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行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463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行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申论行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申论行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申论行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申论行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行测.docx

《申论行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行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行测.docx

申论行测

根据申论大纲的要求,申论中有一类题目是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申论中的对策题。

所谓“提对策”,就是指出现了一个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对于找解决办法,部分考生都能找到相应的几条。

然而,与此同时,许多考生往往会走入申论对策的答题误区。

针对这一问题,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为考生揭示对策答题的误区,展示规范的对策提出内容和形式,希望对考生备考能有所帮助。

  在形式方面,申论对策的答题有三个误区:

缺乏逻辑,缺乏平衡性,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字母作为序号。

对于缺乏逻辑这个误区,一般表现为,所问非所答和答案本身的逻辑不严密。

针对所问非所答的解决方案就是,对策的提出一定要有针对性。

对于缺乏平衡性这个误区,是指考试在对策回答时,熟悉的对策答得很多,不熟悉的对策答得过少。

因为整个题目的作答是有字数要求的,这就需要考生在各项对策的内容安排上,字数要均衡,展现形式美。

针对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字母作为序号,考生在申论考卷要尽量避免。

表示顺序要使用首先,……。

其次,……。

再次,……。

再者,……。

最后。

要使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要使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在内容方面,提对策的误区主要有两点,一是把对策的重点放在原因上。

原因与对策有是区别的。

同样一件事情,既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对策。

譬如,我们参加公务员考前的面授培训班这件事情,对于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来说,参加培训可以使自己有更大的提高,比起自学,或者通过网络视频学习都有它的优势,所以我们选择了这种学习方式。

这时,从应对考试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参加面授的辅导班就是一个对策。

同样,以参加面授辅导班为例,对于我顺利考上公务员这件事情而言,除了有我自己的努力之外,参加面授辅导班则是我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了。

那么,如何解决呢?

一般在对策中不需要写原因,但是可以灵活把握,写上一半句也不会错,这里强调的是,不要把对策的重点放在原因上,只需将援引当做引子,引出后边的对策。

例如:

由于旧的标准已不适用当下的需要,……部门应该通过……的方式,制定……的新标准,以便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是,对策之间出现相互包含。

这是许多考生都会犯的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在卷面上形成答案之前,在稿子上将我们所找的对策进行整合。

这样不仅条目清楚,而且内容丰富。

例如,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思想意识两者我们就可以进行整合,作为一条对策出现。

  了解了申论对策提出的误区,我们关键是要学会走出误区。

这在我们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逐步体现,只有在平时下足功夫,考场上才会得心应手。

2012年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

鉴于行测复习的繁琐与费时,总结近两年联考行测历年考试真题基础上,总结出行常识判断的高频考点,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政治常识

近两年,政治常识一直是常识判断部分的高频考点。

政治类题目的时效性较强,大部分题目都是结合时政来考查。

因而,考生平时要多关注时政热点,保持对政治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仔细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和重大会议精神,抓取政策指向和热点问题,学会结合中国现实来总结和归纳重要文件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比如:

就业问题,收入增长和GDP同步的问题、社会分配公平问题、城镇化问题等等。

例题1:

联考行测真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选人用人制度逐步展开、不断深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下不能体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轨迹的一项是()。

A.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B.建立公务员制度

C.实行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D.实行干部“四化”

解析:

此题答案为A。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

新闻发言人不属于领导干部范畴,因而不能体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轨迹。

二、经济常识

经济类试题非常注重对我国当前重大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考查,这与近几年的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关注中央重大会议,了解国家宏观调控动态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必做的功课内容。

此外,从近两年联考真题来看,一些最新的总结性数据往往成为联考偏爱的考点,这些数据大都来自官方的正式文件,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报纸了解相关信息。

例题2:

联考行测真题

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发行央行票据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买进政府债券D.提高再贴现率

解析:

此题答案为C。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具体做法有:

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做法,还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发行票据等。

C项买进政府债券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三、法律常识

近两年,联考的法律类试题主要考查了《公务员法》、《民法通则》、《公司法》、《行政法》等的相关内容,其中《行政法》是出题频率较高,需要重点掌握。

同时,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有选择性的记诵相对重要的法条。

例题3:

联考行测真题

下列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

B.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D.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解析:

此题答案为C。

《行政许可法》第20条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但《行政处罚法》没有相关规定,因此A项错误。

《行政许可法》第16条和《行政处罚法》第12条规定,部门规章只能对已经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实施的具体规定,但可以在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设定一定的行政处罚,因此B项错误。

