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4862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docx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

高职院校速录人才培养方式简析

一、引言1

二、速录的发展2

三、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3

四、在实践中速录4

五、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6

5.1速录人才培养的长期性6

5.2速录人才培养的复杂性6

5.3速录人才培养的综合性7

5.4速录人才培养的职业性7

六、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8

6.1培训机构专门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8

6.2教育理念创新9

6.3培养方案创新9

6.4教学模式创新10

6.5考核方式创新10

七、速录的认识误区12

八、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4

1、引言

速录,是由速录员操作速录机将信息以编码方式送到电子计算机,直接形成电子化的文字稿,保存在计算机中通过打印机随时打印在纸张上。

世界上很多国家,例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现在都有其本民族语言的速录机。

在手写速记时代,速记员进行会议记录,高速不高效,不能立即将稿件整理出来供会务组和与会人员使用,和整理会议录音相比,没有从本质上体现出会议记录的时效性。

1994年,速录机问世以来,速录员在记录的同时,就已经在电脑内同步翻译、储存电子文本,发言结束,就可以提交速录稿。

正因为速录设备具备了任何录音、录像设备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功能,人们愿意为此项服务付出一定的费用,使用能够即时完成会议记录的速录员。

计算机速录师最早出现在司法系统,专门从事庭审记录和为律师取证服务。

随着社会对速录价值的认可,许多工作领域开始选用速录师配合工作。

他们的从业范围十分广泛,像政府机关、公检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网站、电视台等媒体都需要速录秘书从事资料整理工作和现场会议服务工作。

诸如完成会议记录、庭审记录、谈判记录、询问记录、口授记录、采访记录、录音录像记录等。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对法院系统运用速录机亲自批示:

此事甚好,应积极推进。

各级法院领导应大力支持,开创法院现代化(包括庭审、办案、办公现代化)新局面!

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执行,从北京开始已经逐步向全国延伸,将亚伟中文速录机应用于庭审记录。

仅北京市,2000、2001、2002这三年就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了掌握速录技能的聘任制书记员六百多名。

我国1994年开始使用计算机速录技术,并于2003年将速录师列入国家职业岗位。

全国速录师的需求量每年以5万人递增,在长沙,各种展会每年可达百余场,若包括政府机构、司法系统、各类大中型企业和传媒领域的用人需求,现有的一、二家速录公司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速记公司苦于无人手,而非苦于无市场。

二、速录的发展

速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用手指追赶声音”。

在许多国家,速录师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作用一种职业存在的。

“美国市场有一个统计,美国基本上有200万左右的速录师从业人员。

目前北京速录相关从业人员有一两万人,他们的职业包括职业速录师、秘书、司法类书记员等等。

”然而,速录师的彭阳却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

一方面,市场对速录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另一方面,社会培养速录师的机制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能够令人满意的速录师。

借用经济学的概念,就是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

这不能不促使我们对速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并找到一条能够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培养路径。

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完善我国速录人才培养机制有所裨益。

三、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速录教师主席来源于两条途径,既自己培养和从培训机构引进。

高职院校自己培养速录教师,主要是将非速录教师送到培训机构培训一段时间后从事速录教学工作;而后者则将培训机构的高级速录师引进到学校从事速录教学工作。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那种途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果学校自己去培养速录老师,由于学习时间短、培养成本大,受训人员根本达不到高级速录师的水平,从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从培训机构引进速录师,由于其没有经过教师岗位的培训,缺少教师岗位的基本职业素养,既不知“如何教”,从而也会影响这教学效果。

二是技能培训时间不足,前文已经提及,速录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提供大量的培训时间,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但是,高职院校属于学历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系统而不仅仅是速录技能。

这就形成了速录课程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实数分配上的矛盾。

如果速录课程教学实数量过多,必然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开设,而课程的开设达不到一定的数量,又不符合学历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反之,如果其他课程的教学时数过多,势必会挤占速录课程的教学时数,而速录课程的教学时数太少,又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速录师。

二是教学方法少职业针对性。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

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每门肯成的教学都应当与工作岗位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速录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

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的速录教学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的,其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的速度联系,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奖惩教育,从而使学生变成了一个机械速录工。

当学生走出教师,走向社会时,却无法完成速录服务。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职业针对性,形成了教学工作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脱节。

