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3001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最新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本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描述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各种各样尝试,未能改变救中国的社会面貌;阐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领导人民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进一步证明: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所取得的成就;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历史意义;

2.通过探究改革开放的背景,总结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和重大意义;

3.理解新世纪社会的主要矛盾,新的历史方位;了解新世纪的丰富内涵;通过探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的重大意义;

4.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体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的意义。

由此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的结论。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新世纪的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

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理解;理解人民和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

课前准备

学生登陆国家博物馆官网,浏览《复兴之路》主题展览,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课活动:

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在浏览《复兴之路》主题展览时感悟或者对该展览的简介。

活动方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到这个展览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即可。

二、新授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议题一:

开天辟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播放《复兴之路》第三集《中国新生》片段。

议题问题:

1.视频中提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新生的中国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就,表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迈向富起来的道路?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崭新的姿态以利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4.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时间

1949年建国-1956年底

1956年-1966年

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成就

完成三大改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5.结论: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议题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见证

材料:

1.播放《习**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路街道居民***从1982年开始记录家庭账本,1982年他家总收入836.54元总支出574.90元。

结余261.64元。

30多年过去了,他家消费支出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过越红火,肉蛋蔬菜的消费额明显增长,还增加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手机摩托车汽车等项目支出,账本显示,2018年,他家的结余是1982年的200多倍,小小的账本折射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活的变化。

3.播放《中国的一分钟,会发生什么》。

议题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历史决策的目的。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个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

1.中国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标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改革开放的目的: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

不断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4.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三)进入新世纪踏上新征程

议题三:

新世纪,新征程,新作为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材料: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世纪,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议题问题:

1.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说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容。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的历史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但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也不充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问题2,没有标准答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的历史定位:

①在历史阶段看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胜利的时代。

②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④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⑤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的重大意义:

a.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说,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对人类发展来说,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结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党领导人民走上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

总结论:

回扣本节课课题,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三、总结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

新世纪,我们走上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

实践再一次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1框 坚持党的领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重点,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本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入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并且把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纪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1框“坚持党的领导”,介绍了党的领导方式,新世纪怎样加强党的领导。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明确党的领导是社会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认同党的领导,树立“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意识。

教学目标与重点素养

教学目标:

1.坚持理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识记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

2.理解新世纪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极其重要意义。

3.区分党的领导方式的异同;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重点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政治认同:

认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明确党的领导方式是一套有密切联系的科学系统;通过身边事例,理解新世纪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立足自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新世纪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及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课前准备

上网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领导重点作用。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战争打破了祥和的春节气氛。

2020年2月3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全国上下凝心聚力、科学施策,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导入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发挥的作用?

活动方式: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成几个方面,抓住一条: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发挥领导作用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授

总议题:

新世纪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议题一:

党的领导方式

情境:

1.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1月25日、2月3日和2月5日三次召开常委会,部署安排阻击新冠肺炎战役工作。

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要求全国上下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视频《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议题问题:

1.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党的什么领导方式?

2.新世纪应该怎样践行党的领导方式?

3.分析三则材料,归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

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

1.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1)政治领导

①含义:

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②体现:

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要求:

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重点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重点。

(2)思想领导

①含义:

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②体现: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要求:

要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重要的就是以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重点代价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组织领导

①含义:

就是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

②体现:

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③要求

a.贯彻执行:

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b.集聚人才:

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政治领导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3.(拓展)三种领导方式的联系

(1)党章规定: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2)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这三个方面的领导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实行党的正确领导,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二)新世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议题二:

坚持党的领导新世纪新要求

情境:

明确指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议题问题:

1.请同学们结合时政材料或者当地实际,说出新世纪党坚持和加强自身领导的案例。

2.结合教材知识,谈谈新世纪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其原因是?

3.“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是不是表示党包办一切,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查找教材,解决问题。

第二个问题,可以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发言,引出教材知识。

知识点:

1.新世纪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

(1)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

新世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重点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2)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2.新世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因。

(1)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2)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三)(拓展延伸)党领导不等于包揽一切。

(1)***早就指出过,所谓“党领导”并不等于包揽一切。

领导一切是指大政方针的领导,而不是具体事务上的大包大揽。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非党要取代国家和政府的职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什么事情都由党组织来干。

(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不是事无巨细,更不是“包打天下”,而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三、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重点、全党的重点地位,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