《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法》第11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因此C项正确。

《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因此D项错误。

四、人文常识

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儒家文化、中医、京剧、国画、书法、瓷器等众多优秀的文化成果,这些都是命题者青睐的考点。

此外,近两年联考都考查了外国文学文化常识,考生平时应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例题4:

联考行测真题

下列关于文化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

B.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梵高等

C.北宋时期的文人画多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

D.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有古筝、扬琴、琵琶、马头琴等

解析:

此题答案为D。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的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故D项错误,当选。

五、地理常识

近年来,地震、厄尔尼诺、温室效应等地理现象频繁发生。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地理现象严重影响某一区域乃至全球的正常发展,与这些地理现象相关的知识也日益成为联考关注的焦点。

此外,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热度不减。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记忆层面上,还要主动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了解背后的原理和成因。

例题5:

联考行测真题

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如果规划不当,到了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热岛效应,下列有关热岛效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增加的车辆与住户的空调加剧了热岛效应

B.热岛效应只会在大城市出现,中小城市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C.出现热岛效应的地方,温度比周围郊区一般要高两三度甚至三五度

D.城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通风与气流不畅是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

解析:

此题答案为B。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城区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中心的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热岛。

城市热岛中心气温一般比周围郊区高1℃左右,最高可达6℃以上。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条件有: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这些材料热容量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3)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4)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和温室气体,它们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致使城市大气产生温室效应。

本题中ACD项说法正确,中小城市只要存在上述条件也可以产生热岛效应,B项不正确。

三、建议以时事热点、周年性事件、重要会议为复习方向

从以上题目可以为我们的复习很好地指明了方向:

以时事热点为中心,辐射到地理、历史、生物各个面的发散性复习,例如,从三农问题想到农业税、商鞅变法等等,我们在复习时事热点的时候,要思考到它可能从地理、历史、科技、生物等哪些角度出题,由此能得到“一箭多雕”的效果,并且大大提高命中率。

除去这一复习方法之外,当然我们还有大家都应该意识到的重点:

周年性事件,此外还有重要会议,例如2010年的117题等等,新出的或者新修改的法律,我们在09年考察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在10年考察了食品安全法,这些都是具有时事背景的,那么今年新出或者修改的法律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侵权责任法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家去关注、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在不断的总结、发现、积累当中,攻克常识这一难关。

[常识判断]国考常识判断考查内容特点及相应对策

[复制链接]

马小哈

马小哈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

2011-11-30

最后登录

2012-9-21

阅读权限

50

积分

2207

精华

127

帖子

225

窥视卡

雷达卡

193

主题

17

听众

2207

积分

调研员

调研员,积分2207,距离下一级还需494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收听TA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2012-7-1309:

17:

19|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难点轻松攻克高清名师热报中...

一、时政部分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时政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和”字、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十七大报告、汶川地震、神舟七号、科学发展观、西藏问题、美国次贷危机。

关于时政部分考点内容考察特点主要是不回避当年热点问题,拿分较为容易。

我们给考生的对策是,在考前了解本年度重大时政新闻。

二、历史部分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历史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两弹一星”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农业税的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活字印刷术、日心说、成吉思汗、英国工业革命、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排序、改革开放30年回顾。

关于时政部分考点内容考察特点:

考点不确定性很高,甚至比较冷僻,得分较难,得全分更难。

关于地理部分我们给考生的对策是:

虽然考点较冷僻,但大部分内容仍然可以在高中历史课本上找到,考生可阅读相关教辅读物。

此外,做题时要进行合理推断和排除。

三、地理部分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历史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

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节气、气象(沙尘暴、厄尔尼诺、寒暖流、飓风)。

本部分考察特点是相当于高中会考水平,部分考点(如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是常考内容,今后可能重复出现。

我们给考生的对策是准备一本普及性的地理常识读物,广泛阅读,当然,如有针对性强的辅导教材更好。

四、经济学部分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历史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考察特点比较简单,大众化的常识。

针对此部分的对策我们建议考生经常阅读报章即可积累起此类常识。

五、医学部分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医学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

医用酒精、金属中毒、淀粉、低血糖。

考察特点: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此类题目可能过于专业化。

对策:

复习中学阶段所学的生理卫生知识,进行合理推断。

六、科技部分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科技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

