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06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一、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1、健康需求不断增长,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XX市XX区常住人口130万,户籍人口9

3.43万人,其中60岁以上20.2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

1.66%。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白领亚健康状态的增加,驱使健康服务业需求快速增长。

XX区集聚了全省医疗资源优势,是南京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地区基础医疗的主要选择地。

有三级医院13家,占全市三级医院的一半,病床数14177张,门诊量1225万人次。

其中省人民医院外省市病人占出院人数比例达到40.1%,市儿童医院更高达6

3.1%。

201X年收入9

4.65亿元,单张病床收入6

6.763万元。

巨大医疗市场及潜在细分市场显示健康服务业巨大潜力。

京沪、沪宁、宁杭等高铁干线,极大拉近南京与全省乃至全国的时空距离,增强南京的集聚辐射功能。

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XX区人文与科学素质较高,健康管理理念逐渐被接受;居民对于健康消费需求已逐步由简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

2、资源禀赋倍显优势,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1)医疗资源雄厚。

XX区集聚13家三级医院,333家医疗机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2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0余个,6名生物医药领域的院士,917名医药学教授、副教授,460名医药学博士生导师,9个医药学博士后流动站。

医院病床数14177张,医生4911人。

201X年总诊疗人次达到122

4.8万人次。

(2)科教资源丰富。

XX区是中国最具资源禀赋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集大学、大院、大所、大企为一体,专业人才高度集中,集聚了南京大学等20所高校,120余家科研机构,5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7名两院院士,专业科技人才10多万人;7家大学科技园(2家国家级)和20多个特色专业园区。

XX区集中了江苏省近40%医药科研实力,拥有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先天条件。

高校、高水平医院拥有XX区5

3.6%健康服务业授权专利,具备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多重优势。

(3)山水人文资源丰富。

XX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滨临长江,生态环境优美,为打造集保健、养生、休闲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健康中心提供了便利条件。

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城市建设和品质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促使健身、休闲、旅游等健康服务业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健康用品、健康食品、健康服务等必将大有作为。

(4)科技社团释放活力。

区内行业协会、学会、民间非营利组织众多,特别是驻地省科协所属医学会、药学会、中医药学会、预防医学会等20个医药类学会,是跨部门、跨领域第三方组织,汇聚了健康领域政产学研用各界人才,集聚专家、信息、科技、项目、科普、渠道等稀缺资源,覆盖影响全省近百万医药工作者;在科技服务、学术交流、科技评价、人才评价、标准制订,科学普及,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是整合资源,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3、产业体系快速壮大,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201X年区统计局提供的数据,XX区拥有医疗服务业机构138家,全年营业收入12亿元,占全区健康服务业营收的20%。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机构132家,全年营业收入770

1.7万元,占全区健康服务业营收的

1.2%。

其他支撑产业机构达498家,全年营业收入50.8亿元,占全区健康服务业营收的79.8%。

(1)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XX区现有生命健康企业768家,涉及医疗服务、医疗保健、健康养老、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育健身等多种门类。

截至201X年底,区内生命健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

企业孵化功能逐渐发挥,层级不断提高。

截至201X年5月,共有24家企业入驻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其中在孵的医药科技、研发类企业8家,医药器械贸易类企业5家,其他健康产业类3家。

(2)载体建设不断健全。

区内载体建设重点“一园两片”,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健康服务业布局。

五台山生物医疗孵化园初具雏形,南京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等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快速推进,汉中门地区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园、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建设开始起步,健康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以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运动健身、中医养生保健、健康服务、健康管理为主的健康服务业体系。

4、政策利好陆续出台,激励机制动力凸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系列政策大大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江苏省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等系列措施;国家卫计委《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发展空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应政策密集出台,大大加速医疗器械的发展;保监会明确健康体检、紧急救援服务计入理赔支出成本。

计划生育二胎政策推动妇产、医疗器械、儿科用药市场发展。

《国务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完善市场机制。

政策支持强力推动XX区健康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统筹难以协调,医疗资源未能共享。

健康服务业是新产业门类,目前政府部门还缺乏系统研究和整体统筹。

医疗卫生、生物医药、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健康用品、健身养生等产业各行其是,未能互相支撑、融合发展,形成具有XX区特色的健康产业链。

部分产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缺乏高端优质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区内虽然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医疗机构、高水平院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以及高品质养生休闲公园,但是由于隶属于不同的上级部门,可开发的资源也分散在各个驻地单位,彼此间资源未能充分共享。

