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8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docx

中国当代文学下课件DOC

第九章市井风俗派小说

●一、市井风俗派小说之兴起

●1、市井风俗派小说兴起原因探讨

●当代作家对本土文化的亲近;

●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疏远,对创作个性的追寻;

●对既有的文学传统的延续。

●2、市井风俗派小说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京味风俗小说——

●邓友梅:

《话说陶然亭》、《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等小说;

●陈建功:

《丹凤眼》、《找乐》、《辘轳把胡同九号》等谈天说地系列小说。

●津味风俗小说——

●冯骥才:

《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等怪事奇谈系列小说;

●林希:

《天津闲人》、《天津胖子》等小说。

●苏州小巷风俗小说——

●陆文夫:

《美食家》、《小贩世家》等小巷文学系列小说;

●范小青:

《裤裆巷风流记》、《瑞云》等小说。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二、市井风俗派小说代表作选讲

●1、邓友梅的小说《烟壶》

●小说人物:

乌世保,聂小轩,柳娘,寿明—徐焕章,载九爷。

●小说情节:

乌世保被徐焕章构陷入狱,狱中奇遇聂小轩,得传烟壶内画功夫,出狱后以之为生,聂小轩的遭遇。

●特点:

民俗学风味;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和众生相;古典黑白对立的世界图景。

●2、冯骥才的《神鞭》

●小说情节及人物:

傻二的传奇经历,作为市井无赖的玻璃花。

●特点:

民俗画,传奇性。

●3、陆文夫的《美食家》

●小说情节及人物:

美食家朱自冶的命运,高小庭的经历。

●作品分析:

吃与中国的食文化;中国文化的身体化;民俗性。

●三、市井风俗派小说的特点

●1、平民化的取向;

●2、轻喜剧的风格;

●3、小说语言的地域色彩;

●4、注重故事性。

●四、市井风俗派小说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突出了风俗文化这一文学维度;

●文学慢慢地回归传统;

●增加了文学的知识性于趣味性。

●2、局限

●无法超越民俗,不能深入地探索人性;

●这些小说展示的是对人生的生存性关注而不是存在性关注。

第十章汪曾祺与乡土小说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概况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发生之语境

●传统的乡土中国;

●现代化过程。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类型的划分

●批判的写实的乡土小说:

以鲁迅、台静农、许杰等为代表;高晓声等;

●抒情的写意的乡土小说:

以废名、沈从文等为代表。

刘绍棠、汪曾祺等。

●3、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的四种精神立场

●启蒙主义立场上的乡土小说:

鲁迅、台静农、许杰等的乡土小说;

●儒家思想立场的乡土小说:

刘绍棠、张宇、陈忠实等的乡土小说;

●道家思想立场上的乡土小说:

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的乡土小说;

●革命话语立场上的乡土小说:

赵树理、孙犁、周立波等的乡土小说。

●二、刘绍棠与《蒲柳人家》

●1、刘绍棠及其作品

●短篇小说:

《青枝绿叶》、《芳草满天涯》等;

●中篇小说:

《蒲柳人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2、《蒲柳人家》(1980年)

●小说情节及人物:

何满子、周檎、望日莲;何大学问,一丈青;

●周与望之间的美满爱情。

●特点:

乡村世界的自足性;田野风光与乡野情趣。

●3、刘绍棠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局限

●特征:

●田园牧歌式的艺术风格;

●传奇故事式的通俗小说模式。

●局限:

●人物性格有雷同现象;

●太偏重才子佳人模式。

●三、汪曾祺与《受戒》

●1、汪曾祺(1920—1997)

●小说集:

《邂逅集》,《晚饭花集》等;

●散文集:

《蒲桥集》等;

●论文集:

《晚翠文谈》等。

●短篇小说代表作:

《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

●2、汪曾祺小说代表作选讲

●《受戒》

●小说情节及人物:

明海与小英子的朦胧爱情;荸荠庵的生活。

●作品分析:

赤子之心;桃花源式的生活理想。

●《大淖记事》

●小说情节及人物:

十一子与巧云的爱情。

锡匠帮与刘号长。

●作品分析:

民间世界的自在性于自足性。

●《陈小手》

●小说情节及人物:

妇产科医生陈小手与军阀团长。

陈小手之死。

●作品分析:

人的生存困境与命运。

●《露水》

●小说情节及人物:

