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950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docx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617

第十六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第一节 咽炎

一、急性咽炎

【概述】急性咽炎是病毒或细菌引起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冬春两季。

常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过度劳累、体弱及烟酒过度时发病。

【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咽干、咽痛,吞咽时加重。

2.全身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低热、乏力;重者有高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3.咽部急性充血、水肿,可有点、片状渗出物;病变可局限于口咽一部分也可累及整个咽部,甚至累及会厌及杓会厌襞。

4.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及压痛。

5.若为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增高。

【药物治疗】

1.症状显著者卧床休息,多饮水,通便,对症治疗。

2.儿童、年老体弱或症状显著者,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并发症,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1)阿莫西林:

口服,成人0.5g,一日3次;重症者加至每次1.0g,一日3次。

疗程l周,无效者换药。

(2)头孢氨苄:

口服,成人0.25~0.5g,一日4次;小儿一日50~70mg/kg。

(3)红霉素:

成人一日1~2g,分3~4次用,口服需整片吞服;小儿一日30~50mg/kg,分3~4次用。

(4)罗红霉素:

成人口服每次150~300mg,一日2次,餐前服;儿童1次2.5~5mg/kg,一日2次。

(5)阿奇霉素:

成人0.5g,一日1次,连用5日;儿童一日l0mg/kg,一日1次,连用3日。

3.清淡饮食,淡盐水漱口,可用各种含片。

【注意事项】

1.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应用前须按规定方法做皮试试验。

2.头孢菌素常见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病史患者应慎用。

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性体质者慎用,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

肾功能减退者或老年患者慎用。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3.大环内酯类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一般有胃肠道反应,严重肝硬化者宜减量。

阿奇霉素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不能与麦角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应慎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对大环内酯类过敏者禁用。

二、慢性咽炎

【概述】馒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弥散性、慢性感染,常为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

多发生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

【诊断要点】

1.咽部长期不适、异物堵塞感、发胀、痒、痛;伴有分泌物多、咳嗽,易恶心等,在说话多、受凉、咽部受刺激后症状加重。

2.咽黏膜呈暗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伴有黏稠分泌物者为单纯型慢性咽炎。

3.咽部黏膜肥厚增生,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片状,侧索增生,可有散在脓点者为肥厚型慢性咽炎。

4.慢性咽炎在检查时可有咽部敏感、容易恶心。

【药物治疗】

1.消除致病因素,增强体质。

如戒除烟酒,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勿吃刺激性大或过咸过腻的食物等;治疗周围器官疾病,如鼻窦炎、龋齿等。

2.清淡饮食,淡盐水漱口,可用各种含片。

第二节 喉炎

一、急性喉炎

【概述】急性喉炎指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的急性弥漫性卡他性炎症,多发于冬、春季,小儿急性喉炎具有其特殊性,应当引起重视。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

为主要症状,音调变低、变粗,甚至只能耳语或完全失声。

(2)喉痉挛:

小儿急性喉炎时起病较急,表现为犬吠样咳嗽或呼吸困难,出现三凹征,面色发绀、烦躁不安,进一步发展可面色苍白、呼吸无力,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3)喉分泌物增多:

不易咳m,加重声嘶。

(4)全身症状:

小儿较重,表现为畏寒、发热、疲倦、食欲不振。

2.体征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对称性弥漫性充血,会厌、室带及声门下腔也可表现为纽肿,表面可有黏性分泌物,鼻咽部也可有急性炎症的相应表现。

【药物治疗】

1.指导患者进行声带休息。

2.抗菌治疗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

(1)青霉素:

肌内注射:

成人80~160万单位,一日3~4次,儿童一日3~5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静脉滴注:

成人一日240~2000万单位,儿童一日20~40万单位/kg,分4~6次,以5%~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1万单位/ml后滴人。

一般用5~7天,若效果欠佳,可换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

(2)头孢呋辛(酯):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成人一般剂量为每次750mg,一日3次,较严重的感染剂量加倍;婴儿和儿童一日30~l00mg/kg,分3~4次给药,新生儿一日30~50mg/kg,分2~3次给药;口服:

成人每次250~500mg,一日2次;儿童每次125mg,一日2次。

(3)阿奇霉素:

