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93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七 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扩展

林则徐后代在美国

美国华裔妇女刘蕙仪不久前就任达拉斯郡刑事法庭第七庭法官,引起当地侨界巨大反响。

这不仅是因为刘蕙仪是北德州地区第一位华裔法官,更重要的是她的玄曾祖父是晚清禁毒英雄林则徐。

今年不到40岁的刘蕙仪出生在达拉斯市,在家排行老大,她的父母刘俊业和谢玲都来自中国台湾。

刘俊业是得州仪器公司最早期的华裔高级主官,谢玲是位著名美食家。

1993年,刘蕙仪在休斯敦南得州法学院攻读法学学位。

1995年到达拉斯后,刘蕙仪一直在达拉斯郡法院任检察官工作。

高考真题精选

2006高考题

1.(2006广东高考,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地区的农民斗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目给出的歌谣中的重要信息有“天兵”“杀妖”“南京城”“田地分”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太平天国运动。

2.(2006江苏高考,6)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答案:

B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对一些重要历史文献内容的再认能力的考查。

“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设想最早见于《资政新篇》。

3.(2006全国高考文综Ⅰ,39)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下图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

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

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参考答案:

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解析:

审题时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对近代中国经济”,二是“双重影响”。

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

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等,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出现严重的外贸逆差等。

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有利于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创办;有利于近代城市兴起等。

4.(2006江苏高考,28)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和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

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

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1)三者的性质与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历史的启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解析:

本题的亮点在“分析”。

分析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论证方法,其根本之处就在于指出其实施或者理论根据。

本题“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重在分析性质,就是指出相关性质在理论上的依据,再依据历史事实说明其影响,三者的性质如何、根据为何、影响怎样就成为回答本题的逻辑思路。

三者的“性质”就是指他们各自代表哪个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根据”就是指他们怎样代表该阶层的利益与意志。

至于“历史启示”,回答时要着眼于三种主张的依次递进以及中共主张的科学性来思考。

2005高考题

1.(2005全国高考文综Ⅰ,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协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识记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相关内容。

A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和C项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

2.(2005全国高考文综Ⅲ,14)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洪秀全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他宣传的起义思想不可能综合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排除含②的选项。

3.(2005上海高考,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下图反映的是(  )

A.冯子材守镇南关   

B.李秀成打洋枪队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林则徐虎门销烟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池子中浓烟滚滚,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只有虎门销烟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4.(2005天津高考文综,21)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答案:

C

解析:

1861年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列强进一步向中国倾销商品。

由题干中的“实质问题”的限制,可以排除A、B、D三项。

5.(2005广东高考,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种特权开始于(  )

A.1840年   B.1843年

C.1858年   D.1860年

答案:

B

解析:

本题提供了一则材料,读材料可以判断,这里所谓的“城市国家”就是指租界,在这里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而租界的建立是在鸦片战争后,由此判断应选B项。

6.(2005广东高考,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  )

A.西方基督教教义   B.儒家大同思想

C.农民的平均主义   D.道家无为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掌握。

洪秀全宗教理论是指拜上帝教的“三原”,它反映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7.(2005辽宁高考综合,7)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A.讲究训诂考据

B.提倡“经世致用”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由此可以排除A、B两项。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启迪着人们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项是维新派的主张,可排除。

8.(2005辽宁高考综合,8)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答案:

B

解析:

《资政新篇》与洪仁玕个人在香港的特殊经历有关,它不是革命实践的产物,排除A项。

它根本没有实行,排除C项。

它与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没有关系,排除D项。

9.(2005江苏高考,8)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

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

答案:

A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迫切愿望,但关于圣库制度的规定超越了农民阶级的特性,不可能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它反映的是农民阶级反封建而不是反帝的愿望,而且它只要求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并不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10.(2005天津高考文综,37)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

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

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

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参考答案:

(1)①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

②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①天朝上国(华夏至上)。

②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①由“鄙夷”到“师夷”。

②萌发新思想,开眼看世界,探索教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4)①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

②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

③实质:

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

解析:

(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推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朕独爱之如一”,虽然有点贬低前人和自我夸奖的味道,但基本符合史实。

他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既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又丰富了中华文明,也成为唐朝前期盛世出现的原因之一。

(2)由材料中的“天朝”“外夷”等可知,清朝——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的“华夷”观是天朝至上、华夏至上、华夷有别。

这种落后甚至是愚昧的思想及不断下降的国力使清朝在外交上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近代欧洲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更加愚昧无知、更加落后直至被动挨打。

而被动挨打的结果就是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解题的技巧在于多列一些要点,防止不必要的丢分。

