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57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docx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成语,引入新课

  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

知道吗?

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

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

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

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牢”的意思。

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 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 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 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

所以人们常说:

“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悔( ) 叼( ) 屈( ) 窿( )

  梅( ) 叨( ) 窟( ) 隆( )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

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

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

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

请你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

  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

为什么?

  五、总结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边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七、拓展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

讲寓言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板书:

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

(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板书:

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审视—审察半晌—半天教诲—教导

  反义词: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

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

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

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