静脉滴注:

成人0.5g/次,一日1次,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滴人,儿童一日l0mg/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ml中含0.lg的溶液,1次滴人。

口服:

成人0.5g/次,一日1次,儿童l0mg/kg,一日1次。

3.激素治疗月于症状重、声带肿胀明显的患者。

用法:

成人泼尼松片20mg,晨起口服,一日1次,连服3天,3天后改为l0mg,一日1次,连服4天;或者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日0.2~0.4mg/kg,儿童2岁以下2mg/d,2岁以上5mg/d。

4.雾化吸入可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5mg地塞米松,一日雾化1次或2次,5日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可参见“急性咽炎”章节。

2.泼尼松激素对于老人、儿童及青少年应该慎重。

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结核、胃溃疡、青光眼等一些禁用激素基础病患者应该慎用。

严重肝功能不良者不宜使用,与降糖药、抗癫痫药、噻嗪类利尿药、水杨酸盐、抗凝血药等合用须考虑相互作用,应适当调整剂量。

二、慢性喉炎

【概述】慢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非特异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咽喉感觉异常:

可为异物感、干燥感、烧灼感或疼痛。

(2)发声功能改变:

音调低沉粗糙,大量用声后可加重,多讲话后可出现疲倦或失声。

(3)喉分泌物增加。

2.体征

(1)慢性单纯性喉炎:

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呈粉红色,边缘钝,黏膜表面可见黏稠分泌物。

(2)肥厚性喉炎:

喉黏膜肥厚,以杓间区明显,声带肥厚成梭形,室带肥厚可遮盖部分声带。

(3)萎缩性喉炎:

喉黏膜干燥、变薄而发亮,杓间区、声门下可见黄绿色或黑褐色干痂。

【药物治疗】慢性喉炎治疗的关键是病因治疗。

1.除去刺激因素,戒除烟酒。

2.适当声带休息,减少发声。

3.正确使用嗓音,禁止大声叫喊。

4.积极治疗鼻、咽等邻近器官的感染,减少分泌物对喉部的刺激。

5.控制喉咽反流等。

6.必要时可酮情使用雾化吸人治疗(见“急性喉炎”),一日1次,每疗程6次,可作2~3个疗程。

第三节 鼻炎

一、急性鼻炎

【概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

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常见。

【诊断要点】整个病程可分为3期:

1.前驱期数小时或1~2天,鼻内有干燥、灼热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适。

鼻黏膜充血,干燥。

2.卡他期约2~7天,此期出现鼻塞,逐渐加重,频频打喷嚏,流清水样涕伴嗅觉减退。

同时全身症状达到高峰,如发烧,倦怠,食欲减退及头痛。

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腔底见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3.恢复期清鼻涕减少,逐渐变为黏液脓性。

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如无并发症,7~10天可痊愈。

【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用于减轻全身症状,退热,缩短病程。

阿司匹林一日0.3~0.5g/kg。

2.减充血剂1%麻黄碱滴鼻液:

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7天以内。

3.抗菌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或可疑有并发症时可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注意事项】麻黄碱滴鼻液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日,否则,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

二、慢性鼻炎

【概述】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不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药物性鼻炎。

【诊断要点】

1.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多伴透明的黏液性鼻涕。

查体可见鼻黏膜肿胀,下鼻甲肿大,鼻甲柔软,富有弹性,对血管收缩剂敏感。

鼻腔内有较黏稠的黏性分泌物,多聚集于鼻腔底部、下鼻道或总鼻道。

2.慢性肥厚性鼻炎持续性鼻塞,鼻涕难以擤出,可引起头疼、头昏、失眠及精神萎靡等。

查体见鼻黏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下鼻甲黏膜肥厚,下鼻甲表面呈结节 状或桑椹状。

麻黄碱收缩欠佳。

下鼻甲触之硬实感。

3.萎缩性鼻炎鼻腔干燥感、易出血,重者鼻腔内有臭味。

检查鼻腔黏膜干燥萎缩,以下甲萎缩为甚,鼻腔宽大,重者附着干痂。

4.药物性鼻炎由于局部或全身长期应用减充血剂引起。

多为双侧鼻塞,可有黏液或黏脓性涕,可有嗅觉减退,头疼、头晕等症状。

查体见鼻黏膜充血,下鼻甲增大,表面光滑,麻黄碱收缩效果欠佳。

【药物治疗】

1.慢性单纯性鼻炎减充血剂:

1%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3天以内。

可以应用苍耳子等中药治疗。

2.慢性肥厚性鼻炎以手术、微波、激光、筹离子消融等方法减少肥厚下甲体积以改善鼻腔通气。

3.萎缩性鼻炎

(1)口服维生素B2,5~l0mg,一日3次。

(2)口服维生素C,0.05~0.lg,一日2~3次。

(3)鼻腔冲洗:

温热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4.药物性鼻炎停用麻黄碱类药物。

三、变应性鼻炎

【概述】变应性鼻炎系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发作性两种。

【诊断要点】

1.打喷嚏、流清涕病史。

2.季节性发病患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多与花粉传粉期符合。

3.鼻黏膜可表现为苍白、水肿。

4.变应原皮肤试验反应阳性;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

【药物治疗】

1.首选氯苯那敏:

口服,成人4mg,一日1~3次。

2.备选鼻塞重者可选1%麻黄碱滴鼻液:

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7天以内。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氯苯那敏。

2.高空作业者,车辆驾驶人员,机械操作人员T作时间禁用氯苯那敏。

3.麻黄碱滴鼻液仅鼻塞时使用,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日,否则,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

第四节 鼻窦炎

一、急性鼻窦炎

【概述】急性鼻窦炎系鼻窦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致病菌以化脓性球菌多见。

【诊断要点】

1.鼻塞。

2.较多黄脓涕。

3.头痛,并伴有面颊部、额部或头深部的疼痛。

4.重症者可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

5.查体鼻黏膜充血,鼻腔较多脓性分泌物,中鼻道、嗅裂可见脓涕。

6.面颊部、内眦或眶内上角可有压痛。

7.必要时鼻窦X线片或鼻窦CT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类药物可选用针对球菌的药物。

首选青霉素,用法及注意事项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关内容。

还可以应用其他抗菌药物。

2.减充血剂1%麻黄碱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7天以内。

【注意事项】

1.局部炎症控制后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2.可配合物理治疗。

3.麻黄碱滴鼻液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日,否则,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

二、慢性鼻窦炎

【概述】慢性鼻窦炎为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持续较长时间。

【诊断要点】

1.有反复鼻窦炎发作史。

2.单侧或双侧鼻塞。

3.多有黏脓涕。

4.反复发作的头痛。

5.嗅觉减退。

6.查体见鼻黏膜充血肥厚,鼻腔可见多发白色、透明的息肉样物以及黏脓涕。

7.鼻窦X线片及CT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同急性鼻窦炎。

【注意事项】慢性鼻窦炎如鼻窦阻塞因素明显,则需要手术治疗并辅以围手术期鼻腔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

第五节 外耳道炎

一、急性外耳道炎

【概述】微生物进入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

【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可有挖耳、游泳进水等病史。

2.耳内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咀嚼或说话时加重。

但早期多为耳内轻痛,逐渐加重。

一般无听力下降。

3.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

耳道皮肤充血,肿胀,潮湿,有脓。

脓液早期稀薄,晚期变稠。

一般鼓膜完整。

4.重者耳廓周围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压痛。

【药物治疗】

1.氧氟沙星滴耳剂每次4~6滴,一日1~2次。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对氧氟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

详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关内容。

【注意事项】

1.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

2.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

3.避免在脏水中游泳。

4.游泳、洗头、洗澡时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内,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内,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患耳向下让水流出后擦干。

【附】外耳道疖:

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感染形成的疖肿。

抗菌药物应用参照急性外耳道炎的用药。

疖肿表面出现脓头时,可以切开引流,排除脓液,并用无菌小棉卷或纱条轻填耳道直到愈合以防止肉芽增生堵塞耳道。

二、慢性外耳道炎

【概述】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慢性感染。

病人或有全身慢性疾病,抵抗力差,或局部病因长期未予去除。

外耳道急性炎症会迁延为慢性。

【诊断要点】

1.耳内瘙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

2.一般无外耳道奇痒,无大量水样分泌物,无听力下降;皮肤无丘疹或水疱。

3.游泳、洗澡进水,或挖耳损伤外耳道可转为急性外耳道炎。

4.外耳道皮肤增厚,痂皮附着。

耳道内可有稠厚的分泌物,或外耳道潮湿,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

【药物治疗】

1.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

2.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

3.避免在脏水中游泳。

4.游泳、洗头、洗澡时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内,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内,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患珥向下让水流出后擦干。

5.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急性外耳道炎。

第六节 外耳道耵聍栓塞

【概述】外耳道内耵聍聚积过多,形成较硬的团块,阻塞于外耳道内,称耵聍栓塞。

【诊断要点】

1.外耳道未完全闭塞者多无症状;完全堵塞者可有耳闷堵感,听力下降,搏动性耳鸣;下颌关节活动有耳痛;进水膨胀后胀痛,伴感染则疼痛剧烈。

2.外耳道内棕黑色团块,触之很硬。

听力检查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

【药物治疗】耵聍取出。

对于一次不易取出的耵聍,可用外耳道冲洗法:

3%~5%的碳酸氢钠滴耳剂(非基本药物),每2小时滴一次,3天后用37℃温水将耵聍冲出。

或用吸引法:

3%~5%的碳酸氢钠滴耳剂,每2小时滴耳1次,3天后用吸引器吸出。

如继发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急性外耳道炎。

第七节 中耳炎

一、急性中耳炎

【概述】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细菌性或病毒性的感染,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在幼儿中最为常见,尤其是3个月至3岁者。

【诊断要点】

1.耳痛开始时耳痛轻,逐渐加重。

多数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夜不成眠;如为波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耳后或牙齿放射,在婴幼儿常哭闹不安、拒食,鼓膜穿孑L流脓后耳痛减轻。

2.听力减退及耳鸣。

3.流脓鼓膜穿孑L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4.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可有全身发热、恶寒、乏力、纳差、畏寒倦怠等症状。

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小儿以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成人以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首选,也可以选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1)阿莫西林:

成人口服阿莫西林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

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

2)头孢呋辛酯:

成人口服0.25g,一日2~3次。

儿童应用一日30mg/kg,分2次服用。

静脉剂型,成人1.5g/次,一日2次,感染较重时可2.25g/次,一日2次。

婴儿和儿童:

每天30~l00mg/kg,分3~4次给药。

每天60mg/kg的剂量适用于大部分感染。

新生儿:

每天30~500mg/kg,分2~3次给药。

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

2.滴耳剂氧氟沙星滴耳刹成人一次6~10滴,一日1~2次。

3.麻黄碱滴鼻剂滴鼻,一次1~2滴,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1.氧氟沙星滴耳液对小儿滴数酌减,孕妇不宜应用,一般不用于婴幼儿及对本品过敏的患者。

使用本品时若药温过低,可能会引起眩晕,因此,使用温度应接近体温。

出现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药。

使用本品的疗程以四周为限。

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2.麻黄碱滴鼻剂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日。

小儿、孕妇慎用。

连续长时间使用,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

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窄角型青光眼患者慎用。

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同用。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概述】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本病为常见病。

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

危险型中耳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单纯型流脓多为间歇性,分泌物无臭味,轻度听力下降,鼓膜紧张部中央型穿孑L,颞骨CT正常。

2.骨疡型流脓多为持续性,分泌物多为黏脓性伴有血丝,有臭味,听力损失较重,可为传导性或混合性,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颞骨CT检查提示鼓室或鼓窦有软组织密度影,可伴有骨质破坏。

3.胆脂瘤型不伴感染者不流脓,伴感染者持续流脓,分泌物多为豆渣样物,奇臭,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可见灰白色鳞片状物质,颞骨CT多有骨质破坏,边缘整齐。

【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急性发作期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

2.如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

第八节 梅尼埃病

【概述】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性听力掼失,耳鸣和耳胀满感。

【诊断要点】

1.发作性旋转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

常伴白主神经紊乱和平衡障碍。

无意识丧失。

2.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

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听觉重振现象。

3.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4.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

