米,主要以灌溉和防洪为主,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保护人口9.3万人。

存在问题:

工作闸连杆断裂,竖井混凝土竖向裂纹等问题。

3、坎尔其水库

该水库位于鄯善县火车站镇上游坎尔其河出山口处,水库始建于1998年10月,竣工于2001年8月,属拦河式中型水库,坝型为沥青砼心墙坝,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48平方公里,最大坝高51.3米,坝长326米,水库总库容118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为180立方米,调节库容为920立方米,死库容为80万立方米,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控制灌溉面积2.45万亩,保护人口3.2万人。

4、二塘防洪堤

二塘堤防大部分位于鄯善县连木沁镇二塘沟河的中下游,其中少部分位于二塘沟上游,保护人口8.5万人,保护耕地面积9.2万亩,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结构形式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经过多次洪水冲袭,部分堤段出现损坏。

三、托克逊县

1、胜利引水枢纽

工程位于红山峡口,属于白杨河系,修建于1997年,钢筋砼结构,引水枢纽主要建筑物;进水闸2孔,溢流堰(堰顶净宽2米,堰高1.8米,堰长125米)、冲沙闸。

引水流量8立方米/秒,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泄洪能力500立方米/秒,引水枢纽控制下游灌溉面积8万亩,目前引水枢纽运行正常。

2、托台引水枢纽

该工程位于托克逊县镇西部,属于白杨河系,修建于1998年,钢筋砼结构,引水枢纽主要建筑物;进水闸3孔,溢流堰(堰顶净宽2米,堰高7.24米,堰长22.1米)、冲沙闸。

引水流量8立方米/秒,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泄洪能力1000立方米/秒,引水枢纽控制下游灌溉面积10万亩,目前引水枢纽运行正常。

3、阿拉沟引水枢纽

该工程位于托克逊县镇西部,属于白杨河系,修建于1998年,钢筋砼结构,引水枢纽主要建筑物;进水闸,溢流堰(堰顶净宽2米,堰高0.8米,堰长50米)、冲沙闸(2×2.15)。

引水流量11立方米/秒,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泄洪能力35立方米/秒,引水枢纽控制下游灌溉面积10万亩,目前引水枢纽运行正常。

4、巴依托海引水枢纽

巴依托海引水枢纽,位于红山水库东北7公里处,是红山水库的引水枢纽,钢筋砼结构,设计引水流量8.0立方米/秒。

引水枢纽包括引水闸(2×1.5),平板钢闸门,冲砂闸(2×7.8),弧形钢闸门;溢流坝长80米,浆砌石结构及其它附属建筑。

目前引水枢纽运行正常。

5、红山水库

红山水库位于托克逊县西北部、白杨河流域红山河谷以西2公里处的克尔碱镇辖区内,库区距托克逊县城约40公里,距克尔碱镇17公里,距小草湖20公里。

水库库盘为一自然山谷,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4.16平方公里,主要有引水枢纽、引水渠,进水洞、闸井、放水洞等建筑物。

引蓄白杨河的冬闲水。

1971年设计施工,于1979年建成试运行,1980年受益。

无坝,水库总库容5350万立方米(水位277.5米),有效库容4500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120万亩。

2003年开始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目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

哈密地区

基本情况--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全地区区划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9%,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

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境内驻有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公司、兵团农十三师、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办事处、新钢集团雅满苏铁矿等21家中央、自治区单位。

全地区总人口53万人,有37个民族成份,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2%,城市人口占50%。

现有农业耕地面积13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6290.4万亩,可利用草场5850万亩。

2005年哈密地区生产总值68.57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为4.01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为10.26亿元。

哈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平均海拔2692.1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地形呈中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

最高峰哈尔里克山主峰托木尔提峰海拔高4886米,海拔最低处沙尔湖53米。

天山山脉自东向西400公里横亘其中,形成了山南、山北气候迥然不同的两大自然气候环境区。

山北巴里坤、伊吾两县草原广阔,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冰优雪丰,自然风光秀丽,年均气温1-3℃,降水89-203毫米,无霜期仅104天,是哈密地区的畜牧业基地和旅游胜地。

山南哈密盆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日均>0℃的积温4450-4650℃;≥10℃积温4000-4250℃,年平均气温9.8℃,无霜期182天,年平均日照3170—3380小时,年均降水量33.8毫米,年均蒸发量3300毫米,是世界闻名的哈密瓜和哈密大枣的主要产地。

水资源现状--哈密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川和地下水为主,有大小冰川226条,冰川总面积180.9平方公里,储量67.5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16.9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0.56亿立方米,占62.23%。

其中地表水8.77亿立方米,用水量5.047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总量的57.55%;地下水可开采量8.2亿立方米,用水量5.57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总量的67.93%。

由于地形等诸多因素,全地区130余条大小河沟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动脉的两侧面,呈梳状排列,形成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