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462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docx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

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

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

4、会宾客大宴  会:

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

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

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

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

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

9、一狼洞其中洞:

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

11、听妇前致词前:

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

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

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 光:

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

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

茗:

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

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

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

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

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

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

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

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 刑:

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  策:

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  市: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

28、处处志之  志:

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

29、未果,寻病终果:

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

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唐雎不辱使命》

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

32、恵子相梁相:

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恵子相梁》

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

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

34、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

3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

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

36、驴不胜其怒,蹄之蹄:

名词用作动词,踢。

《黔之驴》

3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

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童趣》

38、策之不以其道策:

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

3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

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

《观刈麦》

4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1、行舟绿水前行:

名词用作动词,前行。

《次北固山下》

4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伤仲永》

4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

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核舟记》

44、造化钟神秀钟:

名词用作动词,聚集。

《望岳》

45、浑欲不胜簪簪:

名词用作动词,插簪。

《春望》

46、听妇前致词前:

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

47、客此客: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

48、大雪三日雪: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湖心亭看雪》

49、任意东西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

50、腰白玉之环腰:

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5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

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

52、歌以咏志歌:

名词用作动词,写诗歌。

              《观沧海》

 

(二)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

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外:

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

名词作状语,对内。

《隆中对》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山:

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

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

14、北饮大泽  北:

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  道:

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孔子东游东:

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  前:

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石青: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空谷: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三峡》

2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

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雪岭:

名词作状语,像雪岭一样。

《观潮》

22、手自笔录手:

名词作状语,亲手。

笔:

名词作状语,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伤仲永》

24、夜篝火,狐鸣呼曰篝:

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陈涉世家》

25、四面竹树环合环:

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

26、中军置酒饮归客中军:

名词作状语,在中军帐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名词作形容词:

1、宜乎众矣众:

名词作形容词,很多,多。

《爱莲说》

2、其色墨墨:

名词作形容词,黑色。

《核舟记》

3、道阻且右右:

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蒹葭》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二)

 

动词活用

(一)动词作名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三峡》

2、猛浪若奔奔:

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与朱元思书》

3、宜枉驾顾之驾:

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隆中对》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木兰诗》

5、传不习乎传: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论语〉十则》

6、选贤与能能:

动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大道之行也》

7、照无眠无眠:

动词用作名词,无眠的人。

《水调歌头》

8、入则无法家拂土入:

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动词用作名词,国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止增笑耳笑:

动词用作名词,笑料。

《狼》

 

(二)动词作副词:

寻病终寻:

动词作副词,不久。

《桃花源记》

 

(三)动词作状语:

忽啼求之  啼:

动词作状语,哭着。

《伤仲永》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三)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1、此教我先威众耳威: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

《陈涉世家》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陈涉世家》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乱: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动:

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闻寡人之耳者闻: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乱花渐欲迷人眼  迷:

动词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钱塘湖春行》

7、清风半夜鸣蝉鸣:

动词使动用法,使……鸣叫。

  《西江月》

8、无案牍之劳形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爱莲说》

9、望峰息心息:

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与朱元思书》

10、食之不能尽其材尽: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

   《马说》

11、凄神寒骨凄: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透。

《小石潭记》

12、请广于君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唐雎不辱使命》

13、因屏人曰屏: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退避。

《隆中对》

 

(二)意动用法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

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伤仲永》

2、父利其然也利: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伤仲永》

3、邑人奇之奇: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伤仲永》

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大道之行也》

5、不独子其子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大道之行也》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醉翁亭记》

7、先主器之器: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隆中对》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9、轻寡人与轻: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轻视,小看。

 《唐雎不辱使命》

 

10、其家甚智其子  智: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

11、智子疑邻智: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

12、渔人甚异之 异: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桃花源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四)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

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

《陈涉世家》

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2、此皆良实良:

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

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实的人。

《出师表》

3、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论语>十则》

                       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

4、众妙毕备妙:

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口技》

5、二男新战死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近。

《石壕吏》

6、亲旧知其如此旧: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

《五柳先生传》

7、百废俱兴废:

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的事。

《岳阳楼记》

8、落红不是无情物红:

形容词用作名词,花。

《己亥杂诗》

9、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

10、义不杀少而杀众        义:

