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296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docx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

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

为什么我要做法律行业的科技产品?

因为我发现智能化的时代来了,法律行业面临着变革,而我不愿意被变革,我希望做一个变革者。

在之前不太了解人工智能时,我只是听吴晓波频道、国外一些论文说人工智能首先就要颠覆律师业,这让我非常惊讶。

吴晓波频道说机器人颠覆端盘子比较难,因为成本高。

作为一个端盘子的机器人的造价是比较高的,但是颠覆律师的机器人造价是不高的,计算机要颠覆律师脑子里的知识这种事是最容易的。

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具体的智能化应用产品。

大家都说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被讨论得沸沸扬扬,说得大家都已经恐慌了。

大家的恐慌来自什么地方?

大家有没有见过一个人工智能的法律产品,一个比较典型的已经落地的产品?

大家在网上见到的咨询软件可能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东西。

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用知识图谱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

我会分三个层次来讲:

首先,为什么要构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

其次,超级大脑是什么?

最后,我们怎么做超级大脑?

一、为什么要做超级大脑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事多人少”是我们法律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法官在埋怨“案多人少”,一个法官一年要做500~700个案件。

你们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在咨询法律的问题吗?

XX的总监告诉我,他们后台数据显示每7天有1亿人在搜索法律问题,也就是说每天有1000万以上的人次在搜索法律问题。

谷歌上的法律问题搜索量是排名前十位的。

也就是说,它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很大,可以说中国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法律咨询。

那么中国有多少律师呢?

只有36万名律师。

全部律师去做法律咨询都不够,这就是典型的“事多人少”。

还有,我们认为中国的律师多不多?

中国有36万名律师,大家觉得够吗?

很多律师自己觉得律师越少越好。

实际上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互联网时代一切以数据说话。

第一个数据是裁判文书网公开以后我们发现一个现象,80%的人打官司不请律师,只有20%的人打官司是请律师的。

这些人不是一般人,是打官司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需求已经产生了,但他们真的懂法律吗?

其实并不是。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不请律师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请律师的费用比较高。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律师都在城市中,农村里的律师很少,但是县城里面的官司也很多,律师却都集中在北上广深及省会城市。

第二个数据是说90%的公司都有财务,但是90%的公司是没有律师的,尤其是中小企业。

第三个数据就是律师费的收费标准,上海最高达到每小时15,000元,广东也是如此,四川律师协会的收费标准是不得低于每小时500元,并且规定低于每小时500元的要问责。

那么这个行业标准,我们可以在街上问100个路人:

“你愿不愿意接受每小时500元的法律咨询费?

”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能接受的。

法律服务业已经变得比较昂贵了。

办一个案件起价5000元是什么概念?

可以说法律服务业已经变成一个奢侈品了。

为什么法律专业人员少?

因为法律太复杂了。

法律不是一句话,也不是一把尺子,谁能说清楚我们人体的毛细血管有多少?

法律也是如此,主动脉就是我们的立法,小动脉是我们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毛细血管是那些判例,目前的判例有3000多万件,还在持续增加。

因为法律的复杂,所以懂得的人就少,精通的人就更少。

所以近14亿人那么多的事情,却只有那么少的专业人员,肯定就会变成供需矛盾的不平衡,而且这个供需矛盾的不平衡已经变得比较严重

了。

怎么解?

从科技中去找智慧。

现在的警察办案和20年前的警察办案采用的是一种方法吗?

张学友演唱会上抓到了6个犯罪分子,五六万人的演唱会能抓到犯罪分子可以说是非常精准了。

警察是靠人海战术去做的吗?

不是的,警察是靠科技,靠人脸识别。

我们想想20年前的警察是靠什么办案?

