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406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2.docx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2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

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转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可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

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追求的是: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

“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

”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总体目标:

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有句话说得好:

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

我认为,要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将其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

 

七、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

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

新课程改革与一切新生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它面临的最大困难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

2001年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考察中国的科学课。

上海市安排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为其授课。

这节课上,教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答如流。

当老师宣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但听课的美国人却面无表情,当中方人员询问对这节课的印象时,美国老师说:

这节课上的所有问题学生都会了,这节课上它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能说美国教师的评价就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从中启发我们更多的理性思考。

就中国教育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来讲,正如一位留美博士生回答他的中国导师所说的话:

美国教师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出问题来,中国教师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

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是中国学生的弱项,要知道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都始于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

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转变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八、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

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

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育决策;

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生家长的评价指标就自然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办学方向;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将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九、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五大特性”:

一是整体性、二是实践性、三是开放性、四是生成性、五是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

一是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二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三是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五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六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十、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

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

新课程的特点是: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

注:

2009年4月我县新任中小学教师(06、07年上岗)《新课程理念》培训讲义摘要。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期编选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成果,建议无论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同志,都能仔细地读一读,并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

(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

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

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

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

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10、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改的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1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12、好的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活动宝贵经验的结晶,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又是不断发展的。

13、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

凡是先进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学生智能的主体。

14、常规教学是改革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改革教学是常规教学的提高和发展。

常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丰富。

我们要以改革教学带动常规教学,以常规教学促进改革教学。

常规教学有改革,改革教学有继承。

15、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解放后苏联凯洛夫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主宰了我们学校的各科教学,成了一种基本模式。

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不是发现真理,忽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2)树立教师权威,坚持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3)只考虑教,不考虑学,不能发挥两个积极性。

16、课堂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2)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注意能力培养;(3)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4)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5)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7、凡是先进的教学,都应该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过程优化控制,教学信息优化传递。

18、许多教学改革家都提倡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执教者有目的地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及全面发展而创设最佳环境和最佳场合的教学。

这种教学是以心理学为根据,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19、要培养学生对学业的一颗爱心。

人类任何创造活动都具有其动力,对学习的爱,对工作、事业的爱,这种强烈的感情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许多事业辉煌的人都有一颗爱心,向着选定目标执著奋斗直到成功。

爱心在人们创新思维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爱能使人们对从事的工作专心致志达到入迷程度,爱能使人的思维积极活跃,爱能激发创造力,产生自信心,爱能使人的进取顽强坚定。

20、智力的核心是思维。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智力高的创造力可能并不高。

智力仅仅是土壤,要想开出创造之花,还需要勤奋耕耘,天才出于勤奋。

21、创造思维具有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跃性和综合性。

有人把求异思维看作创造思维的核心,主要意思在于说明创造思维以突破习惯思维为特点,要我们从思考问题的习惯轨道上解放出来。

求异思维,求异不一定就是创造,而创造离不开求异。

22、创造力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能力,除弱残者外,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

创造力在人们之间只是程度不同,并非全有或全无。

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意思。

23、培养学生概括思维品质,知识越概括就越基本,因而就越有共性,覆盖面就越宽。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使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学会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反向思维、相似思维、分合思维、多维思维。

24、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必须有富于创造精神的教师。

培养创造人才是各科教学的最终归宿。

创造教学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特别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25、知识是智力的基础,但仅有知识,智力不会自发地发展,必须通过训练操作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引导自学是发展智能的有效途径。

26、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

全面发展寓于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全面发展。

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7、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思维。

有了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学生。

教知识总是有限,教思维是根本。

教师应当是手握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

28、世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发展,如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德国根舍范例教学法,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自治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快乐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即掌握学习法等,都注意了学生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

我国北京朝阳区小学教师马芯兰的渗透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原则,湖北武汉大学教授黎世法六课型教学法及其异步教学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自学辅导法",都在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动作用,基本原则都是启智导学,我国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29、教学效果决定于学生获得有效知识量,不决定于传授知识量,一个人智能高低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有效知识量和人的智慧成正比。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有效知识量。

30、以前程度不同地把小学教育变成听话教育,把初中教育变成分数教育,把高中教育变成升学教育。

这种现象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3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授以法。

各科教学都不能违背教学的大法即教学原则。

一般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1)系统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应用性原则;(6)全体性原则;(7)区别性原则;(8)启发性原则;(9)自学性原则。

32、启发式教学是以活跃学生思维为标志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它的本质特点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不能只是当作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单纯从形式上看教师课堂提问多少,学生举手多少。

33、启发式教学,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以训练为教学主线,以活跃的情绪、和谐的发展为目标。

