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53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docx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的答案

第一章

1对象是:

物与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研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而首先要揭示社会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1和20

2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为,人类为了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除了生活的必须之外,人类还有政治、科学、艺术等需要。

这些活动的扩张只有建立在物质资料的基础上面。

因此,只有解决物质资料生产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才能进行精神文化的生活。

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的社会经济活动。

12

3社会生产力由实体性因素和渗透性因素构成。

实体性因素就是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3个基本因素组成。

渗透性因素是指没有实体形态的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等这些因素渗透附着在实体之上。

15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从而使社会劳动力迅速发展15

5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的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社会关系中最简单的关系。

6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它是不以人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的。

它是客观的存在的,要按固有规律发生作用。

人不能违背。

第二,它是在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一定的经济条件是指一定的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发生作用。

7在某个社会的特定的环境下,既存在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也存在其特有的经济规律,各种经济规律同时在起作用,并且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但是,在特定的社会的经济体系中,总是有一个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

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和程度都要服从于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受基本经济规律所制约;而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又反过来促进基本经济规律更好地得到实现。

8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和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和反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所以他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论述题

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但是上层建筑不是消极地、被动地由经济基础所决定,而是对经济基础有着反作用力。

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的上层建筑,就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力量,从而巩固经济基础。

反之,腐朽的经济制度会反过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我们要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的作用,了解消除落后的经济的原因,特别是了解先进思想和理论对巩固发展新的经济基础的作用,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2这4个环节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交换和分配是中间环节;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这些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四个环节构成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客观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它是不以人的一直、意识和愿望为转移的。

不管怎样,存在的规律就要发生作用。

第二,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它的特点是:

第一,经济规律虽然具有历史性,它不像自然规律长久存在和发生作用,大多数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当以上两者变化时,原有的经济规律就会失去效力,让位与新的经济规律。

第二,它具有阶级背景,不同阶级认识和应用经济规律反映不同经济利益关系。

第三,它离不开人的经济活动,而机关年纪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来实现的。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二章

简答题

1商品的二个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着。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

他们的关系是即矛盾又是相互依赖的。

商品的生产者生产商品要的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购买者购买商品要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任何人不可以同时获得两者。

同时,两者缺一不可。

2价值的多少或者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力的多少叫做价值量。

它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许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说法是指实现商品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劳动生产率是指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能力或效率。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决定的,也可以用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决定。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从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5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是:

流通手段量取决于流通商品的的价格总额以及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

纸币的规律是:

纸币的发行量限制于他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而商品的交换实行等价交换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的比重;促进优胜劣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论述题

8商品的二因素的矛盾性指的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矛盾。

商品的生产者要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价值。

相反地,商品的购买者要的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因此,没有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这两个因素。

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两者又是统一的。

劳动的两重性的矛盾指的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历史的范畴。

两者的也是即统一而矛盾的。

统一性表现在:

人在创造具体劳动的时候也在创造抽象劳动。

9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一:

对商品的二因素以及价值实体与价值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了深刻的分析,尤其是把价值和交换价值做了严格区分。

二:

阐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原理,特别是它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三:

揭示出劳动的二重性的矛盾,劳动二重性的深刻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

分析了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深刻地揭示了相对价值形式的等价形式的内容、特点及及其辩证关系,阐明了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五:

揭示出商品拜物权的秘密,指出商品拜物权的根源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在于价值规定的内容,而在于商品形式本身,同商品生产分不开。

六:

科学地揭示出价值规律以及其作用形式,阐明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指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0历史表明;人类社会经济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下进行的。

生产力总是处于领先地位,起决定作用。

在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的三个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个不以人的意志站的水平上而转移的发展时序性,即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产品经济。

这种时序性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自然经济和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联系的,产品经济只能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有一个衔接的经济形式。

而商品经济是间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经济形式,是在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之间的必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形式。