区一级政府对这些单位利益和目标的协调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调动这些机构服务地方健康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医疗综合体。

大型医院作为区属内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竞争压力不够,导致集群活力不足。

医院各自独立,加之其行政隶属关系不同,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内部合作程度低,无法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2、高端市场培育不足,细分市场有待开发。

XX区汇集了各类高端人才和商务人才,对个性化定制、质量好、服务优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对个人健康顾问、私人诊所、高端医疗机构等高端服务增长迅速;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松,将带来每年新生儿数量的增加,高端妇幼保健需求也会大幅增加;此外,XX区老人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空巢老人较多,对高端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较为迫切。

然而目前对于这一细分市场的培育开发明显不足。

由于医疗资源的紧张和供需关系的失衡,多数公立医院的就医环境、服务理念欠缺。

虽然医疗机构设立了专家门诊、特需门诊、高级病房等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服务,仍然满足不了高收入人群的需要。

在健康管理与促进产业链分布上,主要健康服务机构集中在养老、体检服务、健身服务、美容服务方面,在健康咨询、诊断服务等高端环节还较少,在三级医院周围正形成一些健康管理新型产业形态,但专业化分工不细致,高中低产业层次未能兼顾,高端需求开发不够;美容整形、减肥瘦身、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健康咨询等个性化需求未能有效挖潜。

在创新链部署上,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医院、高校院所在高端医疗器械资源整合与健康管理及促进领域的创新布局上明显不够,以中医保健为特色的健康养老、养生休闲方式有待探索,健康管理与促进领域有待社会资本进入。

3、医疗器械产业链有待完善,要素资源需要整合。

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边缘产业,涉及医疗、机械、电子、it等多个行业,准入壁垒较高,因其产品精密性和科技含量高、环节众多,对基础工业的要求特别高。

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医院、高校院所在高端医疗器械资源整合不够。

一是产品结构偏低。

产品局限于传统常规产品,缺乏中高档产品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不健全,缺乏强势发展的上、下游支撑配套产业,产业集中度低,在产、学、研、医各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与联盟,难以形成高效、健全或资源、利益均可共享的产业链,行业的科技人才、物资和信息资源没有整合利用。

二是缺乏统一标准。

企业各主管部门各自为政,拥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

三是复合人才短缺。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差异大、品种类型多,需要有学科交叉背景人才。

目前研发中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短缺,科研成果转化难,均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4、部分产业缺乏监管,行业发展亟待整合。

健康服务业涉及多个与民众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服务领域,统计指标体系与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从当前XX区建制来看,健康服务业很难归类于某个单独主管部门,处于监管缺位状态。

健康服务业涉及生产、服务等环节,一些保健产品、美容美体、休闲健身、养老康复服务业,鱼龙混杂,缺乏行业标准,公信力不强;健康服务与促进、健康保险行业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很难被纳入卫生部门管理,而其创新活动也很难被经信或科技等主管部门纳入管理。

5、龙头企业培育不足,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是以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基础的。

龙头企业是形成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的支柱。

目前,在健康产业新链与产业链布署上,集群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

6、产业人才结构失衡,职业教育急需补位。

虽然XX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科研人才,但与健康服务业及支撑产业相对应的高技能人才、复合性人才数量严重匮乏,职业技能人才结构矛盾还十分突出。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持证上岗的专业人才较少。

在高端市场环节,既具有医药保健专业背景,又具备金融、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在低端市场环节,相应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教育缺位,职业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的“一窝蜂”现象还明显存在;专业设置的科学性、超前性和相互间的互补性较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急需打通。

三、关于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建议

1、建立高效灵活的组织结构与制度战略。

(1)顶层设计。

结合XX区健康服务业发展实践,建议XX市成立“健康服务业促进委员会”,围绕健康服务业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趋势,聚焦产业链中的高端诊疗和特色医疗服务、医药研发、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等产业,做好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提供产业政策咨询,构建智力技术支撑。

(2)商业模式创新。

研究“和睦家”、“爱尔眼科”等高端、特需健康服务机构商业模式,采用龙头企业引进、行业政策试点、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模式,合力推进健康服务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

(3)产业链招商。

完善和延伸“健康跟踪、西医治疗、中医调养、体育复健、休闲养生”的产业价值链,有针对性地对各支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缺口和短板强化产业布局,加大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辐射效应。

大力引导产业投资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生产,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让资本和人才自由流动,强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社会机构和个人等共同投入和分担的保障机制。

