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25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8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古诗文

三 峡

1.常识概要

(1)《三峡》的作者是    (朝代)地理学家    ,《三峡》选自《     》。

 

(2)三峡,指的是      、      、        的总称。

 

(3)《水经注》,其名为注释《    》,实则以《    》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    名著。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    价值。

 

2.重点实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      )

(3)至于夏水襄陵(      )

(4)沿溯阻绝(      )(      )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

(7)飞漱其间(      )

(8)良多趣味(      )

(9)属引凄异(      )

(10)林寒涧肃(      )

3.一词多义

(1)绝

(2)自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1.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    ”和郦道元《三峡》中“    ,隐天蔽日”,原本山水相依,凝聚自然之美。

 

2.每至       ,林寒涧肃。

 

1.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丽,深幽隽逸,趣味良多。

请从第三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时间:

15分钟 满分:

28分)

一、阅读《三峡》,完成后面小题。

(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重岩叠嶂(zhàng)B.不见曦月(xī)

C.乘奔御风(yù)D.林寒涧肃(jiā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沿溯阻绝(      )

(2)飞漱其间(      )

(3)晴初霜旦(      )

(4)属引凄异(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4.下面句子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2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二、阅读《三峡》,完成5~8题。

(9分)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沿溯阻绝(      )

(2)素湍绿潭(      )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7.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8.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

(3分)

 

三、名句默写。

(7分)

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10.《三峡》结尾引用渔者歌谣“       ,        ”来表现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天之悲凉肃杀的气氛。

 

11.《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水流清澈的句子是:

        ,        。

 

1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用“两岸猿声啼不住”来描写三峡的猿啼,郦道元《三峡》中“        ,        ,哀转久绝”与李白的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1.常识概要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朝齐梁时文学家    ,作品有《        》。

 

(2)书,即信函。

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    文体,多    。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

可以    ,可以    ,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也可以写私人的事件和感情。

 

2.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1.《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是写给朋友的书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时间:

15分钟 满分:

30分)

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4题。

(13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声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3分)

5.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6.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

(1)古来共谈(      )

(2)夕日欲颓(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

 

(2)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文:

 

8.《论语》中孔子有过这样的论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乐”的情趣和陶弘景“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

(4分) 

 

三、名句默写。

(4分)

9.《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山、水的句子是:

        ,        。

 

10.《答谢中书书》中用“        ”来描写水中的鱼儿,这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承天寺夜游

1.常识概要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    (朝代)著名文学家。

本文选自《      》。

 

2.重点实词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3.一词多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1.怀民亦未寝,        。

 

2.        ,        ,盖竹柏影也。

 

1.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3.怎样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三句话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时间:

10分钟 满分:

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为乐者(      )

(4)水中藻、荇交横(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

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4分)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

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二、名句默写。

(4分)

5.请默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

       ,       ,       。

 

6.面对满庭月色,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发出人生的感慨: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

 

与朱元思书

1.常识概要

  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

本文选自《        》。

 

2.重点实词

(1)从流飘荡(      )

(2)水皆缥碧(      )

(3)急湍甚箭(      )

(4)蝉则千转不穷(      )

(5)鸢飞戾天者(      )(      )

(6)经纶世务者(      )

(7)横柯上蔽(      )

(8)蝉则千转不穷(      )

(9)窥谷忘反(      )

(1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1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

(12)泉水激石(      )

3.一词多义

(1)上

(2)绝

(3)百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

 

 

 

1.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1.文中哪八个字可以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2.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春江美景的总体感受,那么,这里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时间:

15分钟 满分:

29分)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1~4题。

(10分)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从流飘荡(      )

(2)鸢飞戾天者(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

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C.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D.风烟俱净湖中人鸟声俱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2分) 

二、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9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7.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本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三、名句默写。

(10分)

8.《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

 

9.《与朱元思书》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本文中描写高山用“     ,     ,     ,     ”等句就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10.《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鄙弃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的句子是:

      ,      ;      ,      。

 

唐诗五首

野 望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代诗人。

 

2.这首诗的体裁是        。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主旨大意】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时间:

7分钟 满分:

10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2.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3分)

 

二、名句默写。

(4分)

3.《野望》一诗中描写秋天静谧、美好的画面的句子是:

          ,          。

 

4.牧人驱犊返,        。

 

5.        ,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代诗人。

 

2.这首诗的体裁是        。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变迁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

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主旨大意】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表现了诗人缠绵的乡愁。

(时间:

8分钟 满分:

10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变迁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二、名句默写。

(4分)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作者是    ,字摩诘,    (朝代)诗人。

苏轼曾评价他的诗画说:

“        ;        。

” 

首联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是从“单车”二字暗示出来的。

“属国”,指诗人的使者身份。

诗人借蓬草、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苦闷、孤寂、抑郁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感受。

颈联描写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直”描写出孤烟的劲拔有力,“圆”给人温暖苍茫之感,这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奇特壮美的塞外图景。

表现了诗人对雄奇壮美景色的赞美,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

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

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写出战事紧张,流露出诗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之情。

【主旨大意】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因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复杂心情。

(时间:

5分钟 满分:

10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2分)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分)

 

二、名句默写。

(4分)

3.西部有大美。

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        ,        ”(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4.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作者是    ,字    ,号    ,    (朝代)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

 

首联交代出游的地点和目的地。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首联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

一“入”字,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江上云霞构成的美丽景象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比喻贴切、生动。

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方来写,越发显出自己思乡之深。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主旨大意】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彩霞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时间:

6分钟 满分:

10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3分)

 

二、名句默写。

(4分)

3.山随平野尽,        。

 

4.月下飞天镜,        。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作者     ,字    ,号    ,   代诗人,著有《    》。

 

2.题目中“钱塘湖”,即        ,“行”提示全诗以        为线索。

 

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水光山色。

“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颔联借莺、燕的动态,使用拟人手法,把春的活力和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争”“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传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颈联通过写花草描绘早春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游春的舒畅心情。

“渐欲”“才能”用词准确,描绘了春天的发展变化,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最爱”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水光山色之中了。

【主旨大意】本诗描绘了钱塘湖上一派蓬蓬勃勃的春意,赞美了西湖美好的春色,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时间:

8分钟 满分:

12分)

一、诗歌鉴赏。

(6分)

1.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2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2)赏析:

 

2.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3.请你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2分)

 

二、名句默写。

(6分)

4.(2019盐城)乱花渐欲迷人眼, 。

 

5.最爱湖东行不足,      。

 

6.《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美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7.《钱塘湖春行》以“     ,      ”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1.孟子,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一般认为是       共同编著的。

 

2.重点实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2)往之女家(      )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4)以顺为正者(      )

(5)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6)与民由之(      )

3.一词多义

(1)戒

(2)之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

 

 

1.(2019河北)         ,立天下之正位,        。

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2.得志,        ;不得志,        。

 

3.      ,贫贱不能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      )

(4)曾益其所不能(      )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      )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    )

2.一词多义

(1)拂

(2)士

(3)于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然后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