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472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 上.docx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上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上部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1999年.昆明)

                            前  言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高居门诊就诊数、住院数和病死数的首位,同时也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百病之源”,是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疾病。

即将进入世纪之交的今天,儿科工作者要实现2000年ARI病死率较1990年减少1/3的目标,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ARI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现实意义很大,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总是在"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忽略病原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日趋严重耐药病原菌的资料恰恰提示,经验治疗的局限性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矛盾状况,我们组织国内呼吸方面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从中国国情出发,制订了ABI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将其作为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实践的参考。

中药及抗病毒类药物的选用不在此指南中论及。

  本指南分为上呼吸道感染(URl)和下呼吸道感染(LRl)两大部分,两者的解剖界限在喉部,喉本身属于上呼吸道。

本文为URI部分,LRI部分将在随后总结发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l)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以急性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

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学有同有异,因此,要倡导ARI抗生素合理使用,就必须对URI作出明确的定位诊断。

不宜笼统诊断为UPI,否则客观上极易为滥用抗生素创造条件。

    普通感冒  鼻窦炎  中耳炎  咽 炎  扁桃体咽炎  喉 炎  急性会厌炎

 

                         普通感冒(Comnoncold)

  

(一) 概况

  1.大部分儿童1年中可患普通感冒3~6次,约10%左右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一年中可发生普通感冒达8次以上。

  2.本世纪60~90年代,文献资料中普通感冒时抗生素使用与否的双盲对照试验一致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程和转归,也不能因此而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细菌性并发症。

    

  3.本病一般为自限性,通常3~7天,个别达10天。

而咳嗽(占31%)、流涕(占35%)症状,可持续2周以上,加之本病年发生率3~6次,造成有些患儿两次普通感冒的间隔较短并被误以为“久治不愈”或“继发感染”。

  4.普通感冒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常只有鼻炎的表现,当并发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但指征是必须符合这些部位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下述)。

  

(二) 病原学

  90%以上原发病原为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三) 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普通感冒不宜给予抗生素。

  2.对症治疗居首要地位,包括休息、供应充足水分、退热、减轻卡他症状等。

  3.鼻分泌物呈粘稠不透明或变色,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炎,无需用抗生素,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考虑细菌感染,在积极等找感染部位的同时,加用抗生素。

                         中耳炎(otitismedia)

  

(一) 概况

  1.中耳炎是小儿URl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指征,但尚未受到国内儿科医生们的普遍重视。

  2.区分急性中耳炎(acuteotitismedia,AOM)与渗出性中耳炎(otitismediaeffusion,OME)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

OME指中耳内有渗液、持续6周以上,但无急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患儿多为1~3岁。

AOM诊断标准是,中耳渗出伴有急性全身或局部症状,如发热、易激惹、头痛、耳痛、呕吐、腹泻等,体检发现耳廓牵拉痛、传导性听力减退,鼓膜充血膨出或紧张呈暗红,或可视标志区消失,鼓膜运动减弱、鼓膜后有黄色脓液或鼓膜穿孔。

  3.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ecurrentAOM,RAOM)

  指6个月内有≥3次或1年中有≥4次的典型AOM发作。

诊断RAOM时仍应强调AOM的诊断标准,以免与持续性OME相混淆。

对RAOM患儿要注意各种潜在诱因,如被动吸烟、托幼机构集居儿、过敏性鼻炎和各种颅面畸形包括腭裂、21三体综合征等。

  

(二)病原学

  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通常为不定型)、卡他布兰汉球菌,较少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病毒和支原体也可能是中耳炎的病原。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65%以上OME可以自行缓解,故OME初始治疗中不使用抗生素。

如果OME患儿的中耳渗液持续3个月以上则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对难以确诊的早期AOM患儿应临床严密观察1~2天而暂不使用抗生素。

  3.国外大量双盲对照资料表明,一旦确诊AOM就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使用抗生素前一般应取中耳渗液作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化脓性中耳炎是抗生素使用的绝对指征。

  4.抗生素选择:

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SMZco),备选的有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或头孢克洛。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病原明确为支原体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常用的有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齐霉素。

  5.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1)剂量:

青霉素G 5~10万U/(kg·次),每6小时1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青霉素V8~12mg/(kg·次),每6~8小时1次口服;SMZco(TMP/SMZ)剂量计算(4/20)mg/(kg·次)[最大(160/800)mg/次],每12小时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15~25mg/(kg·次),每8~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8~12mg/(kg·次),每6~8小时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棒酸,(AMO/CLAV)剂量计算(25/5)mg/(kg·次)[最大(1000/200)mg/次],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5/6.25)~(50/12.5)mg/(kg·d)[最大(500/125)mg/次],分成3~4次口服;头孢克洛10mg/(kg·次)(最大500me/次),每8小时1次口服;红霉素15mg/(kg·次)(最大500mg/次),每8小时1次口服,或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4mg/(kg·次)(最大150mg/次)每12小时1次口服;阿齐霉素10mg/(kg·次)(最大500mg/次),每天1次,口服3天。

     

(2)疗程:

AOM无并发症者疗程7-10天,对鼓膜穿孔者和2岁以下年幼儿疗程常需适当延长。

抗生素治疗超过10天不愈者为持续性中耳炎,需要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6.RAOM

  有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以选用SMZco或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疗程不宜超过2-6个月;疗程在1个月以上的预防性应用,选择SMZco为好,因其相对较少促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致耐药。

有时外科治疗对RAOM是必需的,例如鼓膜切开术并植入通气管等。

                            鼻窦炎(sinusms)

  

(一)概况

  1.鼻窦炎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变态反应性)所致,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30天)、亚急性(~3个月)和慢性(>3个月)。

  2.急性感染性鼻窦炎仅0.5%~5%是细菌感染。

普通感冒合并病毒性鼻窦炎的机率很高,这种无并发症的鼻窦炎发病机理类似OME,约有60%的自愈率。

  3.单纯根据鼻分泌物颜色和性状不足以区分病毒性抑或细菌性,两者区分的关键是局部细菌感染征象及其持续10~14天以上。

  4.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诊断标准是

  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流涕、鼻塞伴咳嗽)持续≥10~14天而无改善者或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发热≥39℃、鼻分泌物持续呈粘液脓性、面部肿胀、鼻窦部压痛、头痛和上颌磨牙区叩痛等。

外周血象示白细胞增多。

  5.鼻窦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对鼻窦部X线乎片、CT、MRI结果在小儿期尤其1岁以下小儿的解释要慎重,因为小儿鼻窦发育不完善(上颌窦、筛窦出生时已存在但很小,额窦、蝶窦5~6岁才出现)、结构不清楚,单凭影像学容易造成“鼻窦炎”过多诊断。

  影像学检查宜针对以下的病例:

复发性鼻窦炎者、鼻窦炎症状持续而无改善者、症状严重有并发病者以及拟作鼻窦部手术的患儿。

  

(二)病原学

  病毒病原学参见"普通感冒"节。

细菌病原类同急性中耳炎,要注意:

细菌学诊断应取材于鼻窦部穿刺分泌物,鼻分泌物的直接涂片和培养无诊断意义。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单纯病毒性鼻窦炎无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2.细菌性鼻窦炎首选对可能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剂量同前)。

疗程:

症状、体征改善后7天,一般为10~14天。

治疗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3.复发性细菌性鼻窦炎的急性发作期或上列治疗3天临床无好转者,应选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疗程可以延长至3~4周。

                咽炎(pharyngitis)和扁桃体咽炎(toudnopharyngitis)

  

(一)概况

  1.扁桃体咽炎包括咽炎(pharyngitis)、扁桃体炎(tonsillitis)以及咽和扁桃体同时炎症。

  2.病毒仍是咽炎或扁桃体咽炎的主要病原,尤其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

  3.A族链球菌(GAS)所致的化脓性扁桃体咽炎可以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蜂窝织炎、咽后壁脓肿等化脓性并发症,也可能在感染后2~4周引起非化脓性并发症,如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

C族、G族链球菌(GCS、GGS)也可引起化脓性扁桃体咽炎,但相对较少。

  4.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咽痛、咽扁桃体充血水肿和渗出等均不足以区分病毒性或细菌性。

鉴别诊断必须早期进行咽拭培养,标本取自扁桃体表面、隐窝或咽后壁,操作时咽拭勿接触悬雍垂和软腭,以免污染。

  GAS的抗原检测特异性强,可结合细菌培养明确病原。

应注意当地链球菌健康带菌状况,包括GCS、GGS。

  

(二)病原学

  1.病毒病原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一般而言,病毒性扁桃体咽炎的咽外症状明显,例如腺病毒引起咽结膜淋巴结热,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柯萨奇病毒引起咽部疱疹、胃肠炎、手足口病等。