形容词用作名词,少数人。

                       众:

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少人。

     《公输》

 

(二)形容词作动词

1、贤于材人远矣贤:

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五柳先生传》

3、如鸣珏环,心乐之乐:

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小石潭记》

4、日光下澈澈:

形容词用作动词,透射。

《小石潭记》

5、吾义固不杀人义:

形容词用作动词,按道义(行事),坚持道义。

《公输》

6、公输盘之攻械尽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公输》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出师表》

9、亲贤臣,远小人亲: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出师表》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口技》

12、而日中时远也 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远。

      《两小儿辩日》

13、而日中时近也 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近。

     《两小儿辩日》

1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热:

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热。

                        凉:

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凉。

           《两小儿辩日》

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

16、惟言德馨  馨:

形容词用作动词,香气远播,美名远扬。

 《陋室铭》

17、欲穷其林  穷: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尽。

    《桃花源记》

18、明月别枝惊鹊惊:

形容词用作动词,惊动。

《西江月》

19、香远益清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香。

    《爱莲说》

20、既而渐近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逼近。

《观潮》

21、互相轩邈轩: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

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

22、风烟俱净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与朱元思书》

23、亦不详其姓字详:

形容词用作动词,清楚的知道。

     《五柳先生传》

24、一食或尽粟一石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光,吃尽。

     《马说》

25、低绮户低:

形容词用作动词,低照。

《水调歌头》

26、散入珠帘湿罗幕湿:

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27、波色乍明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出亮光。

          《满井游记》

28、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

《陈涉世家》

29、天下苦秦久矣苦:

形容词用作动词,为……所苦。

   《陈涉世家》

30、此教我先威众耳威:

形容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

           《陈涉世家》

31、人恒过过:

形容词用作动词,犯过失,犯错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形容词作状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小石潭记》

 

(四)形容词作副词

1、宾客意少舒少:

形容词作副词,稍微。

《口技》

2、良多趣味良:

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的。

             《三峡》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怒己,曰奉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黄茅岭:

在今湖南永州。

②报:

尽头。

③啤睨(pì nì):

即“婢境”,城上的矮墙。

梁欐(lì):

屋梁。

④堡坞(bǎo wù):

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

⑤箭:

竹子。

⑥中州:

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⑦夷狄:

这里指偏远地区。

③伎:

技艺,这里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乙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

③益奇而坚________

④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3)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的,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像狗牙那样;悲伤;更加;有人

(2)①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②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3)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解析】【分析】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犬牙:

像狗牙那样。

②因为这里过于情境。

清:

悲伤。

③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益:

更加。

④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或:

有人。

⑵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许:

大约;皆:

都。

句子翻译为:

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②自:

从;北:

向北走;逾:

越过。

句子翻译为: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⑶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题目中的语境“乙文则于登山远望后借他人之口感慨自身遭遇:

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借”,因而这里就可以概括为:

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两文表达出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是:

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

⑴像狗牙那样;悲伤;更加;有人;

⑵①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②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⑶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

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没得到;另一条稍微偏向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石头推成的小山横亘在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形状的润。

从洞口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有“咚咚”的水响声,那声音高亢清远,很久才消失。

(人)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

我怀疑这世上是否有造物者已经很久了。

到了这儿,我越发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为什么不在中原地区创设这种美景,却把它摆在这荒僻偏远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劳而无功。

神明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

有人说:

“(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景来安慰那些被贬到此地的贤人。

”也有人说:

“这地方山川灵秀之气,不孕育伟人,却唯独创造出这奇山胜景。

所以楚国的南部地区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北雨泽各异。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

而东坡诗云:

“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

”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

至秋则霖霪苦雨,岁以为常。

二浙四时皆巨风。

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

至夏为“梅雨”,相继为“洗梅”。

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

迨①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

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

此南北之异也。

(节选自庄绰《鸡肋编》)

【注】①迨:

等到,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具答之             具:

________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________

③岁以为常           岁:

________

④霖霪不已           已:

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B.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C.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D.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

(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的“异”,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详细;邀请;每年、年年;停止

(2)B

(3)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②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4)【甲】文的“异”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

【乙】文的“异”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形:

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