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005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docx

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

绝密★启用前

2019届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

(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礼》记载:

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材料中仍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因此并没有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故A项错误;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体现出国家管理制度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_

【答案】C

25.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A.社会贫富分化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观念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

【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仁、礼、信”和财富观念“利、财、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故B项错误;汉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重利观念盛行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26.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

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

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君主专制

C.削弱贵族集团D.强化官僚政治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试题解析】材料主要是强调加强官僚政治,未涉及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北宋加强官僚政治,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说“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宋朝都是由官僚机构负责运转,因此不是为了削弱贵族集团,故C项错误;材料说是有官僚负责,并非强化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B

27.《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知识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试题解析】花鸟画是明清时期主要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墨梅,反映的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注重个人正义、责任的道德修养,体现人宋明理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28.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对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解错误的是

A.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   B.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C.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

【知识点】辛亥革命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清帝退位,政权实现了和平过渡,因此在形式上与英国“光荣革命”相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结束清朝专制统治,并未深刻揭示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是通过参议院表决的,符合法律程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_

【答案】B

2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分析图表能够说明中国近代

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试题解析】题目图表是关于出口的商品分类,不是出口总量,故A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因此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会合理,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中1893年手工制品的出口比重为80%到1920年为40%,说明我国传统的手工制品减少,说明手工业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30.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前四轮改革都与经济体制相关,当前的第五轮改革,应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和重点任务。

关于“突破口”的认识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C.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D.局部服从整体需要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第五轮改革“应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和重点任务”得出重视法律制度对发展经济的作用,因此考查的是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故A项错误;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体现了材料中“突破口”体现的哲学观点,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故C项错误;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没有局部和整体之分,故D项错误。

【答案】B

3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

A.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B.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

C.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知识点】罗马法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考查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主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的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的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后世资本主义法律的制定是以罗马法为参考,并不是罗马法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故B项错误;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产物,不会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故C项错误;罗马法为巩固罗马帝国提供了保障,但是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故D项错误。

【答案】A

32.“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和政府之间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是因为

A.议会有权解散政府B.政府由议会组阁

C.议会和政府共进退D.政府对议会负责

【知识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试题解析】材料考查的是议会和政府之间的亲和力,A项考查的是议会对政府的制约,不是亲和力的体现,故A项错误;政府是由首相进行组阁,不是议会,故B项错误,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故C项错误;政府对议会负责,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制约和平衡,故D项正确。

【答案】D

33.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试题解析】新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其发展社会经济,并不是要恢复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说明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当时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阶段,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确立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_

【答案】B

34.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这表明法国

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试题解析】材料未涉及法国与美苏决裂,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62年”这一时期,法国主要是倡导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是欧洲联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得出法国并未企图称霸欧洲大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说明法国极力主张欧洲之间的合作和对立自主,故D项正确。

【答案】D

35.《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于191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

小说用许多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他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

只是这种愿望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由此可见,作品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

【知识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打破隔离的坚冰

【试题解析】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起的文学思潮,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兴起的,主要是描写人们对未来的乐观主义和美好希望,与题目描写特点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愿望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可以判断是现代主义,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主要通过写实的手法描述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与题目中的文学特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

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

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

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

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

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

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

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9分)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11分)

(3)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

(5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人口规划主题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变化,可以得出我国的人口变动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但总的趋势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根据材料一中“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

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说明明清以来人口增长迅速,根据材料一中“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

”得出少数民族地区增长慢于中原地区。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第一小问中变化的特点人口的阶段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明清时期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新的高产作物的种植等原因;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相对于中原地区增长缓慢一方面与自然条件有关,同时与民族歧视政策有关。

_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人口人口总量大幅度增加。

结合图表找出增长较快的阶段和最近几年的负增长状况。

根据图例指出死亡率和老龄化发展状态。

第二小问因素,结合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及政策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3)要充分看到我国现在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特点:

①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每阶段内人口数大起大落;②总体呈增长趋势,古代前中期增长缓慢,明清以来爆炸性增长;③人口增长出现地域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增长慢于中原地区。

(6分)

原因:

①人口大起大落受朝代治乱兴衰制约;②总体增长较缓在于小农社会自然经济供养能力有限,而后期快速增长主要在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与人头税取消;③少数民族地区增长较慢主要在于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且受民族歧视。

(3分)

(2)变化:

人口总量增幅较大,由4亿上升到13亿;人口出生率呈现解放初、6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三个波峰,近些年出现负增长;死亡率除三年困难时期曾冲高外,一直处于下降和低死亡率状态,老龄化社会已到来。

(5分。

答2点记4分,答3点记5分)

因素:

①经济:

50年代初、6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三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有保障,故出现三个人口增长高峰;而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饿死,人口急剧下降;市场经济兴起后,工作压力增大、人的培养成本增加,又严重制约人们的生育观念和人口增长。

②政治: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度优越,成为新中国人口增幅较大最重要的政治前提。

③政策:

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打断了人口自然增长态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④医疗:

