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073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docx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

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2、类比法:

即一个未来工程(或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已知的相似工程兴建前后对环境的影响订正得到。

3、环境影响: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4、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

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5、工程分析:

是分析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的种类、特性、浓度、源强、排放规律和排放形式等。

6、物料衡算法:

是用于计算污染排物放量的常规方法。

此法的基本原理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7、水平衡:

是建设项目所用的新鲜水总量加上原料带来的水量等于产品带走的水量、损失水量、排放废水量之和。

8、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是指:

依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分类别规定其所适用的环境影响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规定和程序。

10、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Standard (P11):

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为了保护人群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

11、环境质量标准: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

12、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13、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有关名词术语、符号、指南、量纲、导则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14、环境容量:

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5、固体废物: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6、环境风险———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或自然界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

17、环境风险评价:

是考虑建设项目引起的不确定性的危害事件,或者说考虑潜在的危险事件,这类事件的发生具有概率特征,危害后果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等,事先都难以准确预测。

18、风险概率(P)——又称风险度,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表示。

19、清洁生产审核:

是组织对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

20、源削减:

改进产品设计、调整产品结构,原材料的改进,改革工艺和设备、开发全新流程,加强管理

21、清洁生产: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22、后评价:

是指在工程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开发建设活动正式实施后,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以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评价预测结果的正确性,提高决策水平,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和预测一个或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项目可行性指标的变化幅度,判断该因素变化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

2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24、核查表法(checklist)将可能受规划行为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列在一个清单中,然后对核查的环境影响给出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价。

25、矩阵法(matrix)矩阵法将规划目标、指标以及规划方案(拟议的经济活动)与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列,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数字或文字。

26、叠图法(MapOverlays)将评价区域特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叠放在一起,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的地图。

27、网络法:

用网络图来表示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各种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

28、系统流图法:

将环境系统描述成为一种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通过环境成分之间的联系来识别次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环境影响,是描述和识别直接和间接影响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29、情景分析法(ScenarioAnalysis)情景分析法是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环境状况,按时间序列进行描绘的一种方式。

30、环境数学模型(EnvironmentalMathematicalModel)用数学形式定量表示环境系统或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多用于描述大气或水体中污染物质随空气或水等介质在空间中的输运和转化规律。

31、加权比较法(WeightedComparison)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赋于分值,同时根据各类环境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予以加权;分值与权重的乘积即为某一规划方案对于该评价因子的实际得分;所有评价因子的实际得分累计加和就是这一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最终得分最高的规划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32、前后对比分析法(Beforeandaftercomparison),是将规划执行前后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对比,从而评价规划环境影响。

33、有无对比法(Withandwithoutcomparison)是指将规划环境影响预测情况与若无规划执行这一假设条件下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比较,以评价规划的真实或净环境影响。

34、环境承载力:

指的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

35、总量控制:

控制某一区域内全部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使该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

36、环境敏感度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环境因子对外界压力(项目影响)的相对计量,可划分为5级,即极端不利、非常不利、中度不利、轻度不利、微弱不利。

37、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归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8、生物量:

“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质量

39、生态因子:

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40、生物群落:

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

41景观:

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42自然资源: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43区域环境:

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44自然环境:

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45社会环境: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46异质性:

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

47相对同质:

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具有测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

48生态制图:

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

49生态影响评价:

通过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认了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50土壤侵蚀:

土壤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51荒漠化:

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52物种:

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53连通程度:

指一定地域空间成分具有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能力和具有适宜物种流动通道的能力。

54人文景点:

指我国现存的著名自然历史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资源保护区

55植被覆盖率:

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56频率:

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爱某一地区的样方数与总样方数的百分比。

57密度:

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爱某一地区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

58环境风险事件:

指的是可能对构成危害并具有风险性的事件。

59环境风险评价:

广义上讲是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起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根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上讲,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60土壤污染:

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61土壤退化:

包括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侵蚀及沙化等。

62公众参与:

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二:

单项选择题

1、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

(3)经垂向混合、横向混合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2、推流迁移过程中污染物不变的量是。

(2)污染物的浓度

3、环境影响预测中,河口与河流的界限为。

(1)落潮时最大断面平均流速与涨潮时最小断面平均流速之差等于0.05m/s的断面

4、S-P模式C=C0exp(-k1t)表征顺直河流水流。

(2)恒定状态下需氧有机物的衰减规律

5、关于S-P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河流中的溶解氧不只是来源于大气复氧

7、下列关于筛选预测水质参数的说法不正确定的有。

(3)筛选的数目尽可能多

8、在河段内有支流汇入,而且沿河有多个污染源,这时一般采用。

(3)多河段模型

9、使用多河段模型时,在河流上设置分段端面的下述做法不正确的有。

(3)在一段笔直且流速稳定的河段内

10、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水体的污染特性

16、污染物排入地表水体之后,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水体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水质逐渐恢复,此过程称为水体的。