11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一般的偶然的价值交换,然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出现扩大的价值形式并推广到一般的价值形式,然后货币由于耐用和容易储藏等特点而代替商品而显现出来。

第三章

简答题

1P104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过程中产生,若发生的是等价交换,那么,等量的商品交换回等量的货币,不产生剩余价值,若发生的是不等价的交换,那么,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每个资本家都可以进行贱买贱卖,甲既然能够提高价格,那么乙也可以提高价格。

整个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变化。

剩余价值也不可能脱离流通而独立存在。

因为,没有流通,就没有GWG的转换,更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流通的过程是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但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

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

2P105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不能发生价值的转移;卖出商品也只能是等价交换。

因此,增殖的过程只能发生在劳动者的身上,价值之所以增殖其实是因为,劳动力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3劳动力作为商品肯定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它需要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他还和道德和历史所联系,这是有别与普通商品的特点.

4从抽象劳动的过程来说,资本家延长了劳动力的工作时间,超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从具体劳动的过程的过程来说,资本家延长了劳动力的工作时间,使劳动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产品的使用价值超过了支付劳动力的价值的数量。

从这两个过程来说,剩余价值就产生了。

5其标准是资本的不同表现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资本用于商品生产的方面不同。

意义在于,剩余价值不是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

可变资本之所以能够带来利润,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使用劳动力,创造出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这种区分不仅证明了资本价值的真正来源,和劳动者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上的真正作用,而且对分析各产能够分析有机构成,利润和利润率等也有重要作用。

6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前者是通过超出恢复劳动价值的时间来实现,后者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7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家通过劳动的时间长短来支付工资,由于这些原因,使工资采取了劳动的价值和价格的形式,抹杀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的本质。

论述

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过程,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这是资本运动的总矛盾。

既:

在生产资料的购买方面,只是原价值的转移,在商品的出卖方面,实行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此,只有在市场上面购买一种特殊的商品,可以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运动总矛盾的关键。

9假定某资本家进行纺纱的生产,他购买10斤棉花,价值是20小时的劳动量,货币表现是10元,又购买纱锭等,价值是4小时的劳动量,货币表现是2元;雇佣工人1天,劳动力的日价值是6小时,货币表现是3元,这样资本家垫付的总资本是15元。

而工人经过6小时的劳动,生产10斤的棉纱生出了价值15元的棉纱,但是,资本家将劳动时间延长到12小时,而劳动力的日价值不变,棉纱的价格也不变,这样总共生产30元的价值,固定资本12乘2=24元,劳动力的价值3元,产生了3元的剩余价值。

10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计算

11题目可以知道:

不变资本为800万元,可变资本为200万元,

而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得年剩余价值为200万元,工人的个数等于可变资本除以2万元为100个,每位工人被榨取2万元的剩余价值。

12的剩余价值有200万元,用100万元在再生产可变资本上面,多雇佣50个工人。

追加了100万元,总共的资本就是1000+100总共是1100万元,按比例就是不变资本990万元,可变资本110万元,工人为110除以2=55人,将有45人被解雇。

(此题目本人认为题意不清)

第四章

计算题

1由题意知道;不变资本的量为90万元可变资本的两为10万元。

增加后资本的总量为140万元根据资本的有机构成可以知道

不变资本的量为133万元可变资本的量为7万元

所以要减少工人数量为3万元除以100等于300人

简答题

2再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

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内容为: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

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指的就是部分替资本家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追加到原有的资本中,使生产过程中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

内容为泥金是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而且也是在扩大的规模上再生产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一方面生产出更大的资本家;另一方面生产出更多的雇佣工人。

4.资本的积累:

把剩余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

他的动因是:

第一,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求,是资本积累的内因;第二,竞争的外在强制,是资本积累的外因。

影响资本积累的原因有: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水平,预付资本量,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值(积累量均与以上条件成正比)

