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66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

4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机泵类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宁夏宝廷新能源有限公司

煤焦油及低碳烷烃循环利用项目

 

4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装置

机泵类设备安装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三月五日

 

目录

1.工程概况3

2.编制依据4

3.施工准备4

4.施工工序流程4

5.设备验收5

6.基础验收与处理6

7.垫铁安装技术要求6

8.设备的找平、找正与对中7

9.设备试运转10

10.施工进度计划12

11.质量管理保证措施12

12.安全措施和文明施工16

13.施工机具及措施用料18

14.HSE管理体系与施工组织机构19

15.危险源清单21

 

1、工程概况

1.1本方案仅适用于宁夏宝廷新能源有限公司煤焦油及低碳烷烃循环利用项目4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装置中机泵类设备的安装及试运转;其中压缩机安装另有专项施工方案。

1.2本装置共有泵类设备45台。

具体型号与安装区域如下:

位号

设备名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基础标高

安装部位

P-2202A

精制原料进料泵

DCS80-250*10-GQ

1

EL+900

03区高压进料泵房

P-2202B

精制原料进料泵

DCS80-250*10-GQ

1

EL+900

03区高压进料泵房

P-2203A

裂化进料泵

3D7-24/18.6-90S-R2-IA

1

EL+300

03区高压进料泵房

P-2203B

裂化进料泵

3D7-24/18.6-90S-R2-IA

1

EL+300

03区高压进料泵房

P-2210A

2#轻质化焦油泵

EAP50-315-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210B

2#轻质化焦油泵

EAP50-315-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211A

分馏塔底循环泵

EAP50-630-7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211B

分馏塔底循环泵

EAP50-630-7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104A

脱重塔中段回流泵

EAP100-25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104B

脱重塔中段回流泵

EAP100-25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105A

侧线油泵

EAP50-315-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105B

侧线油泵

EAP50-315-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106A

脱重塔釜液泵

EAP25-250-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106B

脱重塔釜液泵

EAP25-250-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1

P-2207A

分馏塔侧线循环泵

EAP150-50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207B

分馏塔侧线循环泵

EAP150-50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206A

稳定塔回流泵

EAP25-250-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206B

稳定塔回流泵

EAP25-250-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208A

分馏塔回流泵

EAP40-315-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208B

分馏塔回流泵

EAP40-315-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2A

原料油升压泵

EAP50-40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2B

原料油升压泵

EAP50-40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7A

脱重塔污水泵

LJ4-MF3200/0.58-BYX-IV

1

EL+11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7B

脱重塔污水泵

LJ4-MF3200/0.58-BYX-IV

1

EL+11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8A

脱重塔顶循环泵

EAP100-315-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8B

脱重塔顶循环泵

EAP100-315-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3A

脱重塔顶回流泵

EAP25-315-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103B

脱重塔顶回流泵

EAP25-315-4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308A

反冲洗污油泵

50*25WEZ315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308B

反冲洗污油泵

50*25WEZ315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201A

积垢器进料泵

EAP50-40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201B

积垢器进料泵

EAP50-400-55-I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2

P-2307A

热水循环泵

ESH150-400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307B

热水循环泵

ESH150-400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304A

低压冲洗油泵

SCS8.5-60*4-G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304B

低压冲洗油泵

SCS8.5-60*4-G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205A

低压注水泵

J5-MF2500/2.45-BYX-IV

1

EL+85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205B

低压注水泵

J5-MF2500/2.45-BYX-IV

1

EL+85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204A

反应注水泵

3D6-17/17.5-62-IA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204B

反应注水泵

3D6-17/17.5-62-IA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302A

低压注硫泵

LJ3-MF320/1.8-BYX-IV

1

EL+85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302B

低压注硫泵

LJ3-MF320/1.8-BYX-IV

1

EL+85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301

高压注硫泵

J6-DMF1210/18.6-BY-IV

1

EL+400

01区主管廊-泵房3

P-2305

轻污油泵

LYA-40-250-1-10

1

02区公用工程

P-2306

重污油泵

LYA-32-250-1-7

1

02区公用工程

2、编制依据

2.1《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HG20203-2017

2.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2.3《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2.4《石油化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SHJ51490

2.5《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50484-2008

2.6《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SH3538-2005

2.7《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

2.8《业主工程质量检验、检查管理规定》BTXNY/GC-06-2018

2.9施工图纸及设备随机安装技术文件

3、施工准备

3.1设计图纸、资料(包括出厂合格证明书、安装及使用说明书、装箱单)规范齐全。

3.2施工机具、材料到位,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条件。

3.3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说明书,工号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4技术人员应根据泵的大小、结构形式等定出垫铁规格及用量,并准备好垫铁。