(3)材料二对“夷”不屑一顾,而材料四则是“师夷”,虽然仍把外国谓之为“夷”,但“鄙夷”已经发展为“师夷”,不再谓外国人先进的技术为奇技淫巧,而准备去学习外国人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

第二小问必须把握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中的“近代社会”时间提示和分值的提示作用,充分认识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而不能仅仅局限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这种“师夷”的观念不仅包括“师夷长技以制夷”,还包括“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直至“民主、科学”等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的内容。

本题参考答案有不完善之处,还可以列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答案。

(4)材料五中的“白人的责任”表达了白人优越、白人先进、白人高人一等的观点。

材料五中“欧洲诗人”“传播开来”“离家远去”表示了欧洲是世界文明中心的观点。

材料五中的“去满足俘虏的需要”表达了美化殖民侵略活动,把殖民扩张等同于传播文明的错误观点。

上述观点的背景从宏观上讲是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具体地讲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开始了。

工业革命后,列强抢占市场、输出商品,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加紧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步伐。

诗人观点的实质就是用传播文明掩盖侵略扩张,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是他颠倒了因果关系。

我们不能因为西方殖民者客观上传播了近代文明而否认其主观上罪恶的侵略目的及侵略本质。

11.(2005上海高考,3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请完成: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参考答案:

(1)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2)郑和:

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

徐光启:

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林则徐:

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1)问要注意应分别回答三人对外交往的史实,并且须把教材上涉及的内容答全。

(2)问则应先答出三人分别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然后再总结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2004高考题

1.(2004全国春季高考,19)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  )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准许华工出国

D.开放通商口岸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记忆能力。

只要记住三个条约的内容,就可以准确选出正确答案。

A项是《黄埔条约》的内容,B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C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因此答案是D项。

2.(2004上海高考,1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辨析、理解能力。

结合材料的时间和雨果在信中提到的圆明园,可以判断出这一罪行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据此可知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英法联军。

本题容易误选D项,解题时应明确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进入北京的,这时距圆明园被烧已经40年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2004江苏高考,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比较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相似历史事件的比较、辨析能力。

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可首先排除D项,因为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的。

A、C两项虽然是这两次战争的相似之处,但不能充分体现两者的联系,以上三项均可排除。

只有B项正确,因为这两次战争发动的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性质都带有侵略性,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2004广东高考,8)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来看,只有A项不是其影响。

虽然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5.(2004广西高考,6)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破坏

D.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

所谓“领事裁判权”,就是指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自此,一些外国烟贩、不法分子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历年易考知识解析

1.(2006全国高考文综Ⅱ,12)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意味着(  )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答案:

B

解析:

所谓“片面最惠国待遇”又称“利益一体均沾”,即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特权,除割地、赔款外,其他权益英国均享有;同样,英国攫取的特权,其他列强也可享有。

本题与2004年广西卷选择题的第6小题“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如出一辙。

只是把“领事裁判权”变换成“片面最惠国待遇”。

2.(2005全国高考文综Ⅱ,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答案:

B

此题与2001年春季高考题第7题“姚莹所著的《康NF193纪行》一书介绍了A.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B.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C.世界各国的政治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很相似,这两道题考查的重点都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的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内容。

所以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和细化,决不能粗枝大叶。

3.(2004全国高考文综Ⅰ,15)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徐继畬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輶纪行》

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答案:

A

解析:

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此题是在人教版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七节课后习题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原题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于A.《海国图志》B.《康輶纪行》C.《瀛环志略》D.《资政新篇》。

比较两道试题可以看出,此高考题几乎就是课后练习题的重新翻版,此题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后练习进行举一反三,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扩展和深化。

考点透视

考点1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对海外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中国禁烟为借口,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由于当时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可耻地失败了。

考查重点

对此考点的复习重在理解和分析,如正确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原因、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对于一些概念如自然经济、闭关政策、出超和入超等要准确理解。

其次要准确记住本考点的基本史实。

考点2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革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查重点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这部分内容在考试过程中最容易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

对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此考点中有几个概念要准确理解,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等。

考点3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侵略权益,于1856~1860年联合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再次战败,被迫同英、法、俄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查重点

理解和掌握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割占的中国领土。

对于教材中的插图,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香港地区图》等要特别注意。

考点4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是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同时,由于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考查重点

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对一些知识点的比较和分析,如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和联系、《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本质区别、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区别等;正确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原因、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太平天国所具有的新的时代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等,还要注意对教材中的插图的理解和掌握。

考点5新思想的萌发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

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这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其《海国图志》阐述了作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