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453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docx

对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

对2012年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

高三物理教研组谷桂玲贾纪国

一、对2012年山东省理综考试说明的分析思考

(一).近几年山东省考试说明的演变与调整

2010年出台调整意见:

减降工作的落脚点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关键是如何把教学引向有意义的学习;高中学段学科教学内容偏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日渐突显,减降工作势在必行。

2011年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要求和部分知识点进行调整和补充:

实验能力——六“能”三“会”两“评价”;模块3—3:

新增“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和饱和蒸汽压”及“相对湿度”。

2012年对试题结构及选考模块进行调整。

(二).关于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

《课标》《大纲》《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

2.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3.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4.命题力求科学、公平、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三).关于能力要求:

五种基本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1.理解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知道实验的基本事实(目的、装置、过程及结论),理解实验原理、制定主要实验步骤的依据及实验结果的意义,能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等。

2.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妥善安装装置,知道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选择仪器,知道中学物理实验常规,懂得安全规则,了解操作规程,能按照设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有序操作,并能妥善处理实验中的偶然事故等。

3.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会合理设计数据记录表,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分析比较复杂的实验,将其操作过程分解为几组简单的操作过程,会应用函数式、图像法等数学手段,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4.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会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和常见故障,能对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估反思,具有对结果进行质疑、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能发现、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

5.运用已学知识,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掌握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比较法、替代法、补偿法、微小量积累法、物理量的变换、各种近似处理等),掌握通用的操作技能、方法,具有从事实验研究的一般素质,能按要求设计新实验或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某种设想,进行科学探究等。

关注三种隐性能力

1.探究能力——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独立获取、处理信息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各科中文字、符号、图像(图表)、公式、模型等准确表达相关的科学信息;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于解答问题;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

3.物理建模能力——要求学生能从实际生活、科学常识等复杂物理环境中归纳抽象出熟悉的物理情景,结合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对试卷结构的调整

1.尽管2012年没有改用全国新课标卷,但命题模式上明显向新课标靠拢。

突出地表现在选考部分的变化上,2012年物理选考部分不再是以往的3-3、3-4、3-5三选二,占分16分,而是改为三选一,占分下降为8分;全国新课标卷就是这种方式;

2.题目数量减少一题,总分值不变,单题份量加重。

必考部分选择题7个,由原来的每小题4分,上升为每小题5分,依然是不定项选择的形式;必考部分第2卷3个题目,占分由原来的45分,上调为46分;选考部分三题只能选一,占分8分,总分值仍然是89分。

题目减少,而分值不变,物理一题的完成好坏对理综的影响会更大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必考部分:

力学:

五大主题,14个Ⅱ级(理解和应用)知识点,8个Ⅰ级(了解和认识)知识点;

电学:

五大主题,12个Ⅱ级知识点,25个Ⅰ级知识点;

单位制和实验:

两大主题,12种基本仪器,11个分组实验(力学6个,电学5个)

选考部分:

模块3—3:

五大主题,15个Ⅰ级知识点,1个分组实验;

模块3—4:

五大主题,4个Ⅱ级知识点,16个Ⅰ级知识点,3个分组实验;

模块3—5:

四大主题,1个Ⅱ级知识点,9个Ⅰ级知识点,1个分组实验。

近两年高考对各部分知识点的覆盖情况

10年:

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的12个主题中的7个主题。

必考内容中涉及到48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26个)考查了26个,Ⅰ级知识点(共33个)考查了22个】,占59个必考知识点的81%。

选考内容中涉及到18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5个)考查了5个,Ⅰ级知识点(共37个)考查了13个】,占42个选考知识点的43%。

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和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力电部分考查比例为:

力学40分,占45%;电学33分,占37%,这与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是一致的。

11年:

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12个主题中的8个。

必考内容中涉及到45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查了26个,Ⅰ级知识点考查了19个】,占59个必考知识点的76%。

选考内容中涉及到2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查了5个,Ⅰ级知识点(共39个)考查了15个】,占44个选考知识点的45%。

各部分知识的考查比例为:

力学37分,占42%;电学36分,占40%;选修3-3、3-4、3-5三个模块各占8分,这与大纲和教材中各部分的内容比例相一致。

这些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是考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且与大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六).题型示例部分调整较大

2012年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部分对2011年高考试题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调整幅度之大具近四年之首(13:

7),其中寓意尚不得而知——是对2011年试题不满意还是预示2012年试题调整幅度较大?