  2.细菌病原有GAS、GCS、GGS、卡他布兰汉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3.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可以引起扁桃体咽炎,其特征是常常合并气管支气管炎。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病毒性扁桃体咽炎无使用抗生素指征。

  2.对病原尚未确定的扁桃体咽炎患儿也不应急于使用抗生素,经验治疗往往是盲目而无效的,有条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3.明确为细菌性扁桃体咽炎及其化脓性并发症、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等)者,为消除感染灶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

国内外迄今尚未发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GAS,故青霉素仍是极有效、安全、廉价的首选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和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等也可使用。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齐霉素(剂量同前)。

  4.疗程:

无并发症的细菌性扁桃体咽炎抗生素疗程5~7天;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患儿的咽炎10~14天;一旦出现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应视病情而延长,并注意有无扁桃体周围脓肿,必要时须及时作外科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喉炎(Laryngitis)

  

(一)概况

  1.感染性喉炎大部分由病毒所致,常常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

病毒也可以同时侵犯上、下呼吸道,造成急性喉-气管支气管-肺炎。

  2.原发性细菌感染性喉炎不多见。

  3.小儿喉腔狭小、粘膜柔嫩、血管淋巴管丰富、粘膜下组织疏松、喉软骨发育不完善,加上咳嗽反射的排痰能力差,故小儿远比成人容易发生喉梗阻,且常常在夜间发生。

  

(二)病原学

  1.常见病毒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无并发症的单纯病毒性喉炎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本病一般呈自限性病程,5~7天可自行缓解,但必须加强对症治疗,并注意急性喉梗阻的防治,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2.细菌性喉炎首选青霉素C、苯唑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如明确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应选用万古霉素;如为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棒酸或二、三代头孢菌素类。

  3.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棒酸、头孢克洛,剂量同前述(详见“中耳炎”节)。

苯唑青霉素50mg/(kg·次),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15mg/(kg·次),每6~8小时1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50mg/(kg·次)(最大2g/次),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50mg/(kg·次)(最大2g/次)每天1次静脉滴注。

抗生素疗程一般均为5~7天。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急性会厌炎(acuteepiglottitis)

  

(一)概况

  1.急性会厌炎是一种声门上喉炎,进展迅速,易出现严重喉梗阻征象,但多无声音嘶哑,极少咳嗽,患儿常取前倾坐位。

本病在我国小儿中少见,儿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

  2.学龄前儿童、婴幼儿是发病机率较高的年龄段。

  3.虽然咽部体检就可以确诊本病,但这种普通检查可能引发气道梗阻,故必须备好气管插管后方可进行。

  

(二)病原学

  细菌是主要病原,尤其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其次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Hib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因本病凶险、进展较快,故氨苄青霉素已不宜作为首选抗生素。

可首选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剂量同“"细菌性喉炎”节。

疗程通常为5~7天。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下部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0年,南宁)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LRl)是指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包括肺泡和肺间质)等部位的炎症,其中肺炎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的首位感染性疾病。

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是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常常成为治疗的关键。

本部分重点论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肺 炎[概况 病原学 抗生素合理使用]

                     气管支气管炎(tracheo-bronchitis)

  一、概况

  ].临床上诊断的急性支气管炎同时累及气管,故又可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此外,小儿气管支气管炎也可能是多种急性传染病,例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的一种临床表现。

  3.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表现为干咳或痰咳,而咳嗽排痰后肺部哕音的多变性是本病的特征。

  二、病原学

  1.感染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初始病原以病毒为主,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细菌不是主要致病原。

  2.免疫功能缺陷、营养缺乏病、原有呼吸道疾患(不包括哮喘)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胃食道返流病伴反复吸人的患儿以及小婴儿和病程》7d的患儿,细菌病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等,偶有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

  3.百日咳杆菌仍是重要病原之一,尤其在3个月以下和7岁以上儿童。

  4.肺炎支原体是又一重要的病原,多发生在其流行期和5岁以上儿童。

衣原体也是小儿气管支管炎一个易被忽视的病原。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应该指出本病是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URI)的容易滥用抗生素的疾病。

国外有将本病归人咳嗽性疾病(coughillness),并明确其主要病原是病毒或系反应性气道疾患(reactiveairwaydisease),因此病程<7d者很少有使用抗生素指征。

