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741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第1节《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经过册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习惯,熟悉常见的应用软件和常规的教学环境,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程序设计本身的教学内容条理性、实践性、综合性强、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掌握程序设计的语言、熟悉问题的相关的背景知识,因此,就一般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仍然很大,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作用尤其重要。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本章的地位:

本节是本章的入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必须通过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了解程序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程序作用及学习程序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程序程序的概念;如何学习程序设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程序的概念及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初步了解学习程序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及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游戏程序的运行初步体验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由于修改程序的部分参数而引起程序运行结果的变化,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行游戏程序的运行中激发学生学习程序知识的兴趣,为初步学习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程序的概念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本节安排的学习内容较小,只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冯.诺尔曼的“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先通过游戏程序为切入口,说明什么是计算机程序;然后通过修改程序,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熟悉VB程序设计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程序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教师运行游戏小程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打开程序的源代码说明编程并不很神秘。

  试运行游戏小程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

  教师提出问题一:

什么是程序?

  日常所说的“程序”是指事情的先后顺序。

  问题二:

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教师展示游戏程序部分的源代码语句,说明计算机程序是由人根据一定的需要编写好的一系列控制计算工作的命令。

  观察游戏程序的源代码。

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并回答老师提问。

  说明程序设计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展开indos的程序,打开应用程序。

用播放器播放一首歌,用画笔画一圆。

说明冯.诺尔曼的“程序”控制计算机的设计思想。

  观察程序的应用。

  让学生初步了解冯.诺尔曼的“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提出问题三:

大家认识哪些计算机语言,是否知道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

  教师展示用不同程序语言显示大写字母“A”:

  机器语言:

由0和1组成的语言,机器能直接识别,但人很难记忆和识别。

  汇编语言:

采用英文缩写,比较容易记忆和识别。

  高级语言:

接近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多为程序设计者使用。

例如BASIc、c、java等。

  回答问题,体会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几种语言的特点。

让学生对几种程序设计语言有初步印象。

  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运行一个画圆的程序提出要求:

留心观察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画圆?

  PrivateSubFor_clic

  r=1000

  circle,r

  EndSub

  试运行程序画一个圆,并观察源代码。

  学会运行一个程序,会打开源程序窗口修改程序的方法。

  学生分组体验

  进一步置疑:

能否通过修改源代码,改变圆的半径,位置,线条颜色等?

  PrivateSubFor_clic

  Fillcolor=&HFFFF&

  FillStyle=0

  r=1000

  circle,r

  EndSub

  学生分组修改程序的颜色参数。

使程序能画出黑色、大红、红三种不同颜色的圆。

  让学生体会,修改程序一些参数,运行结果就会不一样。

程序是由人来控制的。

  课堂小结

  程序:

是人预先编写好的让计算工作的命令组合。

  程序设计语言种类: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

  程序是由人来编写。

  思考问题

  知识形成

  3、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设计:

完成任务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基本完成任务80%为及格,完成全部任务100%为良好,在扩展上能有所创新为优秀。

  课堂评价表设计:

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填写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

  实践

  内容

  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评价

  技能掌握

  情感态度

  任务一

  程序设计很好玩。

运行小游戏程序。

  任务二

  动动脑筋很简单。

试运行程序画一个圆。

  任务三

  开扩思维,分组修改程序给圆上颜色。

  4、教学资源:

教学网络,游戏小程序,画圆小程序。

  六、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程序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程序的畏难情绪,在运行程序的过程中渗透熟悉程序的运行。

学生通过一些简单参数的修改,程序运行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

第2节《初试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通过节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什么是程序,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必须依赖于各种各样的“程序”。

初步了解VB程序设计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整章的操作基础,学生必须熟悉VB的编程环境,并能熟练地操作。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明白程序的执行运行。

  难点:

VB程序设计的编程环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VB的编程环境。

  学会在VB的编程环境中运行、修改、保存、退出程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几个小程序运行,初步学会在VB的编程环境中运行、保存程序的方法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通过修改、运行、体验程序,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运行一些有趣的小程序为切入口,熟悉VB的编程环境,并通过“画圆”和修改“画圆”程序简单例子,让学生在VB的编程环境中运行、保存程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的知识是VB的编程环境,教师通过反复运行不同的程序段,把知识渗透到学生活动,使学生不断地熟悉编程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在VB的环境中复习如何建立,运行,保存一个程序的。

复习运行和保存程序

  运行上一节课画出圆的程序

  回忆复习旧知识

  教师讲授

  教师演示程序运行过程列表框事件的选择:

  在For_Activate下编写代码的效果

  For_clic下编写代码的效果

  For_Dblclic下编写代码的效果

  For_Load下编写代码的效果。

  程序一:

  PrivateSubFor_Activate

  Print"我还没有动呢!

"

  EndSub

  PrivateSubFor_clic

  cls

  Print"我单击了!

"

  EndSub

  PrivateSubFor_Dblclic

  cls:

Print"我双击了!

"

  EndSub

  PrivateSubFor_Load

  Print"我不见了!

"

  EndSub

  学生观察不同程序代码段运行的结果有何不同。

  通过不同的程序段运行,进一步熟悉VB的环境。

  学生体验

  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修改程序,体验在不同的方法下画一个圆的执行效果。

  程序一:

  PrivateSubFor_clic

  r=1000

  circle,r

  EndSub

  程序二:

  PrivateSubFor_Dblclic

  r=3000

  circle,r

  cls

  Print"我双击了!

"

  EndSub

  进一步熟悉VB程序设计的环境。

  教师讲授

  提出问题:

如何在不同的触发条件下画一个半径为500和1000的圆?

  学生试修改、运行、保存程序。

  更进一步熟悉VB程序设计的环境。

  教师点评

  教师通过巡视,把部分学生修改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典型的错误。

  思考问题,修正错误。

  强化知识重点难点。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如何运行和保存程序并知道把一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程序代码,事件发生等转化为计算机问题来完成,并且非常清楚的知道代码编写在不同列表框事件是不一样的。

  思考问题。

  让学生形成知识。

  3、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设计:

完成基本任务80%为及格,完成全部任务100%为良好,在扩展上能有所创新为优秀。

  课堂评价表设计:

学生完成如下实践并填写课堂自评。

  实践

  内容

  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评价

  技能掌握

  情感态度

  任务一

  运行上一节课画出圆的程序

  PrivateSubFor_clic

  r=1000

  circle,r

  EndSub

  任务二

  体验在不同的方法下画一个圆的执行效果。

  PrivateSubFor_clic

  r=1000

  circle,r

  EndSub

  PrivateSubFor_Dblclic

  r=3000

  circle,r

  cls

  Print"我双击了!

"

  EndSub

  任务三

  学生修改程序并运行,保存:

  PrivateSubFor_clic

  r=500

  circle,r

  EndSub

  PrivateSubFor_Dblclic

  r=1000

  circle,r

  cls:

Print"我双击了!

"

  EndSub4、教学资源:

教学网络、预先写好的画圆小程序。

  六、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初步》课程设置定位是为让学生了解和熟悉VB程序设计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观察、实践、分析、修改、读懂简单的程序即可,并不要求学生编写程序。

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编程环境和体验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上。

第3节《认识程序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了解程序的作用、对VB程序设计有了简单的认识;但对VB程序设计语言语法规则了解甚少,对程序代码中出现的各种要素比较陌生,因此对程序代码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还不太清楚,对程序要完成的功能也不太明白。

但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也很愿意动手尝试。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VB程序设计初步》中的第三节,主要介绍了VB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常量与变量、表达式等程序设计基本要素、常用的数据类型以及赋值语句、输出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常量、变量的概念和作用,变量的命名规则;

  运算符的识别和书写;算术表达式的书写及转换;

  赋值语句、输出语句的格式及功能。

  难点:

  赋值号的理解;

  变量的命名规则;

  算术表达式的书写及转换。

3.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量、变量、表达式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赋值语句、输出语句的功能;

  熟悉变量的命名规则;

