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专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66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技术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园林技术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园林技术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园林技术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园林技术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技术专业.docx

《园林技术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技术专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技术专业.docx

园林技术专业

园林技术专业

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调查报告

一、园林技术专业背景研究

1.国家环境建设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指出,“绿化美化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综合措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激发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发扬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人民情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园林绿化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加强园林绿化工作,提高城镇的绿地覆盖率,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园林绿化事业迅速发展。

到1998年,全国城市建区平均绿地率2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6.6%,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20326km2,人均公共绿地6.1m2,公园3990处,面积73197km2。

我国风景名胜区已发展到515处,面积达9.6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

全国已有19座城市和1个城区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区”。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污染、环境恶化和各种“城市病”的出现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城市面临着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严峻挑战,危及着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开展植树种草养花,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改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受到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关注。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朱镕基总理在海南省视察工作时指出:

“城市要留大量的绿地,要大力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平衡。

”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建设工作会上指出:

“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园林绿化空前重视,许多城市提出建设“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口号,各地对发展园林绿化、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面向21世纪,我国园林绿化发展主要趋势是:

(1)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对改善环境高度关注,经济的发展,使改善环境成为现实可能,因此,绿化美化受到高度重视,得到迅速的发展;

(2)园林的主要功能从单纯游乐型向生态型发展,使园林绿化在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主导性作用;(3)花卉应用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追求,促进了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4)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园林绿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如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达到一定的普及程度,现代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繁殖、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现代园林已不单纯解决绿化、美化的问题,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改善和美化人民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为目的。

我国现阶段要求各市的公共绿地达到5—6平方米/每人。

2010年将达到7—11平方米/每人。

目前我省有的城市公共绿地才达到3平方米/每人。

标准高的已达10平方米/每人以上。

人均我省已达5平方米/每人。

据我们调查1989~1997年中小城市的公共绿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中等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已达6平方米,小城市已达8平方米。

但是与国家园林城市威海人均公共绿地16.8平方米相比还相差很远。

据中小城市的现状调查道路绿地率平均值为12%,规划道路绿地率平均值为19.9%,离国家园林城市规定的25%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市民认为带状绿地的质量较差,多数市民要求以乔、灌、草相结合的自然式为主,园林建筑小品、铺装为辅。

2.国内外比较

我国的园林专业最早设置在高校,是1951年由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共同创办的,当时称为造园专业,设在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

该专业产生的背景是新中国诞生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乡建设急需从事园林和环境建设方面的人才。

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该专业调到北京林业大学,1964年改为园林系。

在1979年之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有北京林业大学有园林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园林专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国有35所高等院校设置园林专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对园林专门人才,特别是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到1998年,全国53所林业中等专业学校有34所设置了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仅园林专业布点就有27所,年招生数达1538人,在校学生数达3562人,设置园林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还在继续增加。

但是大专的风景园林专业只有50多所。

国外园林专业主要属于园艺系(Horticulture Department),职业教育类型的园林专业则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培养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生产、优良品种选育,园林管理、经营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包括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草坪经营管理、切花和盆景制作及其经营等。

在培养模式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国际上普遍应用。

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由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DACUM表(能力分解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和考核,以达到能力要求;以英国为代表的CBET(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其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资格制度;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理论教学在学校进行,实训到企业进行,按企业要求组织教学和顶岗培训,学生毕业即顶岗工作。

目前这些职业教育模式也在进一步改革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业教育的目标,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由终结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二是职业能力的内涵。

由职业技能扩展到综合素质,由满足上岗要求走向满足受教育者的生存发展需求。

教学上,北美的社区学院以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测评形式多样且综合、重视教师能力的提高、提倡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等为特色。

国外园林职业教育有较完善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机构,课程计划的制定、内容任务的安排、实习实践设施的建设、教学效果的评估等都为培养具有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3.园林专业教学现状

职业院校园林专业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

1988年原林业部组织编写了《普通林业中等专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计划(试行)》,1990年颁发了《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试行)》。

1996年,原林业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颁发了《普通林业中等专业学校园林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1998年颁发了《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这些规范性教学文件的颁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园林建设事业对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加速了园林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和园林专业教材委员会先后组织编写了《园林植物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园林专业课程全国试用教材,使园林专业教材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目前,设置园林专业的大学本科和中等林业职业学校较多,基本根据原林业部颁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据调查统计,现设置园林专业的27所林业中等专业学校都设有园林专业科或园林教研室;从事园林专业教学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419人,按学历分:

研究生11人(占2.63%),本科学历378人(占90.21%),专科学历30人(占7.16%);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40人(占33.41%),中级职称198人(占47.26%),初级职称81人(占19.33%);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实验设备投入,27所学校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自开率平均达96.5%,实习开出率平均达98%;校内实习基地方面,花圃357.3亩(校平均13.23亩),保存花卉种数平均123种,苗圃772.5亩(校平均28.61亩),观赏树木园1741.5亩(校平均64.5亩),保存观赏树木种数平均204种。

可见,我国大学本科和中等专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已初见规模,具备较完善的教学文件体系和教材体系,具有一支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基本齐

4.现有园林专业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1)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知识面狭窄

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知识面狭窄是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园林类专业共有6个,包括园林、园林绿化、花卉、园艺、环境艺术设计、园林经济管理等专业,专业界限不清,课程设置过于专化,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相脱离,导致了专业知识面过窄,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较差。