  2.明确为急性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衣原体性气管支气管炎者以及伴有免疫功能缺陷或原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有使用抗生素指征。

对病毒病原者病程≥7d、咳嗽明显加重伴痰量增多和(或)脓痰增多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也有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3.细菌性气管支气管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调整抗生素时应参考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

病原菌明确为百日咳杆菌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病情轻者也可以选用16元环大环内酯类,如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4.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剂量参见表1,疗程7~10d左右。

病原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者平均疗程常需2周以上。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一、概况

  1.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2-6个月龄是发病高峰年龄段,本病是上下呼吸道同时受累的疾病,典型症状有频咳和发作性喘憋。

  2.广义地讲,本病是病毒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呈常年散发和间歇流行。

在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南方则发生于春夏和夏秋。

  3.早产儿、未成熟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是严重病例的高危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首次患病后可有再发,1/3左右日后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原学

  1.病毒是主要病原,约占9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其次是副流感病毒3、2、l型、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肠病毒等。

  2.近年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引发本病者已屡有报道。

  3.细菌不是主要的原发致病原。

  4.两种病毒或混合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的可能性存在。

  5.早期进行咽拭或鼻咽抽吸物培养、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抗原快速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测定对及时明确病原很有帮助。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1.本病一般呈自限性,阵发性喘憋常持续3~5d,全病程约7~14d。

对症治疗居重要地位,应保持气道通畅和吸入气湿化。

  2.本病无常规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抗生素既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有效地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3.下列情况下有使用抗生素指征:

病情严重者、病程≥7d者、早产儿、未成熟儿、营养缺乏病儿、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者或已明确有细菌感染者。

  4.抗生素选择:

首选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等。

病原明确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

  5.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剂量参见表1。

  疗程一般为5~10d,平均7d左右。

对严重细菌感染或高危儿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疗程需延长至2周或更长。

疗程中必要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肺 炎(pneumonia)

  一、概况

  1.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和生命的四大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数、病死数均居小儿疾病之首。

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病原细菌多于病毒,因此在LRI中使用抗生素最多的是肺炎。

  2.小儿肺炎的诊断必须是全面而综合的:

症状、体征、X线胸片、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等。

  3.从病原学和抗生素合理使用角度,有必要将小儿肺炎分成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sacquiredpneumonia,CAP)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两大类。

  CAP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而HAP则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又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alpneumonia,NP)。

  4.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其可以发生在宫内、产程中或出生后。

产前和产时感染性肺炎多在生后1周内起病,早者在生后24h内起病,引起肺炎的途径有经胎盘的母婴传播、产程中吸入污染羊水以及断脐不洁导致的血行感染。

生后感染性肺炎起病多在生后1周以上,经呼吸道和血行感染是两大主要途径,其中包括了新生儿HAP。

  二、病原学

  1.病原学检查是肺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

我国小儿肺炎细菌学检查依然不够普及,采集下呼吸道合格标本的困难是细菌学检查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肺炎病原学可因不同省市或区域、不同年份或季节、不同年龄或人群而异,因此在分析病原学时必须与当时当地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即使某一具体患儿的病原也可能在住院期内发生变化。

还应注意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性,最常见是病毒感

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HAP的混合感染率远较CAP为高。

  2.病毒和细菌是各年龄期小儿肺炎的两大主要病原。

  我国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肠病毒,偶有麻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偶有嗜肺军团菌、A族链球菌、厌氧菌等。

  3.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尤其在5岁以上小儿。

肺炎支原体在非流行年间约占小儿肺炎病原的10%-20%,流行年份则可高达30%以上,约每隔3~5年发生1次地区性流行。

沙眼衣原体是6个月以内尤其3个月以内小儿肺炎的病原之一,约占该年龄段小儿肺炎的3%,15%不等。

  4.真菌(念珠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芽生菌等)和卡氏肺孢子虫是某些高危人群肺炎的可能病原,这包括早产儿、新生儿、营养缺乏病儿、先天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儿(包括爱滋病儿)、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儿、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患儿等。

  5.CAP病原学:

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是四大类主要病原(详见前述)。

病毒病原尤其在肺炎初始阶段居重要地位;细菌病原中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在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又一个重要致病菌。

  6.HAP病原学:

远比CAP复杂,特别要注意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建议在送检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同时送检血培养。

HAP病原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肺炎支原体外,特别要注意:

    

(1)原寄生在患儿口咽部或肠道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

    

(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