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912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8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学复习题Word 文档.docx

气象学复习题Word文档

一、概念:

1.气象学:

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气象要素:

用来表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3.应用气象学:

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同各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包括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水文气象学、航空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以及污染气象学等。

4.农业气象学:

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学科。

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5.干洁大气:

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6.辐射:

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7.基尔荷夫定律:

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8.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9.维恩位移定律: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10太阳常数:

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1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12.分子散射:

当散射质点较小(如空气分子等)时,此时散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称为分子散射。

13.漫射:

当散射质点增大(如云滴、雾滴、尘埃等),半径大于10μm时,此时散射量不再随波长而变,即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称粗粒散射(或漫射)。

14.温室效应:

大气中微尘和CO2的增加,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15.阳伞效应:

大气中微尘和CO2的增加,犹如在阳光下撑了一把伞,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大气的阳伞效应。

16.光合有效辐射:

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光合有效辐射(380~710nm)。

17.生理辐射:

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

18.光周期现象:

日照长度决定着很多作物的开花时间,每年作物开花时间的早迟,决定于白天光照与夜晚黑暗的交替及它们的持续时间。

作物对日照长短的这种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19.光饱和点:

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20.光补偿点:

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21.光能利用率:

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或(生理辐射)的百分比称为光能利用率(太阳能利用率)。

22.辐射逆温:

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23.逆温: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4.逆温层:

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25.干绝热变化: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绝热变化,其值约为1℃/100m。

26.湿绝热变化:

未饱和湿空气上升时,先按干绝热过程降温,到达凝结高度后水汽达到饱和时出现凝结。

饱和气块继续上升,如果其凝结出来的水滴或冰晶不脱离原气块,始终跟随气块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27.三基点温度:

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28.农业界限温度:

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29.积温学说:

(1)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因子对生物的发育起着主要作用;

(2)生物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对于某些时段的发育,还存在着上限问题;(3)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

30.活动积温:

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31.有效积温:

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32.净效积温:

生物在某一发育期或整个生育期中净效温度的总和,称为净效积温。

当实际温度超过某发育期的最适温度时,其超过部分对生物的发育是无效的,此时净效温度等于最适温度减去生物学下限温度,除此这外,净效温度等于有效温度。

33.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4.农田蒸散:

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35.冰晶效应:

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难)。

36、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37、地转风: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作水平运动时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这两力达到平衡时,空气会作水平等速直线运动,此时的风叫做地转风,以Vg表示

38、梯度风:

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水平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上的力,除了气压梯度和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三力达到平衡的风,称为梯度风。

39、水平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作用而产生的使运动空气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水平分力叫水平地转偏向力。

40、干绝热直减率(γd):

在大气静力条件下(即气块的气压时时都与周围大气的气压处于平衡),干绝热升降引起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γd=-dT/dZ),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据计算,γd=0.98℃/hm,实际工作中取γd=1℃/hm。

41、白贝罗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南半球相反。

42、摩擦风

参考答案:

有摩擦力参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保持平衡条件下所产生的风称为摩擦风。

43、焚风

参考答案:

是由于空气下沉运动,而使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一种干而热的风。

通常指气流越过山顶后由山上吹下来的热而干燥的风。

44、山谷风

参考答案:

在山区,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谷风,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山风。

这种风向昼夜交替的地方性风称为山谷风。

45、大气活动中心

参考答案:

由于海陆分布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46、季风

参考答案:

范围地区盛行的、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

47、海陆风

参考答案:

晴稳天气时,海岸附近,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向昼夜交替的地方性风称为海陆风。

48、峡谷风

参考答案:

在两高地对峙的狭窄谷口,常观测到流速比附近地区大得多的风,称为峡谷风。

49、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

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表现,称为大气环流.它既包含着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又包含着一些中、小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

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50、切变线

参考答案:

呈气旋(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性转变的两股不同方向水平气流的分界线称为切变线。

在天气图上,表现为风向的不连续线。

在天气学中,切变线一般是指低空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

51、气旋

参考答案:

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52、锋

参考答案:

当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时,两气团之间有一交接过渡区,称它为“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53、高空冷涡

参考答案:

高空冷涡系指位于高空且中心气压较四周为低,并有冷中心相配合的涡旋天气系统,简称冷涡。

参考答案:

气候系统是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55、天文辐射: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称天文辐射。

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短。

56、阳伞效应参考答案:

由于大气中微粒的散射和云层的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这种效应好像是在地面上撑起巨大的遮阳伞,所以叫阳伞效应。

