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89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轮机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汽轮机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汽轮机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汽轮机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汽轮机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轮机考试.docx

《汽轮机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机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轮机考试.docx

汽轮机考试

1、汽轮机本体结构概述

本厂C50-8.83/0.785型汽轮机为单缸、抽凝式汽轮机,本体主要有转子部分和静子部分组成。

转子部分包括整锻转子、叶轮、叶片、联轴器、主油泵叶轮等;静子部分包括汽缸、蒸汽室、喷嘴组、隔板、汽封、轴承座、调节汽阀等。

本机汽缸为单缸结构,由前缸、中缸、后缸组成。

机组的滑销系统有纵销、横销、立销组成

汽缸排汽室通过排汽接管与凝汽器刚性连接

本机有高、低两个蒸汽室

本机两个喷嘴组-高压、低压喷嘴组。

本机共有14级隔板,1-9级为围带焊接式隔板,10-14级为焊接式隔板

汽封分通流部分汽封、隔板汽封、前后汽封。

16级动叶,其中一级双列调节级、一级单列调节级、十四级压力级,其中五级扭叶片。

1.轴承

汽轮机前轴承与推力轴承成一体,组成联合轴承。

1、手动投入盘车:

压住投入装置上的手柄,反时针旋转蜗杆上的手轮,直至小齿轮与转子上的盘车大齿轮完全啮合,松开手柄,启动盘车电机,投入盘车。

汽轮机主油泵出口油压为2.0MPa。

高压油经出口逆止阀后,分成二路:

一路通入调节保安系统;一路供给注油器。

注油器采用二级并联式:

第一级出口油压为0.15MPa,供主油泵进油;第二级出口油压为0.25MPa,经冷油器、滤油器供机组轴承润滑用油。

调节系统重要参数

1)调节系统迟缓率≤0.25%。

3)转速摆动值≤15r/min。

4)高压油动机行程:

160mm(标定后数值)。

5)低压油动机行程:

200mm(标定后数值)。

6)低压抽汽压力迟缓率为≤1%,不等率0—10%可调。

7)调速范围从0到3180r/min。

8)甩额定负荷时,转速最大飞升值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之内。

1.保安系统包括机械液压保安系统和电气液压保安系统两部分。

2.抽汽系统

第三级后抽汽为一级非调节抽汽,至2#高压加热器。

第六级后抽汽为二级非调节抽汽,至1#高压加热器(可供非调整中压抽汽)。

第七级后抽汽为三级调节抽汽(低压抽汽),分别至高压除氧器供汽和工业供汽母管供汽,并1#、2#机分别通过#1、#2机减温器至供汽母管。

第十级后抽汽为四级非调节抽汽,至3#低压加热器。

第十三级后抽汽为五级非调节抽汽,至2#低压加热器。

第十四级后抽汽为六级非调节抽汽,至1#低压加热器。

3.轴封系统(由里向两头)

1.高压端轴封第一档漏汽与二级抽汽母管连接。

2.高压端轴封第二档漏汽通入五级抽汽或除氧器汽平衡母管(汽机在抽汽工况运行时,当汽轮机进汽量>200t/h时,第二档漏汽必须切换至除氧器平衡管)。

3.高压端轴封第三档漏汽与六级抽汽连接通入1#低压加热器。

4.高压端轴封第四档及低压端轴封第一档接至均压箱,均匀箱轴封供汽。

5.高压端轴封第五档漏汽与低压端轴封第二档漏汽及自动主汽门、调节汽阀门杆漏汽由轴封加热器抽出。

DEH其工作原理是:

DEH控制器采集来的各参数(包括转速、功率、油动机LVDT位置反馈)通过运算给出一个总阀位信号,以该信号控制DDV阀的阀口启闭及大小,从而控制错油门下控制油压力的大小,进而控制油动机动作,完成汽机转速控制和负荷控制。

汽轮机禁止在下列情况下启动或投入运行:

1)主要仪表不能投入(如转速表、真空表、主蒸汽压力表、主蒸汽温度表、上下汽缸温度、轴向位移、相对膨胀批示器、调速油压、润滑油压、油温表、油箱表、油箱油位计、DCS等主要表计)及各保护装置失灵。

2)调节系统不能维持空负荷运行或危急保安器动作不正常,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抽汽逆止门动作失灵、卡涩或关闭不严。