是在一个案子中审理出之前案件的线索进而侦破之前的案件,而现在的公安系统已经大量使用现代科技和人工智能手段了。

所以法律人才少就要从科技中找智慧、寻找突破。

二、法律人的超级大脑究竟是什么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018年5月20日司法部公共法网正式上线名叫“中国法律服务网”。

司法部决定打造一个能够让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得起的法律服务淘宝。

司法部有两种咨询:

一种是人工咨询,有1000个值班律师;另一种就是运用了智能咨询系统。

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的网址是,你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中国法网”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就能找到。

它有一个核心功能就是“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中有两种:

一种就是用机器来做咨询,另一种是大家常见的有1000个坐席律师值班的咨询。

我们看一下智能法律咨询怎么做。

它分成许多版块,有婚姻、劳动、工伤、交通事故、民间借贷、继承等。

我们开发这个系统是按照裁判文书网上的案件数量排列的,中国排名第一的纠纷是离婚,排名第二的是劳动纠纷或民间借贷,接下来依次是以上提到的这些。

我们现在又开发了其他的版块,准备把所有法律问题都开发成这种形式。

以往老百姓做咨询要找律师时,还需要通过朋友介绍,而且找到的律师水准不一定高,有时一个律师还搞不清楚,需要换几个律师。

我们再来看一下智能法律咨询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我们用一个婚姻的例子来看。

点击“开始咨询”之后是问诊式的方法,罗列了律师向当事人提出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当事人看得懂的、简单化的比如第一个问题:

你是男性女性?

男性。

有没有领结婚证?

领了。

什么时候领的?

2010年。

目前女方有无以下情况:

怀孕、生孩子一年之内?

怀孕6个月内?

这些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对应一个后果,并且这前三项都是在法条上的。

点了这三项就会出现相应的法条。

如果不点,而是点“没有”就会出现下一个问题:

双方是否为现役军人?

都不是。

谁想离婚?

男方想离婚。

想离婚的原因是感情不和分居两年、婚后夫妻生活不和、女方出轨、家暴、女方有身体缺陷等。

这些原因都能对应相应的法条,都是法律上的要素。

为了考一考它,我们依然不选这些典型要素,我们选非典型要素没有以上情节。

接下来,有没有去法院离过婚?

没有。

婚姻双方有无小孩、债权、财产?

想咨询小孩的什么问题?

想咨询小孩由谁抚养及抚养费的问题。

现在有几个小孩?

1个。

小孩年龄?

2017年出生。

小孩性别?

女孩。

双方是否存在以下情形:

不适合抚养小孩的疾病、恶习?

都没有。

男方有哪些情况?

男方家人长期与小孩生活、男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男方离婚后有固定住房。

再问女方符合哪些情况?

女方父母愿意照顾小孩,学历在大专以上,父母户口与女方在一起。

双方收入?

男方15.000元,女方9000元。

小孩在哪个城市生活?

小孩在某市某区。

每个月在小孩身上花多少钱?

5000元。

有哪些财产?

房子。

房子未协商,已购买,已经交房,有产权证,产权证上是女方名字,房子是普通商品房,婚后贷款买的,男方贷的款,首付款男方支付150万元,婚后男方共支付200万元,房子还有50万元贷款未支付,房子现值600万元。

其他公积金、养老保险、宅基地、保险等都可以问。

我们来问一个公积金,男方有15万元公积金,女方有29万元公积金。

没有约定过公积金归谁所有,未协商一致。

女方有无隐藏、转移、变卖财产的情况?

我们选“有”。

男方呢?

男方没有。

再填借出15万元借款。

什么时候借出?

领证后借出。

谁借的?

男方借出的。

有无约定?

未约定。

几秒钟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法律意见书已经写好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份法律意见书写道:

“感谢对我们的信任,以下咨询意见是根据您填写的信息并且参考了上千万的法律生效判决书以及业内资深的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供您参考。

关于能否离婚的部分,“若去法院起诉,综合以上情况,结婚后双方不存在法律视为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况,因此诉讼请求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法院判决离婚可能性不大。

一般得到法院判决书六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这时法院考虑到是第二次起诉离婚,极有可能判决离婚。

有新的证据和情况可以不必限制于六个月之内”。

那么什么是新的证据、新的情况呢?

这里作了一个解释。

关于小孩的抚养权怎么判?

