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由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396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的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的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的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的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的由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的由来.docx

《辽宁的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的由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的由来.docx

辽宁的由来

辽宁的由来:

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年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省:

清康熙是在其地设奉天将军。

光绪时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安宁之意改为辽宁省。

辽宁名字的由来,目前官方说法:

天辽地宁.实则不然.辽,代表辽河区域,这一点在很多地名上都可以寻到踪迹,但有意思的是都位于吉林省境内.比如地名来说,吉林省的双辽市,属西辽河流域;东辽县,辽源市等等,位于东辽何流域.宁,则多少有些祈祷上苍的意味,可谓地宁.综上所述,辽宁名字的实际寓意就是祈求辽河流域的安宁。

沈阳

一说:

沈水之北谓之沈阳。

过去人们把浑河称为沈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因其座落在浑河北面,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沈阳。

二说:

金末,这个地方叫沈洲。

蒙古大军攻取辽东,沈州遭劫难,毁于战火,城池市井毁损凋蔽。

不久,元政权将前来投靠的大批高丽军民分成两部,开始在沈州旧址重建城池,渐渐恢复旧时的面貌。

后来又将辽阳、沈州并存的两个总管府合并为一,称沈阳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

至此,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沈阳的名字。

鞍山

鞍山之名源于明代鞍山驿堡,取名于南郊的马鞍山。

因为此山很像摘下来的鞍子。

 

抚顺

抚顺一名源于抚顺城。

抚顺城是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年)明朝为防范东北女真族袭扰,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修筑的辽东十八城之一。

名为“抚顺城”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

一九三七年析抚顺县抽一部分置市,故得名抚顺市。

 

盘锦

在明朝的版图上,盘锦市地域大部分为广宁所辖。

古驿道也大致沿边墙方向由西北向东南斜穿而过,驿马方—闾阳驿—盘蛇驿—高平驿—沙岭驿等皆为当时重要驿站。

盘锦名称的由来,始于盘锦苇场的建立,当年曾拟三个名字(即:

辽凌、辽大、盘锦)上报中央造纸局,一九五零年十月经批复圈定“盘锦”作为场名,是根据苇场西部有条

盘锦河而定,从此以后盘锦的名字正式出现在地图上。

 

本溪

本溪得名于本溪湖。

本溪湖位于市内,湖面不及15平方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湖了。

别看湖小,却也小有名气,曾被列入关东十景。

清代同治年间处士高升先所书"辽东本溪湖"刻石于湖口,湖旁筑有慈航古寺,建于明末,梵音香火曾盛极一时。

此湖四周峰峦回抱,外阔内狭,极似犀牛角做的酒杯,故称“杯犀湖”,谐音“本溪湖”。

从此,以湖名市。

1939年正式设立本溪湖市。

新中国成立后,才去掉“湖”字,定名为本溪市。

 

辽阳

据考古发现,太子河流域中游,分布着许多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远在六七千年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

辽阳古称襄平。

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

辽阳名称始于汉代。

据《汉书·地理志》载:

“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莽曰辽阳”(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

“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

 

锦州

   锦州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历代相传,人烟不绝,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

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

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

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

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

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

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

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

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

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

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川府。

 

铁岭

铁岭原为"铁岭卫"的简称,如同天津原为天津卫、沈阳原为沈阳卫一样,原来都是明朝军事组织的名称。

人推测此地或有铁矿,因铁而得名。

也有一些民间传说,例如说在铁岭城内钟鼓楼那的一条路坚硬如铁,别的路到春天时大多都翻浆,而唯有那条路从不翻浆,所以就把这儿叫做铁岭云云。

 

大连

 

据史料记载,当时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已开始在中国传教,在传教过程中根据中国语言的发音,将今日大连湾标注为“dalian”,译成汉文便成为“大连”二字。

因当时在该地正流行着一种盛装钱币的布口袋,名叫“褡裢”,堪为吉祥。

而且大连湾口外的三山岛有两岛相连,形状酷似前后搭肩的“褡裢”,当地居民便称其岛为“褡裢岛”,将该岛以北的海域称为“褡裢湾”。

但“褡裢湾”何时改为今日的“大连”二字?