  学会算术表达式的书写及转换;

  熟悉赋值语句、输出语句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观察、分析和实践等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由于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的知识较多,因此结合程序实例来介绍,通过讲解、观察、比较、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和表达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形成性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术表达式的书写及转换,通过对程序中的语句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赋值语句、输出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尝试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程序,从中体会程序的作用和编写的一些要求。

  课堂上采用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演、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课从简单的计算“圆的面积”的程序作为引入,通过分析程序中语句的组成,讲解常量、变量及表达式,通过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各个组成要素在程序中的作用,并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2.教学过程课时1: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经过上两周的学习,已初步接触过了VB程序,编写程序就好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每篇作文的组成都会有不同的词语、句子、段落,这是构成一篇作文的基本要素,而我们编写程序也一样,程序也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程序的基本要素》

  听讲解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网络广播展示程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程序:

  PrivateSubFor_clic

  r=1000

  s=3.14*r*r

  Print"圆的面积是:

";s;"平方厘米"

  EndSub

  同学们试一试,看这段程序到底有什么作用?

  观看程序,并思考

  通过简单的程序引入,使学生更易接受并理解

  老师把程序发送到学生机,让学生上机体验程序的执行

  老师巡堂指导,并解决个别学生的操作问题

  上机运行程序,并总结程序的作用

  学生自行体验程序的作用,增加感性认识

  解释程序的组成

  总结程序的作用:

计算圆的面积

  问:

程序的组成?

  在程序里面每一行我们称它为一个“语句”,也就是说这个程序共有三行语句。

我们首先要知道:

每个程序都是由若干行语句所组成的。

  听老师讲解,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明确相关概念

  引出:

语句的作用

  但是大家看到,每一个语句的结构都不相同,意义也应该不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r=1000”是什么意思?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新课学习:

赋值语句

  解释:

  “r=1000”这个语句,在程序里我们称为“赋值语句”。

中间的“=”不是数学上的等号,是赋值号。

  问:

在这里把什么赋给什么?

  作用:

把赋值号右边的数值赋给左边的r

  思考,并回答老师

  通过设问,让学生认真思考,调动积极性

  通过网络广播展示刚才的程序

  问:

在这个程序中还有哪个语句也是赋值语句呢?

  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启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学习:

“常量”的概念

  在这两个语句里,除了“=”外,还有什么组成?

  “1000”是什么?

  在计算的过程中,这个值会变化吗?

  我们把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固定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思考,并回答问题

  新课学习:

“表达式”的概念

  看第2个语句,右边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式子。

这个式子在程序中有什么用?

与数学上的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公式或式子,在VB里面称为“表达式”,又因为它和我们数学上的式子很接近,所以我们给它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算术表达式”。

  “3.14*r*r”就是一个算术表达式,“*”是它的算术运算符,在VB里面还有其它的运算符号与我们数学上面所学的不一样,这个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不同组成要素的理解

  任务:

计算半径为XX的圆,如何修改程序?

计算半径是3000、4000、5000的圆呢?

  问:

放在r里的值是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赋给它不同的值呢?

  上机试验,并进行总结,回答老师的提问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加深理解

  新课学习:

变量的概念

  变量:

是一个存储单元,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值。

  问:

程序中还有哪个是变量?

  通过比喻,方便学生理解

  任务:

计算圆的周长,如何修改程序?

  老师巡堂指导,并解答学生上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机试验,并可让个别学生演示他们修改的程序新课学习:

变量名

  看下面这段程序:

  PrivateSubFor_clic

  r=1000

  s=2*3.14*r

  Print"圆的周长是:

";s

  EndSub

  问:

程序有没有错?

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

  问:

变量是否可以换不同的名字?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与数学上的使用习惯,过渡到变量名,帮助学生理解

  任务:

尝试使用不同的变量名去试验程序

  老师巡堂指导,并解答学生上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机操作试验

  帮助学生从错误中总结规律

  新课学习:

变量名的命名规则

  问:

变量是否可以任意定?

