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4483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含答案

第8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归纳作者观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意。

3.认识残缺美的艺术效果及意义。

关于残缺与美的名言

1.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2.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3.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车尔尼雪夫斯基

4.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吕氏春秋》

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戴复古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玉笏(  )   ②攫住(  )   ③丰腴(  )

④毋庸(  )⑤赘言(  )⑥回溯(  )

⑦迥然(  )⑧擎着(  )⑨气氛(  )

⑩魅力(  )⑪捅坏(  )

(2)多音字

①臂

     ②秘

③作

2.辨形组词

(1)

(2)

(3)

 

3.理解词义

(1)攫住:

 

(2)迥然:

 

 

(3)回溯:

 

 

(4)绝伦:

 

(5)毋庸赘言:

 

 

(6)矫揉造作:

 

 

(7)出神入化:

 

 

(8)销魂勾魄:

 

 

(9)顺理成章:

 

 

(10)不可思议:

 

 

4.选词填空

(1)媒介·媒体

①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________的宣传起到很大作用。

②妇联应该充分发挥________作用,为大龄青年牵红线、搭鹊桥。

(2)变幻·变换

①改革大潮要求人们不断地________思维方式,适应新的形势。

②金融危机的爆发震荡了几乎所有的行业,然而作为教育产业一环的留学市场,却可以自豪地应对国际风云________,找准自己的位置。

(3)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①香港市场可谓________,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国际资本的青睐,以及投资者对QDⅡ制度即将出台的预期,均成了中资股上升的助推器。

②美国人喜欢________,有在热气球上举行婚礼的,有在海底举行婚礼的,有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举行婚礼的……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可引用文中的话)

答: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1)正面论述(2~3段):

 

 

(2)反面论述(4~5段):

 

 

(3)侧面论述(6~7段):

 

 

1.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他是怎样具体阐释这种感受的?

答:

 

 

 

2.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感觉?

答:

 

 

 

 

 

 

3.为什么只有失去“双臂”,才会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呢?

答:

 

 

 

 

 

 

 

4.在第4段中作者一会儿说复原方案是“倒人胃口的方案”,一会儿又说“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这种表达是否矛盾?

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什么?

答:

 

 

 

 

 

从文章的议论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识。

结合文中信息,赏析作者在审美中具有怎样的观点。

(分条归纳)

答: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清冈卓行,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就读于东京大学。

文学创作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作品有诗集《冰凝的火焰》、《日常》、《四季写生》,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生的变化》、《手的变幻》等。

2.背景展示

本文是作者在法国访问时,参观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后写的一则随笔。

文内文外

有传断臂实是男人的手

2003年8月5日,著名雕塑作品维纳斯的神秘断臂终于找到了!

这对手臂据称是在克罗地亚南部的一个地窖中重见天日的,而惊人的是——近乎完美的维纳斯竟然长着一双丑陋的“男人手”。

“我们将断臂火速送往巴黎的卢浮宫,它们与维纳斯的雕塑拼在一起结果竟然惊人的吻合。

”艺术史学家奥维蒂欧·巴托里说,“随后我们又做了碳元素的测定,确定这是真品。

”这一惊人发现在艺术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考古学家坎贝尔表示质疑:

“这哪是一个女神的手啊!

简直就是水管工的手啊。

”多年来,艺术顾问们设想了多种断臂的姿态——手举苹果、灯、衣服或是手指指向各个方向。

但经过商讨,如果把手接上,维纳斯就再不是一件艺术品了。

断臂是否复位有争论

“难以置信!

一个在解剖学上有着如此高天赋的艺术家竟然连合乎比例的手指都塑造不出来?