5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比值,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在竞争中,资本家为了要取胜,就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样,随着生产力技术构成的提高,不变资本的比例增加资本有机构成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技术密集的新兴工业部门中出现资本有机构成稳定以至下降的现象,但由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和同时存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仍然是一个总的趋势。

(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以资本主要劳动因素的产业。

它一般拥有大量的资金。

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以技术为产要劳动因素的产业,如高科技产业,它一般拥有少量的资金,和少量的人员。

6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人口过剩产生,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产物。

是必然条件是因为,相对人口过剩可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波动的需要,同时,大量的工人可以使资本家压低工人的工资迫使工人过渡劳动,又扩大事业队伍。

因此,失业队伍是资本家致富的条件。

7资本主义的就是指资本家把剥削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首先分析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的考察,可以认识可变资本的真正来源。

其次分析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可以认识资本家全部资本的真正来源。

最后通过对简单再生产的考察,可以认识出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是资本家再生产的一种手段。

8资本积累指的是资本依靠本身的剩余价值资本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指的是把现存的分散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起来增大资本的总额。

联系:

资本积累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增强竞争,使之更有力量吞小资本,从而促进资本的集中。

资本的集中迅速反过来又促进资本的积累。

区别是:

资本积累同时增大社会和个人资本而资本的集中不增大社会总资本。

资本积累靠的是本身的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增长速度慢,资本的集中靠的是股份制公司进行资本的集中,增长速度快,更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9在资本主义的生产的过程中,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作出了客观的准备,而且为变革资产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既无产阶级。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扩大,他们的阶级觉悟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日益提高,到达他们与资本主义的制度不能相容的地步的时候,资本主义制度就要垮台。

第五章

计算题

1.为实现下列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Ⅱ部类按资本有机构成7c:

1v追加,应追加多少资本?

I(4000c+225△c)+(1000v+25△v)+750m/x=6000

Ⅱ(1600c+175△c)+(800v+25△c)+600m/x=3200

I(C+V+M)=I(C+△c)+II(C+△c)

有II(C+△c)=1775易得△c

2积累率=积累量/剩余价值的总量

所以,第一部类追加生产的总量为750

则675用于不变资本,75用于可变资本,投资完成后,第一部类的总价值的比例分布为5675m+1575v+750m

根据I(C+V+M)=I(C+△c)+II(C+△c)可得:

第一部类要追加不变资本为1575+750-2000=325

则第二部类总共投资为390那么可变资本的量为390-325=65

所以为5:

1

3(10乘以0.1+5乘以4)/15=1.4次

商品的总价值为6000乘以50=30万元

而且工人的剩余价值为30-5乘以4-10乘以0.1=9万元

则剩余价值率为9/5=160%

4棉纱的社会价值为20万美元

则剩余价值为20-12-2-2=4万美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的价值为2万美元则剩余价值率为200%

次数为=(10乘以1/5+3乘以4+0.5乘以4)/(10+12+2)=0.67次

简答题

5资本的周转指的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不断生值,资本家就必须使他的资本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

这种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资本周转。

资本的循环指的就是资本经过3个阶段,变换3种职能形态,使自身升值,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但是,资本的循环指的是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而资本的周转指的是不停地进行的资本循环。

资本的循环研究的是资本运动的连续方面,阐述资本在其循环接吨上的全部运动过程以及职能。

资本的周转阐明的是资本运动的时间和速度,解释资本运动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6资本周转的速度,指的是资本周转的快慢,一般是单位时间内周转的次数。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指的是,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平均值。

7固定资本指的是以机器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指的是一原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区分的方式和意义是不同的:

从划分的方式来讲根据价值增殖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划分的意义上来看: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了揭示只有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意义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各个部分的价值周转状况对资本周转速度和价值增值的影响,有助于了解资本主义流通的规律性和进一步揭露资本运动的矛盾。

8第一,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总和。

第二,正由于社会总资本运动包括个人消费,所以它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作为其包含作为其媒介的一般商品流通。