3.5对基础进行验收并处理。

3.6施工组织机构(见附表)

4、施工工序流程

施工准备→基础检查验收、划线及处理→机泵开箱检验→垫铁或基框及地脚螺栓安装→机泵吊装就位→机泵初找正→一次灌浆→机泵精找正→垫铁点焊→二次灌浆→机泵联轴节对中找正→泵的试运转→交接。

5、设备验收

5.1设备开箱检验应在业主、监理、设备生产厂代表、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下进行,作好设备开箱记录,并经参加开箱的各方签字认可。

5.2转动机械开箱检验时应认真核对设备铭牌、规格型号、传动方式和回转方向,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5.3检查装箱清单与设备组件要求是否一致,设备外壳有无磨损和碰坏,检查设备的配件是否齐全等。

5.4清点设备的零部件并应无缺件、损件和锈蚀件等,设备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5.5开箱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妥善保管,备品备件做好领用管理。

5.6做好设备缺陷和缺件记录。

5.7应核对设备的主要安装尺寸与工程设计是否相符。

6、基础验收与处理

6.1基础检查验收,需由土建施工单位、业主、监理、安装施工单位共同参加,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并提交质量合格证书等有关技术资料。

6.2基础上表面应凿好毛面和清除杂物、污垢。

6.3划出设备安装的纵横中心线和安装标高参照线。

6.4放置垫铁处的混凝土面必须凿平,纵横水平;垫铁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均匀,且不小于75%。

6.5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6.6基础复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基础尺寸及位置允许偏差表表1

项次

项目检查名称

允许偏差(mm)

1

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2

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3

平面外形尺寸

±20

4

预留地脚螺栓

标高(顶端)

+20

0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2

5

预留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10

深度

+20

0

孔壁铅垂度

10

6.7基础上不得有油污,并应铲出麻面。

放置垫铁处应铲平,铲平部位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

6.8预留孔内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6.9钢构架式基础验收尊循以下标准

钢构架式基础质量标准(mm)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值

检验方法

1

立式设备支撑梁式基础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现场测量

基础上平面的标高

±3

钢尺实测

基础上平面的水平度

L1/1000且不大于5

水准仪、水平尺和钢尺实测

地脚螺栓孔

中心距

±2

吊线坠、钢尺实测

孔中心线中心距

h2/250,且不大于15

2

卧式设备支撑式基础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现场测量

基础上平面的标高

±3

钢尺实测

基础上平面的水平度

L1/1000且不大于5

水准仪、水平尺和钢尺实测

基础的垂直度

H2/1000

吊线坠

地脚螺栓孔中心距

±2

钢尺实测

注:

L1为梁的长度;h2为上下两地脚螺栓孔间的距离;L2为支座的长度;H2为支座的高度

7、垫铁安装技术要求

7.1、地脚螺栓安装

7.1.1基础表面应凿好毛面和清除杂物、污垢;在施工中不得使基础沾染油污。

7.1.2基框在地脚螺栓拧紧后不得变形,基框底板与混凝土接触部位必须清除干净。

7.1.3采用地脚螺栓固定的基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脚螺栓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螺栓长度的1/100。

b.托底板与混凝土承力面应接触良好。

c.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长度宜为2~3个螺距。

d.地脚螺杆应洁净、螺纹部分应涂油脂。

e.地脚螺栓底端不应与孔底、孔壁相碰。

7.2垫铁的安装

7.2.1放置垫铁处的混凝土面必须凿平,纵横水平;垫铁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均匀,且不小于75%。

7.2.2垫铁宽度一般为60~100mm,长度应比基框梁宽度长20mm,斜垫铁的斜度一般为1:

10~1:

20,薄边不小于4mm。

7.2.3每垫铁组一般用二块平垫铁和一对斜垫铁,较厚的放在下层,伸出基框两端均匀,放置整齐。

7.2.4垫铁表面应平整,垫铁之间接触应良好。

7.2.5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每个地脚螺栓旁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在能放稳和不影响二次灌浆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7.2.6斜垫铁配对使用,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每组垫铁的块数不宜超过5块。

7.2.7垫铁组高度:

中小型设备一般为30~70mm;大型设备一般为40~70mm。

7.2.8平垫铁顶面水平度偏差为2mm/m,斜垫铁成对相向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厂的3/4,相互间偏斜角度不超过30。