(2)自净

17、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衰减与其种类和性质有关,但多数呈。

(2)一级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

1、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衰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2)点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

2、等效连续A声级的数学表达式为(3)

三: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2)天然水体具有混凝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

(4)生物自净地基本过程是水体中地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地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2、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通过分散作用得到稀释,分散的机理包括。

(1)分子扩散(3)湍流扩散(4)弥散作用

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作用有。

(1)沉淀作用

(2)气液交换作用(3)吸附作用(4)化学变化

4、筛选拟预测水质参数时污染物排序指标计算中所设计到的数据包括。

(1)废水排放量

(2)污染物排放浓度(3)污染物排放标准

(4)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5)河水的流量

5、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有。

(1)数学模式法(3)物理模式法(4)类比调查法

8、在选用预测方法之后,还应从工程和环境两方面确定必需的预测条件,环境方面的预测条件有。

(2)确定预测范围

(4)布设预测点和确定预测时段

11、对类比分析法描述正确的有。

(1)该法需调查与建设项目性质相似,且其纳污水体的规模、流态、水质也相似的工程

(3)该法的缺点是相似的水环境状况不易找到,所得结果比较粗略

(4)一般多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且评价时间较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使用

12、水环境预测条件包括。

(1)筛选预测的水质参数

(2)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13、水质模型中的参数是用来表征河流水体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动力学常数,下列哪些是。

(1)弥散系数

(2)耗氧速率常数(3)大气复氧系数(4)沉淀再悬浮系数

14、水质模型参数的估算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成熟的估算方法有。

(1)实验室方法

(2)野外观测法(3)经验公式法

15、完全混合模型的适用条件包括。

(1)河流是稳态的,定常排污

(2)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均匀混合

(4)河流无支流和其它排污口废水进入

16、下列对于点源一维水质模型S-P模式的基本假设哪些说法正确。

(1)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3)反应的速率常数是定常的

(4)氧亏变化仅是水中有机物耗氧和通过液气界面的大气复氧的函数

17、对于二维水质模型,首先要明确混合区的概念,其包括三个要素。

(1)大小(3)位置(4)形状

18、下列哪些情况应采用二维模型。

(2)污水进入水体后,不能在短距离内达到全断面浓度混合均匀的河流;

(4)水面平均宽度超过200m的河流。

19、从机制上面讲水体自净分为。

(1)物理自净(3)化学自净(4)生物自净

20、下列哪些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河流水质。

(1)单纯混合模型

(2)BOD-DO耦合模型(4)多河段模型

21、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中的定性方法有。

(1)类比法(3)专家判断法

22、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理是。

(1)物理自净(3)化学自净(4)生物自净

23、关于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1)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

(3)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

24、地下水质污染预测中的获取方法可以是。

(1)野外试验法(3)经验法(4)室内试验法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

(l)声源

(2)介质(传播途径)(4)接受器(受体)

2、关于统计噪声级的描述正确的有_。

(3)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4)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第90个数据或总数200个的第180个数据即为L90;

3、统计噪声级L50表示的是_。

(2)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

(4)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第50个数据或总数200个的第100个数据

4、下列属于声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和方法的是_。

(l)收集预测需要掌握的基础资料

(2)确定预测范围和预测点

(3)预测时要说明噪声源噪声级数据获得的具体来源

5、对于工矿企业的噪声影响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_。

(2)对于改扩建工程,若有声源拆除时,应相应减掉。

计算如下:

预测值=(背景值)+(新增值)-(拆除值)

(3)要分析超标的原因

(4)评述设备选型、总图布置以及控制措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对工矿企业声环境影响评价应着重分析说明的问题包括_。

(l)按厂区周围敏感目标所处的环境功能区类别评价噪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2)分析主要影响的噪声源,说明厂界和功能区超标原因

(3)明确必须增加的噪声控制措施及其降噪效果

7、对于铁路、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说法不确切的是_。

(2)铁路、公路噪声的评价量多为等效连续A声级

(3)铁路噪声影响预测方法可用比例预测法和模式预测法

(4)铁路、公路噪声评价中其对环境的影响,应与被预测点的环境背景噪声值叠加,才可以体现除真实的噪声状态。

8、对公路、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应着重分析说明的问题包括_。

(l)评价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目标按标准要求预测声级的达标及超标状况

(3)结合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布局,评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4)对提出的各种噪声防治措施需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9、飞机场噪声的影响预测的说法正确的是_。