二、对近5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对比

(一)、选择题

1.五年考点汇总

年份

16

17

18

19

20

21

22

2007年

平衡问题

超失重

交流电

静电场

图像问题

电磁感应

天体

2008年

平衡问题

图像问题

天体

超失重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2009年

平衡问题

图像问题

天体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能量问题

2010年

图像问题

平衡问题

天体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能量问题

2011年

物理学史

天体

落体上抛

功能关系

平衡问题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图像问题

命题点1:

利用平衡条件分析受力或计算未知力

•考查特点:

通常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受力分析的整体法与隔离法、摩擦力与弹力的特点等相结合,难度相对较低,考查方式更趋细致具体。

•热点词:

系统、角度、弹簧

命题点2:

运动图像及其相关知识

•命题特点:

多运动过程,图像多元(v—t、x—t、a—t、f—t、E—t等),涉及对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的考查,涉及力与运动关系的简单应用

•直线——曲线;单元——多元,考查全面,方式灵活,要求提高。

命题点3: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命题特点:

多以实际卫星为背景,通常涉及不同卫星或不同轨道之间的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分别从不同角度设问——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轨道半径、轨道平面、能量等,定性分析为主,难度降低,覆盖面扩大。

•演变趋势:

环绕模型——变轨模型;圆轨道——椭圆轨道;定量计算——定性判断

命题点4: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实际问题

•命题特点: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涉及牛顿运动定律与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与24题具有互补性,对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提高,通常涉及定量计算或推导。

•演变趋势:

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综合性提高,覆盖面扩大。

考查方式、综合格局及难度变化较大。

命题点5:

交变电流的图像及相关知识;变压器

•命题特点:

以变压器问题、交变电流的图像、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为考查热点。

以定性判断为主,一般不涉及复杂运算,难度较低。

•演变趋势:

对变压器问题及交流电路的考查趋向深入,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更加密切,考查方式及难度相对稳定。

命题点6:

电场的性质及相关物理量

•命题特点:

以点电荷或电场线的分布情况为背景;涉及场强大小及电势高低的判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应用;一般不与力学部分做过多综合。

•演变趋势:

电场的复杂性增加,考查方式及难度相对稳定。

命题点7: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安培力、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

•命题特点:

以导体杆平动切割磁感线为背景,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力及磁通量的相关计算或判断,可与直流电路或力学知识进行适当综合。

•演变趋势:

通过改变线框形状、增加导体杆数量及磁场分布的复杂性增加试题难度,综合格局不断变化。

命题点8:

物理学史知识

•命题特点:

选取物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典型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这些学史中所包含的艰辛探索、研究方法、创造性思想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的推动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增考点,不一定具有连续性。

2.选择题考查特点

命题点稳中有变,在内容上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侧重于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以模块内综合为主,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非计算型选择题为主或只涉及简单的数学计算,四个选项大多从不同角度设问(以非矛盾选项为主),难度适中。

7道题中多选题的数量逐年递增,10年、11年多选与单选的比例均为6:

1,也造成了试卷难度的整体提升。

3.应对举措

在高考中,物理选择题所占的比重不小,在总分89分的试题中,选择题为35分(约40%),且大多为基础性的题目,以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主,数学运算要求较低,判断方法灵活多样,所以想要得高分,选择题上必须做到“又准又全”、“又好又快”,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复习过程中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技巧。

(二)、实验题

1.五年高考汇总

年份及题号

考察点

2007年23题

电阻的测量(滑动变阻器):

仪器选取、实物连接和实验方案设计等

2008年23题

电阻测量(磁敏电阻):

实验原理图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图像数据分析等

2009年23⑴⑵题

⑴力的合成:

实验操作的考察;⑵电学实验:

图像绘制及分析,原理图设计等

2010年23⑴⑵题

⑴牛顿第二定律:

误差分析、实验方案对比;⑵多用电表的应用及电路故障的排除

2011年23⑴⑵题

⑴动摩擦因数测定;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及误差分析;⑵电学:

图像绘制及方案的比较

命题点9:

实验题

自09年开始,实验题采用一力一电的组合方式,本着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考查原则,一改以往再现课本实验的考查方式,以探究类、拓展类、设计类实验为考查重点,与课本实验相关但又有所不同,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器材选择、原理理解、电路设计、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评价等,呈现出“力学实验生活化,电学实验实用化”的考查特点.

