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74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docx

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唾液腺

唾液腺

 概述

  

  概述:

  外分泌腺,分泌物(唾液)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又名涎腺。

  三大、N小

  唾液来源比例:

25%腮腺,60%下颌下腺,5%舌下腺,5%~10%小唾液腺。

  

  学习要求:

  掌握唾液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和三对大唾液腺的组织学特点

  熟悉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及涎腺的功能

  主要内容:

  一、一般组织结构

  二、分布及组织学特点

  涎腺的组织结构

  

  涎腺分泌单位结构模式图

  

  一、分泌单位

  

(一)腺泡

  连接于导管末端的盲囊,由单层腺上皮组成,为分泌部,外周有基膜包绕。

在腺细胞和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有收缩功能,协助腺泡排出分泌物。

 

  

  腺泡分型:

  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

  球形,由浆液细胞组成

  细胞呈锥体形胞核圆形,位于基底1/3。

胞浆嗜碱性,胞质色深,含酶原颗粒。

浆液细胞主要表达α-淀粉酶。

  

  2.黏液性腺泡 

  形状:

管状

  由黏液细胞组成,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

胞浆含丰富黏原颗粒,制片过程中被破坏,胞浆透明呈网状结构。

  

  浆液性腺泡与黏液性腺泡对比

 

浆液性腺泡

黏液性腺泡

腺泡形状

球形

管状

细胞形状

锥体型

锥体型

细胞浆

嗜碱性

微嗜碱性

分泌颗粒

酶原颗粒,小

黏原颗粒,大

分泌物性质

稀薄,呈水样

黏稠

  

  3.混合性腺泡

  黏液细胞+浆液细胞。

  黏液细胞组成大部分,紧接闰管,浆液细胞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称为半月板。

浆液细胞的分泌物由细胞间小管通入腺泡腔内。

  

  

(二)导管

  涎腺的导管系统特点:

  复杂有分支,分为闰管、分泌管(纹管)、排泄管。

前两者均位于小叶内,后者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

  

  涎腺的导管系统特点:

  管径由细变粗,细胞由立方变为柱状,由单层变为复层,最后汇集成总排泄管,将分泌物排入口腔,混合形成唾液。

  

  1.闰管 

  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连接腺泡与纹管。

  

  形态:

光镜下管壁上皮矮柱状或立方形,胞浆少,染色淡,胞核圆形且大,位于中央。

  

  功能:

  发挥干细胞作用,分化为腺泡细胞,或肌上皮细胞,或纹管细胞

  2.分泌管

  连接闰管与排泄管,单层柱状细胞组成。

  

  镜下见细胞核圆形位于中央或近基底部,胞浆丰富,强嗜伊红。

细胞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纹管

  

  电镜下:

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内折,形成垂直皱褶,夹有纵形排列的线粒体,即“纵纹”。

  

  功能:

  主动吸收钠,排除钾和碳酸氢根离子,并转运水,改变唾液量和渗透压。

功能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调节。

细胞底部的折叠与线粒体起“钠泵”作用。

  3.排泄管 

  起于小叶内,与分泌管相续,出小叶后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称为小叶间导管;

  

  管壁细胞变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

  

  含有许多小的基底样细胞,即所谓储备细胞,亦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

  

  最后,各小叶间导管汇集成更大的总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其上皮逐渐变为复层鳞状上皮,并与口腔黏膜上皮融合。

  

  导管系统

 

闰管

纹管(分泌管)

排泄管

 

小叶内

小叶内

小叶间

上皮

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复层柱状上皮,或复层鳞状上皮

核、浆

浆少,核大,核位于细胞中央

胞浆丰富,核位于中央或基底

 

特征性结构

 

细胞基底的纵纹

 

功能

吸收Cl-分泌HCO3-潜在干细胞

吸收Na-排K+、HCO3-,转运水

 

  三、肌上皮细胞

  形态:

位于腺泡、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膜之间。

  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态扁平,发出4~8突起呈放射状包绕腺泡表面,形似篮子,又称篮细胞。

  胞核大,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肌”-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

  

  角蛋白组织化学染色

  “上皮”-角蛋白(+)

  

  肌动蛋白组织化学染色

  四、结缔组织

  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在腺体表面形成被膜,被膜再分出纤维间隔,伸入腺体内,将腺组织分隔成许多腺叶和腺小叶。

血管、神经和导管均伴随被膜、叶间或小叶间结缔组织出入腺体。

  涎腺的分布及其组织学特点

  

  三大唾液腺分泌单位的模式图

  a:

腮腺 b:

下颌下腺 c:

舌下腺 I:

闰管 S:

纹管

  大涎腺

  一、腮腺

  纯浆液性腺;

  

  闰管长、分泌管多

  

  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有时呈壳样包绕在腮腺腺叶外围。

此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Warthin瘤和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基础。

  

  下颌下腺

  混合腺,以浆液为主,并有少量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

  闰管短,分泌管长。

  导管周围伴有弥散淋巴组织。

  

  舌下腺

  混合腺,以黏液性腺泡为主。

  闰管,分泌管发育不良,腺泡可直接连于排泄管的远侧小管。

 

  

  三大唾液腺对比

  

  小唾液腺:

唇腺、颊腺、舌腺、腭腺、舌腭腺和磨牙后腺等。

  唇腺、颊腺、磨牙后腺:

混合腺,以黏液性腺泡为主。

唇腺是唾液分泌性IgA的主要来源,其浓度比腮腺高4倍。

此外,唇腺活检也是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的一种简便方法。

  舌腭腺、腭腺:

纯黏液腺

  

名称

部位

腺泡性质

唇腺

上下唇

混合性,黏液性为主

颊腺

颊粘膜固有层,颊肌间

混合性,黏液性为主

舌腭腺

咽前柱舌腭皱襞处

纯黏液性

腭腺

硬腭、软腭、悬雍垂

纯黏液性

舌腺

前:

埋于近舌腹面舌肌中,开口近舌系带

混合性,黏液性为主

后:

舌根,舌缘

纯黏液性

轮廓乳头区(VonEbner’s腺或味腺)

纯浆液性

磨牙后腺

磨牙后区

混合性,黏液性为主

  唾液腺的分布及其组织学特点

 

大涎腺

小涎腺

纯浆液性

腮腺

味腺

纯黏液性

 

腭腺、舌腭腺、舌后腺

混合性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唇腺、颊腺、磨牙后腺、舌前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