隐形飞机、混沌理论、U盘格式化、土星环。

考察特点比较冷僻,难度较大。

对策经常看看科普读物。

七、文化部分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文化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

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文化象征考察特点:

比较简单,属于应知应会的内容。

对策:

经常浏览报章可以积累起此类常识。

八、法律部分

考点内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理学】、合法(宪法与行政)行为【宪法与行政法】、地方政府规章【宪法与行政法】、行政处罚【宪法与行政法】、犯罪【刑法】、无因管理【民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宪法与行政法】考察重点是宪法和行政法的内容。

我们的对策是建议考生“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考点就是考过的点。

综上所述,以上是从微观(考点复合化)和中观(内容多元化)两个层面对历年真题进行了探讨,而从宏观层面,我们发现了内容多元化背后,常识判断模块整体格局的重新组合——多元之中有重点。

从历年真题中,浮现了三大重点板块:

时政、历史和法律,其题量高达7道,占到三分之二强。

也就是说,内容的多元化并不是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背后仍有规律可循。

如前所述,国考真题结构的这一变化,还很有可能逐渐影响到地方公务员考试。

而从应考角度,为了因应这个动向,考生在复习时就应当有的放矢,把握轻重缓急,方能胸有成竹,防患于未然。

公务员考试:

申论的四个得分点

一、标题

  第一种,标题最好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

主题力求醒目、简练。

  例如:

  ①主谓式:

主语+谓语(表达做好某项工作的关键点)

  ……的核心是……

  ……的关键在于……

  例:

《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②介词短语式:

(把鲜明论点和特定事实联系起来)

  用。

的思路,政绩观,理念统领/指导……

  ③动宾式:

动词+宾语(怎么做?

或是做好什么工作)

  树立……观

  开创,营造……局面/新氛围

  例: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依法行政》、《多管齐下,切实维护社会公正》

  第二种,在不能明确总论点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万能标题:

  多管齐下,……(加特定事实,策论类)

  为……开方抓药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感想型标题,在找不到特定事实时使用,政论类)

  ……问题引发的思考

  ……问题带来的启示

  对……现象的反思

  反思……现象

  透视……现象

  为……开方抓药

  二、提纲或框架(在草纸上写明)让卷面更规范,更流畅,减少错误

  提纲的内容(文章的框架)

  1.标题(再没有现成标题的情况下)

  2.开头/总论点

  3.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

  4.结尾

  三、开头的万能句式:

(形成第一印象)

  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XX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事件),导致/造成……(影响)。

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观点)。

  公式:

事件+影响+观点

  四、结尾的万能句式(事件+意义)

  万能句式一:

  ……对于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适用于北京问题)

  万能句式二: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实现北京“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发展目标,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具有重大意义。

  注意:

要造一个属于自己本省的,与理论热点密切相关的万能结尾

  万能句式三:

  常用词: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事件)

  ……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意义)。

(适用于国家问题

 

指导:

申论考场实战技巧

第一步、先看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一般反映了整个材料的主旨和命题人的意图。

有利于我们能够整体的把握材料。

如2011年黄河精神题目,大家如果读了作文题目,然后带着作文题目的思路去看材料的话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一些。

读每一段材料的时候要想着黄河精神这个主题,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个材料。

又如2010年国考题目是海洋的健康,就说明这个材料的主旨和命题人的意图是在考察考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问题。

  第二步、审题和略读材料同时进行,进一步掌握材料的核心。

  首先,按照顺序认真的阅读每一个题目,画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几个问题。

一般来说几个问题就分成几段,当然一般不会超过3个问题。

当你审题的时候实际上也确立了你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层次对于答题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注意把题目涉及到的材料要在材料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这样可以更加有目的更加高效的阅读材料。

如果考到对材料中某一句话的理解的题目还需要同时把这句话在材料中画出来。

第三,把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的材料也扫描一下,确定阅读的重点材料和非重点材料。

第四,确定自己做题目的顺序。

读题的同时要弄明白先做那个题目,后作那个题目。

一般来说先做答案在某一段材料中的题目比较容易,做题要遵循先简单后难的原则。

  第三、带着问题,精读材料,画出答案要点及相关内容。

  读材料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经常出现的人物。

一般材料都会出现领导人、专家学者和老百姓。

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人,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准绳;专家学者的意见要辩证的去思考;老百姓的观点主要要弄明白他们的利益需求点是什么。