一对落魄男女的露水姻缘。

●作品分析:

人的命运及对人的悲悯。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3、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

●散文化风格;

●小说语言的诗化。

●4、汪曾祺的影响

●对何立伟、阿城、贾平凹等影响。

●风俗民情的诗意描画;淡泊和谐的审美理想;散文化的小说风格;诗化语言。

第十一章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初文化热的促动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中国小说,伤痕小说(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等)、反思小说(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等)、改革小说(蒋子龙《开拓者》、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

●从文学价值着眼,寻根小说的特殊性。

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红高粱》等。

●与之有关的作家,如张承志、莫言、阿城、王安忆、韩少功、张炜、李锐、铁凝、史铁生、贾平凹、李锐、郑义、郑万隆、李杭育、乌热尔图、扎西达娃等。

●九十年代文学与之相关的,《心灵史》、《白鹿原》、《废都》、《九月寓言》、《丰乳肥臀》、《马桥词典》、《无风之树》等。

●寻根小说出现的时间,1983年5月,李杭育的《沙灶遗风》;9月,贾平凹的《商州初录》;1984年7月,阿城的《棋王》;1984年12月,由《上海文学》杂志社、杭州《西湖》编辑部和浙江文艺出版社发起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与评论家出席的杭州会议;1985年5月,王安忆的《小鲍庄》;1985年7月,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

1986年3月,莫言的《红高粱》;9月,铁凝的《麦秸垛》,张炜的《古船》等等。

●为什么会兴起?

理论主张如何?

创作实践如何?

为什么会落潮?

意义何在?

●一、寻根小说的兴起

●1、寻根小说兴起的原因

●A、八十年代初文化热的促动;

●现代化宏观背景的考察。

●现代化的浪潮。

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方案,理性化,主体性,役使自然的科学,普遍性,一体化,同质化,全球化。

●B、外国文学的促动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就有原始化的倾向。

对古希腊的兴趣、对异域风情的兴趣。

●现代主义对原始的兴趣。

毕加索、高更、卢梭等。

从艺术到文学。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查密莉雅》,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等。

●直接的促动。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百年孤独》;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鲁尔福、阿斯图里亚斯、略萨等。

●对中国作家的启示意义: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C、新时期文学自身的发展逻辑

●文学内部的互动。

诗歌较早表现了文化寻根意向。

80年代初,杨炼的《诺日朗》、《半坡组诗》、《敦煌组诗》等;江河的《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来自诗歌的文化运动的启示。

●内在发展逻辑。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寻根小说。

政治——文化。

1980年,汪曾祺的《受戒》出现。

王蒙的《在伊犁》系列笔记体小说。

向文学的根本处逼近。

●知青作家的经历(曾沉入民间,民间与传统文化,礼失而求诸野)与自我定位。

●对文学史的重新评价。

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版。

●与现代文学的比较。

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的分化:

左翼文学与沈从文、老舍的寻根。

●后殖民主义。

●2、兴起的过程

●寻根小说的萌动时期:

1981—1984年

●地域小说、文化小说、风俗小说的崛起成为这一时期文坛的一个普遍动向。

●汪曾祺的小说,贾平凹的小说,邓友梅的小说,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乌热尔图的小说,张承志的小说。

●寻根小说的成熟期:

1984—1986年

●理论上的自觉。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阿城的《文化之约着人类》,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

●地域小说的深入发展;寻根小说中不同文化取向与价值取向得到充分展露;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寻根小说的消退期:

1986年以后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张炜的《古船》;大批寻根作家转向,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冲击。

●寻根小说的分类。

从寻根意识上的划分。

●二、寻根派作家的理论主张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阿城的《文化之约着人类》,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

●1、关于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出路

●韩少功: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里;

●郑万隆:

我的根是对方,东方有东方的文化;黑龙江是我的生命的根,也是我的小说的根。

●阿城:

中国文学尚没有建立在一个广泛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无法与西方对话。

●2、关于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

●韩少功:

规范文化与非规范文化,地壳与岩浆,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

●儒家正统文化与少数民族的小传统文化,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

●3、关于五四新文化的评价

●郑义:

五四造成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

●阿城:

五四与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传统;

●韩少功:

学习西洋、东洋货苏俄,或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三、寻根小说代表作选讲

●1、阿城的《棋王》

●小说情节:

棋王王一生的吃与棋;吃蛇肉,光膀子大战脚卵,九局连环大战。

●人物形象:

王一生的道家文化特点。

无为而无不为,超脱,知足。

●作品分析:

吃—自然性的行为,棋—超脱无为的生命之道;

●外在客观的现实世界与内在主观的心境世界——对乐感的强调;

●对超脱的反思。

●2、王安忆的《小鲍庄》

●小说情节:

小鲍庄的来历——洪水,治水与赎罪;

●捞渣的出生于死亡;拾来的经历;鲍仁文的作家梦;鲍秉德的不幸与幸运。

●人物形象:

捞渣——仁义的象征;

●作品分析:

伦理与权力、物质实力;

●对儒家文化的探讨。

●3、韩少功的《爸爸爸》

●小说情节:

鸡头寨与病崽的荒诞故事。

●人物形象:

丙崽——人性与国民性的弱点集大成。

●作品分析:

丙崽与阿Q的关系;

●丙崽与鸡头寨人的原始思维;

●万物有灵观念与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荒诞与混沌。

●艺术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4、张承志的《黑骏马》

●小说情节:

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爱情悲剧。

●人物形象:

白音白力格——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索米娅——古老的草原文明的象征;

●作品分析:

现代文明与古老的草原文明的冲突。

●5、郑义的《老井》

●小说情节:

老井村的打井史,孙旺泉与赵巧英的爱情纠葛。

●人物形象:

赵巧英——现代文明的独特象征;

●孙旺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对传统的皈依。

●作品分析:

民族精神的韧性精神与务实精神。

 

●6、贾平凹的《商州初录》

●小说情节:

《黑龙口》,《莽岭一条沟》,《桃冲》,《一对情人》,《摸鱼捉鳖的人》,《小白菜》,《一对恩爱夫妻》。

●作品分析:

民间世界的美好情愫;对民间世界的理想化;延续着废名、沈从文和汪曾祺的诗化小说的路子;古典美学气韵。

●7、李锐的《厚土》

●小说情节:

《眼石》——山区农民对待女人的态度;

●《假婚》、《驮炭》——山区农民的爱情与性;

●《青石涧》、《合坟》——山区农民的愚昧与悲惨;

●《选贼》——山区农民的自私与怯弱。

●作品特色:

构思精巧,语言冷峻;对吕梁山区农民僵滞粗砾的生活样态的展示。

●四、寻根小说的特在概述

●1、民间文化与地域色彩

●韩少功与湘楚文化;李杭育与吴越文化;郑义与三晋文化;贾平凹与秦汉文化;郑万隆与东北黑土地文化等等。

●2、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认同

●批判:

韩少功的《爸爸爸》,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郑义的《远村》等;

●认同:

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商州初录》等;

●困惑:

王安忆的《小鲍庄》,郑义的《老井》等。

●3、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崇尚直觉情感体验和表现的艺术观念,对老庄美学情致的倾慕。

●五、寻根小说的意义和局限

●1、意义与影响

●在文化寻根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文化意识的重视与追求,标志着文学创作界文化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质的飞跃;

●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精神的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活了我们民族历史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注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美学气韵和情致;

●对九十年代文学的影响深远,陈忠实的《白鹿原》,张承志的《心灵史》,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小说深受影响。

●2、局限

●难以调和与克服原始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深刻矛盾,难以调整与平衡启蒙主义的理性自我与返璞归真的原始主义意向之间的分裂状态,尤其是难以回避与超越认同传统文化立场与追求文化现代性目标之间的主题内在悖论,难以弥补和解释重注、镀亮民族文化的宏伟诺言与寻根文学相对的实际功效的巨大差距。

第十二章现代派小说与先锋派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纵向的继承、横向的借鉴之关系。

●寻根小说与纵向继承的关系,现代派小说与先锋派小说与横向借鉴的关系。

●一、现代派小说与先锋派小说发生之语境

●1、社会文化语境

●现代化语境——西方现代文明的三个层面: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反现代文化的浪潮。

●中国现代历史的文化语境:

启蒙,救亡、翻身,革命,改革、发展等。

●文明的冲突。

十年文革给人留下的荒诞印象,对现代派文学有直接的促动。

●2、文学语境

●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浪潮。

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小说,垮掉的一代,存在主义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倾向。

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张爱玲,钱钟书,穆旦,曹禺等;象征派诗歌,现代派诗歌,九叶派诗歌等。

●二、探索中的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文学的三个阶段:

艺术形式、艺术技巧的现代探索;审美情趣、艺术观念的变革,在危机中结合本土文化的调整和转型。

●1、意识流小说:

当代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最初萌芽。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拟意识流小说;

●王蒙:

《布礼》、《夜的眼》、《春之眼》、《风筝飘带》、《海的梦》、《蝴蝶》、《杂色》等;

●宗璞:

《我是谁?