推动政产学研联动合作模式,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集“研、产、医、购、养、游”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业高地。

(4)分类推进。

以健康服务业发展联盟为基础,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聚焦产业高端、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标准联盟、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共建合作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人才支撑,全力推动健康服务业集群式发展。

优先优惠开放高校、医院医疗研发资源,打造医疗实验共享、药物临床试验外包服务平台。

2、发展特色健康产业,培育高端消费市场。

高端健康服务被认为是未来健康服务产业的最大增长点。

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应突出高端医疗资源,大力发展高端特色医疗服务产业,打造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于一体,服务层面广、服务层次高,具有省内一流水平,面向全国的高端特色医疗服务高地。

(1)高端特需医疗中心。

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和引入各类专科医院,重点发展品牌化的生殖保健、整形美容、口腔修复、眼科等特需医疗服务,成为南京特色医疗服务窗口。

重点打造高端护理和康复服务;重点打造慢病管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2)高端健康服务中心。

与市内三甲医院高级专家资源相衔接,从事高端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导医、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网上和电话预约三级医院的特需诊疗、高端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区域医疗资源,逐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患者与医院之间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实现智慧医疗、数字医疗,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个性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健康体检、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健康评估中心、康复疗养中心、银发颐养会所、生态休闲养生公园等场所。

(3)培育高端消费市场。

针对重点人群、重点渠道开展高端消费市场培育行动,开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跟踪、健身旅游休闲、中医养生文化等健康服务宣传体验活动,促进建立行业标准,培育服务品牌。

发挥学会、协会影响力、凝聚力,带动会员与群众积极参与,以此提高行业公信力,培育健康消费市场。

3、促进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健康服务效益。

积极推动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纵向合作,引导三级医院专家和社区医院专家组成各种类型的专业团队,对老年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干预;积极推动三级医院与健康服务和管理机构的横向合作,鼓励三级医院将相关特需服务社会化,引入社会资本做大做强;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第三方检测企业和药事服务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提高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测能力;积极推动健康体检与医疗服务结合,鼓励民间机构投资,联合三甲医院设立涉及核磁共振、t等方面的专业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

(1)整合医患资源。

可以借鉴旅游城市“游客中心”的做法,依托相关机构成立“XX市就医指导中心”,面向全国推介医疗资源,并为来南京就医的外地病患提供问询、指导和增值服务,为医院和患者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2)整合医保资源。

积极争取健康保险政策试点,市内保险机构强化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的联合,开发新的健康保险品种。

(3)整合校企资源。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实验室资源和人才资源,在基因检测、药物筛选、健康大数据等领域内力求突破。

对高校科技人员携成果在XX市落地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

4、加强职业人才培养,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聚焦健康服务产业链人才薄弱环节,鼓励企业与市内医药类高校以及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普及健康咨询师制度,联合社会化办学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健康服务业提供高技能型人才支撑。

深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支持企事业单位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改革考核和评聘科技人员的制度;加紧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吸引优秀博士到产品开发第一线,从事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骨干采用期权、期股的激励机制,对复合型领军人才的引入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创新创业的给予政策资助。

依托美中医药开发协会南京俱乐部等海外背景的行业协会,定期向海外推广XX区健康服务业优惠政策,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健康管理人才来XX区创新、创业。

5、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康产业集群。

(1)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政府在制定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发展制造业所需各类要素的集中,围绕与健康产业相关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的在线维护、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集成等领域,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标准规范试点、行业区域示范,引导企业在规划中形成产业集群,实现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

(2)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经济优势,吸引龙头企业入驻,支持健康服务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做大做强。

对如医疗器械龙头巨鲨医疗、健康信息化龙头南大苏富特、保健品龙头康宝莱公司、健康服务业龙头中脉科技等,在科技项目、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3)加快创新企业培育。

鼓励小微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扩大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结合市场需求调整自身定位,自觉增强研发能力,推进产品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生物医药孵化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医药研发外包、与资本联姻、与大企业合作等方式,尽快实现商业化。

(4)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

重点组织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创新项目,积极发展产业集群;依托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各类中高端医疗器械,延长医疗器械产业链,全面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充分整合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支持企业在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鼓励兼并重组扩大实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6、发挥科技社团与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标准,完善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科协、学会、协会联系业内政产学研医金介的桥梁作用及智库作用,促进政府职能转移。

