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112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过关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过关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过关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

1.有4种有机物:

④CH3﹣CH=CH﹣CN

其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

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药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通常是因为在普通肥皂中加入了适量的(  )

A.酒精

B.次氯酸

C.甲苯酚

D.过氧化钠

3.关于有机化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用C8H18萃取溴水中的溴,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B.热的苯酚浓溶液放入冷水中冷却,溶液变浑浊,此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D.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甘油与水

4.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5.下列实验可以获得预期效果的是(  )

A.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

B.用溴水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C.用质谱法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6.可以说明醋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CH3COOH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B.CH3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C.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小于1mol/L

D.1mol/L的CH3CO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醛类的是(  )

A.(CH3)3COH

B.

C.CH3CH2OCHO

D.HCOOCH3

8.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9.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供热制乙酸乙酯

②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冷却后插入乙醇中,Cu丝表面仍是黑色

③要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溶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10.一定量的某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可得21.6g银;将等量的该醛完全燃烧,生成3.6g水,此醛可能是(  )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凡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B.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了醛具有还原性

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铜)的条件下,某些醇可能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或酮

D.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1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其水溶液显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B.苯酚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C.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65℃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D.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苯酚的水溶液后立即放出二氧化碳

13.叶蝉散(isoprocard)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6NO2

B.邻异丙基苯酚发生了取代反应

C.叶蝉散在强酸、强碱性环境中能稳定存在

D.可用FeCl3检验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

14.现有组成为CH4O和C3H8O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可能得到的有机产物的种类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5.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反应温度)是115﹣125℃,其它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以下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价廉的乙酸与1﹣丁醇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大于1:

1

B.不用水浴加热是因为乙酸丁酯的沸点高于100℃

C.从反应后混合物分离出粗品的方法:

用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由粗品制精品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

加吸水剂蒸馏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16.一氯甲烷的某些物理数据如下表: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装置制备一氯甲烷:

制备装置的分液漏斗中盛有甲醇,烧瓶中盛有浓盐酸。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备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

(2)装置e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检验气体产物CH3Cl的方法是:

在e的逸出口点燃CH3Cl气体,火焰呈蓝绿色(与其它烃的燃烧现象有明显区别,且生成物中有HCl),CH3Cl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b的作用是,某学生在关闭活塞x的情况下做此实验时发现,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物所消耗的甲醇和浓盐酸的量比理论计算的量多(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其原因是,实验结束后,d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

17.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酯化反应(定义):

  .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

(2)在酯化反应中,乙酸的分子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3)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怎样能使反应加快呢?

(4)酯化反应中,浓硫酸起什么作用?

(5)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

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改用水来吸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6)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18.已知胺(R—NH2)具有下列性质:

Ⅰ.RNH2+CH3COCl―→RNHCOCH3+HCl

Ⅱ.RNHCOCH3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

RNHCOCH3+H2O―→RNH2+CH3COOH

对硝基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根据以上合成路线回答:

(1)步骤①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下列信息:

Ⅰ.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与Br2发生反应,生成邻溴甲苯与对溴甲苯;

Ⅱ.C6H5—SO3H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苯:

C6H5—SO3H+H2O―→C6H6+H2SO4

欲以甲苯为原料合成邻溴甲苯,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根据以上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给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和加聚反应原理可知主链上碳原子为不饱和碳原子,根据碳的4个价键规则可作如下的断键处理(断键处用虚线表示)

,断键后两半键闭合可得由高聚物

的单体为CH3﹣CH=CH﹣CN、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在普通肥皂中加入了适量的甲苯酚制成了药皂,所以药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选C。

3.【答案】A

【解析】A、溴单质在有机物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有机物C8H18密度比水小,和水互不相溶,用C8H18萃取溴水中的溴,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为溶有溴的C8H18,显橙红色,下层为水层接近无色,故A正确;

B、热的苯酚浓溶液放入冷水中冷却,溶液变浑浊,是因为苯酚结晶成晶体的缘故,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甘油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的方法,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该有机物与NaHCO3反应,说明含有—COOH;与Na反应产生V1LH2,与NaHCO3反应产生V2LCO2,且V1=V2≠0,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醇羟基或酚羟基。

5.【答案】C

【解析】A.乙醇和水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不能用金属钠检验,可用硫酸铜检验是否含有水,故A错误;

B、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加入溴水,可以除去苯酚,但溴单质易溶于苯中,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质谱法是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常用的物理方法,故C正确;

D.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否则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6.【答案】C

【解析】A、乙酸跟水以任意比例互相混溶(盐酸也可,无法证明其为弱酸),故A错误;

B、醋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同理盐酸也可),只能说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B错误;

C、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小于1mol/L,说明CH3COOH部分电离,故C正确;

D、0.1mol/L的乙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同理盐酸也可),只能说明乙酸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A.(CH3)3COH,官能团为羟基,属于醇类,故A错误;

B.

