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4135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docx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

浙江省2018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bō)离户籍制度承载(zài)的,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jiào),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ě ),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C.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nú)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sùn)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D.世事纷扰,人生坎坷。

在这纷烦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古人笔下生花,作品如行云流水。

古典诗词中,人们最初读到的有关“捣衣”的古典诗词,会是哪一首呢?

【甲】可能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抑或是李白的《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乙】那么,“捣衣声”究竟是怎样的声音?

是单调机械扰人心绪的,还是杂而不乱缠绵深淳的?

许多人不甚明白。

从事民俗研究的王明教授也曾为此感到困惑。

进而,某个深秋夜晚在内蒙古乡村的所见所闻,让他茅塞顿开——【丙】那一晚,“清冷的月光如霜似水洒在地上,一片惨白。

此时,‘梆梆梆’的捣衣声,响成一片,有高有低,互相呼应,构成一篇激动人心的乐章”。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B.抑或C.进而D.茅塞顿开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政府应转变观念,逐步放开医疗价格管制,树立医保与医院协商谈判定价机制,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合理回报。

B.为打击行业久治不愈的低价游、不文明旅游,国家旅游局近年出台了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游客的文明程度也大为提高。

C.SAT考试是用英文测验考生的逻辑、表达、沟通、思辨,以及文史等综合能力,如果只是把SAT当作语言考试来准备,是无法达到美国大学的要求的。

D.望着玉苍山上密布的形态各异的奇石,形成石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

(不超过30字)(4分)

勒·克莱齐奥:

批评家是作家最大的敌人。

有一次,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咖啡厅看到有人吵架,想去劝解,他的朋友告诉他别去,那是作家和批评家在吵架。

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有好有坏,但评论总是有价值、有用的。

余华:

作家和批评家就像世界上最糟糕的夫妻,天天吵却天天黏,夫妻是为了孩子,作家和批评家是为了文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册《陶诗画意》,请你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中的“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构思画面内容。

要求:

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所谓“手机小说”,有人说是以手机为载体并通过手机进行创作、传播、阅读的文学新样式。

但也有作家认为手机小说只是“文学的零食”。

尽管争议颇多,但手机小说这一草根文化正在全国日渐兴起。

进入21世纪以来,浓缩现代科技精华的手机已经成为科技时尚界的风向标,仅从手机功能花样翻新的速度上,就足以看出电讯科技几乎发展到了超乎想象的完美程度。

当手机阅读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时,任何忽略移动阅读时尚的人,都将变成电子时代的新文盲。

俨然超越物质与精神的手机,几乎可以说是新世纪最难以抵挡的诱惑。

毫无疑问,手机小说正是这种几乎挡不住的诱惑之一。

手机读者可根据作者、书名和类别在网上随意下载小说,而且还可发表评论甚至直接给作者发邮件申购自己喜爱的小说,真可谓一机在握,万卷相随!

那么,与传统写作甚至网络写作相比,手机小说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呢?

首先,手机小说拓展了网络化写读及时互动的新空间,把文学从沙龙和书斋中真正地解放了出来。

另外,手机小说带来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文学的文体形式,比如篇幅精短、句式紧凑,还有节奏快、日常化和生活经验的细致模拟体验等,当然还有以娱乐为主的欣赏趣味。

这些都不能不对文学,特别是微型文学或超短文学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元素产生一定的微妙影响。

总之,它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潜在的乐观幽默等品格获得尽情展露的平台。

评论家马相武教授认为,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体裁,都可以是短信文学角逐的赛场。

应该鼓励原创的、想象超群的,充满先锋性、流行性、娱乐性和互动性的作品。

当然,作为短信文学的手机小说在获得技术馈赠的表达自由的同时也必然要受到IT行业的制约,毕竟这是个用商业效益衡量价值存在的年代。

手机小说毕竟是一个文学新锐,它在极端化的“短、平、快”写读过程中频繁“变脸”,无形中增加了网络文学世界变化不定、捉摸不透的惶惑、繁杂与焦灼。

对这个大有市场的文学新贵,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手机文学究竟潜伏着什么样的危机。

手机小说的热卖不仅仅是小说的热卖,它还包蕴着数之不尽的商机。

但从文学立场来说,这种“共赢”局面却未必是好事,商业化的发展趋向,势必伤害手机小说的文学性和人文性。

随着技术的革新,手机小说的种种局限也将消弭一空,新一代手机在向海量贮存的完美音像与视频进军途中,一路高奏凯歌,未来的手机文学将不再只是短信文学,因为新一代手机将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因特网。

走向移动,走向声像,这将是文学回归“数字化审美生存”的必由之路。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中“手机小说”的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手机小说”是指把手机作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即通过手机来进行阅读的形式。