演变趋势:

(1)覆盖面扩大。

由原来只考电学实验变为以电学实验为主、力学实验为辅的格局,命题范围进一步扩大,呈现出“考在书外,理在书内,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考查特点;

(2)能力要求提高。

对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独立获取信息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处理数据能力的考查逐步深入;

(3)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利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提高。

2.考查特点

(1)实验内容选材广泛,不再局限于大纲规定的分组实验;

(2)实验类别形式多样——除了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类实验和验证性学生实验等传统实验类别外,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体现新课改要求的实验类别正大量涌现。

(3)对教材上学生实验的考查多以新的形式呈现

(4)重视对非热点实验的考查

(5)重视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或从图象中获取相关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是高考非常关注的重点。

各地物理高考实验试题中几乎都有涉及物理图象问题,而且还作为试题的难点之一,赋分较高。

(6)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重视体现实验素养的考查。

3.应对举措

(1).立足基础,复习好《说明》中每一个规定的实验,以不变应万变

(2).稳中求变,在复习好每一个《说明》中规定实验的基础上注意“三个拓展”——实验器材的拓展、方案原理的拓展、数据处理方法的拓展。

(3).设计性实验复习要注重实验方法的总结,同时突出设计思维过程的建构,努力提高实验综合能力。

(4).实验复习不能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或高三突击。

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明显提高——怎么做?

为什么?

还能怎么做或做什么?

4.实验复习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关注新器材的使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实验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传感器、数码相机、DIS的使用,给高中物理实验带来了新的变化,新课程高考试题在这些方面必定会有所体现。

(2).关注体验性题目,重视物理学与生活联系。

(3).关注重要的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

(4).关注物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

(三)、计算题

1.五年考点汇总

年份及题号

考察点

2007年

24、25题

24题:

单物体多过程;

25题:

以质谱仪为背景,考察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问题

2008年

24、25题

24题:

单物体多过程;

25题:

交变电磁场控制的带电粒子多过程问题

2009年

24、25题

24题:

多物体多过程;

25题:

带电粒子在分立电磁场中的运动以及极值问题分析

2010年

24、25题

24题:

多物体的相遇问题;

25题:

以回旋加速器为背景的加速和偏转问题

2011年

24、25题

24题:

以滑板和滑块为背景的相对运动问题;

25题:

带电粒子在多段分立场中的运动

命题点10:

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力学中三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和两种重要解题方法的综合应用。

力学计算题考查特点:

•多物体、多过程——三种重要运动形式的组合、两大解题方法的应用;

•探究性——设置不确定因素以考查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思维品质;

•侧重数字计算,难度提高。

•单物体多过程——多物体多过程,物理过程更加复杂,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

命题点11: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电场中的加速、偏转;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电学计算题考查特点:

•组合场或交变场问题,多以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示波管、速度选择器等为背景,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加速偏转运动或周期性运动,体现运动的多样性;以文字运算为主,一般不与力学部分进行过多综合。

•对应用数学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且更加全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复杂性有所增加;结论表述方式呈多元化趋势且带有开放性。

2.应对举措

(1).转变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和方法指导,提高自我把握能力;通过对习题的精加工,提高做题效率。

(2).重视技术指导:

审题指导——慢审快做与辅助手段的运用;规范答题指导——规范答题与有问必答;数学运算指导——把会做的题完整做对。

(3).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专项训练:

题型专项训练和能力专项训练。

(四).选考题

1.五年高考汇总

年份

36题(选修3—3)

37题(选修3—4)

38题(选修3—5)

2007年

微观量的估算,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气体实验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振动图像的绘制

物理学史,三种射线的特性及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2008年

气体实验定律,压强的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光学的相关知识,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绘制

能级跃迁,结合v—t图像对动量守恒定律

2009年

气体实验定律,压强的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波动图像的绘制,全反射

核反应方程,质量亏损,动量守恒定律

2010年

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振动图像的绘制,全反射及光的折射

能级跃迁,动量守恒定律

2011年

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气体实验定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全反射及光的折射

核反应方程,半衰期,动量守恒定律

命题点12(物理3—3模块):

•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气体状态变化为背景命题,题目涉及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细节问题。

解答方式涉及数学计算、定性分析和文字表述。

一般不与力学部分相综合。

•多过程问题与变质量问题交替考查(定质量单过程、定质量多过程、变质量单过程),考点有所发散,难度保持稳定,在备考时能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要加以注意,同时分子动理论作为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忽视。

命题点13:

(物理3—4模块):

•考点相对固定,内容涉及两图像、一方程、一定律,对几何作图及图像运用要求较高——识图、用图、做图。

•采用组合式试题增大覆盖面,对机械振动部分的两类图像(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要求较高。

几何光学部分要求较低。

命题点14:

(物理3—5模块):

•整体呈现“抓主干带细节”的考查特点,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

原子能级跃迁、能级公式;核反应方程、质量亏损与核能;碰撞问题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等。