(l)布点采用1000/500m的网格布点法

(3)预测的内容中包含了各预测点一日平均的WECPNL和计算各特定对象的一日平均WECPNL

10、对机场飞机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分析的问题包括_。

(2结合工程选址和机场跑道方案布局,评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必要时提出环境替代方案

(3对超过标准的环境敏感地区,按照等值线范围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降噪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1、高斯模式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是_。

(l)污染物质在空间按正态分布

(2)污染源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3)风速是均匀稳定的

2、如果采用正态模式对一个建设项目主排气筒的瞬时最大落地浓度进行预测,必要的输入参数有

(l)烟囱的凡何高度和抬升高度

(2)单位时间排放量

(3)排口处的风向、风速(5)各种稳定度下的扩散参数

3、大气扩散模式中的小风和静风条件的风速为_,相应的在高斯扩散模式中必须考虑的扩散参数是

(l)小风(0.5m/s≤u<l.5m/s)和静风(u<0.5m/s)

(3)扩散参数δx(4)扩散参数δz

4、熏烟型扩散计算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_。

(2)混合层高度(3)抬升速度

5、颗粒物扩散模型,由于沉降速度的存在及地面反射作用的不同,对高斯扩散模型进行修正,修正的两处分别为_。

(l)有效源高为H-VsX/ux

(3)反射项乘以反射系数

6、两种常用的颗粒物扩散模式为_。

(2)斜烟羽模式(3)源亏损模式

7、日均浓度的计算方法有_。

(l)保证率法

(2)换算法(3)典型日法

9、常用的面源模式有_。

(l)点源积分法

(2)点源修正法

10、计算线源模式中道路汽车尾气总源强时需要的参数有_。

(l)道路汽车类型总数

(2)某类型汽车的车流量

(3)某类型汽车尾气的综合排放因子

12、用于计算面源对评价点的影响的模型有_。

(l)箱式模型(3)窄烟云模型

14、高斯模型的基本假设是_。

(l)污染物在烟羽或烟团的各断面上呈正态分布

(2)在整个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稳定的(3)源强是连续均匀的(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是守恒的

17、纵向弥散系数的估值方法主要有

(3)经验公式法(4)示踪实验法

20、计算面源扩散模式时,导则规定的平原城区面源的划分为_。

(2)排气筒高度不高于40m

(3)排放量小于0.04t/h的排放源

生态环境评价资料

1、一般而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括_。

(l)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及趋势

(2)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3)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或好转(4)自然资源的变化态势

2、生态影响预测主要包括_。

(l)影响因素(如建设项目)分析,即工程影响因素分析

(2)生态环境受体分析,即受影响对象的确定

(3)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即发生了什么问题

3、土壤流失量的计算一般可用美国wischemler和Smith提出的通用公式,需要的因子有

(l)降雨侵蚀因子

(2)土壤可蚀性因子

(3)地形因子(坡长、坡度)(4)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

4、衡量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功能优劣的基本生物学参数是_。

(l)生物量

(2)物种量(4)生物生长量

5、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包括_。

(l)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6、目前,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方法有_。

(2)地图重叠法(3)因子加权评分法(4)生态因子组合法

7、类比调查实际上就是对类比对象作调查,调查方法可采用_。

(l)资料调查、实地监测或调查和景观调查(3)公众参与调查法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包括_。

(l)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

(2)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政策与战略和环境保护法规与资源保护法规(3)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社会文化评估基准

区域环境评价资料

1、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通过_方法得到。

(l)经验估算(3)现场实测(4)元素守恒法

2、我国空气质量功能区一般分为

(l)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地区

(2)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住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3、“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_。

(l)居民居住建筑

(2)医院、学校(3)机关、科研单位

4、“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_。

(l)医疗区

(2)文教科研区(3)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5、下列选项中,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判别为敏感保护目标的是_。

(l)江河源头区

(2)红树林(3)农牧交错带(4)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

6、建立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有_。

(l)科学性原则

(2)完备性原则(3)区域性原则(4)规范性原则(5)可量性原则7、下列可以属于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是_。

(l)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

(4)污染承载能力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换能力、绿化状况等

8、下列关于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有_

(l)环境容量可分为区域环境容量和某环境单元单一要素的环境容量

(2)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容许负荷

(3)环境容量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在满足一半目标值的限度内,区域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二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4)环境容量有基本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两部分组成

9、下列关于水环境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有_。

(l)水环境容量可划分为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两部分

(3)水环境容量的估算对象主要是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等,对于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

(4)水环境容量将随着水资源情况的不断变化和人们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10、下列可属于水环境容量的基本特征的是_。

(l)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