第三,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9从社会总商品资本开始,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是我们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

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指社会总产品在各个生产生产部门之间进行交换,在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实现双重补偿。

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补偿问题。

解决了实现问题,就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具备了,就能够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10把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类,在价值形态上分为c、v、m三个部分,这是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危机更加频繁,周期之间缩短。

危机持续时间较短,生产下降幅度不大。

周期变形,周期四个阶段交替进程不如过去明显。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交替出现。

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论述题

12是生产和流通的统一是因为资本的循环必须经过生产和销售(流通)阶段。

只有进行了此阶段的资本运作才能进入下个阶段,生产的中断导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闲置,销售阶段就无法进行;销售阶段的中断会导致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不能实现剩余价值。

从而影响资本的再生产。

因此,两者是统一的。

是三个循环的统一是因为三种是因为三种阶段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种循环必须是同时进行的,否则,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酒会发生交替和中断。

他们互相成为条件。

所以是统一的。

13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危机的爆发似的矛盾得以缓解而又经过一段时间,各种矛盾又会激化。

由于超额利润,而扩大生产,造成购买力跟不上生产增长。

而其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14加快资本的周转,根据M‘=m’n加快资本的流通速度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M‘会增加。

既年剩余价值率生产增加。

可变资本不变的条件下,年剩余价值增加。

加快剩余价值的流通。

15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和资本有机构成有关,周转速度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比例成反比,第二是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本身周转速度不同。

第六章

简答题

1当把剩余价值看成是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且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的时候,剩余价值就转换为利润。

本质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成本的实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和活劳动的消费。

意义是他是衡量企业亏本还是赚钱的标志,生产成本可以使个别成本低于或者高于社会成本,决定着企业的盈亏。

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省是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4部门的利润率有很大的区别,部门之间是指各个不同的部门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竞争,从而造成资本的转移,引起各部门的商品供求和价格向不同方向变动,这中转移反复进行的结果造成了生产部门本来各不同的利润趋于平均化。

形成平均利润。

5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形成过程和利润率差不多)

6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和商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实现途径是通过产业资本家转让的一部分产业工人剩余价值而实现的,产业资本家将商品用低于生产价格(大于生产成本)卖给商业资本家,产生价值差额。

7商品的流通费用分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

纯粹生产费用的补偿通过对社会剩余价值的扣除实现的。

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是通过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来实现的。

8利息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来源是资本家作为对借入资本的回报,将所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借贷资本家。

9信用的分类有: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资本的主要特点是:

职能资本家相互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

借贷对象是待实现的商业资本,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商品价值的实现的过程。

发展过程依赖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

还有,其规模不可以超过单个资本家的资本,因为商品信用的对象是商业资本,因此受到商品流转方向和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的特点是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再生产过程中游离的货币资本。

银行的信用通过银行把社会上各种游离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借贷资本。

他可以扩大信用范围,可以不受到个别资本家的资本数量、资本周转和资本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是信用的当事人,一方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是职能资本家,形成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债务债券的关系。

10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以证明他人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收入的一种凭证。

把股票拿到证券市廛上出卖的价格叫做股票价格。

股票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股东可以凭证领取一定量的股息。

所以可以有价格。

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

11创业利润就是创办股份公司所获得的利润。

虚拟资本就是以能够带来定期收入的有价证券形式而存在的资本。

12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农村发展的结果。

详细见(243到244页)

13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是农民剩余价值的超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来源是:

将农民的剩余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均利润,用于农业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另一部分作为超额的利润,用于交纳地租。

14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是土地种类等级不同。

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经营垄断,资本家不肯轻易放弃好的土地。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原因是农业中存在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造成工业向农业的投资受阻。

15土地本身并没有价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是交换买卖的对象。

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本身的价值的表现而是地租的购买价格。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第七章

1垄断资本主义是: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它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