因此,将这6个专业进行归并,进行“大专业,宽基础,活方向”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不当

现行职业学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的中等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城乡园林单位和森林公园”,其培养规格定位是技术或管理干部。

这显然与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不相符。

园林绿化的发展,对园林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园林工程施工、日常管护、花卉生产与营销、花卉应用等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而不是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

现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还导致学生的就业观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毕业包分配”上,指望国家落实分配到行政管理部门或事业单位,缺乏自立创业的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课程体系不适应

现行园林专业教学计划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排列,各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沟通,教学内容重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明显与培养园林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突出园林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现行的原林业部颁布的《普通林业中等专业学校园林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设置专业基础课10门,专业课7门,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间缺乏应有沟通,专业基础课中《土壤肥料学》、《气象学》和《园林生态学》的内容重复也很多;专业课中,《花卉学》与《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工程》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分工也不明确,内容相互交叉重复,影响了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能力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难度偏大,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少,如《数理统计》和《园林植物育种学》内容与大学的教学内容相近,难度太大,内容要求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点很少,教学效果欠佳。

(4)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现行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内容不足,比例偏低(详见下表),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的需求;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因设备的数量不足或已陈旧落后,未能按要求开出规定的实验和实习。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设备的限制,往往把实践教学放在从属的位置,教学时间得不到足够的保证;此外,校内外实习建设大多属于起步阶段,场地数量偏少,产教结合没能找到有效的切入点。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现行的教学基本上沿用传统“灌输式”、“填鸭式”和“一言堂”等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把课讲得很系统、严密、透彻,学生也可能全听懂了,问题也没有了,但到了具体操作、应用却束手无策。

教学手段基本停留在“粉笔加黑板”阶段,各校现代教育设施不足,多种媒体教学手段的开发应用也很少。

园林专业的课程中,如规划设计、景观效果、花卉特征等要求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整体教改的难点。

(6)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内容陈旧

教材建设滞后是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园林专业因其起步较晚,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有些教材是在营林类专业教材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如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生态学、数理统计等较长时间使用林业专业教材。

有的是从高校教材照搬过来再经压缩而成的,不能突出园林职业教育特色,不能适应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内容上不能及时吸收现代园林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很突出。

(7)办学封闭、路子狭窄

目前,职业学校办学与社会相脱节,基本是关门办学,办学路子狭窄。

学校与社会、园林部门、园林企业、花卉企业等的联系少,没能引进企业参与办学,校际间交流合作也很少。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是势在必行。

二、培养目标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把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园林技术方向。

因为它涵盖了培养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上述目标的定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及园林绿化发展的形势所决定的。

我们认为园林绿化的发展对风景园林职业教育园林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体现在:

(1)风景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中高级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2)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应该是有良好的全面素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3)应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知识基础,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风景园林工作;(4)应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拓宽专业服务面向,以园林为中心,特别是向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园林花卉、草坪建植与经营、植物造景与盆景制作等方向拓展;(5)应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的教育,主要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人才规格的定位主要依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园林专业提出的新要求,前瞻21世纪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合理确定人才规格。

具体包括:

整体素质要求、综合能力要求、业务范围分析、职业能力分析。

三、培养要点

1.教学体系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2.课程体系按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实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课程体系由文化基础课程模块、通用专业课程模块、专门化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构成。

3.专业课内容教学内容与所覆盖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协调,岗位适应性强,除必修内容外,学生还可根据就业需要、个人能力、爱好选修专门化课程;

4.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6:

4~1:

1,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增多;

5.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倡模拟教学、产教结合、项目实习、小组工作式等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一般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四、硅湖学院的优势

1.董事会和院领导重视

硅湖学院董事会、院领导办学理念新颖,率先提出:

“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创业型灰领人才”、“专业、敬业、包容、协作”等办学指导理念。

自1999年9月学院成立,并将园林专业作为第一批专业招生以来,就特别重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筹备资金建造实验室、温室,增添教学设备,招聘优秀教师。

2.体制灵活

硅湖学院为民办高校,适应市场人才的需要,办学体制灵活。

园林工程技术设计专业一贯坚持团结、踏实、民主、开放的良好作风,创造浓郁学术氛围与和谐教学环境,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教师队伍。

同时本专业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设有风景园林研究所。

近年来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

3.设备齐全

本专业现有专业画室(共用)、设计制图室(共用)、设计展示室、测量实验室(共用)、花艺技能实验室、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校内温室等7个实验室,承担风景园林的制图、设计,盆景、插花、模型等的制作,植物营养、测量等的实验以及植物识别、栽培养护等教学任务,为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人才聚积

本专业现共有教师10人,南京农业大学胡长龙教授曾任本专业教学带头人,现为我院双聘教授。

专任教师有8人,其中中青年教师5名,硕士学历以上的有2名,均具备双师素质。

参与园林专业建设的教授如下:

姓名

职称

主打课程

备注

胡长龙

教授

美术、园林规划设计

邹惠瑜

教授

观赏树木学

王意成

教授

花卉学

李宗德

高工

测量学

吴力立

副教授

气象学

蒋伯成

副教授

基础化学

刘晓东

讲师

测量学

韩伟

讲师

园林经济管理

韩森

副教授

景观建筑

5.大环境优越

硅湖学院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在苏州和上海的交界处,

有各类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基地。

由上可知,硅湖学院创办风景园林专业是可行的。

制定人:

韩伟2003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