•对原子物理与核物理部分的考查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且交替命题,难度不高但得分不易;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综合性降低,但过程的复杂性提高,呈现多物体、多过程的特点,且设问方式带有开放性。

2.应对举措

(1).抓主干,控难度,注意三轮回归。

(2).重视对文字表述能力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3).据自身实际对答题次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近五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1.综合的格局改变——多以板块内(必修必考、选修必考、选修选考)综合为主,跨板块综合的情况不多,部分传统综合题淡出高考命题范围。

如:

复合场问题、电磁感应综合题等。

2.已知条件的给出方式呈多元化趋势,体现了对“主动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1)图像信息

(2)生活常识(3)图片信息(4)表格信息

3.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形式多样:

(1)对解题方案或实验方案可行性进行探究——辨析题:

(2)对运动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探究。

山东07年高考24题——对矢量方向不确定性的探究;山东08年高考25题——对运动轨迹不确定性(多可能性)的探究;山东09年高考25题——对运动多样性的探究

(3)与实验能力相结合进行考查——实验探究题:

    

4.能力立意日趋明显,对新课改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

(1)知识难度降低,考查面拓宽,能力要求提高。

(2)对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提高,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呈现“力学实验生活化、电学实验实用化”的特点。

(3)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关注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关注物理知识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如:

对天体运动的考查多以实际卫星(类地行星Gliese581c、天链一号01星、“神舟”七号、东方红一号)为背景,25题多以质谱仪、示波器、回旋加速器、扭摆器为背景,36题分别以高压锅、喷雾器、太阳能集热器、气体温度计为背景进行命题等。

5.结论的表述方式呈多元化趋势,部分问题带有开放性。

6、陈题翻新、成题重组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手段——重视高考试题的剩余价值,重视借鉴优秀模拟试题进行整合加工:

(1)部分高考试题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2)济南市4月模拟试题与当年山东高考试题的比对

四、2012年高考命题推测

调整——理综、文综、基本能力考试说明及试题结构;

过渡——向2014年高考过渡,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

提高——能力要求逐步提高,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变化——命题变数增大,备考难度增加。

省教育厅同时表示,《考试说明》由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组成,是我省高考自行命题的基本依据。

《考试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的高中教学实际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订的。

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有利于考试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力求在2011年高考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体现我省的教育教学实际。

因此,2012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重组——11年动向

•类型多样——题型示例的调整

•范围扩大——向非主干知识倾斜

•考查侧重点及综合格局——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

五、对高三第二轮复习的意见和建议

(一)第二轮复习的三大任务

1.优化知识结构:

通过比较、归纳、联系将教材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带领学生将书读薄,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提升能力层次:

根据高考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针对重点、难点的强化训练和针对题型、能力的专项训练,加强对审题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对重要考点的有效突破,提高对中低档题的把握能力,真正做到又好又快。

3.强化应试指导:

通过必要的定时训练和模拟演练,加强审题、解题指导,纠正不良解题习惯,进行规范答题训练,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完整做对);充分利用试卷讲评课进行应试策略指导,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得分能力。

(二)二轮复习应该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1.强化性原则:

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采用专题突破方式对高考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切忌面面俱到,简单重复——突出主流习题、突出重要得分点。

2.精细化原则:

时间——精打细算(分秒必争);习题——精挑细选、精工细作(筛选、分类、组合、拓展、提炼—跳出题海);应试指导——精雕细刻(精确定位—盲而错、疑而错、会而错;量身打造)

3.实战性原则:

通过教学重心下移和定时定量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

4.协作性原则:

提高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组建班级共同体、学科共同体、综合共同体,促进上线率的整体提升。

(三)正确发挥管理的引导调控作用

1.注意发挥管理的调控作用:

通过管理控数量调强度,合理分配、利用学生的时间与精力,防止滥发习题和恶性竞争;控速度调节奏,防止急躁冒进和以考代练、以练代讲,切实提高讲的针对性、练的有效性和考的科学性;控时间调情绪,高考是智力、精力和心态的多重比拼,要防止疲劳战术和考前焦虑,保持良好竞技水平和健康心理状态。

2.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的有效性——好学生是管出来的。

3.将课内分层次教学和课外补偿提高相结合,关注边缘生、偏科生和特长生,关注学科教学的有效率(贡献率)。

(四)细化教学要求,科学实施二轮复习

二轮复习的基本方式:

专题复习+专项训练+模拟演练。

以专题复习为主,专项训练与模拟演练以每周一次为宜,过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