火山爆发、沙尘暴等造成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及云量增多,都会加强阳伞效应,使地面气温降低。

57、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

Greenhouse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58、洋流

参考答案:

大规模的海水在水平方向上的定向流动,称为洋流。

59、小气候

参考答案:

 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通称小气候。

60、活动层

参考答案:

 凡能籍辐射作用吸热或放热,从而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或其它物质层)温度状况的表面,称为活动面或活动层。

61、干燥度:

干燥度是衡量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标。

又称干燥指数。

用地面失水(如蒸发、径流)与供水的比值表示。

比值越大,表示气候越干燥;比值越小,气候越湿润。

62、霜冻

参考答案:

指在一年中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季节里,夜间土壤表面和植物表层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现象。

63、无霜期

参考答案:

终霜到初霜之间的时期,称为无霜期。

64、干热风

参考答案:

干热风:

是高温、低湿及伴随一定风力而造成大量蒸发的一种灾害天气。

65、干旱

参考答案:

干旱是指在农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相适应,而使农作物产量降低的天气现象。

66、冷害

参考答案:

是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接近20℃条件下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

67、洪涝

参考答案:

由于长期阴雨和暴雨,雨量过度集中,出现河水泛滥,山洪暴发、土地淹没,作物被淹或冲毁的现象,是为洪涝。

68、霜期

参考答案:

从秋季的初霜开始到第二年春季的终霜止,这段时间称为霜期。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农业生产______与______气象条件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相互作用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3.农业气象学是____农业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气象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平行_______观测。

5.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__相态_____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__长波____辐射。

6.大气由三部分组成:

__________干洁大气、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气溶胶粒子)。

7世界气象组织依据__大气温度和水分___垂直分布、__电离___现象和__扰动___程度等现象对大气进行垂直分层。

8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分为____对流层____、_平流层____、__中间层(高空对流层)_、_暖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__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______、__垂直运动、___、__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___________。

10_暖(热)层又称电离层,具有反射___无线电波_______的能力。

11___平流__________层大气透明度好,适宜于飞机的飞行。

12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又称___高空对流___________层。

13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_____1_________。

14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____黑体________。

15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直接或间接的依靠来自____太阳或太阳辐射____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16由于辐射的波长不同,一般把太阳辐射称为__短波____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称为__长波__辐射。

17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瓦/米2或w/m2__,光照强度的单位是___勒克斯或lx。

18辐射强度的单位是_瓦/米2或w/m2,光通量密度的单位是流明/米2或lm/m2___。

19黑体辐射具有最大辐射能力的波长随温度升高逐渐向__短波____方向移动的特点。

2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包括___吸收_______作用__散射_____作用和____反射______作用。

2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选择___性。

22.光是从__光质___________、__光长___________和____光强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影响植物的。

23.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将植物分为长日植物、_短日植物__植物、_中性植物____。

24.短日性植物是指只有在光照长度__短于_一定临界值时开花的植物。

长日性植物是指只有在光照长度__长于___一定临界值时开花的植物。

25.热量交换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

辐射热交换、_______分子传导、流体流动、潜热____.

26.地面和低层大气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__辐射热交换(辐射).

27.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冷而重的空气下沉,这种空气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称为湍流或乱流.

28.流体流动主要包括对流、平流、_湍流或乱流____三种形式。

空气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有对流、___平流_____和乱流。

29.凸地的温度日较差比凹地___小___________。

30.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可以分为__日射型(受热型),___、___辐射型(放热型)__和转变型三种类型。

31.近地层气温与土温的垂直分布相类似,可以分为___日射型(受热型)__、____辐射型(放热型)__和转变型三种类型。

32.大气条件不稳定的判定条件是___γm<γ<γd。

33.气绝对稳定的判定条件是_____γ<γm。

34.大气绝对不稳定的判定条件是_____γd<γ。

35.对作干绝热升降运动的气块而言,大气是___稳定___________的。

36.作物的三基点温度,具体讲是__生物学下限__温度、__最适__温度和___生物学上限_____温度。

37.界限温度是标示着某些重要__物候现象____或__农事活动__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38.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持续日期称为___农耕期___________。

39.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持续日期称为___农闲期___________。

40,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升高(增大)__________。

41.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降低(减小)_。

42.农田蒸散是由植物蒸腾__和__土壤蒸发组成。

43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

一是增加大气中的__水汽含量____________,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___降低温度_________。

44.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即__凝结(凝华)增长___________和___碰并增大___________。

45.空气冷却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

__辐射冷却______、__绝热冷却___、__接触冷却____和混合冷却。

46按云的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__层状云(滑升云)__和_波状云(波动云)__。

