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4008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化学键及化合物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MgCl2与NaOH均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均属于离子化合物

B.BaCO3与H2SO4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均属于强电解质

C.乙醇与醋酸,均只含共价键,均属于非电解质

D.氯气与氧气,均只含共价键,均只作氧化剂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第三周期中的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弱

C.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B.从Na到Ar,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11~17号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和3~9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完全相同

D.没有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就没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试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铯比碳酸氢铯稳定

B.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C.可能存在过氧化铯

D.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钾后面

5.A、B、C都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B.原子半径:

A>B>C

C.离子半径:

A2->C->B2+

D.还原性:

A2-

6.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7.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的是(  )

A.NaCl

B.NaOH

C.(NH4)2SO4

D.H2SO4

8.美国《时代》周刊曾评选出十大科学发现,“潜在的新元素”榜上有名。

这种元素暂时被命名为117号元素,元素符号为Up。

在俄罗斯杜布纳实验室里,用

Ca轰击

Bk(锫)生成

Uus和

Uus。

美、日三位科学家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Pd)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从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事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B.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一定是主族

C.从左向右数第13列是第ⅢB族

D.元素周期表中0族元素的单质全部是气体

10.范德华力为akJ·mol-1,化学键为bkJ·mol-1,氢键为ckJ·mol-1,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b>a>c

C.c>b>a

D.b>c>a

二、双选题

11.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的常见氧化物有两种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丙>丁

C.原子半径大小:

甲<丙

D.丙的氧化物能与戊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12.已知主族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决定,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电子层数为n,一般具有这样的规律:

m>n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m≤n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若把这一周期元素全部排满,则下列有关第七周期元素的推论可能错误的是(  )

A.第七周期排满时有32种元素,全部是放射性元素

B.第七周期排满时最后一种的单质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是一种金属元素

D.第七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铝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

A.NaOH

B.MgCl2

C.KBr

D.H2O

14.关于卤族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通常呈黄绿色的也是氧化性最强的

B.单质中通常呈液态的显深红棕色

C.都能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其通式为X2O7

D.氢气与氟气不能共存

三、填空题

15.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草图,表中所列字母代号分别代表某一种元素,请回答:

(1)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左右边界,请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上下边界。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由a、d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分解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字母)。

A.极性共价键B.非极性共价键C.离子键

(4)e、f、k、m对应的单原子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d、m对应的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6)d、e、m的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7)用电子式表示n与m形成的原子个数比2∶1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

16.现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

①A的核电荷数大于2,其气态氢化物H2A在常温下是液体;

②A和B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B2A3,该化合物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

③C+比B3+多8个电子;

④C与D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CD;

⑤CD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后加淀粉溶液显蓝色;

⑥在周期表中E处于C的下两个周期,E单质可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时E的单质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试回答:

(1)E是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D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

____________,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

(3)化合物H2A的性质比较特殊,同温同压下其晶体(固体)密度较液体小。

试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2A3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②我们可以推测出化合物B2A3的性质:

两性偏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5)B、C、E三种元素的金属性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_________。

17.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华裔科学家叶军领导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制造出全球最准确的时钟,两亿年误差不足一秒。

它是一个锶原子钟,比铯原子喷泉钟准确得多,估计将可大大促进不同的电讯网络的发展,将使全球各地的船只导航变得更为准确。

请根据锶、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锶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金属性比钙元素________(填“强”或“弱”),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其原子半径________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2)铯与水起剧烈反应,放出________色气体,同时使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显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碳酸锶是________色粉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精确地测定了锗(Ge)、锌等九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到的新值被作为国际新标准。

已知锗的原子序数为32。

(1)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锗类似于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与硅位于同一主族

②它与铝位于对角线位置,且性质相似

③它位于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

④它位于边界线附近

⑤它是两性物质

(3)材料科学是目前全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寻找半导体材料,科学家应在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寻找元素组成材料,该区域是________。

A.左上角B.右上角

C.过渡元素D.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

19.用

X表示原子:

(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________。

(2)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_________。

(3)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_________。

(4)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N=________。

(5)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g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第Ⅶ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

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装置D的玻璃管中①②③④处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NaOH浓溶液和品红溶液的棉球。

(1)写出装置B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如下原理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依据该原理需要选择A、B、C装置中的________装置制取氯气。

(3)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装置D的________(填“X”或“Y”);导管,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处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根据①②两处棉球颜色的变化得出结论:

Cl、Br、I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上述实验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研究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实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硫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仪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写出实验①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金属钾的性质。

他们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钾排在钠的前面,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

(1)预测钾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钾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燃钾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小块钾投入冷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钾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是(填“游离态”或“化合态”)________。

(3)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时用到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研究金属钾性质的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3.核电荷数小于18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

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化合物XZ3。

请回答:

(1)X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Y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Z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2)化合物XZ3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X、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4.实验室制取氯气,将多余的氯气用100mL1.7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知c(OH-)=0.1mol·L-1(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ClO-和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

(1)吸收氯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被氧化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被还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若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氯气,制备尾气中的氯气所消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

25.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17.55g。

(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MgCl2中只有离子键,A项错误;BaCO3与H2SO4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前者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后者只有共价键,都属于强电解质,B项正确;乙醇与醋酸均只含共价键,乙醇是非电解质,醋酸是电解质,C项错误;氯气与氧气均只含共价键,不一定只作氧化剂,如氯气可以作还原剂,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如锂的金属性比钙弱),选项A错误;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选项B正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硝酸铵等铵盐),选项C错误;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选项D错误。