四、在实践中速录

在速录实践中,会有两个不同的岗位。

一个是主打,一个是副打。

先说主打,主打的主要任务就是跟着讲话人的发言做全面的录入,这几乎是我们在教室学习时的全部内容。

但真正的会议毕竟不像我们练习中的录音文件那样规范。

在练习时,文本中的语言多数是书面文字,言简意赅,且语速一致、吐字清晰、速度合适。

但在实践中,发言者情绪有时激动,语速可能很快,而且讲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时口语化语言很多。

这时,就发现要像在教室里那样逐字逐句的跟打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实用的。

实习录入和教室考评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第一,要善于总结。

因为大部分发言者都是脱稿演说,有时洋洋洒洒说了很多话,但其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无意义的习惯口语,像:

这个吧、就是说、那个等等。

这些只是属于讲话者自身的习惯,真要是全部打上去了,读起来就会很罗嗦,有些不知所云。

所以老师经常说速录师不仅仅是一台录入的机器,他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口语化的语言转化为文理通畅的书面文字。

第二,是在速度实在跟不上的时候,一定要打完一句再打下面的,起码要保证打上去的是能够看得懂的。

因为毕竟我们的水平有限,有时实在跟不上讲话者的速度,在总结的基础上,还是丢了句子,这也是正常现象。

但是不能这个打半句,那个又跟半句,最后没有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样既不利于我们自己对讲话内容的理解,也给副打带来很多麻烦。

应该在落句子的地方打上几个省略号,提醒副打,这里没有跟上,需要用语音伴侣补充。

第三,多运用连词消字。

就我自己而言,在平常的练习中不是很注意练习连词消字,因为总是觉得打完后校对时,我自己能明白,到时候再改就行了。

但是,有时会议的内容很生僻,大量的词汇都不能直接正确的上屏,即便有副打,她一直跟着听还好,一旦副打刚才在改前面的内容没有听到讲话,翻过来再看你打出的一篇虽然同音但是全然不通顺的文章,就无从改起了。

再来说副打,副打的工作内容很繁琐。

并不需要有太快的录入速度。

因为速录师一般打得都很好,并没有太多需要改的地方。

需要副打做的就是帮助速录师检查他没有注意也不容易注意的地方。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细心,一定要非常仔细的读主打打上的文字。

不放过每一个错误。

主打的水平很高,他们会保证大部分的文字是没有错误的,正因为这样出现问题的地方可能就是很不起眼的小地方,这就需要副打非常细心的检查。

我认为,只要是时间允许,小到一个标点都要注意,像引号、书名号这些符号可能主打没有时间打上,副打就要联系上下文尽可能都标注出来。

第二,确定发言者姓名。

当会议不是讲座,而是多个人的讨论会时,确定发言人的姓名是很重要的。

一般在会议开始之前,桌上都会有与会人士的名牌,要把每一个人名,按顺序仔细抄好并事先自定义。

会议开始后,每当换人发言时,一定要放下手里的活,先确定名字是否正确这点极为重要。

有的人发言前并不作自我介绍,像一些比较正式的会议会有出席人员名单表,这时就需要副打查找他的姓名后补充。

第三,在不知如何去改的地方留下记号。

有时,由于发言者的声音过小或者内容不熟悉,很可能有的地方速录师没有打对,而副打反复听语音伴侣后还是不明白。

这时也不要急,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几个问号,会议结束后,请速录师再听一遍,他们经验丰富可以轻松的解决这种问题。

第四,要随时保存,副打一有空闲就要按一下保存。

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都可能发生,为防止资料丢失,一定要随时保存。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学水平。

这一点不管是对主打还是副打都很重要。

广阔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学底蕴,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质量。

有时,专业知识的缺乏会很影响我们的工作。

例如:

前两天,我参加了一次实习,是新京报办的一个作者讲座。

里面提到日本浮世绘里面有一个艺妓把口红印在纸笺上。

就在今天,偶然得看到《新京报》关于那天讲座的一篇报道,才发现当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其实这个“浮世绘”是词库里自动捆绑的,可当时就是因为不了解,特地把正确的字给改成了服装的“服”、装饰的“饰”、会议的“会”,就这样整句话的意思就全然不对了。

查过资料后知道,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

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

“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

由此可见,平时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方面,通过学历教育所培养的速录师较个培训机构所培养的速录师更具优势。

但是,培训机构的集中培养方式又值得学历教育机构借鉴。

因此,学历教育机构必须取其精华,对速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5.1速录人才培养的长期性

速录人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速录技术将“讲话”直接演变成文字的技术型人才。

速录师要完成一场高质量的速录任务,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既身体器官必须协调一致。