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五年即1879年10月28日北洋大臣李鸿章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其中有“金州”、“大连湾”字样。

由于朝官所倡,“大连湾”一名一经出现,便立刻在该地流传开来。

1860年,英国舰队司令约翰·瓦特将该国军舰开进此地,在海图上标注为“dalianwan”即大连湾,用英国女王的名字将今日大连港一带标注为“维克特里亚湾”,将大孤山港标注为“奥典湾”。

后来,日本人根据约翰·瓦特所制的海图,将“dalianwan”译为“大连湾”。

沙俄统治时期,这里还有过一个俄国名字,叫做“达里尼市”。

大连一名,作为特定的地名和行政区域而单独使用,始于日俄战争结束的1905年8月。

当时日本取代了沙俄对旅大的统治,日本当局于8月27日,以辽东守备军第三号通告,将当时沙俄所起的“达里尼市”改名为“大连市”。

营口

营口在三国时称辽口,两晋时称历抹口,明朝时称梁房口,清代称没沟营,1866年(清同治五年)改称营口。

没沟营演变为营口是"没沟营口岸的简化"(据《中国古今历史地名大辞典》载:

"盗船三只闯入没沟营口岸----"。

咸丰五年春二月(1855年3月)"拨师船五只驶赴牛庄没沟营口外攻剿-----"。

同年六月初十(7月23日)"复有盗艇三十二只直入口内扑岸。

经兵勇轰击,毙匪多名,盗艇仍盘距营口-----"。

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英船一艘进入没沟营海口----"。

同年八月二十七日(10月3日)"法军舰驶入没沟营海口-----"。

1866年以后,《清实录》的记载则直写营口之名。

同治四年十一月(1866年1月)"拨津郡洋枪队防护营口"。

因"营口一无所持,洋枪队驰赴营口后扼要驻扎-----"。

同治五年七月二十一日(1866年8月30日)"著费荫魁所带洋枪队五百驻营口"。

同年十一月(12月)"设奉天、锦州、山海关兵备道----即于营口值班"。

1867年1月3日,"增设营口海防同知厅",清政府首次直接以营口命名地方衙门。

《清史稿》在营口条下记载:

清初有蒙古人在此张幕而居。

蒙古人怎么在营口"张幕而居"呢?

查清《圣祖实录》确实在康熙二十七年"拨张家口外巴尔虎蒙古暂驻牛庄一带游牧",二年后分别安置在熊岳、奉天各地。

正如《营口市志》大事记卷记载:

"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名营子。

又因潮水沟在潮退时沟涸(无水),涨潮时沟没于水,故称没沟营。

"

阜新

阜新市名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在此地设置的阜新县。

其含意有二说。

  一说是“山阜日新”。

  二说是“物阜民新”。

当为此地物产丰富、人民逐年兴吐之意。

  一九四零年置市时,以此得名。

丹东

丹东市原名“安东市”。

“安东”一名源于唐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设置的安东都护府。

意有安抚东部或东部安宁之意。

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首置安东县(治所今沙河镇)。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在安东县的基础上置安东市。

一九六五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安东市改为丹东市,意为红色的城市。

朝阳

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

另据民国二年《朝阳县志》记载,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乃取“朝阳”二字命名。

葫芦岛

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卷一山川,宁远卫条目下,列有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

对葫芦岛则注明:

“在海岸四十里,半山入海”两行小字。

其后,天启三年(1623年)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奏报关东情形疏》和中国革命先躯孙中山《建国大纲》以及其他许多文献,都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