  变量名命名规则:

形成性练习:

变量名的判断

  老师讲解为什么有些不能用作变量名使用。

  做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变量名的命名要求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包括:

赋值语句、常量、变量和算术表达式。

  在书本上整理出所学的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以“圆的面积”程序为例,简单介绍程序设计的思路

  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思考

  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升

  拓展练习:

1、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超市购物结账

  老师巡堂指导,并启发学生思路,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上机操作练习

  对知识的扩充和迁移

  

  课时2: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通过画圆程序引出:

常量、变量、变量名、赋值语句的概念、意义等思考、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新课学习:

“运算符和表达式”上节课我们曾经接触过这行赋值语句:

S=3.14*r*r问:

这行语句有什么作用?

赋值的过程是怎样的?

右边的式子在VB里有个什么名字?

思考,并在老师的指引下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老师讲解表达式的概念、分类等:

  表达式——是由常量、变量、运算符、括号等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有意义的式子。

  VB的表达式有:

  算术表达式、字符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几种。

  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是由+、-、*、/、^、oD等算术运算符和数值型常量、变量、小括号等组成。

算术表达式中参与运算的量是数值型的,其运算结果也是数值型的。

听讲并划书明确相关的概念观察下面的算术表达式,请大家说说与我们平常在数学上使用的表达式有些什么不同?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注意

  算术运算符

  含义

  例子

  运算结果

  运算级别

  +

  加

  +2

  -

  减、取负值

  -1-2

  -3od

  求余

  od22

  \

  整除

  \2

  *

  乘

  *4

  /

  除

  /2

  5

  ^

  乘方

  ^3

  比较算术运算符:

注:

1、运算级别与数学上的一样,从高到低,同一级从左到右的顺序执行2、VB中所有括号都用小括号来表示观察、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填充完成表格通过完成表格,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各种算术运算符的含义及使用形成性练习下面请同学们完成P37的练习3、4

  思考并动笔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老师提问学生并点评课堂练习

  请个别学生写出他们的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新课学习:

“输出语句”观察程序:

  PrivateSubFor_clic

  r=1000

  s=3.14*r*r

  Print"圆的面积是:

";s;"平方厘米"

  EndSub

  问:

第四行语句有什么作用?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注意

  老师讲解:

输出语句

  格式:

print

  作用:

将中的各项按指定的格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中可以是多个表达式,各表达式之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

  听课,并划书明确相关概念新课学习:

“字符串常量”

  从输出结果我们看到有些内容是原样输出的,而有些是输出对应的值。

为什么?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找出异同,帮助理解新课学习:

“数据的类型”经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读懂一个简单的程序,其实在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程序设计中,主要是通过程序来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在VB里也会分成不同的类型。

VB 提供了数值型、字符型、布尔型等基本的数据类型表:

课本P33表2-1

  听课,并划书明确相关概念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的书写,以及输出语句和VB中的数据类型,这些内容在程序设计里都相当重要,请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

  整理书本的相应内容

  知识梳理

  .教学评价

  A.完成相应的上机操作练习B.形成性练习区分以下哪些是正确的变量名:

A3、半径、SUB、S_nae、6F、P-A、圆2、*T课本P37的练习2、3、4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知识点多,概念性强,而且比较零散,所讲的内容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未曾接触过,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在教学中尝试结合了具体的程序例子,尽可能深入浅出地讲授程序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当然,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入门,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强化、巩固和提高,才能真正达到程序设计的要求。

第4节《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以及实践,对VB的编程环境以及程序设计的要素有了深刻的了解,但对程序的结构缺乏完整的分析和体会,本节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特点。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前几节知识小结,又是新知识的开始,故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程序结构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程序顺序结构的特点,流程图;常用函数含义。

  难点:

顺序结构程序流程图的画法;常用函数的书写和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顺序结构的程序的特点、流程图的书写。

  理解InputBox函数和常用函数的含义及其书写格式。

  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体会,让学生了解顺序程序结构的特点。

  通过演练结合让学生了解常用函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顺序程序结构的特点以及函数的含义应用,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分组实验以及阅读程序,运行程序,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