第二,在整篇材料中,第一个材料和最后一个材料都很重要,要详细阅读。

在某一段材料中,首段和尾段很重要。

在某一段材料中,首句和尾句很重要。

第三,阅读的过程中要想着后面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让阅读更加有效。

把关键信息要画出来。

第四、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定位读材料,进一步审题,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

  当你把题目都读完的时候,开始答题。

这个时候要按照已经确定的答题顺序开始答题,涉及到那个材料就只读那个材料。

然后对题目的设问再一次细读,明确命题人的意图和目的,确定自己的答题思路。

把自己会写的题目一定要有层次,要点明确的写出来。

万一不会做的题目,建议大家不要写的很清楚,只写成一段就可以。

  第五、结合材料,联系前面的题目,认真写大作文。

  当你做完了前面的答题的时候,作文的大体框架和内容在你的脑中已经勾画出来。

关于作文请阅读本人写的关于作文的基本思路。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

概括题答题技巧

本帖最后由小婉儿于2012-3-1515:

16编辑

众所周知,概括题答案常有“简明扼要”的要求。

而在实际阅卷中,常发现部分考生因摘抄申论材料中的词句过多被扣分。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省考中避免这一尴尬的情形呢?

结合实践给考生谈两种基本操作方法:

一是根据要求从材料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句子,将其勾划出来,然后看看这些句子是否主旨相同。

如果有,在写答案的时候要进行二次合并,只写一处即可。

二是答案要点再“瘦身”。

主要是去掉所划句子中的时间、人物,以及用于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或短语。

对于一些既有数据,又有观点的句子,要采用去数据,或变数据为文字的方法达到简化答题字数的目的。

下面以2010年国考行政执法类试卷第一题第1小题为例说明这一点。

原题为: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10分)

要求:

准确、全面。

不超过200字。

根据要求,我们可以从申论材料中勾划出如下一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

(1)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

(2)像渤海这样的内海。

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

(3)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

(4)渤海沿岸有分属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

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

(5)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

(6)《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

(7)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

根据方法一,标号

(1)、(3)和(7)三句因为因为主旨相同——污染严重,在形成最终答案时需要合并。

根据方法二,以第(4)句为例,原材料内容偏多,在形成答案时需要根据概括题的要求将其删繁就简为:

“渤海分属多省市,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各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

”其余几条答案要点形成的方法与其相同。

参考答案:

另外,特别提醒考生的是:

概括题不是分析题,要审清题目要求,对原材料词句不要过分提炼,防止由于要点太空而丢了关键词,阅卷人给考生判低分的情况出现。

申论要得高分不得不做的几件事

首先,第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是练字。

在考试的时候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考生考卷上的内容,而是感受到整个卷面的字形字迹所带来的感觉。

所以一手漂亮的字绝对能加深阅卷老师对考生的好感。

一般情况下在考场上的阅卷老师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先看字体再看内容的老师,一大类是先看内容再看字体的老师。

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的老师,都可见其对考生字迹的看重。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练字呢?

在此我建议各位考生,最好打印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十二五规划,用正楷字体每天抄写一页。

这样一来可以达到练好字的目的,二来可以了解我们国家当前在一些热点话题当中的基本政策,三来对很多同学而言,也可以积累到申论的比较政治的专业术语。

可以说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因此,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这二十几天里坚持下去。

其次,要大量的读,看。

很多考生平时既没有看新闻的习惯,也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的习惯。

但是,认真研究过历年申论考卷的同学可能会发现申论的一个特点,即:

所有的题目都是以材料为基础的。

这也就意味着,对考生而言,迅速而快捷的读出材料是一项基本的能力。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很多老师会建议考生们去大量的去阅读新闻和社会热点,但是相对于近两年的申论考试特点而言,不仅要知道某个新闻事件,更要从这个事件中发掘到它的深层。

所以,考生平时在读的时候就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不仅知道这一事件,还能准确的把握到这一事件的本质,以及事件的影响,真正做到全面把握材料。

最后,不得不做的工作——写。

大部分考生都知道写申论的时候要多去看《半月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杂志报刊,但是却忘了看这些杂志报刊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借鉴来学会写类似的文体。

所以,在看半月评论、人民社论的同时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看这些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自己可不可以也写出类似的文章,在以后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模仿这种好的文章。

我们经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

国考行测80分没那么简单复习准备有技巧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序幕,国考向来以难度大、竞争激烈而著称,而且从报名到考试留给考生准备的时间也很紧迫,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行测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国考的重心所在。

然而行测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