8、设备的找正、找平和对中

8.1设备安装就位前应在设备上确定好测量基准点、线或面,划出定位中心线和标高线;基础表面凿出毛面。

互有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设备,应按其要求,划出共同的安装基准线。

设备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平面位置

标高

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联系时

±5

±5

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时

±2

±1

8.1.1设备的就位

8.1.1.1在起重机的配合下,将设备吊装置于基础上,在吊装时应根据安装调整需要分次进行上一件调整固定好后,再吊下一件。

不能及时安装固定的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8.1.1.2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及氧化皮,并放置在预留孔中,螺栓应垂直无歪斜并居于孔的中心位置,螺栓上任一部位距离孔底、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mm。

8.1.1.3泵安装时应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超过500mm时,再增加一组,每组垫铁不宜超过5块。

垫铁组的高度一般为30~70mm;配对斜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3/4,其相互间的偏斜度应不大于3°。

8.1.2找平与找正

设备找平及找正时,安装基准测量点应在下列部位中选择:

a)机体上水平或铅垂方向的主要加工面;

b)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c)转动部件的轴颈或外露轴的表面;

d)联轴器的端面及外圆周面;

e)机器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

8.1.2设备的找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8.1.2.1整体安装泵,纵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mm/m,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mm/m,应以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加工基准面为基准进行找平。

8.1.2.2解体安装的泵纵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mm/m,并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精度较高的平面等为基准进行测量。

8.1.2.3设备其他各部位的装配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8.1.2.2设备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备就位找正,中心线偏差小于10毫米;横向水平度不小0.2毫米/米,纵横向水平度小于0.1毫米/米。

b.电机就位找正,以设备为基准电机与设备对轮找正时,轴同心度偏差小于0.1毫米;轴向水平度小0.1毫米/米,对轮间隙偏差小于1毫米。

c.紧固地脚螺栓后,再进行复查、调整;找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d.在机械安装结束后,用小锤轻击检查垫铁,应无松动现象,并将各层垫铁点焊牢固,连成整体。

机泵设备找正标高及中心线水平度允许偏差

项目

安装标高

横向中心线水平度

纵向中心线水平度

机泵与其他机械连接

±1mm

0.10mm/m

0.05mm/m

机泵与其他无机械无连接

±1mm

0.10mm/m

0.05mm/m

8.1.2.3以泵为基准找正电机,找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8.1.2.3.1若采用胶带连接,胶带带轮两轮的工作面中心位置应在同一平面上,两轮的相对轴向位移量允许偏差b:

平胶带带轮应小于1.5mm,三角形胶带带轮和链轮b应小于1mm;两轴平行度的允许偏差tgθ应小于等于0.5/1000;两轮轴向位移和两轴平行度的检测,可以轮缘的相对边缘为基准。

8.1.2.3.2对于连轴器连接时,根据找正精度要求不同,可分别采用激光找正仪对中找正法、百分表双向(径向、轴向)对中找正法进行联轴器对中找正。

联轴器两轴的对中偏差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要求。

若机器技术文件无要求时,联轴器的径向位移应小于0.03mm,轴线倾斜度应小于0.2/1000。

3)联轴器(靠背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联轴器应成对使用,不宜串用。

b.装配联轴器时,不得放入垫片或冲打轴以取得紧力。

c.两半联轴器找中心时,其圆周及端面允许偏差值(即在直径的两端位置所测得间隙之差的最大值)一般可按表9.1.2执行。

圆周及端面质量标准(mm)表9.1.2

轴的转速(r/min)

≤3000

≤1500

≤750

≤500

刚性联轴器

0.04

0.06

0.08.1

0.10

注:

找中心时应考虑轴承座、轴承和轴在运行时因热膨胀而将轴中心抬高的数值。

d.两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其允许偏差为1mm;并应复核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大于在运行时轴伸长和轴串移量之和。

e.联轴器均应装设既牢固又便于拆卸的保护罩。

滑块联轴器两轴的对中偏差单位:

mm

联轴器外径D

对中偏差

断面间隙S

径向位移

轴向倾斜

《190

0.05

0.4/1000

0.5~1.0

250~330

0.10

1.0/1000

1.0~2.0

8.1.3灌浆

8.1.3.1二次灌浆前应具备

1)设备找正固定完毕。

2)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3)基框或台板的污垢、焊渣等清除干净。

4)用手锤检查垫铁及地脚螺栓,没有松动现象。

8.1.3.2二次灌浆应符合设计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8.1.3.3在二次灌浆层强度等级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前,不得进行紧地脚螺栓、联轴器二次找正和连接管道等工作。

8.1.4设备二次找正

8.1.4.1在一次灌浆层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后,进行紧地脚螺栓、联轴器二次找正和连接管道等工作。

