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550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出彩之处: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不足之处: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形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改进措施: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3)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出彩之处:

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组。

首先让学生用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依次进行拼摆,让学生发现在拼摆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仅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例,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不足之处:

对于用三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和至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没有强化拼摆。

改进措施:

注重不同图形之间拼摆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拼摆的图形所具有的特征。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教学反思

出彩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玩数学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这项活动的开展,既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有拓宽了孩子的数学知识面,并且对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至少能对孩子这些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认知技巧、视觉记忆、手眼协调、鼓励开放、扩散思考、创造机会。

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再好的东西它也有瑕疵。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学生,由于孩子年龄小,又好玩好动,所以在其他同学展示的时候不会倾听;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语言组织上需要要下功夫,有的时候心里一紧,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跟心里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以后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改进措施:

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20以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十几减9”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

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

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

就等于几。

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减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

“破十法”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教学时从复习8、7加几的口算入手,进行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复习15-9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

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15-8的算式。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相加算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做“想想做做”第2题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自己题目表示的意思,有个孩子说:

“原来有14颗毛豆,剥出来了8粒,还有多少粒没有剥?

”多么形象地回答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将一个静态的图画变成了一个动态的画面展示,解题方法也随着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清晰起来了。

让学生去说,耐心地听学生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而言,学生已经能够顺利迁移,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时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速度稍慢。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考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学生20以的进位加练习得比较扎实。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不是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分类的含义,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食物,如给气球分类。

但是本节课没有充足的教具,学生无法动手操作,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分类的过程,只能靠课件播放,学生观察并回答自己的分类想法或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类,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生活,举了一个关于超市的例子:

如果超市乱摆乱放物品,你能很快的找到自己要购买的商品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接着追问买水果如果买水果能不能到服装区区购买?

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类?

分类后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体验分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中,为了弥补教具的不足,我还是就地取材,让学生用小棒分类、用不同图形分类。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发展学生探索与合作的意识。

 

100以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

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

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学生不是一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数的认识这一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

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

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数的认识。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

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本节课的容,我在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

例:

我们教室有多少凳子,多少桌子等。

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100以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以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数有多少,体会它们与以前学过的20以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填写“百数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100以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横着竖着观察百数表寻找规律是数的顺序的教学重点,我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过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来完成“做一做”。

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先横着选几行读一读,发现每一行的前9个数的十位都不变,个位依次多1。

再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应的练习。

然后让学生竖着选几排读一读,找出竖排的规律:

每一排个位不变,十位依次多1,随后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来强化对规律的认识。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比较数的大小。

先让学生看图说数,然后比较大小,接着总结方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对于比较数的大小掌握的比较好。

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

先数的数比较小,后数的数比较大。

在练习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另一种方法:

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是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观察100以数的规律,难点是规律的运用,尽管我心中明白,但是在教学时,有的细节却没有体现。

再有就是本节课的练习题设计的少了一点,没有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