47.水分是作物光合作用合成____有机质__________的原料。

48.作物的水分临界期较短的作物和品种适应不良水分条件的能力___强(较强)___________。

49.一般植物水分临界期为____花芽分化旺盛时期__________。

50、地面与空气之间主要通过辐射、乱流(或空气流动)、潜热交换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章节:

第七章、气压与风知识点:

参考答案:

辐射、乱流(或空气流动)、潜热交换难易程度:

51、大气为绝对不稳定的判定条件是γ>γd。

章节:

第七章、气压与风

知识点:

气压难易程度:

52、大气条件不稳定的判定条件是γm<γ<γd。

章节:

第七章、气压与风知识点:

气压

53、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达到平衡时的风。

章节:

第七章、气压与风难易程度:

难知识点:

参考答案: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

54、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章节:

第七章、气压与风

知识点:

气压

55、在摩擦层中,风向与水平气压场的关系是风斜低压。

章节:

第七章、气压与风

知识点:

56、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

章节:

第七章、气压与风

知识点:

57、季风主要是因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

章节:

第八章、大气环流

知识点:

季风与地方性风难

58、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盛行西风。

章节:

第八章、大气环流

知识点:

三圈环流难

59、北半球由南向北的四个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章节:

第八章、大气环流

知识点:

三圈环流

参考答案: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难易程度:

60、锋面是温度等剧烈变化的天气系统。

章节:

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知识点:

61、西南涡是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700毫巴或850hPa高空的天气系统,东移会造成长江流域_降水___天气。

章节:

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知识点:

高空天气系统难

62、反气旋内的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知识点:

气旋与反气旋

63、天气图方法预报未来天气的四个步骤__观测、通讯、填图、绘图分析___。

章节:

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知识点:

高空天气系统难

64、气候是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章节:

第十章、气候难

知识点:

气候参考答案:

太阳辐射、宇宙地球物理因子、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64、大气上界的天文气候,具有因_纬度____而不同,随__季节___而变化的特点。

章节:

第十章、气候

知识点:

气候

65、大气环流对于高、低纬度之间和海陆之间的_水分____,__热量___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章节:

第十章、气候

知识点:

气候

66、山地的降水量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随着高度的增高而_增加____,尤以__迎风___坡更明显。

章节:

第十章、气候

知识点:

气候难

67、某沿海地区若受暖洋流影响,则具有__海洋性___的气候特点:

若受冷洋流影响,其气候特点是_大陆性____。

章节:

第十章、气候

知识点:

气候

68、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

章节:

第十章、气候知识点:

气候

参考答案:

改变下垫面的性质、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人为地释放热量

难易程度:

69、寒潮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风和降雪。

章节:

第十一章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70、初霜冻和终霜冻分别是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和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冻。

章节:

第十一章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71、梅雨开始称为入梅,结束称为出梅,梅雨天气不明显为空梅。

章节:

第十一章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72、冷害的四种类型为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稻瘟病型。

章节:

第十一章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73、按干旱的成因分类,有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三种类型。

三、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D)。

A、大气物理学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

2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单项选择题:

3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C)。

A、几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氮、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二氧化碳。

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D、臭氧能吸收波长小于0.175mm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4在大气的所有气体中,对农业作用最大的气体有O2、H2O、CO2

和(B)。

A、H2B、N2C、NH3D、CH4

3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大气层是(A)。

A、近地气层B、平流层C、电离层D、散逸层

5CO2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是因为它(B)。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D、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

6臭氧在(C)km处含量最高。

A、0-10B、12-15C、20-25D、15-25

7下列关于地球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B)。

A、干空气是混合气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液化。

B、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相变的气体成分。

C、臭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20~25㎞的气层中,主要吸收红外辐射。

D、气溶胶粒子能够削弱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8在CO2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C)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B)。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大气中的水气(B)。

A、对地面有降温作用B、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集中在近地气层及以上的大气层D、随海拔高度变化较小

11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B),有利于光合作用。

A、N2B、CO2C、O3D、H2O

12干洁大气的主成主要包括(B)。

A、O2、O3、CO2和固体微粒B、N2、O2、ArC、O2、CO2、ArD、N2、CO2、O3

13大气结构指大气(C)。

A、从地面到大气上界空气的成分变化。

B、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

C、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特征。

D、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组成成分。

14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C)。

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

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

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15.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B)℃/100m。

A、0.5B、0.65C、0.8D、1.0

16.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A)。

A、基尔荷夫定律B、普朗克定律C、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D、维恩定律

17.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