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329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docx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摘要:

小学古诗词教学在美育渗透的过程中存在美育内涵界定不清、美育价值未彰显、美育渗透策略指导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明晰美育的概念,界定语文美育的内涵,明确古诗词的声律美、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等美育价值,重申小学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的美育要求,进而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即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感知声律美激发诵读兴趣、感受画面美促成美感体验等策略进行美育渗透,在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通过体味语言美品读字词精妙、体会意境美领悟情感表达等策略进行美育渗透。

  关键词:

美育小学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逐渐发展为核心素养教育,审美情趣成了学生在人文底蕴维度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与能力等成了美育层面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层次等限制,美育仍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实现。

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美感的初步形成、审美能力的逐渐提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成了美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过程中,仍存在美育内涵界定不清、美育价值未彰显、美育渗透策略指导不足等问题。

基于此,深入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美育视角和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

  一、美育的内涵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作为概念本身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人类的美育思想源远流长。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美育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统一的界定。

  当前对美育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

近代学者蔡元培认为:

“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1]二是美育是艺术教育。

1981年《汉英词典》释“美育”为艺术教育。

三是美育是情感教育。

蔡元培提出: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2]《教育大词典》指出:

“美育指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

”[3]此外,周庆元教授指出,美育应有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两个基本维度,美育应走向完整[4]。

  美育的概念涵盖内容丰富,与德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等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美育应是多维度的,以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为核心,进行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

  

(二)语文美育的内涵

  语文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情趣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内容。

美育是一种生命与情感教育,是对生命意识的激发、对生命潜能的挖掘、对审美情趣的培育、对审美能力的提升、对生命意义的建构等[5],这正是语文美育的内涵。

在语文美育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必须转化为意象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最终实现生命意义的展现,这就决定了语文美育的教学路径:

语言→意象→意义[6]。

  语文美育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生命情感教育等,是通过语言、意象、意义之间的转化而逐渐渗透的,从语言文字出发促使学生形成美的意识、美的体验、美的情趣、美的能力等。

  二、古诗词中的美育价值

  古诗词教学是开展语文美育的重要载体。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需要弄清美育的特点,明确古诗词中的美育价值。

美育具有形象性、激发性、自觉性、时代性等特点[7],古诗词的美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声律美、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等方面。

  

(一)古诗词中的声律美

  《尚书?

尧典》提道: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

乐记》指出: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文心雕龙》载:

“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我国古诗文典籍中都强调诗歌是一种文字与音乐结合的文学艺术形式。

随着诗歌的演变,诗歌不再被经常吟唱,诗歌的音乐美更多地体现在语言的排列组合、声韵的平仄对仗、诗句的节奏韵律上,这种美可称之为声律美。

  古诗词的声律美主要体现在句式搭配之美、平仄清浊之美、押韵和谐之美、对仗工整之美等方面。

句式搭配之美在于音节与音节的排列组合,如“落日/故人/情”此类的五言诗三顿等,音节的组合形成“顿”和“逗”,使诗句长短搭配,节奏鲜明。

平仄音调按一定的规则组合使诗词语言抑扬顿挫,在快慢高低强弱之变中寻求整体的和谐。

对仗之美在于诗歌浑然天成的工整和字词的精雕细琢。

  

(二)古诗词中的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通过诗人有意识地推敲,形成风格不同、耐人寻味的佳句。

词成句,句成篇,对字词反复推敲,“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可为语言推敲的真实写照。

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中“推”和“敲”二字的斟酌,一字之差,韵味就会大打折扣。

语言的真正美源于言辞的准确、精妙和韵味,在于运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作品的图景、展现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细腻的情感、传递人物的思想。

  (三)古诗词中的画面美

  古诗词运用精妙的语言描绘流水潺潺、重峦叠嶂的自然景象,呈现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般生机盎然的景色,营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壮阔的画面,勾勒“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般生动活泼的场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美在这些诗词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词为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促使人们联想与想象其中的画面美。

  (四)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古诗词中的意境不仅有审美理论的审美意义,还有蕴含意韵等美育价值。

所谓:

“诗乃摹写情景之具,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情耀乎外而远且大。

”情与景构成我国古诗的重要内容,诗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由情与景、心与物构成。

诗人对情与景不同的处理方式,就构成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神与物游的意境,形成诗歌不同的境界。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要求

  

(一)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美育要求

  课标对第一学段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

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提出了美育要求,主要表现在让学生通过想象等方式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形成初步的美感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中的语言美。

  

