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17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docx

哈佛摇篮幼儿园幼教3年行动方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

二期行动计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实施二期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政策上有哪些主要突破点?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到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达到75%左右,请问是如何考虑的?

  答:

我们组织专家和相关研究机构经过系统研究论证,最终将2016年入园率目标确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回应群众期盼。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公平接受学前教育的诉求日益增强,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近几年学前教育发展很快,但“入园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城乡接合部的资源短缺问题还很突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入园率,满足人民群众迫切的入园需求。

  二是顺应国际趋势。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金砖国家普遍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抢占人力资源早期开发高地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普及。

2012年OECD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平均已达92.8%,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远高于我国。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入园率,为增强国家未来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具有现实可行性。

经测算,把目标确定为75%,年均增速在2.5个百分点左右,相当于近3年年均增速的70%。

通过实施二期行动计划和国家学前教育项目,保持现有的财政投入和工作力度不减,所需硬件建设和师资需求能够基本满足,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

实施二期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在资源、投入、师资、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扩大总量。

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资源短缺问题。

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实际,解决好城镇及城乡接合部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

 

  二是调整结构。

调整资源结构,着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让孩子们有园上、上得起。

调整布局结构,优化幼儿园布点,让孩子们就近入园。

调整投入结构,在继续扩大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条件保障的投入力度。

  三是健全机制。

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

完善用人机制,健全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和补充制度,完善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四是提升质量。

改善办园条件,让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园舍、玩教具配备等逐步达标。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健全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

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成长。

  记者:

当前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请问二期行动计划打算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答:

经过一期行动计划,全国公办园增加1.7万所,但总体占比仅33%,难以满足老百姓接受公益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期行动计划继续把大力发展公办园作为扩大普惠性资源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建设一批城乡公办园。

合理确定公办园布局,在资源短缺的地区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

特别要加大农村公办园建设力度。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各类公办性质幼儿园的服务能力。

要求各地参照教育部门办园的财政投入和教职工管理政策,出台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具体措施,解决好这些公办资源的师资队伍和运行保障问题,提高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是落实好小区配套园建设要求,确保公益普惠。

要求各省(区、市)出台小区配套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对小区配套园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具体规定,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

2015年底完成对现有小区配套园的清理整顿工作。

  记者:

现在民办幼儿园占比很大,但提供普惠性服务的能力还不够强。

请问在二期行动计划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

二期行动计划将在继续落实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认定和扶持力度。

要求各地根据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生均经费补贴、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其提供普惠性服务。

  二是建立扶持长效机制。

要求各地出台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扶持办法、监管措施和退出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

通过成本核算、限价收费、财务审计等手段,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公益普惠目标的实现。

  记者:

近几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增长很快,但是经费不足的矛盾在很多地区仍比较突出。

请问二期行动计划在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是保障。

二期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学前教育长效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地方政府投入的主体责任。

要求各地落实好“国十条”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比。

特别要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投入。

  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财政在做好资源建设的同时,要支持解决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和运转保障等问题。

各地要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者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

  三是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每年继续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幼儿资助制度、培训幼儿教师,引导和激励地方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合理分担的原则,建立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实现学前教育办园成本合理分担。

  记者: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不高、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仍然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请问二期行动计划如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答:

二期行动计划将从幼儿园教职工配备、待遇、素质等方面问题入手,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补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各地要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出台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快补充幼儿园教师队伍。

特别要督促民办园按规定补足配齐合格的教职工。

  二是完善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在积极核定公办园编制的同时,创新保障方式,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加强对民办园的监管,督促其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待遇。

  三是健全培养培训体系。

各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培养规划,扩大培养规模。

鼓励地方通过免费师范生、幼教特岗计划等方式,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2015年前完成对幼儿园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记者: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请问二期行动计划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

二期行动计划把提高质量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

各地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学前教育教研队伍,实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每个区县根据幼儿园布局划定责任区,落实教研指导责任人,加强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

  二是加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

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研交流和互助提高,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

 

  三是构建保教质量评估体系。

研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以质量评估为手段,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关键因素的评估。

四是防止和纠正“小学化”。

要求幼儿园认真落实《指南》,坚持科学保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要求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

 

 

(来源: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的《巩固扩大一期成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一文)

 

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入园难”问题。

为了支持各地实施好三年行动计划,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实施了8个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薄弱环节。

截至2013年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园幼儿增长了918万人,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2013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去年年底,我们对各地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效和目前面临的困难问题做了全面梳理和总结。

总体上看,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努力破解资源短缺、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瓶颈问题,全方位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

一是加快公办园建设。

各地科学制定幼儿园建设规划,在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新建幼儿园,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改扩建幼儿园,依托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

据初步统计,各地已新建2.5万余所,改扩建3.4万余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4.6万余所。

二是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各地积极研究制定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办法,新建、补建、回收了一批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使小区配套幼儿园成为扩大城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渠道。

三是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

各地采取补助生均经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免费培训教师等方式,已经扶持6.9万所次,受益幼儿约1000万人次。

四是在偏远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指导。

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巡回支教项目支持陕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设立支教点1500余个,聘用乡村幼儿园老师和志愿者4000余名,受益幼儿约4万人。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

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

  2.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长。

一是财政投入持续增加。

2011-2013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600多亿元。

各地认真落实“国十条”关于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五有”(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政策,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占比从2010年1.7%提高到了2012年3.4%,预计2013年将进一步增加。

各地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三年来已投入3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超过400万人次。

陕西、青海等省还全面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二是社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创新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

2013年,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园比2010年增加3.2万所,增长26%。

3.幼儿园教师队伍持续壮大。

一是多种方式配备补充幼儿园教师。

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各地加快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通过特岗计划、小学教师培训后转岗、接收免费师范生、公开招聘等多种途径,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2013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达283万人,比2010年增加98万人,增长了53%。

二是加大培养力度。

教育部批准升格了9所幼儿师专,各地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积极扩大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

2013年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已达739所,在校生规模达5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5.8万人,增长了近1倍。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

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

各地普遍制定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2015年前将完成一轮全员培训。

 4.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组织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

二是各地积极完善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安全、卫生、办园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各级各类幼儿园深入贯彻落实《指南》,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三是举办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科学保教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总结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可得出几条重要经验: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强力推动,是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系统设计,统筹推进,确保了改革发展的全面推进。

教育规划纲要、“国十条”全面部署,八大国家项目、体制改革试点环环相扣,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了强有力的工作抓手和推进机制。

四是国家学前教育项目精心设计,全方位推进,中央财政投入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各地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整体上看,这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势头很好,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普惠性资源短缺依然是主要矛盾。

城市入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就近入园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入园率整体偏低。

二是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尚未普遍建立。

绝大部分地区幼儿园教师工资和日常运行主要依靠收费,家长负担较重。

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运转困难。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教师数量短缺、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幼儿园保教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小学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很重。

  为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正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下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总体思路是:

组织各地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巩固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主,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实现幼儿园布局结构与老百姓的入园需求相协调,幼儿园运转能力与建设速度相协调,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协调,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再经过三年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推动各地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完成4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扩总量。

统筹考虑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城镇化发展趋势、人口流动以及“单独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增加等因素,继续扩大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二是调结构。

重点是调整资源结构和布局结构,努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让孩子们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三是建机制。

重点是研究探索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完善用人机制,提高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是提质量。

重点是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指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