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062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docx

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

化学模拟试题

(一)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80分)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22小题,共28分;第Ⅱ卷,9小题,共52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32,Cl-35.5,K-39,Ca-40,Fe-56,Zn-65,Cu-64,Ag-108,Ba-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2.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4.“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病B.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C.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浸泡食材D.煮沸是降低硬水硬度的方法之一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铜C.氯化钾D.氢气

6.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是6.94lg

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7.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

8.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

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

从组成上看二氧化碳和酒精(C2H6O)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

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9.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10.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形成溶液

B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

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SO2:

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B.2Fe:

表示2个铁原子

C.:

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Ca+2:

表示一个钙离子:

13.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SiO2  ②SiO2+Na2CO3Na2SiO3+CO2↑

③SiO2+2CSi+2CO↑  ④Si+2NaOH+H2O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

C.Na2SiO3中Si为+4价  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C.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D.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15.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

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16.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测定稀硫酸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9.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I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

B.流程II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

20.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2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22.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

C.甲的物质类别只能是单质或酸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23.(4分)从①熟石灰、②硝酸钾、

金刚石、④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常用于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

(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24.(9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装置序号)。

(3)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

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填字母)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为

和。

(4)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填装置序号)收集。

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

25.(5分)化学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1)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饮品。

下表是豆浆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请据表回答:

①豆浆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青少年因缺而导致佝偻病。

②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不能供给人体能量,但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作用的是(填字母,下同)。

A.蛋白质B.油脂C.糖类D.维生素

(2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①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

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

②有一种“冰蚕丝”面料做的衣服,面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

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的化学方法是。

26.(4分)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左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

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探究活动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同学们做了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试管中固体可溶,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

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2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

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

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

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I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3正确。

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请你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正确

(2)验证猜想4,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________。

A.无色酚酞溶液  B.氢氧化钾溶液  C.稀硫酸  D.氯化钡溶液

【拓展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28.(4分)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29.(6分)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

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0.(7分)无论在化学世界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

通过学习,小明同学在认识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又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展开了探究。

小明同学将冷的浓硫酸加入到装有碳粉的圆底烧瓶中,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混合物,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小明对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了验证。

【查阅资料】

①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时,除了生成水之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碳的一种氧化物;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二氧化硫还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温馨提示:

丁装置的A、B、C中均装有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为了完成对导出气体的验证,请将上述装置进行正确的连接:

甲→______→______丙→_______(填序号)。

(2)请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中观察到的現象_______

证明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

丁装置A中溶液褪色

丁装置C中溶液不褪色

证明气体中有__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

戊中白色固体变蓝

证明气体中有水蒸气

【获得结论】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关系。

酸不仅仅能与某些金属反应,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31.(5分)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g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下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__。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化学模拟试题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B

C

D

C

B

D

D

A

B

B

C

D

D

二、单双项选择题:

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C

AD

C

AD

D

C

说明:

①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②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选对的得1分。

第II卷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式错或未配平不得分;缺条件或气体、沉淀生成符号各扣0.5分。

三、非选择题

23.

(1)NaHCO3

(2)C(3)KNO3(4)Ca(OH)2

说明:

每空1分,共4分

MnO2

24.

(1)①分液漏斗②试管

(2)2H2O22H2O+O2↑B

(3)D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4)F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

说明:

每空1分,共9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25.

(1)

Fe;Ca

D

(2)

A

灼烧闻气味

说明:

每空1分,共5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26.【探究活动一】不能

【探究活动二】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体积不相等,没有控制唯一变量

【探究活动三】①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②溶质的种类(或溶质的性质))

说明:

每空1分,共4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27.【猜想与假设】NaCl、Na2CO3

【讨论与交流】2HCl+Na2CO3=2NaCl+CO2↑+H2O

【实验与结论】

(1)错误只含NaCl时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也不変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打磨光亮的镁条(合理即可)

产生气泡(合理即可)

猜想3正确

(2)ACD

【拓展与应用】蒸发

说明:

其余每空1分,共8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28.

(1)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2)Cu(NO3)2   K2SO4(漏填或多填均不得分)

(3)Ba(NO3)2+K2SO4=BaSO4↓+2KNO3

(4)Cu2+、K+、H+(漏填或多填均不得分)

说明:

其余每空1分,共4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29.

(1)①Zn(NO3)2,Fe(NO3)2②Ag、Fe,Zn

(2)Ag、Fe(3)小于

说明:

每空1分,共6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30.

(1)戊丁乙

(2)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中红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硫或SO2

证明SO2被除净

【获得结论】C+2H2SO4△CO2↑+2SO2↑+2H2O

说明:

每空1分,共7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31.

(1).23.3g(1分)

(2).解:

设BaCl2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BaCl2+Na2SO4=BaSO4↓+2NaCl

208233117

X23.3gy

208/233=x/23.3g233/117=23.3g/y

x=20.8gy=11.7g

溶液的总质量=29.1g+94.2g+100g-23.3g=200g

溶质的总质量=11.7g+(29.1g-20.8g) =20g

NaCl%=

×100%=10%

答:

生成沉淀23.3g,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说明:

(1)题1分,第

(2)题4分,共5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