3上下汽缸温差在升速前大于35℃或升速过程中大于50℃。

4高压启动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盘车装置等设备其中之一工作不正常。

5调速系统静态试验不合格及调节系统存在卡涩、摆动不能消除。

6盘车工作不正常或盘车时汽机内部有清楚的摩擦声。

7汽缸或主蒸汽管道保温不良。

8汽轮机各保护装置工作不正常(如轴向位移保护、凝汽器真空低保护、润滑油压低保护等)。

9主要仪表监视信号之一失灵(如转速、轴向位移、胀差等)。

10油质不合格或油温低于极限值(25℃)或油位在最低油位以下。

11仪表或热机保护电源失去。

12甩去全负荷后,调速系统不能控制转速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范围内。

13汽轮机真空不能维持在-58KPa以上。

轴向位移保护试验正常。

(由电仪人配合做)

+1.0㎜发出报警信号,+1.5㎜接通停机电磁阀停机;

-1.0㎜发出报警信号,-1.5㎜接通停机电磁阀停机。

6)、低油压保护联锁试验。

(由电仪人员配合做)

≤0.055MPa,发出润滑油压低报警信号;

≤0.04MPa,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并发出报警信号;

≤0.03MPa,启动直流润滑油泵并发出报警信号;

≤0.02MPa,跳闸汽轮机并发出报警信号;

≤0.015MPa,停止盘车装置运行并发出报警信号。

7)、低真空保护试验。

(由电仪人员配合做)

≤-87KPa发出报警信号;≤-61KPa接通停机电磁阀停机。

8)、推力轴承及支持轴承回油温度高试验。

(由电仪人员配合做)

回油温度高于65℃报警,高于75℃联动跳机。

9)、推力轴承及支持轴承温度高试验。

(由电仪人员配合做)

轴承温度高于85℃报警,高于100℃联动跳机。

10)、胀差大试验。

(由电仪人员配合做)

+3.0㎜或-2.0㎜发报警信号,+5.0㎜或-3.0㎜接通停机电磁阀停机。

11)、振动大保护试验。

(由电仪人员配合做)

125um发报警信号;250um接通电磁阀停机。

12)、转速高保护试验

3200r/min报警;3300r/min接通电磁阀停机。

1、热态启动的划分:

热态起动的划分,以调节级后汽缸内壁金属温度150℃为界限,高于150℃为热态,低于150℃为冷态。

热态起动又根据停机时间长短,汽缸内壁金属温度高低分为半热态起动和热态起动。

停机24小时以内或汽缸内壁金属温度在250℃以上,机组重新起动定为热态起动;停机48小时以内,或汽缸内壁金属温度在150℃以上250℃以下,机组重新起动时为半热态起动。

2、热态起动原则:

1)转子弯曲度不超过0.06mm。

2)上、下缸金属温差<50℃。

3)进汽温度应比汽轮机最热部件的温度高50℃以上,防止处于高温状态的部件被冷却。

4)在盘车状态下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轴封汽应是高温蒸汽。

5)盘车装置投入运行,并符合冷态启动的其它条件。

6)在中速以下,汽轮机振动超过0.03mm时应立即停机,重投盘车。

7)启动前必须充分暖管,加强疏水。

8)根据汽缸温度变化情况确定暖机时间,若汽缸温度有下降趋势,应缩短暖机时间。

控制差胀在+1.0—-1.0mm以内。

若出现负值增大应加大进汽量,迅速升速至额定转速。

9)严密监视胀差变化。

3、热态起动的操作:

1)热态起动方式与额定参数冷态起动相同,只是升速和带负荷时间缩短。

2)维持凝汽器真空在0.067Mpa(500mmHg)以上。

3)冲转前润滑油温不低于40℃。

投运高加

1)高加投入,先投水侧,再投汽侧;高加水侧可在开机前投入。

2)当抽汽口压力大于除氧器压力与高度压差之和时,投入高加。

3)打开水侧放空气门,检查联成阀水控电磁阀后水压,开启泄压阀。

4)松开高加出口止回阀手轮,缓慢开启注水门,待满水后关闭空气门,继续升压至给水母管压力,检查联成阀自动开启,检查汽侧水位无升高,确认高加无泄漏。

5)开启高加给水进、出口电动门,关闭注水门、高加给水电动旁路门。

6)打开一、二级抽汽至高加抽汽逆止阀及门后疏水门,暖管15-20分钟,开汽侧放空气门,稍开高加进汽门,维持压力在0.1-0.2MPa后,关闭放空气门,预热15-20分钟,根据水位调整放地沟疏水门,关闭抽汽管道疏水门。