B.“手机小说”是指把手机作为载体的创作方式,即通过手机进行创作的小说形式。

C.“手机小说”是指把手机作为载体的传播方式,即把小说录入手机中来传播的形式。

D.“手机小说”是指把手机作为载体来完成小说的创作或者阅读的形式,具有可传播性。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手机小说“以手机为载体进行传播、阅读,对文学的文体形式有一定冲击,微型文学或超短文学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元素都会受影响。

B.内容丰富,可轻松而方便地“随身行”的手机小说,拥有传统图书无法比拟的性价比,差不多已成为21世纪最难以抵挡的诱惑之一。

C.“手机小说”的热卖,能够牵动作者、网站、运营商、报纸,传统出版社乃至电影电视等产业的深度联动,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

D.因为手机实体的大小有限,“手机小说”会有字小、图小等方面的局限,这也决定了这个大有市场的文学新贵未来的路会举步维艰。

9.根据文本,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手机小说”的个性特征。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分)

一个礼拜天的早晨

苏童

  李先生就是那个骑旧自行车的人。

阳光已经升得很高,香椿树街的石板路面泛出一种刺眼的光泽。

空气中充溢了主妇们生煤炉弄出的煤烟,两侧房屋的屋檐上已经跨满了晾衣的竹竿,来往路人就从煤烟和湿衣服下通过。

李先生哐啷哐啷地骑着自行车,曾经有数滴水珠从高空中坠落,落在他的鼻尖上,给他一种奇异的冰凉刺骨的感觉。

在街口拐弯的时候,李先生遇到学校的同事朱先生,朱先生下了自行车朝他迎过来,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但李先生装作没看见,他用一只手遮挡住自行车龙头上悬挂的肉,加快速度冲过了街口。

他听见朱先生在后面喊,喂,老李你上哪儿去?

李先生装作没听见,李先生根本不想被熟人知道他这天庸俗的行踪,否则第二天自己将成为办公室的课前闲聊的话题。

  菜市场已经渐趋冷落,烂菜叶和鸡屎混染的气味却依然如故。

李先生匆匆忙忙地拨开挎菜蓝的人群往里面站。

有许多摊贩在提前撤摊,李先生赶到肉市恰恰看见那个年轻的肉贩子在清洗案板,他用潮抹布狠狠地擦着肉案,一些血水夹杂了几星肉沫溅得到处都是。

  别撤摊,你骗了我。

李先生把那块肉扔到案板上,他指着肉质问肉贩子,你说这是蹄髈还是肥肉?

  是肥肉。

肉贩子镇定自若地打量着李先生。

  可你刚才说是肉蹄,你把它当蹄髈的价格卖给我。

一块肥肉你竟然要了我六块钱。

  不会的,肥肉是肥肉的价,蹄髈是蹄髈的价,肥肉怎么卖得出蹄髈的价呢?

肉贩子绞干了抹布,朝旁边的一辆黄鱼车走去,他说,我天天在这里卖肉,从来没干过这种缺德事,你肯定记错了,要不你就是存心来诈我。

  我没记错,就是你。

你还说这肉看上去肥了一点,其实是肉蹄。

李先生追上去挡住了肉贩子的黄鱼车,他用愤恨的目光盯着肉贩子年轻而红润的脸,他说,你别溜,请先把六块钱退给我,我不会让你这么溜掉的。

  我溜?

肉卖完了我得回家睡觉。

肉贩子鄙夷地扫了李先生一眼,然后跨上黄鱼车的座垫,他说,你大概是穷疯了,买块肥肉还不想花钱,还想让我贴补你六块钱?

你让大家评评世上有没有这个道理?

  旁边已经围上来一群看热闹的人,李先生气得满脸通红,这种庸俗的局面使他感到一丝恐慌,也使他的一腔义愤转化成另一种自怨自艾的情绪。

他拎起案桌上的那块肉嘟嚷道,我自认倒霉好了,我要向市场管理委员会反映,一块肥肉竟然卖了六块钱!

李先生拎着肉冲出围观的人群,胸口觉得很闷。

他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好像要把心中的怨气一起吐出来。

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原来是靠在一辆运货板车上的,板车被人拖走后自行车就倒在了地上。

李先生把自行车扶起来,心想我今天真是倒霉透了。

然后他发现自制弹簧锁的钥匙不见了,搜遍每个口袋都没有,急得李先生想骂娘,正要弯腰拾砖砸锁的时候,那把钥匙从他手掌心里掉了下来,原来钥匙一直就在他的手心里。

  李先生骑上自行车,猛然看见那个年轻的肉贩子骑着黄鱼车从他身边擦过,肉贩子骑黄鱼车的动作幅度很大,透露出一股骄横的不可一世的气息,他的背影对李先生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李先生的与之论争到底的念头也就在瞬间突发而起了。

  破旧的蓝漆斑驳的自行车发出一阵哐啷哐啷的巨响,李先生现在与肉贩子保持并行的速度,他冷静地对肉贩子侧目而视,就像一个猎人紧紧地盯住狡猾而强悍的猎物。

  你跟着我干什么?