分子中含有烃基和醛基,属于醛类,故B正确;

C.CH3CH2OCHO,分子中含有醛基,但是与醛基相连的不是烃基,该有机物为酯类,故C错误;

D.分子中含有醛基,但是与醛基相连的不是烃基,该有机物为甲酸甲酯,不属于醛类,故D错误。

8.【答案】D

【解析】由有机物结构简式知其有官能团

及甲基,故A正确。

1mol有机物中含有2mol

和1mol酚羟基,故恰好与3molNaOH反应,B正确。

既可以发生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

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D错误。

9.【答案】C

【解析】①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是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不用稀硫酸,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未使用浓硫酸,故①不选;

②乙醇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应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趁热插入乙醇,故②不选;

③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甲烷中混有水蒸气,需要把从溴水中出来的气体干燥方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故③可选;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NaOH一定要过量,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须加一定量的NaOH,故④可选;

⑤淀粉水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溶液呈酸性,银镜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需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是溶液呈现碱性,然后在加入银氨溶液,故⑤可选;故选:

C。

10.【答案】B

【解析】21.6g银物质的量是0.2mol,根据关系式﹣CHO~2Ag,故饱和一元醛为0.1mol.醛完全燃烧时,生成的水为3.6g,即0.2mol,含H为0.4mol.则该醛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根据通式为CnH2nO,可得n=2,即为乙醛;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但不一定为醛,如甲酸,故A错误;

B.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了醛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铜)的条件下,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醇可能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或酮,故C正确;

D.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12.【答案】D

【解析】A、由于苯酚水溶液显弱酸性,俗称石炭酸,故A正确;

B、由于苯酚有腐蚀性,苯酚若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故B正确;

C、由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65℃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C正确;

D、由于苯酚酸性小于碳酸酸性,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苯酚的水溶液,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13.【答案】D

【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15个H原子,则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5NO2,故A错误;

B.由合成反应可知,﹣OH上O﹣H碱断裂,与﹣CONCH3中C=N键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OCONH﹣结构,能水解,则叶蝉散在强酸、强碱性环境中不能稳定存在,故C错误;

D.邻异丙基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而叶蝉散不能,现象不同,则可用FeCl3检验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故D正确。

14.【答案】D

【解析】本题隐含的“陷阱”是醇在一定条件下脱水有两种方式;CH3OH不能发生分子内脱水;醇分子间脱水时,既可以是同种分子间,也可以是不同分子间。

忽视任何一点均会导致错选。

组成为CH4O和C3H8O的混合物最多由三种醇混合而成:

CH3OH、CH3CH2CH2OH、(CH3)2CHOH,由于CH3O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CH3CH2CH2OH、(CH3)2CHOH消去产物相同,所以,它们的消去产物只有一种(丙烯);当它们发生分子间脱水时,由于同种醇与不同种醇之间均可发生分子间脱水,故可得六种醚。

共得到7种产物。

15.【答案】B

【解析】A.增加乙酸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会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生成更多的乙酸丁酯,故A正确;

B.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反应温度)是115﹣125℃,而水浴的温度为100℃,故B错误;

C.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的水溶液,乙醇能溶于水,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极小,不溶于水,所以用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可得乙酸乙酯粗品,故C正确;

D.粗品中含有水,可加吸水剂除去水然后再蒸馏,故D正确。

16.【答案】

(1)CH3OH+HCl→CH3Cl+H2O取代

(2)CH3Cl+NaOH→CH3OH+NaCl;HCl+NaOH→NaCl+H2O

(3)2CH3Cl+3O2→2CO2+2H2O+2HCl

(4)安全瓶或防止倒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CH3Cl、HCl

【解析】

(1)甲醇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水,CH3OH+HCl→CH3Cl+H2O,甲醇中的羟基被氯原子所替代,所以属于取代反应;

(2)一氯甲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水解生成甲醇,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3)一氯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l+3O2→2CO2+2H2O+2HCl;

(4)气体中有氯化氢,可能发生倒吸,故b为安全瓶或防止倒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还可能有过量的氯化氢。

17.【答案】

(1)酸和醇生成酯的反应较酯化反应分层,上层有油状具有香味的物质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2)乙酸在酯化反应中失去羟基

(3)加热和加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使反应速率加快

(4)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5)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若用水吸收,乙酸会有部分留在乙酸乙酯中,乙酸乙酯溶解度比在饱和碳酸钠中大,损失多

(6)防止倒吸

【解析】解:

(1)酸和醇生成酯的反应较酯化反应,由于酯不溶于水,所以分层,上层有油状物质,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酯化反应原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故乙酸在酯化反应中失去羟基;

(3)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

(4)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

(5)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若用水吸收,乙酸会有部分留在乙酸乙酯中,乙酸乙酯溶解度比在饱和碳酸钠中大,损失多;

(6)试管受热不均,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18.【答案】

(1)保护氨基(—NH2)

【解析】信息Ⅰ将—NH2转变为—NHCOCH3,信息Ⅱ又将—NHCOCH3转变为—NH2,这很明显是对—NH2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

三步反应分别是①—NH2的保护、②硝化反应、③—NH2的复原。

19.【答案】

(1)在—CH3的对位引入—SO3H,防止在这个位置上引入溴原子而生成副产物对溴甲苯

【解析】合成的最终结果为仅在甲基的邻位引入了一个溴原子。

根据信息Ⅰ,如果让甲苯与溴直接反应,将生成邻溴甲苯与对溴甲苯,而对溴甲苯并不是我们需要的产物。

为使之不生成对溴甲苯,利用题给信息,可让甲苯与浓硫酸先发生反应,在甲基对位引入一个—SO3H,从而把甲基的对位占据,下一步与溴反应时溴原子只能取代甲基邻位上的一个H原子,最后根据信息Ⅱ将—SO3H去掉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