”发现神秘断臂的考古学家坎贝尔表示质疑。

为此艺术界展开了关于断臂是否复位的争论。

持反对意见一方的倡导人是露德维国家艺术馆的历史学家巴托里。

巴托里表示:

“这对畸形的手臂实在令人不舒服,我敢肯定创作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将它们从维纳斯雕塑的主体上取下的。

他知道如果没有这对难看的手臂,作品反而是完美的。

”辩论的另一方是艺术评论家古塞比·韦斯伯,他说: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发现,雕塑应该被恢复原状。

类文品悟

破碎的美丽

乔 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

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枝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倾斜玉栏折裂,喜欢雾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

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滚动,然后静止。

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他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种变态心理,但我确实深深相信:

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

他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美丽。

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他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

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

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

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

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

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

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我知道:

只要他的窗子曾经打开过——哪怕仅打开一秒钟,他就不会是一个老死的石屋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

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

而此时,我知道:

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

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

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微感言:

 

 

素材运用

点击文本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米洛斯的维纳斯以残缺的双臂,展示了一种真正的艺术魅力——缺憾美。

人人都向往的真正完美的东西也许是最乏味的,而缺憾美更能震撼内心灵魂。

维纳斯雕像展示的是残缺之美;生活中肢体残缺的强者,则被誉为“维纳斯”。

运用示例

苏轼曾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残缺时时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它或许会招来一些人的抱怨,只要我们勇敢地直面残缺,抛去那些无用的抱怨,定能享受到它的壮美的一面。

被人们公认为音乐天才的贝多芬,上帝给予了他最不公平的遭际。

年轻时就已失聪,到1815年,他更是被迫放弃公开演奏的机会。

但贝多芬并没有因为残缺而放弃,正是残缺的听力,使贝多芬下定决心:

“我要向命运挑战,扼住命运的咽喉!

”残缺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锤炼,最终催生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对抗巨大困难的力量,创作了《命运》、《英雄》等家喻户晓的交响曲。

提醒:

完成作业 第二单元 第8课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

(1)①hù ②jué ③yú ④wú ⑤zhuì ⑥sù

⑦jiǒnɡ ⑧qínɡ ⑨fēn ⑩mèi ⑪tǒnɡ

(2)①bì bei ②mì Bì ③zuò zuō

2.

(1)驰骋 聘请 

(2)捅破 拥护 (3)媒介 煤炭

3.

(1)抓住。

(2)形容差别很大。

(3)回顾,回忆。

(4)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伦,同类,同等。

(5)无须多说不必要的话。

(6)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假装。

(7)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8)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

(9)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10)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4.

(1)①媒体 ②媒介

解析 “媒介”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2)①变换 ②变幻

解析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3)①独树一帜 ②标新立异

解析 “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着重于特点不同)。

“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多作褒义。

整体把握

1.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2.

(1)必须失去。

(2)不能复原。

(3)只能失去双臂。

重点突破

1.作者的感受是:

“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具体阐释为: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2.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

可见作者对复原双臂方案非常反感,极端厌恶。

3.因为“双臂”,确切些说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通俗地讲,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双臂所带来的魅力。

4.不矛盾。

人们尝试的种种复原方案亦可视为是对美的追求,只是复原后的艺术质量水平已发生质的变化,人们不会再产生以前那样的感动了,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想象。

正所谓实景有限,虚景无穷。

美点赏析

(1)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能够激发欣赏者想象的艺术作品才是魅力永久的作品。

(2)限制、局限了欣赏者想象的艺术作品,其艺术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3)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不等于任意残缺。

(结合第6段的内容理解)单元写作学案

技法指导

问题1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先叙述事例再阐述道理,举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议论,突出事实的对比性,在对比中产生有力的证明作用。

这种先叙后议的写法只是例证法中的一种技巧,运用例证法还可以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等。

问题2 这段引证的技巧主要体现在引文以后的论证过程。

作者将论据“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引述出来之后,通过议论,将这一论据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使引文对论点产生了推论作用。

问题3 用“鱼翅”、“萝卜”、“白菜”来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利用价值的东西,用“鸦片”来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利又有害的东西,用“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东西。

作者借助比喻,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问题4 ①“理想”和“结果”的对比;②三种错误态度的对比;③由“山名”、“水灵”一类推知“室馨”,运用类比论证;④由对“江河东流”自然规律的描述,推知社会生活的规律,运用类比论证。