8.1.4.2设备就位找正,中心线偏差小于10毫米;横向水平度小于0.2毫米/米,纵向水平度小于0.1毫米/米。

8.1.4.3电机就位找正,以设备为基准电机与设备对中找正时,轴同心度偏差小于0.1毫米;轴向水平度小于0.1毫米/米。

端面间隙偏差小于1毫米。

8.1.4.4紧固地脚螺栓后,再进行复查、调理;找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8.1.5辅助系统安装

油系统及冷却水系统安装,与设备接口时不得强力对口,接口应严密不泄漏。

安装完成后对系统按技术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合格。

8.1.6配管

8.1.6.1泵进出口管道安装前必须将内部清理干净。

8.1.6.2与泵连接的管道,不得强制对中,不允许对泵产生附加外力,配对法兰在自由状态下应与泵体法兰平行且同心。

8.1.6.3管道与泵连接后,应复检泵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的偏差时,应进行调整。

9、设备试运转

9.1试运行准备工作

9.1.1分部试运工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9.1.2机械的分部试运行必须在设备安装结束,有完整的安装记录,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9.1.3试运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9.1.3.1设备周围已清除干净、脚手架已拆除。

9.1.3.2有关地点照明充足并有必要的通风设施。

9.1.3.3有关道路应平整和畅通。

9.1.3.4附近没有易燃、易爆物,并有防火设施。

9.1.3.5电器仪表应安装完毕、调试完毕。

9.1.4试运前应检查下列项目:

9.1.4.1地脚螺栓及连接螺栓等不得有松动现象。

9.1.4.2机械内部及连接系统内部不得有杂物。

各种启动开关、事故按钮等安全控制装置工作正常可靠。

9.1.4.3轴承冷却器的冷却水充足,回水通畅。

9.1.4.4裸露的转动部分应有保护罩或栏杆。

9.1.4.5各润滑部位已按要求加注了润滑油脂,并润滑良好。

9.1.4.6分部试运转应按批准试运行方案进行。

9.2试运转

9.2.1试运转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开/停顺序和电缆连接是否正确,试运转时,恒温器、恒压器和各种安全监测装置已经过试验,并应具有满意的结果。

9.2.2开机前必须手动盘车检查,各部位不应有不正常的撞击、摩擦声。

9.2.3试运转期间应检查和调整下列项目:

――压力管道中的升压情况。

――润滑油的压力和温度稳定。

――正常启动和停车顺序试验情况。

――电机过载保护(扩压器/进口叶极限位置)试验情况。

――在工作温度时检查漏油情况。

9.2.4能与机械分断开的电动机运转前,需手动盘车三周以上,无异常后点动电机,转向正确,单独试运转2小时。

9.2.5电机运转120分钟,如无异常现象,既为合格。

然后电机与风机重新联体,整体试运行,机泵运行2小时。

9.2.6机械设备启动时应注意下列安全事项:

联轴节以及销(皮螺丝)全部安装完好。

转动联轴节,使机械运转三周以上,无异常现象。

第一次启动时,当达到全速后,立即用事故按钮停下,观察轴承和转动部分,确认无磨擦和其它异状后方可正式启动。

9.2.7分部试运行过程中试运行时的检查

9.2.7.1检查轴承温度,滚动轴承温升不得大于35℃,最高温度不大于75℃。

滑动轴承温度不大于30℃,最高不大于60℃。

注意风机不得在喘振区工作,风机振幅不得超过0.5mm。

9.2.7.2检查联轴器,注意电机温升,滑动轴承不大于30℃,滚动轴承不大于35℃。

9.2.7.3随时注意风机运行有无异响。

9.2.7.4采用助听棒检测轴承运行声音。

9.2.7.5如发现剧烈震动、撞击、轴承温度迅速上升等反常现象,必需紧急停车,及时处理。

9.2.8分部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9.2.8.1轴承及转动部分无异常状态。

9.2.8.2轴承工作温度应稳定,一般滑动轴承不高于75℃,滚动轴承不高于80℃。

9.2.8.3无漏油、漏水、漏风等现象。

9.3分部试运转结束后,应办理分部试运报告,并填写试运记录

10、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见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11、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附表

1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9001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保证手册》、业主《工程质量检验、检查规定》,并做好质量预控。

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了解机泵安装的工艺流程和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了解机泵各部件的作用和流程,了解相关的规范、规程。

经常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经常不断的培训与考核来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理论水平和安装作业能力。

项目部定期举办质检员教育培训班,以此来促进质检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综合管理体系运行适宜、有效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增强全工地全员质量意识,严格程序控制,努力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切实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具体如下:

(1)由队长,技术人员,专职质量检查员,各班组长组成队质量管理体系。

(2)在施工以前,专业技术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员、质量检查员要分工明确,落实质量管理的权利和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