一个合格的速录师“必须能够快速反映信息,做到心、脑、耳、眼、手等各部分高度协调配合,“一心多用”,边听、边记、边整理,而且还要做到“耳朵里听一句、手指上打一句、脑子里存一句”;不仅要采集语言信息,还要采集非语言信息(掌声、微笑、手势、情景等)。

同时,还许多有很强的语感和语言逻辑推测能力,应能从语境中准确推测讲话的内容。

”仅从速录技能上讲,速录不仅仅是简单的大字,而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

这些能力包括“听的能力、记的能力以及对所录文字的迅速整理能力。

而对这些技术或者能力的掌握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磨炼。

事实上,如果以专职培训时间计算,高级速录师的培养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对速录师的培养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5.2速录人才培养的复杂性

毫无疑问,速录师应当具有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

其实,速录师除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既克服生理上的干扰和心理上的干扰。

生理上的干扰主要是改变已经形式的大字习惯。

首先输入方式的不一同,其次是手指的案件方式不同,不是交替而是同时按键。

另外,一般大字键盘放在桌子上,而速录机需要放在膝盖上。

克服这些生理上的障碍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心理上的干扰,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从初学速录时的兴奋、好奇到感觉厌烦,从速录水平逐渐上升到停滞或退步,从坚持忍耐突破再突破,每一次心理的变化都是一次挑战。

在学习速录的过程中,从速录员到速录师,从速录师到高级速录师是两个重要的瓶颈,每次突破都要花费或多的心血。

但不是练习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通过,这跟心态有相当大的关系,急于求成的结果反而是事倍功半。

因此,对速录师的培养不仅要练技术,而且要注意胜利和心理的训练。

5.3速录人才培养的综合性

在现在社会,速录岗位已经从过去的第一的打字员岗位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岗位。

速录师不仅需要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而且需要从事秘书、书记员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从只是层面上讲,速录师还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

因为速录师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

因此,重要场合、重要场所、重要任务、重要事件的速录,对速录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特别是随着社会对速录行业的认识的深化,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速录机能,更要求有一定的学历以及具有英语、计算机应用、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速录师。

一言以蔽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速录机能的大学生。

这就要求速录师的培养单位应当跳出以单纯培养“速度”而忽视其他素养的模式,强调对速录师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5.4速录人才培养的职业性

所谓速录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是指培养单位不应当仅仅把学生当做“大学生”来培养,更重要的是将之作为“职业人”来培养。

在校学生实际上是一个“准职业人”。

“大学生”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后者要求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

培养单位所培养出来的速录师应当能够立即上岗,并胜任速录岗位,否则无论是对培养单位还是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失败。

另外,速录师培养的周期性和高投入性也决定了对速录师不可能进行“回炉”,否则既会增加培养单位的负担,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实行培养党委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六、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目前,对速录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门培训和学历教育两种途径来实践的。

专门培训是指社会培训服务机构对高中毕业即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专门培养速录机能,其特点是培养目标的第一性,既只培养速录机能而不涉及其他任何领域;学历教育则是指由各类高校将速录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学生在校既要学习速录机能,又要学习其他知识。

从目的情况看,速录课程所依托的专业主要是书记官专业和文秘类专业。

但是两种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6.1培训机构专门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

由于培训机构没有向学员发放毕业文凭的资质,因此培训机构招收的学员大多为中学水平(包括高中生和中学生),他们的只是蒙之结构、心理素质等都无法与大学生相提并论。

虽然培训机构也乐于招收大学生,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急于就业而无心再进行该项机能的培训,从而导致培训机构无法招收到高学人才作为自己的学员。

二是学员综合素质不高,技能较单一。

应当承认,培训机构培养的速录师在文字录入的绝对速度方面要高于高支院校培养的速录师。

这可以从首届全国速录信息处理大赛的获奖情况得到验证。

在获得第一名的12名选手中,有8名选手是由培训机构培养的,由学历教育机构培养的只有4名。

但是,衡量一个速录师水平的高低并不只有文字录入速度这项单一指标。

事实上,“一个速录师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看速度,个人综合文化素质也非常重要。

”“培训机构培养速录人才,过于注重速度的提高而忽略其他方面,而高小培养速录人才,则是将速录技能融入某个专业中,培养出的人才除了具有速录技能外,还懂得某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视野,从长远看,这样的人更优发展后劲。

”从速录时间来看,培训机构培养的速录师如果不进行综合只是2的学习,不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那么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会议服务是无法胜任的。

