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4180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三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9、《寓言两则》第1课时 总第29课时

学材分析

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寓言,所以并不陌生。

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导学策略

谈话激趣、理解

教学准备

看寓言故事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5、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五、体会寓意。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看法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二、理解题意。

“亡”和“牢”在字典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1、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5、同桌互议。

6、集体交流。

7、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9、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教后记:

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比较透彻,能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课题9、《寓言两则》第2课时 总第30课时

学材分析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

学情分析

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寓言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导学策略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

预习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

为什么?

  总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

,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

1、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2、讨论“南辕北辙”、“盘缠”盘缠的近义词是什么?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7、口语交际

 

10、抄写生字

11、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教后记:

通过对寓言的理解,涉及平时生活中的相关意思能理解清楚。

课题10、惊弓之鸟第1课时 总第31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

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紧张害怕的人。

学情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

学习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导学策略

激趣、理解、交流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

“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一开始会比较详细,教师要引导他们如何简单且明了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更羸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他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

学生说:

他射箭厉害,名气很大等。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中间有难读的字,全班一起克服。

 

3、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

4、认读生字词:

5、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全班交流。

7、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害怕的

因为受过箭伤

孤单失群

教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害怕弓箭的鸟,就是很我生活中做了坏事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在坦诚做人,诚实做事,绝不做惊弓之鸟。

 

课题10、惊弓之鸟第2课时 总第32课时

学材分析

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策略

朗读感悟、总结课文

教学准备

搜集成语故事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

(1——4)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用“”画出来:

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他的话?

(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二)师:

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

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更羸怎样射大雁的?

大雁听到弦声怎样?

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三)师: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默读7—9自然段。

思考:

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

每一句话讲什么?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指导朗读:

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3、齐读5、6段。

4、齐读1—4自然段。

 

2、指导朗读:

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从中体会大雁的害怕和逃命心理。

(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因为……所以……

 

5、你能从更羸身上学到哪些本领?

平时会怎么样把这些本领用起来?

6、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受过箭伤

失去同伴

听到弦响

教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更羸知道那么多信息地,都是通过仔细观察。

因为……所以的说话练习完成得好,为完成作业做了铺垫。

 

课题10、惊弓之鸟第3课时 总第33课时

学材分析

课文内容基本都是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课后练习也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要引导好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

学情分析

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说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

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思想活动。

学习目标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导学策略

学习生字、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预习生字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1、认读、组词。

利用形象字来记住:

“谢”字去掉言字旁就是“射”等,方法很多,请学生自主交流。

 

难写的字:

“魏”观察字形,

 

2、书写练习。

 

3、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紧张害怕的人。

教后记:

每一次书写都要求学生认真,姿势正确。

这对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有利。

 

课题11、画杨桃第1课时 总第34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学情分析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

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导学策略

初步感知、检查反馈、质疑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

板书:

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

(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

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

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七、作业:

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请吃过杨桃的同学来介绍,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杨桃的样子。

电脑出示。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课文。

为什么我画得杨桃会引起同学们的发笑?

3、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

4、指名分段,说段意

边说段意,边总结,然后把段意写在每段的后面。

5、读第一段

6、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

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7、读父亲的话。

8、朗读第二段

理解一下,你认为他们为什么发笑?

9、齐读第三段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10、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父亲:

看到是什么样,变画什么样

老师:

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

教后记:

成功的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打造,学生的接触文本前,通过实践明白,一个相同的物体观察角度不同,样子也会不同。

 

课题11、画杨桃第2课时 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学情分析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

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导学策略

明确目标、深入学习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朗读训练。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导记忆字形。

2、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4、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5、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为什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6、回答问题

7、指名读句子。

8、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9、指名读词语

10、抄写词语两遍。

11、学生口头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教后记:

从画画当中理解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说慌话

 

 

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第1课时 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导学策略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拓展

教学准备

想想生活中有没有课文中的事例。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出示故事,宋太祖的“深山藏古寺”的故事。

引出今天的启智故事:

二、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2、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指导读,相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

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你认为谁画得好,为什么画得比别人好?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

3、同桌互相检查

他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以少代多

4、指旬读,读流利。

 5、交流思考问题

 

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来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考画:

谁画的骆驼多

大徒弟小骆驼

二徒弟骆驼头

三徒弟两只(用少代多)

教后记:

通过故事引导文章,又通过故事来结束文章,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过程当中抓住三句话来教学,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和自然。

 

课题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 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我自己”。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因此,介绍的内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外表特征上。

从学生自己的身边事例来介绍自己。

也可从同学之间的事情来介绍自己。

学习目标

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导学策略

谈话激趣、交流、评议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

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

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

我心细着呢?

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

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

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1、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如果介绍自己感觉无从介绍起,那么我们可以先介绍同学,听一听同学是怎么介绍你的,和你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否一样。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学生介绍别人特别清楚,可是说起自己却不知从何说起。

所以我转变策略,让他们先听别人是怎么样介绍自己的。

 

课题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 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中年级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看看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

学习目标

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导学策略

交流、自主习作

教学准备

看看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

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

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

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

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自主写作。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2、学生在介绍

板书设计:

介绍自己

从自己的特点、性格、爱好,脾气方面介绍自己。

教后记:

学生的习作在介绍自己的基础上,从写作方式上进行指导,先总写,再具体写,最后总结。

 

课题语文园地三第3课时 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

然后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将它们写下来。

学情分析

教材里列举的三方面的内容,提示了习作的不同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

学习目标

练习修改习作,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导学策略

多元评价、交流修改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

“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

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4、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你来介绍一下。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

4、交换修改

 

1、自读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