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359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阜宁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018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情调研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超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研究中,有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兵与球的旋转,可以把兵兵球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转,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D.研究车轮的转动,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因为看成质点的话,就没有旋转可言了,所以A错误。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对于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来说太小,可以忽略,所以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所以B正确。

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转时,不能看成质点,把运动员看成质点的话,也就不会翻转了,所以C错误。

研究车轮的转动是,不能把车轮看成质点,因为看成质点的话,就没有转动可言了,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睛】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B.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直线运动

D.它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

A、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之分,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故A错误;

B、C、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变的,故B错误,C错误,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关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知道其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3.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故A正确;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0到第5s末这5s的时间,故B错误;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末这1s的时间,故C正确;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故D正确.

4.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

甲的加速度是3m/s2,乙的加速度是-4m/s2,则

A.甲一定做加速运动B.乙一定做减速运动

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乙可能做加速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速度方向未知,不能判断甲做什么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

同理,也不能判断乙做什么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D正确。

加速度的大小是其绝对值,甲的加速度小,乙的加速度大。

故C错误。

故选D。

5.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如图所示,诗中“云与我俱东”选取的参考系系是

A.船B.云C.榆堤D.诗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我”与云、船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以榆堤为参照物。

故选C。

6.将原长10cm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当下端挂200g的钩码对,弹簧的长度为12cm,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g取10m/s2)()

A.1N/mB.10N/mC.100N/mD.1000N/m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物体的重力,弹簧伸长的长度等于弹簧的长度减去原长.根据胡克定律对两种情况分别列方程求解劲度系数k.

解:

重物受力平衡,故F=mg=200×﹣3×10N=2N

由F=k(L﹣L0)得:

k=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胡克定律的基本应用,抓住公式F=kx中x是弹簧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

7.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A.0.10m/sB.100m/s

C.4.0m/sD.0.40m/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

考点:

本题考查了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8.两个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6N,则F1与F2的大小不可能是

A.F1=4N,F2=7NB.F1=4N,F2=8N

C.F1=5N,F2=8ND.F1=2N,F2=1N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

F1+F2≥F≥|F1-F2|;F1=4N,F2=7N,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

11N≥F≥3N,可能是6N,故A不符合题意。

F1=4N,F2=8N,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

12N≥F≥6N,可能是6N,故B不符合题意。

F1=5N,F2=8N,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

13N≥F≥3N,可能是6N,故C不符合题意。

F1=2N,F2=1N,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

3N≥F≥1N,不可能是6N,故D符合题意;故选D。

9.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为v,再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为2v,则AB与BC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1:

3B.1:

4

C.1:

2D.1:

1

【答案】A

【解析】

对AB过程,由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可得

,解得

,对BC过程可得

,解得

,所以AB与BC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

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图示为甲、乙两个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

若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

A.甲在0到

时间内,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B.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

C.

时刻,它们相遇,且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

D.0到

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x-t图像不能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并且甲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在0到

时间内,路程等于位移大小,A错误;甲开始运动的初始坐标为

,乙开始运动的初始坐标为

,故乙在甲前面,B正确;在

时刻两者的坐标都是

,所以两者在同一点,即发生相遇,x-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时刻,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正确;0到

时间甲的位移是3m,而乙的位移是2m,所用时间相等,故根据

可得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错误;

考点:

考查了对x-t图像的理解,需要知道x-t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负值

D.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可能在增加

【答案】BD

【解析】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选项A错误;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选项B正确;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和速度反向,但是加速度不一定为负值,要看正方向如何规定,选项C错误;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可能在增加,例如当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选项D正确;故选BD.

12.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路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B.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汽车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路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解: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所以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这个弹力.

路面受到向下的弹力:

施力物体是汽车,所以是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

施力物体是路面,所以是路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一定要明确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这个弹力.

13.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θ为120°F=G/2

B.不管θ为何值,F=G/2

C.当θ=0°时,F=G/2

D.θ越大时F越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水桶的受力情况,分析平衡条件,求解小娟、小明的手臂受到的拉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由于两人手臂均与竖直方向成θ角,根据对称性可知,两人对水桶的拉力大小相等,从而根据列式,即可求解.

解:

设小娟、小明的手臂对水桶的拉力大小为F,由题小娟、小明的手臂夹角成θ角,根据对称性可知,两人对水桶的拉力大小相等,则根据平衡条件得:

2Fcos

=G

解得:

F=

当θ=0°时,cos

值最大,则F=

当θ为120°时,F=G,当θ越大时,则F越大;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要根据对称性得出两人对水桶的拉力大小相等,再由竖直方向力平衡即可求出小娟、小明的手臂受到的拉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为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图象,由图可知

A.两个质点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B.在0〜t1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的加速度大

C.在t2时刻两个质点速度大小相等

D.在0〜t1时间内质点A比质点B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由v-t图象无法确定两物体开始的位置,只能看出两物体同时出发,故A错误;v-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因此在0~t1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的加速度大;故B正确。

速度时间图象反映的是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情况,两个图象的交点表明该时刻速度相等,故C正确;两质点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显然在0〜t1时间内B的位移较大,故B的平均速度大于A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在物理学中图象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热学中也经常使用.其中在力学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图象,图象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线的斜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等还有特殊的物理意义.

15.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物体在匀速运动,从t=0时刻,拉力F开始均匀减小,

时刻拉力减小为零,出现的摩擦力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拉力为零时,物体仍在滑动,则受到的一直是滑动摩擦力,即大小不变,A正确;另一是当拉力为零前,物体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