5)逐渐开大高加进汽门,提升压力,控制给水温升在3℃以下。

6)高加水位升至300MM,投入高加汽液两相流疏水调节器,开疏水总门,关闭排地沟疏水门,将疏水逐级引入除氧器;注意水位变化,水位过高时,开疏水器旁路门调节,正常时关闭。

7)继续开大高加进汽门,直到达到要求值,严格控制温升不超过3℃。

8)检查一切正常后,投入高加保护。

9)两台高加可根据情况依次投入。

 

4、停运高加

接到停运高加的通知后:

1)解除高加保护。

2)逐渐关小高加进汽门应严格控制温降率不超过3℃;当高加汽侧压力低于除氧器与静压之和,高加水位无法维持时,开排地沟疏水门或紧急放水电动门,关闭至除氧器疏水总门,全关进汽门。

4高加水侧视工作情况而定,开启高加给水旁路电动门,关闭高加给水进、出口电动门,开启高加水侧放水门泄压,关闭联成阀。

5高加停运后,做好排水泄压操作。

6高加停运后,视停运时间长短,做相应的防腐保养。

3)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1、汽轮机转速上升到3360r/min而危急保安器不动作。

2、机组突然发生强烈振动,轴振幅超过0.25mm;轴承座振动超过0.07mm。

3、汽轮机内部发生明显的金属声音。

4、汽轮机发生水冲击或主蒸汽温度直线下降50℃时。

5、轴封内冒火花。

6、汽轮发电机组任何一个轴承断油或冒烟,或轴承回油温度突然上升到75℃以上。

7、轴承润滑油压下降到0.03MPa,保护未动作。

8、转子轴向位移超过±1.5mm,保护未动作。

9、发电机或励磁机冒烟、着火。

10、油箱油位下降到-150mm,无法及时恢复。

11、油系统着火,且不能很快扑灭,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12、调节保安系统发生故障,无法维持。

13、汽、水、油管道或附件破裂,无法隔离或恢复,危及机组安全时

1、破坏真空,紧急停机步骤:

1、手按紧急停机按钮或手拍“手动停机解脱阀”进行打闸。

2、确认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及各级抽汽逆止阀关闭严密后,通知电气专业人员解列发电机,同时按发电机事故按扭,检查汽转速应下降,关闭电动主汽门及各段抽汽电动门。

3、启动高压交流润滑油泵。

4、开启真空破坏门,停止真空泵运行。

5、检查启动复位滑阀退到零位或手动退到零位。

6、隔离抽汽,关闭外供汽电动阀,检查抽汽快关阀是否关闭,关高加及除氧器进汽门。

7、开启凝结水再循环门,关闭凝结水至除氧器门。

维持给水泵密封水压力正常。

8、调整轴封供汽,真空到零时停止轴封供汽,停止轴封风机运行。

9、听音检查,汽轮机转速下降到800r/minm时,启动顶轴油泵。

10、转子静止,记录惰走时间,投入盘车装置连续盘车,测量、记录大轴晃动度。

11、其它操作按正常停机操作。

注:

①如遇水冲击,应及时开启导管疏水和汽缸疏水。

②为了更快降低转速,必要时要求主控增加励磁。

2、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不破坏真空故障停机:

1、主蒸汽温度升高到545℃运行30min或超过545℃;主蒸汽温度下降到460℃,减负荷到零,继续下降到450℃以下时。

2、主蒸汽压力升至9.6MPa,连续运行30min不能恢复或超过9.6MPa且节流无效。

3、汽轮机无蒸汽运行超过3min。

4、汽轮机胀差超过极限值(-3mm至+5mm)调整无效时。

5、凝汽器真空下降,减负荷至零,仍超过极限值-67KPa。

6、主蒸汽、水、油管道或附件破裂,无法维持运行时。

7、循环冷却水中断,不能立即恢复时。

8、凝结水泵故障,备用泵不能投入,凝汽器水位过高时。

9、空负荷运行,排汽温度高于120℃时。

10、发电机主保护动作;

