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07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模拟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蛇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故推测其较不适合生活于()生活环境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森林

C.温带草原

D.寒带地区

2.如生态系统含有毒物质镉,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A.草

B.兔

C.鹰

D.一样多

3.以下关于食物链“野草→食草昆虫→鸡→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是生产者

B.昆虫、鸡和人都是消费者

C.人的能量最终来自鸡

D.这条食物链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5.下列那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

A.秋天植物落叶

B.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合拢

C.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D.铜锁上长出绿色物质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反映出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长和繁殖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种类繁多,其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

8.稻田里,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

9.以下是生物的选项是()

A.珊瑚

B.机器人

C.紫菜

D.钟乳石

10.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是()

A.沙漠中生活的骆驼,蹄子宽大

B.蚊子飞行时翅的振动发出声音

C.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根特别发达

D.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11.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水

B.有光,无光

C.干燥,湿润

D.25℃,30℃

12.北极狐的体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变为灰黑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兰花螳螂神似兰花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骆驼的驼峰里储存大量的脂肪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3.下列自然现象中,与生物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花开花落

B.蜜蜂采蜜

C.涨潮落潮

D.食物腐败

14.关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B.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最主要区别是不含氧气

C.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首次合成了葡萄糖

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够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1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

16.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开发水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1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8.图是实验初中“弗莱明社团”拍摄的泰山“迎客松”。

请推测影响该松树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水

B.温度

C.空气

D.风力

1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不断循环的。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21.图为以朵森林公园内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

甲→乙→丙→丁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22.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组出现的是()

A.有、无空气

B.温度和水分

C.有光和无光

D.25℃和0℃

23.针对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学生展开了相关生物学知识大讨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蜕皮现象

B.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螳螂→蝉→黄雀

C.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D.蝉、螳螂和黄雀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24.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A.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

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

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

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

25.下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

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

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

26.“好雨知时节,当初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____)

三、综合题

27.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黄海之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

崂山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形成森林、灌木丛、草丛、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及农业栽培等多种植被类型;崂山山区的野生动物种类多样,大体分为兽类、鸟类、海洋生物类和淡水鱼类等生物类群。

如图是崂山山区的某一食物网,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崂山山区中的所有生物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中的草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因为它能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__,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所有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生活污水流入山区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生物所在的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该能力就越_____。

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

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

(3)若植物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将是_____。

29.填空

(1)生物包括____、____、____三大类. 

(2)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它又分为__和__.

(3)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草履虫,这类生物被称为_____;大多数生物都是多个细胞构成的,这类生物称为______. 

(4)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_____,细胞通过_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_____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自植物的_____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5)细胞学说的基本论点是:

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______和______单位,它将植物界和动物界______起来.

30.(黄河口大米由于光照充足、生长期长、加上使用黄河水灌溉,形成了独特的品质﹣﹣晶莹透亮、粘度适中、甘醇清香、营养丰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无公害食品”.请分析回答:

(1)此处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生长期长、黄河水中的泥沙含有多种化学元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见,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据此写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大米草﹣水稻(F8)”在重度盐碱地上种植成功,为黄河口大米增加了新品种.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个品种水稻是    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    中,这种有机物是水稻叶肉细胞通过    作用合成的.这一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该作用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同时减少了大气中    的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完整的大米籽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王大爷不小心把几粒稻种混在黄豆中播种到地里,这些稻种长出的水稻因缺水缺肥长得非常矮小,这种矮小的性状能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填“能”或“不能”).

(6)有人喜欢用淘米水浇花,他们认为淘米水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淘米水真的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你是怎样认为的,请你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实验加以证明.你做出的假设是    .你的探究方案为:

①    ②    ③    .

31.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

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

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雀和田鼠。

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下面的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_________成分。

(2)图中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药会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鱼虾体内,经过生物富集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威胁人类自身,生物富集常常伴随____________而发生。

(4)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我调节能力较_________(选填“强”或“弱”),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较_________(选填“多”或“少”)。

(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_________是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2.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台号

目镜

物镜

A

B

10×

10×

C

15×

40×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______号.

(2)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______号.

(3)目镜最长的是______号显微镜.

(4)小枫在显微镜视野找到一个细胞(如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______方向移动.(填“←↑→↓”)

(5)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3.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组别)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温度(°C)

23

23

23

5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率

98%

0

98%

0

(1)如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_________组对照实验。

(2)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_________两组构成对照实验。

(3)甲组和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_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每个培养皿中都放入一定数量的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

(5)豌豆种子萌发成幼苗后,甲装置比丙装置中幼苗生长旺盛,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判断题

1、

三、综合题

1、

2、

3、

4、

5、

6、

四、实验探究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