“双方的女儿现在一岁零十一天,实践当中需要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了,法院一般会将不满两周岁的小孩判决给女方,因为这时的小孩无论是身体情况还是生活状况,女方的条件都更适合小孩的健康成长。

除外的情形,如果女方有家暴、遗弃虐待、吸毒,则会考虑判给男方。

关于抚养费,实践中判决女方获得抚养权,每个月男方应支付抚养费3000元到4500元。

关于财产,“根据填写的信息,房子是婚后贷款购买的,产权证上无论登记的是谁的名字,谁贷的款,谁支付的房贷,实践中法院一般按照夫妻共同财产来处理,双方都可以要求分割。

综合双方情况,双方可以各自分到300万元,余下的50万元未还款属于共同债务,共同承担,具体分配方式:

如果男方要房子则男方要付给女方钱款并偿还剩余贷款,如果女方要房子,女方应付给男方相应钱款并偿还剩余贷款,如果双方都要或者都不要房子,法院则会进行拍卖”。

关于公积金部分,“因为女方公积金比男方多,所以法院会采取经济补偿的方式判决以现金补偿的方式给予方7万元。

因为女方有隐藏、变卖转移财产的行为,所以在处理具体件时,女方应作价补偿具体比例,具体数额以法官判决为准,此数据仅供参考”。

关于借出的15万元借款双方可以分别得到多少,这是一个基本分析。

接下来还有材料准备,离婚有两种:

一种是去民政局离婚,需要准备哪些资料,这里介绍非常详细;另一种是诉讼离婚,系统会自动写起诉书,并且把相关证据清单列好,比如抚养权证据、抚养费证据、财产证据等。

下面还有诉讼需要用的文书范本,比如证人出庭的申请书、增加诉讼请求的申请书、申请不公开审理的请书、延长举证的申请书范本这里都有。

最后,诉讼费、起诉状范本、哪些情况下要找律师下面有友情链接。

点第一个告诉当事人去哪个法院起诉,点第二个自动生成起诉状,点第三个自动生成离婚协议书。

离婚的流程图,诉讼离婚和仲裁离婚的流程图这些都有。

最后它会询问:

“是否能帮到你?

”在这里据后台统计,90%的用户都会选择对他有帮助。

这里还有和当事人情况类似的法官判决。

任何一个判决都是跟这个案件类似的法院真实的判决,有明确的原告、被告、真实的诉讼请求。

当事人多看几个判决之后,他的案子会怎么判也就清楚了。

而且当事人很喜欢看类似的法院判决,因为这里面有故事,他能读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点,这些都是真实的,所以多看几个判决他自己心中也就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再下面是用得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哪一条哪一款全部自动罗列出来,再也不用去翻法条了。

我们知道律师翻法条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而且翻法条的能力决定了这个律师是否厉害。

我们知道办案过程中越是细致的司法解释越管用,你没有翻到那条司法解释,这个案件就是错的,所以翻到准确的司法解释甚至是部门规章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这里司法解释的每一条都非常清楚,甚至类似若干问题的建议、部门规章,即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的人脑都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查阅到如此详细的法律条款。

现在作为法律人、当事人再也不用翻书翻法条了,可以一次性生成。

法律咨询意见书总共有上万字,如果律师写上万字的咨询意见,要收多少钱?

至少要收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也有可能,并且律师至少要写3天才能完成,但在这里我们只花了5分钟。

因为我做的是一个复杂的咨询,如果做一个简单的咨询3分钟就搞定了。

3分钟到5分钟做一次免费的上万字的法律咨询。

中国近14亿人每个人都可以在家中获得法律咨询,这就是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不同和贡献。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对中国的法律进程会产生一个怎样的改变和推动作用。

在中国法网上,1000个律师做了20%的咨询,智能咨询系统做了80%的咨询。

我相信未来这个比例还会不断扩大,因为机器的效率和精准度都是超过人的。

实际上中国法网还未上线时我们就跟全国的律师进行过PK。

中国有很多的法律咨询平台,上面有很多律师在做法律咨询,当事人丢一个案子上去,律师就抢答。

实际上我们在做产品测试的时候就曾经把我们的智能系统放上去跟律师们进行PK,当然我们没有声明是机器人,而是借用一个真人律师的名义。

我们可以看到在测试中机器人律师在“110”网、找法网分别用8天回答了8900个咨询问题,华律网7天回答了3000个问题,并且被评为全国回复第一名、上周好评度第一名、上周解答榜第一名。