你要是闲着没事,不如回家睡个回笼觉,盯着我有什么用?

  你骗了我,你得把六块钱退还给我。

  别瞎缠了,你想跟我回家?

跟我回家也没用,我起早贪黑挣几个钱,凭什么白白地还给

你六块钱?

一分钱一分货,我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

  我不是缠你,我桌上还堆着学生作业没批,哪有工夫来缠你?

问题是凡事都得讲理,我这样的家庭经济素来拮据,你怎么能白白骗去我六块钱呢?

  六块钱,六块钱!

肉贩子突然不耐烦地叫起来,难道那块肉就不要钱买吗?

什么六块

钱,最多一块钱。

  李先生感到一阵欣喜,事实上肉贩子至此已经承认了他的欺骗。

李先生用力蹬了几下他的破自行车,这时候他也换了一种温和的口气,怪我说错了,不是六块,但也不止一块。

根据这块肉的重量和价格来推算,你应该迟还给我三块,这样我也不用把肉还给你,带回家做红烧肉其实也好吃的。

  三块?

你认为肥肉就不是肉啦?

有时候你想买肥肉都买不到。

肉贩子放慢了黄鱼车的速度,侧过脸对李先生说,最多退还你一块五,算我今天倒霉吧。

  两块钱。

李先生想了想很坚决地说,你最少得还我两块钱,因为那块肉最多值四块钱。

  好吧,两块就两块吧,我缠不过你。

肉贩子终于失去了耐心,他单手扶着车把,另一只手伸进围裙的大口袋里掏钱,掏出一大把油腻腻的毛票,肉贩子懒得下车,他就抓着那把毛票隔车递给李先生,算我倒霉,白白赔了两块钱。

  李先生匆忙跳下车去接钱。

李先生将自行车停在香椿树街与龙门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人就站在交通红线内侧清点那堆毛票。

李先生在点钱之前仍然没有忘记交通规则。

  他点了两遍,发现总数都是一块八,肉贩子少给了两毛钱,恰恰就是李先生买那块肉时杀下的价钱。

李先生的胸口再次感到沉重的一击,他抬起头发现肉贩子的黄鱼车已经疾速通过了十字路口,从他的背影中李先生再次感受到了嘲谑和污辱。

  回来,你少给我两毛钱!

  李先生举起那把毛票朝马路对面高声大喊,肉贩子没有回头,肉贩子也许听见了也许根本没有听见,要知道十字路口往往是嘈杂和繁忙的,来往的车辆喇叭淹没了李先生嘶哑的声音。

  李先生突然怒不可遏,他骂了一句粗鲁的下流话,然后飞快地骑上自行车去追赶那个肉贩子,他决定跟奸滑而可恶的肉贩子纠缠到底。

李先生不顾一切地骑车横贯路口,这是一个不容选择的灾难的时刻,一辆运送冰冻海鱼的卡车迎面驶来,司机在踩动刹车闸的同时听到一声狂叫,然后是自行车被撞倒后发出的清脆的令人恐怖的声响。

是一个暮春的早晨,并且是一个礼拜天的早晨。

阳光散淡地照耀着路口的车祸现场。

香椿树街的人们来到路口,看见水泥地上有一滩鲜红的血污,血污的旁边横陈着一辆熟悉的破旧的自行车,现在它已经完全散架了,而自行车笼头上悬挂的一块肥肉却完好无损。

在早晨,九点钟的阳光下,那块肥肉闪烁着模糊的灰白色的光芒。

10、在情节上文中有多处转折,请结合文章分析。

(4分)

答:

11.文中反复提到李先生的自行车,简析“自行车”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12.小说主人公“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3.小说的结尾引人深思,请探究其中意蕴。

(6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盗亦有道乎?