6.2教育理念创新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教育理念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理念。

那么,在速录人才培养中,哪些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但我们认为,主体性理念在速录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的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课题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然而,“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服务于“学”的前提是老师会“教”。

在速录教学中,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遵循“速录师-学生-速录师”的教学规律,让速录师培养速录师。

但是,在学历教育机构中,速录老师不是速录师的情况大量存在,很多院校都是由普通老师经过短时间的培训既进行授课。

由于老师的速录水平不过,只会打字而无速录,造成了学生的水平与老师的水平处在同一层次。

因此,学校必须花大力气从社会培训机构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速录师来校任教,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舞台。

只有这样学生的速录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才有可能取得高级速录师的从业资格证书。

6.3培养方案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目标,需要何种课程来支撑,分配多少学时才合理。

在学历教育中,速录课程毫无疑问应当成为核心专业课程,但是,分配多少学时才合理呢?

就某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而言,其学时数一般为每周4课时,至多8课时,该门课程的学习既告结束。

但是,速录课程的开设显然不能遵循这一惯例。

前面的分析已经显示,速录人才的培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而应当作好长期培养的准备。

就高职院校而言,这个长期过程就表现为“三年”,而且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只安排72学时或者144学时。

因此,必须对其他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该合并的合并,该减少的减少,提高速录课程的课时数,才能保证学生达到高级速录师的水平。

一般来说,培养方案设定的速录课时数,应当约占课时数的50%~60%,否则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速录师。

6.4教学模式创新

每一门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取决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内容。

情景教学法就特别适合于速录这类课程。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和体验不同角色,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的方法。

将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速录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它要求教师根据速录师的技能要求和工作要求,设置具体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扮演速录师,并对相关服务项目的内容进行全程速录。

学习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急躁、枯燥的心理状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学校---社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训练进入工作状态,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速录任务。

6.5考核方式创新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是以试卷的形成进行。

但是,速录课程的考核却无法使用试卷,因为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录机准确率只能通过实践既“上机”才能得到反映。

尽管速录课程也有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知识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上机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因此,速录课程必须抛弃试卷考核的方式,将实践成绩作用学生的考核成绩。

不仅如此,在考核成绩的确定上,完全可以引入速录师资格考核成绩。

速录资格证书实际上是行业准入资格证书,只有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的速录工作。

因此,作用培养速录师的学位,应当要求学生参加速录师国家资格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将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作用学生的血液成绩,使两者统一起来。

人在培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速录人才培养也不例外。

但是,将不同的培养组合起来,吸收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更好的模式却是可能的。

因此,作用学历教育机构,应当吸取专门培训机构对速录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并将其移植到学历教育中,从而提高速录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

七、速录的认识误区

任何一门技能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何况速录是一种以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自行车一个星期就学会了,而速录的学习过程是艰辛的,它不是简单、单一的学习活动。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速录师简单定义为“打字员”。

它与大字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打字是一次击一键的串行录入方式,像单车道行车一样,一辆车跟一辆地通过,速录是双手多之同时击打键盘的并行录入方式,如多车道并排行使,世界各国的速录也都采用“双手并击”的方式,打字只用但脑,速录双手并击时启动了人的右脑,左右脑同时并用,是一个“全脑”的学习状态。

与双笔书法一样,速录同样是双手文化,是绝技。

因此,培养速录师不能光从指法上下工夫,还要在相关的很多方面下工夫,既要注意动作技能的提高,又要注意心智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各种素质的提高,在速录教学中要把这些基本道理弄清楚,才能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要杨成武双手并击的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周围学员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除去中途休息吃饭时间都在练习,半年之后才有了熟文章均速180成绩。

如何正确引导、寻求捷径、少走弯路,尽量缩短学者到达顶峰的时间,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八、结束语

人类追求高效率的产物,纵观人类社会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的历史,速记恰恰是人类节省时间的产物,人们只有掌握了提高效率各策略的手段,才能利用其提高高效率,节约时间,教育能够让更多人、更快掌握高效率的工作技能,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发挥速记、速录的作用,培训是最高效的手段。

希望我们高职的速录专业教学能有质的突破,通过模拟训练等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毕业直接上岗。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速录师培训:

除打字速度外更重中和素质》,《新京报》

[3]宋德松.《速录师:

把声音变成文字的实践者》,《天津日报》

[4]《从首届全国处理大赛看速录人才的培养与就业》,《中国教育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