清朝末叶,经过英国工程师秀思勘测,并由清廷、中华民国、伪满洲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阶段几次建筑海港,以及其后海港在军事、交通、贸易诸方面发挥出的显著作用,葫芦岛已蜚声海内外。

 

岫岩

“岫”指有穴的山,岫岩县位于黄海之滨,因受海潮冲击岩石形成许多洞穴,因此而得名。

 

开原

开原一名由来己久。

元太宗七年(一二三年)曾在黑龙江境内设置开元万户府,后来治所移到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

元成宗元贞二年(一二八六年)改开元万户府为开元路。

明洪武二十一年(一三八八年),开原路治所又移到咸平府(今辽宁开原老城),并改元为原,“开原”名称由此而来。

 

法库县

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中游右侧。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法库直隶厅。

法库,系满语,意为鱼梁,即捕鱼的矮堰。

法库县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北部,其名称由来,现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从山得名说。

1、据《满文老档》记载: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八月“十七日,圣汗闻法库山喇嘛满珠习礼胡图克图卒,遣察汉喇嘛、毕里克图囊苏往视之。

又载:

崇德元年八月二十七日,“是日,奉命往吊法库胡图克图喇嘛之察汉喇嘛、毕里克图囊苏还。

”从这两段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后金皇太极时,有个喇嘛叫满珠习礼胡图克图来法库山修道。

八月十七日,皇太极闻讯,满珠习礼胡图克图喇嘛病死于法库山,立即钦派察汉喇嘛和毕里克图囊苏从盛京到法库山吊唁,十天后返…

 

双台子

明朝年间,朝廷在关外(山海关外)大筑边防。

有一年,修筑工匠们,在一个不到二十户人家的村落的小沟边上,夯土筑成两座台子。

这台子既不象烽火台,又不象炮台,它是里程标记,还是备为作战时用之工事,不得而知。

  年月久了,两座台子经不起风吹雨淋,剥落侵蚀的很厉害。

一天,两座台子竟不知怎么倒塌了,其中一台露出一块碑碣来,碑上刻有“台子沟,台子沟,台子倒了出码头”的字句。

台子倒后,果真小沟逐年扩展,水深沿陡,可航行三桅大船.由于船只来往多起来,这个无名的荒凉小村也兴旺起来,行商店栈多了,粮站、榨油、酿酒作坊也相继出现。

  小村无名,大船航驶、停泊在何地得有个地名,船工们听说这里有过两座台子,于是就顺口说叫“双台子”吧!

从此“双台子”这名字就传开了。

兴隆台

传说大明年间,朝廷认为这地方紧要,就修了大堡子城,还修了一溜子墩台。

那时候,这台子跟前没有住户人家,一遇到战事,大堡子的驻兵才到这台子顶上点狼烟向京城告急。

  传说早先前祖辈来这里落脚的时候,这台子就塌个大窟窿了。

说是有条大长虫无故害了一个放牛娃的性命,便爬到台顶子上避难去了。

天神知道后,从天西北发来股黑云,一阵霹雳闪电直冲台子猛轰,硬是把长虫精烧焦了,墩台也落得个碾砣子大的窟窿,打这以后,这里便叫窟窿台了。

由于这地方田荒土咸,庄户人一年到头汗没少流,累没少挨,日子过得总是亏空,老人们说是窟窿台的屯名不祥,才使得家家年年都有“窟窿”。

这还不算,就连驻守大堡子的徐领兵,也因为窟窿台走了倒运,有一年金兵刚打过三岔河,离这还有百八十里呢,徐领兵就鞋底子抹油跑到广宁去了,为啥跑?

还不是窟窿台的窟窿正冲东南,交仗了也得出窟窿。

往后,这台子不点狼烟了,没用了的窟窿也没人堵。

  在台子跟前住的人家为图吉利,就把窟窿台改叫兴隆台了,如今还能看见台子底的不少青砖碎瓦。

首山

首山一名千山之首.或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