3.【答案】D

【解析】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A项错;从Na到Cl,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变小,但对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做研究,B项错;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而S、Cl均表示出最高化合价,C项错。

4.【答案】D

【解析】铯是一种比钾更为活泼的金属,氢氧化铯(强碱)的碱性比氢氧化钾的碱性强;碱金属的碳酸盐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5.【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B、C不同周期,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为镁元素,C为氟元素;A、C可形成最低价离子A2-和C-,则A为硫元素。

6.【答案】C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等;非极性键不一定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如过氧化钠、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一定不存在离子键;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等。

7.【答案】D

【解析】Na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Cl形成的NaCl是离子化合物,钠、氯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NaOH中,Na+与OH-间以离子键结合,OH-中O原子与H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NH4)2SO4中

间以离子键结合,

中N与H,

中S与O以共价键结合;H2SO4中,H和O之间、S和O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8.【答案】C

【解析】106Pd和114Pd为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

Uus和

Uus为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不一定相等,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为293.5;117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ⅦA族;106Pd和114Pd的质子数相同。

9.【答案】D

【解析】元素周期表由7个横行,18个纵行组成,其中7个横行为7个周期;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主族和0族都是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都是只有长周期元素组成,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10.【答案】D

【解析】作用力强弱顺序:

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即b>c>a。

11.【答案】AC

【解析】甲、乙、丙、丁、戊依次为碳、钠、硅、硫、氯。

12.【答案】BD

【解析】84号以后的元素均为放射性元素,而第七周期第一个元素其原子序数为87,A选项正确;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化学反应,B选项错误;117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是金属元素,C选项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第七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氢氧化物为碱,与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不相似,D选项错误。

13.【答案】BC

【解析】离子化合物(或离子键)判断确定的方法依据:

①由成键元素判断:

活泼的金属(如ⅠA、ⅡA族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如ⅥA、ⅦA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②由物质类别判断:

强碱、大多数盐、低价金属氧化物等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类化合物等不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③易判错的化合物:

氯化铵、硫酸铵等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铝等不是离子化合物。

14.【答案】BD

【解析】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渐弱,通常呈黄绿色的单质是氯气,它的氧化性比氟气弱;通常呈液态的单质是溴单质,它显深红棕色;氟元素只显负一价,不能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氢气与氟气混合即可剧烈反应,不能共存。

15.【答案】

(1)

(2)KF (3)2H2O22H2O+O2↑ AB (4)S2->F->Na+>Al3+ (5)S2->O2- (6)H2S

(7)

【解析】由表中各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知,a为H元素、b为C元素、d为O元素、e为F元素、f为Na元素、k为Al元素、m为S元素、n为K元素、p为Br元素。

16.【答案】

(1)Cs 

(2)

 I-I 

(3)水结成冰时氢键增多,水分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整齐,分子间空隙增大,密度减小 (4)Al2O3+2OH-===2

+H2O 碱性 (5)Cs>K>Al

【解析】①A的核电荷数大于2,其气态氢化物H2A在常温下是液体,则A为O元素;②A和B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B2A3,该化合物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则B为Al元素;③C+比B3+多8个电子,则C为K元素;④C与D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CD,则D为卤素;⑤CD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后加淀粉溶液显蓝色,则D为I元素;⑥在周期表中E处于C的下两个周期,E单质可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时E的单质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E为Cs元素。

17.【答案】

(1)金属 强 38 5 

 大于 6 1 

(2)无 蓝 2Cs+2H2O===2CsOH+H2↑ (3)白 SrCO3+2H+===Sr2++CO2↑+H2O

【解析】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ⅡA族、铯位于第六周期第ⅠA族;铯具有极强的金属性,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铯;碳酸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易溶于盐酸。

18.【答案】

(1)四 ⅣA 

(2)②③ (3)D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锗属于第ⅣA族元素。

锗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它具有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它是金属元素。

但不能说锗是两性物质,因两性物质是指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且都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如氧化铝、氢氧化铝。

19.【答案】

(1)A-Z 

(2)A-x-n (3)A-x+n (4)22 (5)

(m-x+2)mol

【解析】由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可知,

(1)N=A-Z;

(2)AXn+共有x个电子,中性原子X的电子数为x+n,则N=A-x-n;

(3)AXn-共有x个电子,中性原子X的电子数为x-n,则N=A-x+n;

(4)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为6+8+8=22;

(5)A2-所含电子数为m-x+2,则ng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x+2)mol。

20.【答案】

(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2)A (3)X Cl2+2Br+===2Cl-+Br2 棉球变蓝 Cl2+2OH-===Cl-+ClO-+H2O (4)检验氯气是否被吸收完全 (5)不能 实验无法证明Br和I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

(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即可进行。

(3)检验氯气的性质时,不能先通过NaOH浓溶液,否则会消耗氯气,且起不到尾气吸收的作用,应从X导管进气,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棉球变蓝;氯气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把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放在最后可观察氯气是否被吸收完全。

(5)②处棉球变蓝是由于Cl2与I-发生反应,故不能证明Br原子和I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21.【答案】

(1)同周期 

(2)①试管 ②酒精灯 ③滤纸 ④烧杯(培养皿) (3)B F A C D E ①Mg+2H2O△,Mg(OH)2+H2↑ ②Cl2+Na2S===S↓+2NaCl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周期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