实战演练

一、

(示例)站在人生岔路口,怅然四顾,不知所措。

但我们应该坚信:

与其悔恨过去,不如拼搏将来,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花儿落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不要效仿杜甫的“感时花溅泪”的无奈。

河水干了,还有再流的时候,不要空怀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悲哀。

太阳落了,还有再升的时候,更不要产生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凄凉。

面对失败,别再留恋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伟绩;面对失败,也别再沉醉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

因为在我们身后,还有那挚爱的亲人,还有那期待的眼神,他们正用真爱的目光等待着我们。

抹掉脸上的懊恼,昂起不屈的头颅,展开自信的翅膀,心向着太阳飞翔,飞翔……

二、

审题导引

(1)审要求:

A.显性要求:

①以“环境与成才”为话题,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议论文(要符合议论文的结构及写作特点)。

B.隐性要求:

要明确观点,是写顺境、逆境还是强调个人?

(2)审(标题)内涵:

人处于逆境,能否获得发展的潜力,能否有所成功?

顺境与逆境对人成才有何意义?

只有顺境,或是只有逆境才能成才吗?

决定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来确定我们写作的方向。

只有确定了文章写作的方向,下笔才会有神韵,即古人所说的“意为帅也,无帅之兵,谓乌合之众”。

最好能突出其中一点,同时辩证分析。

最忌面面俱到,如既写“逆境能成才”,也写“逆境不能成才”;既写“顺境能成才”,也写“顺境不能成才”;或者既写“逆境能成才”,也写“顺境能成才”。

(3)审提示(材料提示语):

环境一般分为逆境和顺境。

环境与成才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根据提示材料,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

参考例文

顺境出人才

在很多人眼中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才,但我却要说,顺境比逆境更容易出人才!

爱迪生从小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是他的母亲为他办了一间小实验室,给他提供实验方便,所以现在才有了电灯的存在。

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他的母亲始终相信他,支持他,当他对母亲说:

“我想登上月球!

”他的母亲并没有折断他想象的翅膀,而是鼓励说:

“登上后别忘了回来哦!

”所以,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倘若两位母亲都反对自己的儿子,阻挠他们,他们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每个人都说司马迁遭受宫刑,才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是逆境成才,可是,殊不知,司马迁在入狱之前,是掌管汉朝的图书馆的,因此他能准确把握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史记》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

倘若他没有在顺境生活过,他又以什么笔墨来撰写《史记》呢。

所以固然他是在逆境中著作,也离不开顺境的一切对他的帮助。

相反,逆境不但不利于造就人才,它还会阻碍人才的产生。

屈原忠心爱国却落得个投向汨罗江的下场,杜牧一腔才情却怀才不遇,龚自珍两袖清风最终却弃官还乡,这都源于时事不造英雄,逆境摧毁英雄,难道这样的逆境也好么?

顺境,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所希望的,因为顺境可以让他们的羽翼更加丰满,内心更加强大,有了顺境的铺垫,更容易出人才!

所以,我始终认为顺境比逆境更容易出人才。

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孟子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孟子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顺境才能为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在祖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也是为了学生能够进入学堂,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吗?

航海过程中,如能顺风而行,顺流而驰,那么成功离航海家们自然越近;相反,若时而起大风,起大浪,又或者来几处暗礁区,可能挫折感已受够了,勇气也用尽了,但始终没办法成功,甚至丧身于大海。

那么,既然都可以到达彼岸,对比之下,不是顺境更易么?

人生亦是如此,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被培养的好习惯,或从小身边人的良好影响……都是顺境中的一部分,它们都在帮助你早日成才!

我永远相信,顺境出人才!

点评

 观点较新颖,事实论据充分,正反论证相结合,能联系现实。

但是不是处于顺境中的人就一定能成才呢?

如果能对“顺境”和“成才”的关系作辩证分析会更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