基本上我们只要把机器人放到网上一个月,它就是全国抢答第一名。

因为一个律师做咨询一天不会超过50个咨询,既要打字还要费子,而这些机器人都不怕。

智能咨询有几个优点:

第一,它能做到法律服务的标准化。

我是一个律师,我一直在做法律服务的标准化。

因为人不一样,所以服务也是很难标准化的,那么用一套系统就可以做到标准化。

我们可以看到前文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关键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会影响后果,那么问题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就是尺度,这个尺度是通过问题的描述和结果的关系来进行关联的。

我们把事实的描述和结果的关系整合到系统中,所以在每一次做咨询的时候都会自动匹配尺度。

每一个人咨询时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他的结果是标准化的,不会跑偏也不会乱答。

第二,它解决了“事多人少”的问题。

我们说7天1亿人次的法律问题谁来做?

36万名律师全部去做法律咨询都做不过来。

但这么多问题一套系统就能做过来,并且每个人得到的法律结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不是给当事人提供一个模板。

前文问了有二三十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后面都有2~5个选项,甚至多达七八选项,我们可以算一下这些会得到多少种结论。

没有两个人的法律结论是一样的,它不是一个模板。

第三,它好用。

我们做的是当事人自助式的方法,当事人自己来写。

如果是法律人来用,法律人操作这些问题就更好用、更容易操作了。

这个系统后台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数据库,该后台支持的数据库有全国的法条库、案例库、律师的经验系统、法官的经验管理系统。

也就是说我们把律师的经验放到系统当中了,这一套系统我们是跟全国顶尖的律师们一起开发出来的。

比如“婚姻”这块,我们是跟北京的杨晓林律师团队一起开发的,他在婚姻法方面是全国实务界被大家学习的一个目标。

我们的理念是用最先进的知识去为最普通的百姓服务,所以我们这上面的咨询不是一个普通律师的询,而是一个专家律师、专业律师的咨询。

另外还有法官,我们也是请了许多专业的、顶尖的法官来做的。

我们能看到红色部分的“经验积累”,就是说这个系统用的人越多它会越来越聪明,就像一个律师见了10个人就积累了10个经验值。

律师之所以厉害不是说他背书厉害,而是说见的人多。

我们的系统每天按流量来看,每天见10万个人,它产生特殊情况就非常多,我们及时地把这些特殊情况补充进去就是所说的经验积累。

这是机器厉害的地方,它的底层技术是知识图谱,我们想让机器学会思考要靠机器的语言,机器读取的语言就叫作知识图谱。

这么多知识整合在一起就需要用前文所提及的数据库。

知识图谱就是将人类的知识整合到机器中去,从而形成类脑推理的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的应用涉及很多行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行业,目前关注度比较高的领域为医疗、金融、法律、电子、智能家电等。

知识图谱在法律知识标准化方面具有优越性和独到之处。

知识图谱是知识管理的有效形式,可以有效地管理法律事实、法律规则和法律结论的输入输出。

我们把它理解成一条生产线,把事实丢进去,经过规则处理以后得出结论。

这个机器就是生产线,我们通过结构化的格式组织成种类繁多的法律问题、审判的规则和程序、实体裁判的指引,在尺度的统一规制方面具有优越性和独到之处。

它有三个优点:

一是知识的可视化。

二是把知识简单化容易被人理解和使用。

三是它不是知识点和线的使用,而是系统化的使用。

把所有知识整合到一个系统当中,整个统一起使用发掘了知识的核心价值。

知识图谱的构建需要对关系进行表示、推理、预测和可视化的表达。

那么知识图谱就是用可视化的形象把知识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显示出来,把知识和事实陈述语境关联起来,可以表达语境里的专业知识。

知识图谱中有一个概念叫作颗粒度。

我们看视频的时候就有颗粒度,有高清的、蓝光的、普通版的。

那么什么是知识图谱的颗粒度呢?