(二)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要求

  课标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分别提出要求: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9]课标对中高学段的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美育要求,不仅关注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情感、语言的理解与把握,更重视古诗词教学的语言美、意境美、声律美等。

  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

  落实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要弄清美育的特点与价值,要了解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其规律,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要基于课标对不同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要求等。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在不同学段进行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美育渗透。

  

(一)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要考虑学生对于图画、音乐、色彩的敏感度和兴趣点,从这些方面进行美育渗透,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形成美的初步感受。

  1.感知声律美,激发诵读兴趣。

  教师在低年级古诗词朗读中应关注学生节奏感的把握、对仗整齐美的体验,使学生在感知韵律与句式美的同时,对朗朗上口、易于诵读的古诗词产生兴趣。

  李白《静夜思》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以“光”、“霜”、“乡”结尾,使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意蕴无穷。

教师可通过打拍子的方式让学生诵读,体会其中鲜明的节奏感和韵脚押韵所形成的似音乐般的流畅感。

教师也可尝试通过播放音频或者教师配乐领读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古诗词与儿歌相似的易于诵读的特点,又异于儿歌的对仗整齐韵味。

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让读中品味古诗词的声律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感受画面美,促成美感体验。

  小学低年级古诗词中有许多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烈的作品。

教师在这类古诗词教学中注意营造诗词中的情境,借助图画、音频、视频及学生的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画面美,初步形成美的体验。

  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意蓬勃的美景图。

教师在这首诗歌教学时可出示相关的图画,使学生将诗歌和画面结合起来,感受初春的美景、稚子的活泼、生命的张力,进而加深低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理解,使学生在品读中形成视觉上的美感体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古诗写几句话或者画一幅画,这样可唤起学生的记忆与想象,使其在脑海中呈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二)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仍要为学生营造诗中的氛围,创设诗中的情境,更要有意识地基于学情选择和确定诗词教学的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美育渗透。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之前图画内容学习转向以文字学习为主、画面欣赏为辅的文本内容上,通过内容的选择引导儿童的语言发展、心理变化和情感发展等。

教师可通过表达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使个性化的表达成为可能。

  1.体味语言美,品读字词精妙。

  古诗词的语言精妙且蕴含深刻,一字之差,表达含义就可能千差万别。

中高年级更应该体味语言的精确,品读语言的韵味,运用精妙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应对诗词语言进行适度的鉴赏分析,使学生从中体味诗词语言的奥妙,感受诗词押韵、对仗、有节奏的美。

在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是在古诗词美育渗透的深层次表现。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首诗中“送”“动”二字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令人惆怅满怀。

“寒”“挑”二字极为传神,可谓字斟句酌。

“寒”字既有秋风瑟瑟,寒气逼人之感,又有诗人漂泊归家不得的悲凉之情。

而“挑”字着重于儿童逗弄促织的细节描写,一个“挑”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儿童的认真、专注,将童真刻画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用别字替换这四个字,比较其中的差异,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体会语言的精妙。

  2.体会意境美,领悟情感表达。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理解力和想象力大幅提高,情感发展水平也相应提高。

在这一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儿童自我体认和对外认识的平衡[10],应适宜地加深教学难度,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美,领悟诗词中的情感,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小学古诗词中有很多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作品。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渭城朝雨?

徘岢荆?

客舍青青柳色新”描述了一个平淡无奇却风光如画的场景,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气氛。

客舍与杨柳均为离别的象征,有一种羁旅离愁的黯淡,但由于一场朝雨的洗礼而呈现出别具明朗清新的图景,为这场送别奠定了一种轻快且富于希望的情调。

在“劝君更尽一杯酒”中蕴含了诗人最情真意切的情谊,饱含着依依惜别、殷殷嘱咐及对出行人的担忧、祝福。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中的意境美,领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

  在小学古诗词的美育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美育的内涵与价值,基于不同学段的美育要求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而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体会与欣赏等。

通过古诗词的美育渗透,学生在语文美育中得到美的洗礼,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积累自身的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唐钺,高觉敷,朱经农.教育大辞书(上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30.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71.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K].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75.

  [4]周庆元,胡绪阳.走向美育的完整[J].教育研究,2006(3):

39-43.

  [5]余虹.关怀生命的语文美育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76-81.

  [6]余虹.关怀生命的语文美育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76-81.

  [7]张粹然,贾炳清.美育:

内涵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11-1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0-13.

  [10]张远钧.经典浸润人生,美育升华人格――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0(4):

66-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