》;

●李陀:

《余光》、《七奶奶》、《自由落体》等;

●张贤亮: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2、当代小说中的荒诞因素

●宗璞:

《我是谁?

》;

●张辛欣:

《疯狂的君子兰》等。

●3、象征手法

●王蒙:

《杂色》;

●张承志:

《大坂》;

●邓刚:

《迷人的海》;

●孔捷生:

《大林莽》等。

●4、分析

●艺术手法上的现代主义与内在的理性精神;

●政治文化批判与民族自省。

●三、现代派小说

●1985年3月,刘索拉的小说《你别无选择》发表;

●1985年6月,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发表;

●1985年7月,徐星的小说《无主题变奏》发表。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

●现代派小说:

现代主义的人生感兴,荒谬感,孤独感,命运感等;黑色幽默,荒诞,虚无及反讽等。

●1、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小说情节:

音乐学院中一群年轻人的苦闷。

●人物形象:

李鸣、森森、孟野等。

●作品分析:

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体现;

●内容与形式的艺术和谐感。

狂乱的音响与躁动情绪;人物的抽象化与符号化;荒诞的艺术情节与反常的生活事件。

●2、徐星的小说《无主题变奏》

●小说情节及人物:

“我”对生活的厌倦和对荒诞的感受。

●作品分析:

空心人;人生的虚幻与荒诞;无序化与反逻辑。

●3、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小说情节:

对现实噩梦般的感受。

●人物形象:

“我”;父亲;母亲。

●作品分析:

非理性,对人性恶的揭示。

●四、先锋派小说概述

●1、先锋派小说的初创期:

1985—1986年

●1985年,先锋派小说家,马原,扎西达娃,莫言,残雪;

●形式化的追寻。

更新故事的讲述方式。

以马原为代表。

●莫言、残雪等对感觉主义的追寻。

●2、先锋派小说的全盛期:

1987—1988年

●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学刊物大力推出先锋派小说,如《人民文学》、《收获》等;

●全盛期的先锋派小说的特征:

●对现实叙述方式和结构形式的空前重视;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格非的《迷舟》,洪峰的《极地之侧》等。

●作品的不确定题旨与反讽色彩大大强化;

●反小说与元小说的探索盛行。

●3、先锋派小说的沉积调整期:

1989年以后

●形式探索无法继续,不被读者理解。

●先锋派小说界开始涉足长篇小说创作;

●转而关注历史题材。

●五、先锋派小说代表作选讲

●1、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小说情节:

喜马拉雅雪人;看天葬;顿珠、顿月和尼姆的故事;

●人物形象:

陆高、姚亮、老作家、穷布、顿珠、顿月和尼姆。

●作品分析:

元叙事手法;马原的叙事圈套;神秘主义因素。

●2、洪峰的《极地之侧》

●小说情节:

洪峰到漠河去看朱晶;章晖的死亡;章晖讲的关于死亡的故事。

●人物形象:

章晖;洪峰;朱晶。

●作品分析:

元叙事手法;元小说;叙述的重要性;神秘主义。

●3、孙甘露的《我是少年酒坛子》

●小说情节:

鸵鸟钱庄中两个诗人的对话;

●人物形象:

诗人。

●作品分析:

元叙事手法;语言游戏;反体裁;元小说。

●4、余华的《现实一种》

●小说情节:

山岗和山峰兄弟俩的连环仇杀;

●人物形象:

山岗,山峰,妻子,母亲,儿子。

●作品分析:

叙事上的冷漠与简略;对暴力的揭示;对人性恶的揭示。

●5、苏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小说情节:

祖母蒋氏、祖父陈宝年、伯父狗崽以及地主陈文治等传奇故事;

●人物形象:

祖母蒋氏、祖父陈宝年、伯父狗崽以及地主陈文治。

●作品分析:

意象的营造,黑砖楼,黄泥大道,木楼小屋,白玉瓷瓶等;

●对情绪的着重强调。

●6、北村的《玛卓的爱情》

●小说情节:

玛卓与刘仁的爱情悲剧;

●人物形象:

玛卓,刘仁。

●作品分析:

人没有能力生活,没有能力爱,人的没有信心;

●六、关于先锋派小说的评价

●1、意义

●促使了新时期文学审美意识、审美趣味、艺术观念的变革;

●对个体生命的充分尊重;

●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范围和功能。

●2、局限

●重艺术形式,轻现实内容;重作者个人,轻读者大众;重横向借鉴,轻纵向继承。

第十三章新写实小说

●一、新写实小说之兴起

●1987年,池莉的小说《烦恼人生》发表;

●1987年,方方的小说《风景》发表;

●1989年,《钟山》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新写实小说兴起原因探讨——

●社会历史原因:

●80年代后期,我们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结构、经济、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售货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社会的世俗化倾向很明显。

●新时期文学世俗化发展的影响:

●汪曾祺对世俗化的关注,刘心武、王朔对世俗化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俗化倾向的潜在作用。

●对当时文学倾向的反拨:

●寻根文学对现实社会和时代的疏远;现代派与先锋派小说对形式主义的迷恋;传统现实主义过重的意识形态负担。

●二、新写实小说特征描述

●陈思和:

新写实小说具有相当明显的自然主义特征,审丑倾向,全知视角等;

●王干:

还原生活本相,零度情感,作家和读者的共同作业;

●季红真:

以个体为本位,理想色彩淡化,叙述客观,注重人性的深度,回归故事,消解性格;

●总结:

●庸常人生的平时叙写,着重展示普通人大世俗生活与生存困境;

●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自然幽默嘲讽的审美风格,几乎无事的悲剧。

●三、新写实小说代表作选讲

●1、池莉的小说《烦恼人生》

●小说情节:

普通工人印家厚的一天的烦恼生活。

●人物形象:

印家厚,他的老婆,儿子,雅丽。

●作品分析:

亲和世俗;对形而下生存困境的展示,生活流式的叙述。

●2、方方的《风景》

●小说情节:

汉口河南棚子一家贫苦人家的经历。

●人物形象:

父亲,母亲,大哥,二哥,七哥等。

●作品分析:

生存本身的意义;七哥的形象特征;自然主义的风格。

●3、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

●小说情节:

小林参加工作后的经历与转变。

●人物形象:

小林,小林老婆小李。

●作品分析:

权力对日常生活的侵蚀;反讽意味;批判精神;人的沦落。

●4、刘恒的《伏羲伏羲》

●小说情节:

杨金山、杨天青与菊豆之间的爱情纠葛。

●人物形象:

杨金山、杨天青、菊豆、杨天白等。

●作品分析:

食色欲望对人性的扭曲;轮回报应;生存阴暗景象的展示;道德与欲望的冲突。

●5、叶兆言的《艳歌》

●小说情节:

迟钦亭、沐岚的日常生活与爱情。

●人物形象:

迟钦亭、沐岚。

●作品分析:

日常生活的无奈;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四、对新写实小说的整体评价

●1、意义

●亲和世俗,在新时期小说使世俗人生的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真正地拓展了新时期小说的生存意识,扩大了小说的题材范围,确认了个体化的写作立场。

●2、局限

●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新写实小说家太过强调环境的消极性影响,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从而使小说格调低迷;

●在处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新写实小说家太看重生活真实了,忽视了艺术真实,从而使小说的韵味稀薄;

●在对世俗人生的理解上,新写实小说太看重其琐碎的小叙事,而忽视其同样存在的大叙事,从而使小说的境界不高;

●对生活的形而下困境太关注了,忽视了人的精神世界。

第十四章新历史小说

●一、新历史小说之兴起

●新历史小说最初是由陈思和提出来。

题材范围大致限定在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

●从1986到1989年,新历史小说涌现。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苏童的《米》、《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池莉的《预谋杀人》,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刘恒的《苍河白日梦》等。

对新写实小说和先锋派小说的推进。

●二、新历史小说的特征分析

●新历史小说是相对于旧的经典革命历史小说而言的。

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