比如问房产分配,我们大概问4个问题就能把房产分配问清楚了。

第一个是有没有结婚证;第二个是有没有房产证;第三个是房产证的领证时间,在结婚证以前叫婚前财产,在结婚证以后是婚后财产;第四个是房产证上是谁的名字,如果是夫妻一方的名字又在结婚证以后就是夫妻共同财产,果房产证上是第三人的名字就跟夫妻共同财产没有关系。

一个房产配问题通过以上4个问题就基本清楚了。

但是,如果仅仅问这4问题还比较粗糙,准确性只能达到70%左右,想要达到80%还要多一些问题。

比如,一个法官觉得这4个问题不够,他还想问第五个题:

“这个房子谁出的钱?

”觉得出钱多的人应该多分,这也是法律的一个原则。

下一个法官来了之后认为还要再加一个问题:

“这个房子还有多少贷款?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具体去问能问出更多的问题,这就是颗粒度。

问的问题越多,结论的准确性就会越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系统刚出来的时候主要是4个问题,两个月之后就能问出20个问题,再过两个月就能问50个问题,它的准确性就会越来越高。

并且全的婚姻法官都在用这套系统,都在添加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结论。

那么全国法官的经验就都集中在一起了,集中在这套系统上即整合在起。

这就叫颗粒度。

那么这基本的4个问题从哪里来?

书本上有没有这4个问题?

应该说法条里是没有这4个问题的,这4个问题被为裁判要素。

裁判要素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裁判要素已经很多了,很法官都在写,也都在总结裁判要素。

这里有交通事故的裁判要素总共有20多个。

也就是说,基本上通过25个裁判要素,这个交通故就能被审理得很清楚了。

我们知道这个裁判要素还在扩展,扩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非常准确了,这就是知识图谱构建的一个过程。

它是息之中挖掘知识,知识使用中产生新的信息,信息之中又挖掘知识的这样一个越转越大的过程。

三、法律人的超级大脑怎么做

我在最高人民法院给全国的审判系统领导讲课,讲的就是超级大脑。

我认为法律人的超级大脑包括法官的大脑、律师的大脑、执法者的大脑。

也就是说,这个超级大脑在不同的律职业里都是需要的。

这里我就讲一个核心的——法官超级大脑应该怎么做。

我们可以出智能法律咨询报告,把原材料、结论换一换就能变成法院的判决书,其实是很容易的。

据此我们就可以帮助法官写判决。

只要输入要素,输出结论,做一套题马上可以出判决书,法官在初稿上略作修改即可定稿,这就极大地减轻了法官的压力,并且对法官来说有很多的痛点被解决了。

智能审判的第一个优点是它可以统一尺度管理千变万化的案件。

法官面对的案件非常多,所以其面临的困境就是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尤其是现在所有的判决都同步在网上,有人来研究这些判决书他就会质问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法院裁判会有不同结果。

法院现在对同案不同判的问题也非常重视,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而法院是要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但现在裁判标准都不明确,法院的权威就会受到质疑。

法院有一个需求就是要辅助法官取得一致性的判决,机器要弥补人性的不足。

人是有差异性的,法官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差异的,那么他适用法律的时候适用司法解释、法条时就会有差异,再加上司法解释和法条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所以它又加剧了这种差异。

如果由机器对裁判尺度进行管理,就可以减少主观原因造成的差异。

这不是指机器可以完全取代法官,而是说人工智能的法律系统为司法审判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推理标准和评价标准,辅助法官取得一致性的判决。

机器没有物质欲望和感情生活,不会受到外界干扰。

人有物质欲望,所以在审判时就会有偏离。

现在很多执法行为都在使用机器,比如对于违章情况的电子监控,司机闯红灯时交警就可以出示监控录像说服司机。

所以很多的机器参与就极大地减少了人为的因素,可以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需要鼓励也需要规范,对于这个规范,我们就需要从案件的裁判规则着手,要确定类型化的裁判规则。

这个裁判规则就是从法官处来也用于管理法官。

统一法律适用要确定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凝练出案件中相对固定的普遍适用并且始终发挥作用的要素;二是要识别各个环节中的质量要素和裁量重点;三是要根据律的原则、审判经验和多数人的认知对质量要素和裁量内容给出指导性意见。