医疗卫生进步,使得死亡率下降和人的寿命延长,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龄化)。

⑤观念:

生育观念由传统的多子多福转变到优生优育,抑制人口新的增长。

(6分。

答对3点给满分)

(3)看待:

目前我国新增人口不足,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结构不合理,诸多因素的共振,使我国较早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2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劳动力不足,消费市场萎缩,养老压力大,世俗人伦观念导致性别比畸形等。

(2分)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人口政策、社会保障机制都在进行新的调整,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

(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

近代

黑格尔:

泥足巨人、长辫子、抽鸦片、半野蛮、肮脏、懦弱。

古代

伏尔泰:

没有专制、没有宗教、讲道德、行法治。

当代

北京奥运,神九飞天,亚投行,中国威胁、中国崩溃论。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试题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西方对不同时期中国的评价,注意题目要求,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说明,首先概述题目的含义,然后表明态度,寻找史实进行论证方面主要结合所列明的观点,既要看到中国不同时期的优点,又要结合史实明确指出西方国家所站的立场和目的,对不同阶段进行全面客观的叙述。

【答案】①古代:

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文化,但有失偏颇,美化的成分很大。

(2分)中国古代制度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并有鲜明的特色,如科举制度、俗政治、重视教化等。

(1分)但实行君主专制,皇权凌驾法律,是人治而非法治;(1分)儒家宣扬纲常伦理的等级秩序和重理轻欲的人性禁锢,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宗教迷信。

(1分)伏尔泰美化中国制度文化,其目的在于借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

(1分)

②近代:

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

(2分)近代中国,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政治经济落后,(1分)但中国人民是勇于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

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2分)西方人丑化中国,是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也是美化其对华侵略的需要。

(1分)

③当代:

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但冷战思维明显。

(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分)面对被中国赶超的现实,某些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或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立,或宣扬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企图制造中国内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2分)

说明:

每一层6分,答对两层可给满分12分。

每一层观点2分,说明4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银两、银元、铸币以及各式各样的纸币等等。

混乱的货币市场成为正常商品流通的绞索,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

1934年6月罗斯福实施“白银”国有政策,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国内的金融市场濒临崩溃的边缘。

面对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宣布实施“法币”政策。

这次币制改革一开始受英国政府左右,确立法币与英镑挂钩,引起美国不满和干涉,最终,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为法币100元等于美元29.75元,这样实际上就使法币依附于美元。

此次币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拥有货币发行权。

(二)宣布实行白银国有政策。

(三)设立发行管理委员会。

(1)根据材料,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9分)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改革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中“混乱的货币市场成为正常商品流通的绞索,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得出国内货币市场的混乱,极大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1934年6月罗斯福实施“白银”国有政策,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得出大危机冲击中国金融市场,根据材料中国内的金融市场濒临崩溃缘。

面对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得出国民政府财政金融危机。

(2)对币制改革的影响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材料中“这样实际上就使法币依附于美元”说明币制改革导致中国经济进一步受制于帝国主义国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_

【答案】

(1)背景:

①国内货币市场的混乱,极大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②世界经济大危机冲击中国金融市场;③国民政府财政金融危机严重。

(6分)

(2)积极:

①实现了中国货币统一,阻止了白银大量外流,稳定了国内金融市场;②法币的发行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使得中国货币与国际货币市场接轨;③币制改革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④币制改革客观上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6分。

答出3点即可)

消极:

①币制改革受英美帝国主义的操纵,法币沦为英美货币的附庸,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化程度;②国民政府通过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肆意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对此后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3分。

答1点记2分,答2点记3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节选自美国《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独立宣言》的思想主张。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独立宣言》的意义。

(9分)

【知识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中“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得出天赋人权,根据材料中“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得出人民主权,根据材料中“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得出社会契约论。

(2)结合所学,可从《独立宣言》对美国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对美国民主化的推动,对法国大革命等的推动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_

【答案】

(1)主张:

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说;③社会契约论。

(6分)

(2)意义:

《独立宣言》为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理论武器;(2分)极大地动员了一切革命力量,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对争取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分)《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未来的发展,推动了美国民主化进程。

(2分)《独立宣言》还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它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同时鼓舞了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分)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1945年12月6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美国小组一行16人离美赴东京之前,凯南(首席检察官,美国人)对美国报界表示,他认为裕仁天皇显然应该受到审判。

登上飞机后,凯南收到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

信中指示凯南不得对裕仁和任何皇室成员起诉。

日本侵华部队的司令官朝香宫未被列入被告名单;为中国人民所深恶痛绝的侵华战犯冈村宁茨也逍遥法外;在中国进行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残酷试验的日本“731细菌部队”司令官石井也不在被告之列。

1948年4月16日,法庭宣布休庭,以进行讨论,做出最后判决。

在讨论过程中,法官们在对东条英机等战犯是否应该判处绞刑的问题上发生了较大分歧。

庭长韦伯主张流放,美国法官主张只将发动太平洋战争和虐待美军战俘的战犯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