制定行业标准,参与有关行业法规的讨论和制定,加强行业协调,制定有关健康服务业行约行规、经营规则等自律性规章和标准。

跟踪研究所在行业的典型案例与示范企业,总结经验模式,搭建行业内企业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平台。

完善评价机制,对于特殊岗位,重实际成绩、重人才发挥的实际效应;完善技工、技师的考评机制,成立各领域健康服务业的行业协会联盟。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康服务机构之间的行业监督机制,通过行业机构间的相互监督和合法举报,促使形成行业自律。

继续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优势,定期委托其对健康服务机构评估,促使服务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7、推进智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动协同创新。

围绕健康服务业创新的薄弱环节,重点面向新药研发、健康管理、健康商业模式、健康保险研发等领域,布局一批创新载体。

鼓励区内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等各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合作设立健康服务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基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产学研联合体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与产业化项目,开发自主创新产品。

以促进产业集聚为主线,以“专业化、规模化、创新化、生态化”为目标,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企业创新发展。

 

附送:

关于加快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xx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6〕20号)、《xx省交通厅关于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川交函〔201X〕293号)以及《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泸纳府办〔201X〕64号)精神,结合我区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根据《xx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1X—201X年)》,我区列入xx省201X—201X年农村断头路建设项目共8条119.8公里,全部为县级公路。

其中,省际、市际、县际断头公路6条6

6.8公里,占5

5.8%,乡际断头公路两条53公里,占44%。

这8条断头公路建成后,我区与周边市县的联接通道将更加便捷,区内镇与镇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对我区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统筹安排,严格管理

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按照“三年规划,两年启动,三年建成”的总要求,分步启动,统筹实施。

(一)严格计划管理。

建立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按照群众自愿、竞争立项的方式和“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分批次安排农村断头公路建设项目。

其基本条件是:

1.项目已列入省级201X—201X年建设规划。

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具备开工条件:

①已形成《村民大会决议》、《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并由区政府立项;

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项目可研和设计,并报市交通局审批。

(二)项目业主管理。

区政府成立“xx市xx区盛通投资有限公司”,属区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农村断头公路项目业主,依法履行各级政府出资人管理职能。

(三)严格项目及实施管理

1.合理确定建设标准。

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双车道路基宽度

6.5米、路面有效宽度6米,特殊路段采用单车道路基宽度原则上5米,路面有效宽度

4.5米,厚度采用5%水泥砂砾垫层18厘米和水泥路面20厘米构成,排水、桥涵、安保设施齐备,标志标线完善。

加强招标管理。

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坚持委托中介机构招标,实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严格的履约保证金制度。

3.节约用地注重环保。

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本着节约用地原则,尽可能按照原有道路、荒地、残次林确定线路。

在建设中要注重保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路。

4.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管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由项目业主委派现场代表履行政府监管职责。

对有严重质量问题整改不力、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施工单位,除按有关规定处罚外,三年内不得参与纳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多方筹资,强化监管

(一)用好省、市补助资金。

省政府补助农村断头公路建设资金40万元公里,全部用于建设工程费用。

市级补助也全部用于建设工程费。

上述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二)合理确定区镇两级承担比例。

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区政府承担,工程占地、青苗赔偿等由镇政府负责。

建设工程费用除省、市补助外,缺口部分由区、镇两级承担,相关镇统一按里程承担10万元公里费用。

杆管线拆迁由所涉及的业主单位自行拆迁,原则上不予补偿。

(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一是整合发改、国土、农业、水利、扶贫、林业、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按照项目规划打捆安排的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二是积极向社会倡议动员,以出让、拍卖公路及桥梁冠名权、资源开发权、广告权等资源,吸纳驻纳企业、在外成功人士、社会爱心人士捐资、投资农村断头公路建设。

(四)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度,在项目地设立固定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项目财务审计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违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强领导,落实奖惩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加快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指挥部,由区长任指挥长,分管财政、交通的副区长、区纪委书记和区交通局长任副指挥长,区政府法制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交通局、区审计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经济和商务局、区水利局、区环保局、区司法局、区安监局、区农机局、纳溪交警四大队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区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决定工程建设重大事项。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区交通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完善项目业主机构。

农村断头公路项目业主由国有独资公司“xx市xx区盛通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该公司下设办公室、工程科、财务科,征拆科、审计监察科,分别由区交通局、财政局、监察局和相关镇、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项目业主负责向各项目施工现场派驻工程技术人员,会同项目所在地政府组成项目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