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79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docx

基层医院医疗安全不良登记本

 

XX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

目录

XX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组成员组成…………………1

意外事件处理制度(2005-2010年版)………………………2

意外事件报告表(2005-2010年版)…………………………4

XX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流程………………5

XX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评估表…………………………10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11

XX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记录………………………13

 

XX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组成员组成

组长:

成员:

联络员: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意外事件处理制度(2005-2010年)

一、一般意外事件处理制度

(一)意外事件是指与常规的治疗、护理所产生的预期结果不相符合的非正常事件。

对所有发生在医院内的意外事件均应及时填写意外事件报告表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总值班、分管副院长,必要时向院长汇报。

(二)做好保密工作,不得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不得复印意外事件报告表,所有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谈话均应由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医院指定人员完成。

(三)观察到或被告知发生意外事件的医务人员需完成以下工作:

1、准确收集与事件相关的资料。

2、联系主管医生。

3、通知科主任。

4、根据要求填写意外事件报告表。

5、在病历中记录以下内容:

(1)病情变化(仅限于看到的和听到的)。

(2)已通知的相关人员和时间。

(3)随后的处理情况。

6、在下班前,亲自将完成的意外事件报告表交给科主任或医院总值班。

(四)主管医生完成如下工作:

1、检查患者,在病程记录上描写患者情况。

2、根据患者需要,开具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医嘱。

3、如有必要,就发生的意外事件,与患者/家属谈话。

(五)科主任完成如下工作:

1、确保医生已通知。

2、确保医生医嘱已执行。

3、仔细阅读意外事件报告并签字。

4、24小时内将意外事件报告表交医务处或护理部备案。

5、组织讨论改进措施,提供建设性建议,并记录。

(六)医务处/护理部完成如下工作:

1、阅读意外事件报告表,查找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意外事件的根源,汇总意外事件的教训,制定防范意外事件的措施。

2、与科室一起讨论改进工作问题的方法,提出持续提高质量的建议;包括制定教育计划及后续的措施。

3、将报告保存在医务处或护理部。

(七)由于医疗设备缺陷导致患者受伤、疾病、死亡时,除按以上措施处理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到或被告知发生意外事件的工作人员:

(1)切断设备和仪器的电源,如有必要,保留事件现场。

(2)将有问题的设备贴上标签以防被丢弃或误用。

(3)通知设备处对设备进行初步检查。

(4)在意外事件报告表上提供有关信息,如制造商名称、产品名称、型号和批号等。

2、设备处:

(1)与相关部门合作调查事故原因,向分管领导报告调查结果。

(2)停用故障设备并及时检修。

(3)如有必要,通知其他部门。

3、院务会:

决定是否进一步的调查,必要时通知制造商,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重大意外事件处理制度

(一)定义:

由于以下原因导致患者意外死亡或主要功能永久性丧失(与患者自然疾病过程或患者基础状况无关的事件):

包括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事件:

1、给药错误。

2、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时,错误的患者、错误的身体部位或器官。

3、患者在接受特别护理期间自杀。

4、患者在接受特别护理期间出走、坠床。

5、正常分娩孕妇的死亡。

6、诱拐婴儿。

7、溶血性输血反应。

8、患者被工作人员或其他患者强暴。

9、其他科室不能预料的意外情况。

(二)处理步骤:

1、参照本制度第1-5条。

2、相关工作人员确认重大事件发生时,立即通知医务处或护理部,并完成意外事件报告表。

3、医务处或护理部负责人:

(1)及时收集资料,核实事件是否确为重大意外事件,并确保紧急医疗安全措施的实施。

(2)确保事件发生科主任参与事件的善后处理和医生参与患者的治疗。

(3)审阅已完成的意外事件报告表。

(4)立即组织一个调查小组,回顾事件经过,分析根本原因,各小组成员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新的措施,并作持续监测,同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分析重大意外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重点关注引起缺陷的环节,注重系统整体的提高。

2、制定工作计划,预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3、完善现有制度和工作规程。

4、记录根本原因分析情况,包括:

(1)按时间顺序记载的该事件发生过程。

(2)事件发生的原因与不完善的流程或系统之间的关系。

(3)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同类事件发生情况。

(4)提出改进措施。

5、在规定时间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规定有悖本文之处,以本文为准。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备注:

此制度为2005-2010年汇编版

 

附件: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意外事件报告表(2005-2010年)

1、意外事件发生日期:

时间:

地点:

2、受伤人员资料: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住院号:

床号: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3、意外发生时的情况:

4、意外发生时家属、主管医生/护士所在位置及工作:

5、可能与意外发生有关的设备(仪器)名称:

制造商名字:

型号:

批号:

事故发生时设备(仪器)状态:

6、采取的紧急医疗安全措施:

7、是否通知监护人或亲属:

是[]否[]

通知时间:

抵达时间:

姓名:

关系:

监护人/亲属曾采取的行动:

8、备注:

9、报告人:

职位:

签名:

报告日期:

注:

此表不得复印交家属,须在意外发生后24小时内交医务处、护理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

(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

(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

(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

(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接收报告单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包括纸质上报表和网络信息)统一上报至医务处,由医务处初步审核后及时转发相应职能部门进一步分析处理。

其中: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处处理;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护理部;

(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感染管理科;

(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药学部;

(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设备部;

(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总务部;

(七)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转发监察室;

(八)安全不良事件转发保卫部。

四、上报流程

(一)上报形式

1.书面报告

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医务处。

2.网络直报

也可利用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3.紧急电话报告

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上报医务处。

(三)医务处初步审核后根据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情况转发给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处理。

各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登记备案,及时调查核实,做出处理,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落实,消除隐患。

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四)如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涉及2个或2个以上部门,由医务处将不良事件转交相应的职能部门,并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必要时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

(一)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二)保密性:

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三)非处罚性:

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六、监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处(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及病区参与的管理体系。

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10例。

对于医疗安全(不良)安全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应对科室上报安全(不良)事件及时给予调查及核实,给出改进意见,每季度进行汇总,并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针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七、激励机制

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予以表扬!

 

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XX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评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就诊时间:

住院日期:

住院号:

原因:

处置: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参加人员签名:

年月日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

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

年月日时分

A.患者资料

1.患者姓名:

2.年龄:

3.性别:

□男□女

4.病区床号病案号

5.临床诊断:

6.在场相关人员:

B.不良事件情况

6.事件主要表现:

7.事件发生场所:

急诊门诊病区医技部门行政后勤部门其它:

C.不良事件类别一般事件重大事件

病人辨识事件:

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手术事件:

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麻醉事件:

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医疗处置事件:

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烧烫伤事件:

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呼吸机事件:

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管路事件:

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输血事件:

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针扎事件:

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

☐药物事件:

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医疗风险评估:

患者病情复杂,医生或患者对医疗风险和预后估计不足引起相关的不良事件。

☐特殊药品管理事件:

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医疗设备事件:

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院内感染相关事件:

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跌倒事件:

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公共设施事件:

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治安事件:

如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伤害事件:

如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患者不满:

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非预期事件:

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

☐患者约束事件:

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医疗沟通事件:

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不作为事件:

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导致的不良事件。

☐其它事件:

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D.事件发生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

□潜在不良事件□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重度伤害□极重度伤害

E.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理与分析

立即通知

的人员

行政后勤

家属或其他

可能相关因素

个人疏忽

设备设施不良

耗材药品不良

作业流程不良

工作环境不良

立即采取的措施:

 

事件处理情况:

 

F.不良事件评价

主管部门意见陈述:

 

G.持续改进措施

报告人:

医师技师护士其他 

报告人签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1、医疗不良事件(medicaladverseevent)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

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其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2、潜在不良事件(potentialadverseevent)是指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3、无伤害:

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4、轻度伤害:

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5、中度伤害:

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6、重度伤害:

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7、极重度伤害:

造成病人永久残障或永久功能障碍。

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记录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不良事件

诊断

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