34、启发教学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重要标志。

不能一提启发式,就只看举手人数多少。

启发式不能单以提问多少来鉴别,不能与满堂问与满堂答来决定。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还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讲授与点拨、使学生顿开茅塞,也应该属于启发式教学。

简单的"是非问"不能促进学生思考,这样问得越多反而成为注入式教学的变种。

35、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

(1)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注意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5)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结合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36、大量的成功实践证明,一个人追求的越高,他的才力发展越快,终生不渝的努力便是天才。

必须培养学生动机,兴趣以及意志和性格,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

非智力因素是决定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37、提高教学效率的四个决定性因素:

(1)学生的心理素质;(2)学生已有的基础;(3)教学内容的适度;(4)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38、大脑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记住的一条基本原理。

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这是一条规则,不遵守这条规则,学校就不会称其为学校。

39、陶行知先生要给儿童"六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干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

40、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好奇是求知欲的标记,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41、小学教学要重在培养学习习惯,初中教学要重在培养能力,高中教学要重在教给方法。

42、差生的"差",一般都是平时学习负积累所造成。

课堂及时完成反馈矫正任务,及时克服学生学习负担累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及基本方法。

差生除少数弱智者,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科学实验的结论。

43、教学方法关键在一个"活"字。

"乐"是活的前提、"情"是活的关键,"美"是活的目标。

课教活的核心是学生"学活"。

"活"不是花架子,"活"不是花样翻新,不是故弄玄虚。

"活而不乱,实而不死",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

44、教学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系统论的核心是重整体性。

系统论的中心意思是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

所有部分功能都服从于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整体效益。

知识在学生脑子里要形成"知识树",才能学到本领。

必须使所学知识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45、评价教改课的基本标准:

(1)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着眼提高素质,坚持教书育人;(3)减轻负担,提高效率;(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5)注重"双基",培养能力;(6)培养兴趣,启发思维。

46、当代教法改革的几条基本原则:

(1)教师为主导;

(2)学生为主体;(3)思维为核心;(4)实践为主线;(5)能力为目标;(6)育人为主针。

47、如何判断教改课与传统课?

(1)在教学思想上,看是民主教学,还是主观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还是学生要适应教师的需要。

(2)在教学目标上,看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还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

(3)在学习主动权上,看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

(4)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师是立足于通过"导"来解决问题,还是立足于通过"讲"来解决问题。

(5)在师生地位上,看教师是主导还是主演;学生是主演还是听众。

(6)在教学效果上,看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还是只顾少数尖子,不顾中差生的达标过关。

48、评价一节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准:

(1)能够激发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9、中学生性格特征:

喜群爱动,精力充沛,不能持久。

幻想丰富,易于冲动,缺少主见。

好奇爱问,喜欢模仿,认识肤浅。

可塑性强,兴趣广泛,易受影响。

敢作敢为,自尊自信,判断力差。

逞强好胜,荣誉感强,容易冒险。

青年好闹,少年爱跳,儿童破啼为笑。

50、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矛盾:

(1)一刀切教学形式与因材施教的矛盾;(2)教师中心及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与学生主动精神的矛盾;(3)系统地单一地传授灌输知识与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矛盾。

 

什么是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

2011-3-238:

53:

48访问次数:

7738

                                               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不应模式化,但教学应该策略化。

在笔者看来,高效课堂要遵循一个原则,突出四个维度。

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

学生思维在先是常态,我们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教师引导在先的做法。

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

应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教师利用学生预习的结果上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二步。

用“解疑、强化、概括、总结”8个字可以概括,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解疑。

教师必须明晰,学生的预习是帮助教师“找惑”,为学生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落脚点。

   强化。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也许会理解知识,但他们不了解知识的重点,即使知道了重点也未必会掌握,课堂上进行强化势在必行。

强化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要突出针对性、重点性,要体现变化思维。

强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练习、合作讨论、重点讲解、等等。

   概括。

概括就是简化,简化的东西往往能突出核心,核心就是能力。

概括的形式很多,如主题词、一句话、一幅图,等等。

没有概括的课堂很难说是高效课堂。

   总结。

与概括不同,总结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

因此,总结多用于一个知识单元,节概括多用于每一节课。

一课可以没有总结,但必须有概括。

一个知识单元必须有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

   事实上,解疑与强化是教师的初级劳动,概括与总结是教师的高级劳动。

概括与总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

另外,只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建立起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

 

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1、 教学设计精当。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 讲授精炼高效。

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

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以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 主体作用发挥。

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分层教学落实。

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 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

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明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6、 教学目标达成。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两基”落实,当堂练习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良好;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效教学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