像前文所述房产纠纷的四个问题,我们要逐渐把它梳理出来形成规范性的、确定的东西。

智能审判的第二个优点就是大批量地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每个案件都有不同的结果。

对法官的管理现在最需要的是提高法官的智慧、智力,因为很多年轻的法官是缺少独立裁判的经验的。

要帮助他们提高办案能力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工具,提供智能化的工具对于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办案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它可以升法官的能力、减少法官的工作量并且提供尺度化、自动化管理。

现在法院对法官都是重在管理。

但是,法官已经处于不堪重负的状况一位法官每年要审理的案件多达500件,外行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另外,不仅要写判决还不允许出一点点的差错,终身追责制也会让法官感到压力非常大。

那么这种管理就需要给他们提供服务。

法律体系就像一个迷宫,尺度要统一,要依法办事,同时法律又十分复杂,有多条红线,哪一条都不能触碰。

我们要提高对法官的服务水平,那么一个好的系统就不仅仅是要给能力强的人使用,还要让水平差的人也可以使用。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观点:

人是有惰性的,或者说大多数人不愿意动脑子的,这是人性;还有一个特性是人与人在体力上的差距远远小于在脑力上的差距,体力之间的差距可能只差两倍,但智商差距可能差10倍、100倍。

所以一个好的系统是要协助一般的法律人,要用专家级的经验去辅助每一个普通的法律人。

专家级的经验,法官、律师是很少有的,当我们用一套系统把这些专家级的经验整合起来给所有的法官、律师使用,那么每一个人都能变成专家。

我之所以放弃了律师职业来做智能化,是因为我的徒弟们每隔三年就要走一波。

我就总结出来人总是会走的,律师是一个工匠,不是企业家、不是老板,律师能留下来的东西就自己的脑袋中。

所以我总结出一句话:

“知识不能只装在人的脑袋里面。

”律师事务所是一个知识管理机构或者说是一个出售知识的机构,但是如果每隔三年知识就会“走”一次,律师事务所就应该考虑如何储存知识,并且需要把知识储存得像摩天大楼一样高。

法院也是这样的一个机构,一个生产知识的机构,它的产品就是判决书。

一旦一个法官离开,他的知识、经验就会随着法官一起离开,这是国有资产的损失。

所以我认为,知识除了放在人的脑袋里面,一定要雁过留声,一定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就能储存下来,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知识管理的平台工具。

知识是一种资产,这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在项目管理中,一个项目做完除留下一个成果之外,此过程中的经验也是它的一种资产。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一栋楼房建造完成还不算完,还需要总结建造经验。

所以我们每办一个案件都需要总结,都需要储存下来。

全国的法官一起来总结经验,是把全国做同样案件的法官、律师放在一起,共同搭建法律人的摩天大楼。

机器和人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记忆力。

记忆是一个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再记忆的过程,我们人记东西会遗忘,但是机器不同,它增加一个知识点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机器另一个优势是改正错误方面,人改正一个错误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机器改正之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机器还有一个优势是这些记忆和改错不是一个人在做,而是在一套系统中有很多人在做这种增加知识和改错的工作,所以机器成长的速度就是人的很多倍。

这只是其中一个层面。

还有一个层面是系统的底层算法和生产线。

我们公司的知识图谱系统目前已经到第二代了,我们研发了4年,除了增加表面的知识点,我们底层的生产线和发动机也在改造,它就会越来越聪明。

接着说法律经验的保护。

要全国的法院判决尺度统一,实现公平和正义,让所有的知识和经验持续性地增长而不是持续性地垮塌,令所有的法律人可以共享知识和经验,这一切该怎么做?

从哪里开始?

从一张思维导图开始,思维导图已经是一个法律人的基本工具了。

让一个律师或者法官画一个思维导图可能需要两三天。

还以“婚姻”为例,当思维导图上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用一个小动画来表明,看一下持续增加问题的节点会怎样。

随着节点越来越多,人眼无法统计,但是计算机可以一秒钟读完。

全国的法律人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并且共同分享的一个知识图谱,这个知识图谱做到一定程度就已经很复杂了,它像一个神经元、一个大脑。

它做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法律人的超级大脑,它的聪明程度就会超过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