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016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6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docx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

1.质点A

(1)什么是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2)在什么情况下能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3)练习:

1.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①研究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

②研究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

③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路口所用的时间

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参考系A

(1)什么是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练习:

1.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D.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2.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的一同学看见乙车向西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

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v甲v乙

3.路程和位移A

(1)什么是路程?

路程是标量还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2)什么是位移?

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3)在什么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练习:

1.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有关它们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三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同

B.沿三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同C.沿路径运动Ⅲ的位移最大

D.沿路径Ⅱ运动的路程最大

2.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

大高度为20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

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m,25mB.65m,25mC.25m,-25mD.65m,-25m

3.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的运动方向

B.路程是标量,也就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位移的数值一定不会比路程大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速度的公式?

速度是标量带是矢量?

方向呢?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什么是平均速度?

如何求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根据公式

=Δx/Δt求。

(3)什么是瞬时速度?

方向呢?

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4)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且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B.瞬时速度的大小有时简称速率

C.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汽车以速度v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v2从枪筒射出,v1和v2指平均速度

2.北京时间2006年7月12日凌晨,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世界纪录!

刘翔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7.00m/sB.7.76m/sC.8.54m/sD.10.00m/s

5.匀速直线运动A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B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式?

加速度是标量带是矢量?

方向呢?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2)练习: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有恒定的速率时,其加速度仍有可能变化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其速度有可能为零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也一定不断变小

2.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v=10m/s,加速度a=-3m/s2,它表示()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4-6V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2)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

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的是电火花和墨粉,使用时,墨粉盘套在纸盘轴上,纸带穿过限位孔。

(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

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①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BC、CD、DE、EF间的距离s1、s2、s3、s4、s5,它们依次为______cm、______cm、______cm、______cm、______cm。

②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B、vC、vD、vE依次是______m/s、______m/s、______m/s、______m/s。

③根据以上结果,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

(①1.00,1.40,1.84,2.26,2.67;②0.120,0.162,0.205,0.247;③0.42m/s2)

练习:

1.用接在50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2、3之间的距离

mm,3、4两点间的距离

mm,则打点计时器的周期是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s,那么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小车在位置3的瞬时速度为m/s.

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B

(1)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2)匀变速指向运动规律的两个推论: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即;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即;

练习:

1.当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一秒内()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3倍;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3m/s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m/s

2.一辆卡车初速度为v0=10m/s,以a=2m/s2的加速度行驶,求:

(1)卡车在3s末的速度v

(2)卡车在6s内的位移x6与平均速度

(3)卡车在第6s内的位移xⅥ

 

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大小为v0=5m/s,关闭油门后汽车的加速度为a=-0.4m/s2。

求:

(1)关闭油门后到汽车位移x=30m所经历的时间t1

(2)汽车关闭油门后t2=20s内滑行的距离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B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②表示物体做;

③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

练习:

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s前甲比乙运动的快

B.在第2s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C.第3s末,甲落后于乙

D.在第2s末,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

10.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

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②表示物体做;

2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练习:

1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下列关于小分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行军路程s甲>s乙B.平均速度

甲>

C.行军位移x甲=x乙D.平均速度

甲=

2.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图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11.自由落体运动A

(1)概念: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3)规律:

vt=;h=;vt2=。

练习:

1.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分别从高度为h和2h的地方自由下落,它们的运动时间分别用t1和t2表示,它们落地时的速度分别用v1和v2表示,则()

A.t1:

t2=1:

2B.t1:

t2=1:

C.v1:

v2=1:

2D.v1:

v2=1:

2.一物体由离地面45m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求:

(取g=10m/s2)

(1)物体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2)物体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速度。

12.力A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

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

(3)力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4)练习:

1.下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力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13.重力A

(1)产生:

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大小:

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

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

(4)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5)练习1.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体运动时,物体受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的重力B.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是怎么运动,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14.形变与弹力A

(1)弹性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产生条件:

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

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5)弹簧弹力的大小:

在弹性限度内有

,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

(6)练习:

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路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先发生了形变,后地面也发生了形变造成的

D.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15.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A

(1)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直接接触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

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为正压力,

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5)静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

(6)产生条件:

a、直接接触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趋势

(7)方向:

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

,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8)大小:

(10)练习:

1.用手握啤酒瓶,越握越紧,则摩擦力()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B.摩擦力方向与弹力方向始终垂直

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比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3.一个木箱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木箱的重量为G=20N,木箱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0。

最大静摩擦力为7牛,现在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木箱。

第一次F=4.0N,第二次F=10N,则两次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____N和____N。

16.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方法: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范围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5)练习:

1.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

C.合力的大小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大也有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小D.合力的大小不可能与两个分力的大小相等

2.有两个分力F1,F2其大小分别为10N和7N则下列选项中其合力可能的值是()

A.0NB.2NC.11ND.18N

3.一个重为2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5NB.25NC.20ND.0N

4.物体受到两个相反的力作用,二力大小F1=5N,F2=10N,现保持F1不变,将F2从10N减小到零的过程,它们的合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5.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其中不可能使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3N,4N,6N   B.2N,4N,6NC.1N,2N,4ND.5N,5N,1N

17.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1)共点力的概念:

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立以下两个方程(F合x=0和F合y=0)。

(4)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一般步骤:

①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②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画受力示意图;

③根据物体的受力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

④列出方程,求解方程,并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合理。

练习:

1.在水平面上放一个物体,用水平的力推物体,物体仍然静止不动。

如图所示,对于物体这时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体受到四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对地面的压力

B.该物体受到四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

C.该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二个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对地面的压力

D.该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二个力,推力和摩擦力

2.一轻弹簧原长10cm,在它下端悬挂一个重物,弹簧的长度为12cm,劲度系数为2×102N/m,将该重物用线绳挂起,如图所示,求1)重物的重力2)两段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少?

 

3.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绳挂在竖直的光滑的墙壁上,绳与墙所成的角度为30°,则绳子的拉力T和墙壁的弹力N分别是()

A.T=G,

B.T=2G,N=G

C.

D.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为()

A.mgcosαB.mgtanαC.mg/cosαD.mg

18.牛顿第一定律A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①“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②“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力与运动的关系:

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4)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5)练习: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

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2.已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m甲>m乙,速度v甲

A.改变甲的运动状态比改变乙的运动状态难B.改变乙的运动状态比改变甲的运动状态难

C.有可能改变二者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相同D.由于二者质量、速度均不等,故无法比较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

3.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2)两个对接的光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推论1→推论4

19.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

(1)实验思路:

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①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也可以彩比较的方法,看不同的外力与由此外力产生的加速度的比值有何关系。

②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

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

(2)实验方案:

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

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

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求出加速度。

②提供并且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

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

练习:

1.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成;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

②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加速度后,用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F图象,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a_______F;用m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m图象,则图象是一条(选填“直线或曲线);用

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描绘a—

图象,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a

③某两个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带滑轮的长木板,C为水平桌面),分别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间的关系》实验中,各自得到的图象如图2中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

乙.

④在保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间关系的实验中(使用图1所示的装置),小车质量M和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5g、100g、125g

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若其它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图线较准确.在选用此组值,m取g时实验误差较大.

⑤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a.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

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F.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2图甲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20.牛顿第二定律C

(1)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

牛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