”跖曰:

“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节选自《庄子·外篇》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之所谓知者乡:

乡里 

B.曷尝不法圣人法:

效法,学习

C.子胥靡     靡:

糜烂

D.丘夷而渊实     夷:

平坦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阙泰以利晋

B.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故逐于大盗       不拘于时

D.而身处尧舜之安 臣活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当时那些满口仁义的诸侯,本质上只是一些“窃国者”;第二,“窃钩者”和“窃国者”同为盗贼,但他们遭到的社会评判却如此悬殊。

B.文中举了田成子为例,他所盗的是齐国,本应“有乎盗贼之名”,但结果是“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

立此可为一切窃国大盗,亦可为各种不合理的社会存照。

C.庄子认为“仁义圣知”也可以被盗贼利用。

盗跖就提出“盗亦有道”:

猜测人家家中藏有财物就是“圣”;敢于抢先进入人家,就是“仁”;最后出来就是“勇”,;善于确定可以抢劫与否,就是“智”;能平均分赃就是“义”。

D.本文立论明确,脉络清晰,论证严密。

全文以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盗与防盗发端,导出一个防盗而恰“为大盗积”的悖论。

17.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4分)

⑵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

贺新郎

刘过

弹铗西来路①。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

①《战国策》记载:

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牎。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他鱼吃。

19.这首词“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几句况味复杂,请简要分析。

(4分)

20.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4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材料一: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材料二: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21.阅读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处事原则。

(2分)

22.请简要评价孔子的“以直报怨”。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吾闻之,▲,新浴者必振衣。

▲,受物之汶汶者乎?

(《渔父》)

(3)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4)子曰:

“为政以德,▲,▲。

”(《论语》)

(5)三更灯火五更鸡,▲。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最近,《咬文嚼字》列出“2017年十大流行语”,“油腻”“有温度”“怼”“不忘初心”等网络流行语入选,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汉字语文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表现,对经济、社会生活、教育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在汉语文字规范等方面影响负面,应当警惕和反思;当然还有人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考模拟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B(3分)【解析】A藩篱,C谦逊(sùn)改为(xùn),D纷繁芜杂。

2、C(3分)此处语境中有转折义,故用“然而”合适。

3、C(3分)【解析】文末句号应在括号后。

4、C(3分)

【解析】A搭配不当,树立机制“”改成“建立机制”。

B成分残缺,“打击现象”。

D句子杂糅

5、示例:

作家和批评家既对立又依存(2分),批评家可以促进作家的创作(2分)。

6、【答案】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开满了燃烧似火的野花;垂翠的杨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这是一块绝尘之地。

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滨,心如澄净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席地而坐,持竿垂钓。

安闲,自在。

濮水在波纹中映出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

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征拜庄子,庄子却将他们冷落在旁。

二、现代文阅读

(一)(10分)

7.D(结合全文来看,A、B、C三项都比较片面,只谈到了“手机小说”的一个方面,D项最全面。

8.D(由最后一段可看出,随着技术的革新,选项所说的弊端都是可以消除的。

9.①拓展了网络化写读及时互动的新空间,把文学从沙龙和书斋中真正解放了出来。

②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使人们乐观幽默等品格尽情展露。

③受IT行业的制约。

(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二)(20分)

10.李先生想要回被骗的钱,肉贩子不承认;李先生想自认倒霉,肉贩子的背影却刺激他争论到底;李先生数着退回的钱,却发现少了两毛;李先生去讨回两毛,却出了车祸。

(每点一分)

11.①人物上,破旧的自行车体现了李先生的地位低下,经济拮据。

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发展,因为他骑了自行车,才有可能赶上肉贩子的黄鱼车,并与他纠缠,因为他骑了自行车速度过快,才导致了后来的车祸。

③主题上,自行车从破旧到最终完全散架也象征了李先生的悲惨命运,寄寓作者了对李先生的同情。

(一点一分,两点三分,三点四分)

12.爱面子,他不想被熟人知道他去与肉贩子争执,他也不想被人围观。

执拗,在知道肉贩子少给了两毛钱之后,他还是不依不饶地去追赶。

斯文的知识分子,虽然买肉被骗,对蛮不讲理的肉贩子,他怒不可遏,但也仅仅停留在语言上。

(每点两分)

13.①从情节上,故事戛然而止,却给人丰富的联想,李先生被撞得怎样了。

②环境上,阳光照应了开头,散淡地照耀,写出了环境的无情。

③人物上,虽然没有出现李先生,通过肉的完好无损与自行车的散架的强烈对比,突出了李先生的悲剧,为了一块肉而送了命,肉完好,人却不在了。

④主旨上表达了作者对像李先生这样不市侩、不狡猾的人的悲剧命运的同情。

(一点两分,三点满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20分)

14.答案:

A(“乡”通“向”,从前)

15答案:

A(“以”为表目的关系的连词;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被动;D代词,这样/代词,他,指项伯)

答案:

C(敢于抢先进入人家,就是“勇”;最后出来就是“义”,能平均分赃就是“仁”)

17.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18.

(1)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1分),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1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1分),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1分)。

(2)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