11、高、中压主汽门或调节汽门门杆卡涩,无法活动。

12、厂用电全部失去。

13、DEH、DCS、TSI系统故障或计算机死机无法恢复,致使一些重要参数无法监控,不能维持机组正常运行。

3、故障停机操作步骤

1、向主控室发出“注意”、“机器危险”信号;

2、退出抽汽,关闭三抽抽汽电动门,检查抽汽快关阀是否关闭,关高加及除氧器进汽门;

3、手推危急保安器,检查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及各段抽汽逆止门应迅速关闭,同时按发电机事故按扭,检查汽转速应下降;

4、启动高压油泵,确认转速下降,自动主汽门前、调速汽门无压时,切换低压润滑油泵运行。

5、均匀箱供汽切换至主蒸汽,调整均匀箱压力。

6、根据机组转速情况开启真空破坏门,停真空泵。

7、调整凝汽器热井水位、开启凝结水再循环门,关闭凝结水上除氧器总门。

8、其它操作按正常停机进行。

1、主汽温度异常处理原则

1、汽温升高

1)高至540℃时,联系锅炉要求恢复,并报告班长、值长,检查汽机本体各部膨胀和振动。

2)主汽汽温高于540℃,联系锅炉无效时,减负荷运行。

3)汽温升高至545℃时,再次要求锅炉恢复正常,并且允许机组运行30分钟,仍无法恢复时,按事故故障停机处理。

4)汽温超过545℃时,立即减负荷至“零”,打闸停机。

5)主汽温度高,全年累计不超过20小时。

2、汽温降低

1)汽温降至525℃时,联系锅炉要求恢复,并报告班长、值长,检查汽机的振动、热膨胀、机组内部声音、轴承温度、轴向位移等。

2)汽温降至515℃时,开启电动主汽门前疏水、自动主汽门前疏水、本体调速级疏水、主蒸汽管道疏水门。

3)汽温降至510℃时,开始减负荷,汽温每降1℃,由额定负荷减1000KW,汽温降至465℃时,减负荷至“零”。

4)汽温降至460℃以下时,故障停机处理。

5)主汽温度10分钟急剧下降50℃以上,紧急停机处理。

2、主汽压力异常处理原则

1、汽压升高

1)汽压升高至9.32MPa时,联系锅炉要求恢复正常,同时监视速度级后汽压变化情况。

2)汽压超过9.32MPa时,报告班长、值长。

3)锅炉调节无效时,减负荷运行。

4)汽压升高至9.6MPa时,机组运行不超30分钟,仍无法恢复时,应按事故停机处

理,全年累计时间不超过400小时。

5)汽压升高超过9.6MPa时,立即减负荷至“零”,打闸停机。

2、汽压降低

1)汽压降至8.34MPa时,联系锅炉要求提高汽压,并报告班长、值长。

2)汽压降至8.25MPa以下时,开始减负荷,每降低0.1MPa,减负荷2000KW.h。

3)抽汽工况时,汽压每下降0.12MPa减热电负荷,使总进汽量减少20t/h,若电负荷减至15MW时,供热流量至“零”后,按凝汽工况运行。

4)主汽压力下降时,密切监视各监视段压力,轴向位移、推力瓦温度等。

5)汽压降至6.37MPa以下时,故障停机。

3、主汽汽温和主汽压力同时下降时,主要以按汽温下降处理原则为准。

第三节凝汽器真空下降

1、凝汽器真空降低规定:

1)机组负荷在40%额定负荷以上时,真空不低于0.0867Mpa(650mmHg)。

2)机组负荷在20-40%额定负荷时,真空不低于0.0800Mpa(600mmHg)。

3)机组负荷在20%额定负荷时,真空不低于0.0720Mpa(540mmHg)。

4)真空下降至-0.087MPa时,发出声光报警;若继续下降,应进行减负荷处理,每降低-0.003MPa减负荷15%,真空降至-0.067MPa,负荷降至零;真空降至-0.062MPa,应故障停机。

2、真空下降原因分析及处理:

凝汽器真空下降时,应对照各真空表计指示,检查排汽温度和凝结水温度,确证真空下降,报告值长。

并迅速检查下列各项,查找真空下降的原因,采取措施。

1)循环水进出口压力及温度,循环水量是否减少或中断,

2)均压箱压力和温度,

3)真空泵工作是否正常,真空泵的水位及水温。

4)真空系统的阀门是否误操作,如真空破坏门、凝汽器空气门、加热器停用时空气门是否没有关闭等。

5)凝结水泵工作是否正常,凝结水的水位是否正常,

6)各级抽汽口压力是否过低,

7)真空系统是否有泄漏。

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负荷或蒸汽流量增加

2、一、三级抽汽流量增加

3、通流部分损坏

4、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5、主蒸汽压力、温度下降

6、电网频率下降

7、叶片结垢严重

8、凝汽器真空下降

9、推力瓦块磨损

10、发电机转子窜动

二、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方法:

1、发现转子轴向位移增大时,应特别注意推力瓦块温度和推力轴承回油温度,并加强检查汽轮机运行情况,倾听机组有无异声,测量振动是否上升。

2、当转子轴向位移比该工况下正常值增大0.2mm时,应汇报值长,并迅速减低电、热负荷,直至转子轴向位移下降至正常。

3、转子轴向位移上升,有不正常的响声和振动,负荷减到零未消除,应破坏真空故障停机。

4、转子轴向位移上升至+1.5或-1.5mm,应破坏真空故障停机。

第六节汽轮机水冲击

一、水冲击的现象:

1、主蒸汽温度急剧下降。

2、从主汽门法兰、阀门密封圈、汽轮机轴封、汽缸结合面处冒出白色的湿汽或溅出水滴。

3、清楚地听到蒸汽管道或汽轮机内有水击声。

4、机组振动剧烈。

5、推力瓦块温度和推力轴承回油温度上升。

6、轴向位移增大。

7、汽缸金属温度突然下降。

8、胀差向负方向变化。

注:

上述现象不一定同时出现。

二、水冲击的处理方法:

1、发现汽轮机发生水冲击时,必须迅速果断地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同时开启汽轮机本体及有关蒸汽管道的疏水门,进行充分疏水。

2、由于加热器或除氧器满水引起水冲击,应立即停用该加热器或除氧器,并待其从系统中切除后再放水。

3、惰走时仔细倾听汽轮机内部声音,记录惰走时间。

4、在机组惰走时未听出异声,又未察觉转动部分有摩擦声音,且惰走时间、推力瓦块温度、推力轴承回油温度和轴向位移均正常,同时机组符合热态启动条件,可再次启动。

5、启动前汽轮机本体及蒸汽管道应充分疏水,冲转、升速时应特别小心,并仔细倾听机组内部声音。

①启动正常可带上负荷,并随时检查轴向位移、推力瓦块温度、推力轴承回油温度、胀差及机组振动数值。

②汽轮机启动过程中发现机组内部有异声或转动部分发生摩擦,应破坏真空故障停机,揭缸检查。

6、汽轮机发生水冲击时,在惰走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停机检查推力轴承,并根据推力轴承的情况,决定是否揭缸检查:

①轴向位移增大至+1.0mm以上。

②推力瓦块温度和推力轴承回油温度上升。

③惰走时间较正常破坏真空停机时缩短。

厂用电中断指厂用10000伏、380伏、220伏交流电源全部中断。

一、现象:

1、交流照明熄灭,事故照明投入。

2、机房内声音突变。

3、所有运行的交流电动机突然停止转动,备用电机未联锁自启动。

4、辅机出口压力、流量迅速下降,电动机电流指示到零。

5、主蒸汽压力,温度迅速下降。

二、处理:

1、迅速减负荷到零,维持3000r/min运行。

2、退出各级抽汽,关闭各级抽汽出口电动(手动)门。

3、调整轴封供汽。

4、停用各级回热抽汽。

5、检查冷油器出口油温及发电机进、出口风温,必要时投入备用水源。

6、在处理过程中,任何一项控制指标达到停机要求时,启动直流油泵按故障停机进行处理。

7、汇报值长及有关人员力求尽快恢复厂用电源,并首先保证油泵电源、盘车电源,以利及早盘车。

8、厂用电恢复后对机组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机组状况进行机组启动工作。

1、除氧器的启动与并列

1、联系化水向除氧器补水。

用除盐水或凝水向除氧水箱补水至1/2水位计处,并校对水位。

2、开启进汽调节门进、出口门,开启进汽至除氧塔的进汽门调整除氧器内部压力至0.5MPa,水温158.2℃,并注意维持除氧器水位。

3、开启再沸腾门加热水温。

升温速度不超过每分钟2-3℃。

4、适当开启放水门,对除氧器进行连续冲洗、排放,保持除氧水箱在一定水位下进行水循环冲洗,然后联系化学化验水质合格后,关闭放水门,调整除氧器水位至2/3水位计处。

(初次投运的除氧器应冲洗至水中含铁量小于30PPb)

5、检查与运行除氧器压力应一致,缓慢开启汽平衡门。

6、缓慢开启除氧器水平衡门,注意运行除氧器水箱水位应无大幅波动。

7、开启给水再循环母管至除氧器进水门。

8、开启凝水母管、疏水母管至除氧器进水门。

(热网回水根据需要)

9、开启高加疏水母管至除氧器进水门。

10、开启除氧器下水门,调整除氧器压力、温度、水位至正常。

11、除氧器的解列与停用

1、先将停用除氧器的凝水、给水再循环、高加疏水、疏水泵来水等调至运行除氧器后,检查无误,关闭停用除氧器的上述各阀门。

2、关闭除氧器的水平衡门、汽平衡门

3、待除氧器压力降至零后,关闭除氧器的加热汽门。

4、关闭除盐水补水门。

5、关闭除氧器的出水门。

6、打开除氧器的放水门,放尽存水。

第三节 给水泵的报警和保护

1、给水泵及电机轴承温度≥70℃报警,≥85℃时停给水泵,

润滑油压≤0.15MPa时报警,≤0.1MPa时启动备用油泵,≤0.06MPa时停给水泵,≥0.3MPa时停备用油泵。

2、润滑油滤网前后压差≥0.035MPa报警。

3、油箱油位低600mm报警。

4、润滑油温≥60℃时停给水泵。

5、润滑油泵跳闸,联动备用油泵。

6、电机定子线圈温度≥120℃报警。

7、电机过负荷,停给水泵。

8、给水泵正常运行时出口电动门全关,联动停给水泵。

9、给水流量≤30%额定流量时联动开启给水再循环,再循环拒动20秒后停给水泵。

10、给水流量≥40%额定流量时关闭给水再循环。

2、给水泵的启动

1、启动稀油站

1)开启油泵出口门,启动油泵,检查油泵工作正常,油泵出口压力应大于0.15MPa,给水泵轴承前压力为0.08—0.15MPa,油温30℃以上,各轴承回油油流及油位正常,

2)试验另一台油泵,正常后投入联锁,

3)根据油温投入加热或冷却装置,维持油温在35—45℃。

2、启动给水泵

1)启动给水泵,调整再循环门,维持给水泵压力在14—15MPa之间,(初次启动和电机检修后的启动应注意电机转向。

2)检查电机电流,出口压力,振动,声音应正常,

3)检查水泵轧兰少量漏水,无漏汽、冒烟现象,

4)开启给水泵出口门,

5)关闭给水泵再循环门,

6)全面检查,投入备用泵联锁,

7)根据电机风温,投入电机冷却水。

3、给水泵的正常运行维护

1、给水泵电流≤104.8A,温升<65℃,

2、给水泵进口压力0.55—0.65MPa,水温158.2℃,给水泵出口压力14—15MPa,给水母管压力13—14MPa。

3、平衡管压力不高于进口压力0.01—0.02MPa。

4、轴承振动小于0.05mm。

5、润滑油压0.08—0.15MPa,油温35—45℃,油质良好。

6、电机进风温度25—35℃,最高不超过40℃,出风温度<65℃。

7、泵与电机轴承温度不超过70℃。

8、每周对备用给水泵盘动靠背轮,盘动前应解除给水泵联锁,盘动结束投入。

定期检查备用泵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给水泵停运

1.解除给水泵的联锁,

2.稍开给水在循环门,

3.关闭给水泵出口门,

4.停止给水泵运行

5.泵组停转后,油泵应继续供油半个小时后方能停运(若为热备用,则不用停运),

6.停用电机空冷器,

7.若作为热备用,应稍开再循环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