5.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发作期卧床休息,低盐低脂肪饮食,避免声光刺激。

2.发作期的对症治疗

(1)前庭抑制剂

1)地西泮片:

口服,2.5~5mg,一日3次。

2)苯海拉明:

口服:

25mg,一日3~4次。

肌内注射:

20mg,一日1~2次,极量为1次0.lg,一日0.3g。

3)地芬尼多:

口服,25~30mg,一日3次。

(2)抗胆碱药物:

山莨菪碱口服或肌内注射,每次5~l0mg。

【注意事项】

1.孕妇、妊娠期妇女禁用地西泮。

2.苯海拉明可引起头晕、头痛、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员及从事精细工作等人员慎用。

3.山莨菪碱有口干、嗜睡、视力模糊等副作用,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

第九节 晕动病

【概述】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

它是指乘坐交通T具时或由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各种因素所致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诊断要点】

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典型的由轻到重,循序发作的。

1.轻型咽部不适,疲乏、恶心、头疼,头晕,面色苍白等。

2.中型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头痛加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3.重型呕吐不止,心悸、气促,四肢冰凉,衰竭乏力,昏沉嗜睡。

严重者可脱水。

发病前可有叹息,打哈欠等前驱症状。

症状一般在休息和睡眠后消失。

【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闭目仰卧,坐位时头部支靠在固定靠背或物体上,环境要安静和通风良好。

2.对症治疗

(1)山莨菪碱:

口服或肌内注射,每次5~l0mg。

(2)地芬尼多:

口服,25~30mg,一日3次。

(3)地西泮:

口服,2.5~5mg,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山莨菪碱有口干、嗜睡、视力模糊等副作用,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

2.孕妇、妊娠期妇女禁用地西泮。

第十七章 眼科疾病

第一节 睑腺炎

【概述】睑腺炎,又称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 性炎症病变。

睑板腺受累称为内睑腺炎,肿胀区较大;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肿胀范围小而表浅。

【诊断要点】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有硬结;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出现脓点。

【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眼药水点眼,结膜囊内涂抗菌药物眼膏有助于控制感染。

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的口服或肌注抗菌药物。

1.红霉素眼膏,涂于结膜囊内,一日2~4次,每次长度1~2mm,用药一周。

对于已经出现脓头的脓肿可以切开引流。

2.如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者,需口服红霉素250mg,一日4次,疗程7~10天。

口服大剂量红霉素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依托红霉素久服可能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黄疸,疗程应在10~14天以内。

偶见过敏性皮疹。

第二节 眶蜂窝织炎

【概述】眶蜂窝织炎是眶内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发病急剧,严重者波及海绵窦而威胁生命。

多见于眶周围结构感染灶的眶内蔓延、面部感染。

分为眶隔前蜂窝组织炎和眶隔后蜂窝组织炎。

【诊断要点】

1.眶隔前蜂窝组织炎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疼痛感不重,瞳孔及视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

2.眶隔后蜂窝组织炎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疼痛明显。

眶内组织高度水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并高度水肿。

严重者眼睑闭合不全、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渗出。

可同时出现发热、恶心、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中毒症状。

3.如感染经眼上静脉蔓延至海绵窦而引起海绵窦血栓,可出现谵妄、昏迷、烦躁不安、惊厥、脉搏减弱危及生命。

4.双眶X线检查可以发现眶密度增高。

细菌性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药物治疗】一经诊断即应全身足量抗菌药物治疗。

1.轻度患者病变局限于眶隔前部,给予口服红霉素250mg,一日4次,疗程7~10天。

2.对于累及眶隔后的严重病例首选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莫西林一日40mg/kg,分3次口服,或阿莫西林一日100~150mg/kg,分4次静脉滴注,用药两周。

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左氧氟沙垦0.4g,一日1次,口服或静脉滴注。

3.红霉素眼药膏涂于结膜囊,一日6~8次,每次长度1~2mm。

【注意事项】

1.青霉素使用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确定选用后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2.铝、镁、钙等制酸剂及铁、锌剂与喹诺酮类在胃肠道发生螯合,形成难溶物质,影响药物吸收,应避免合用。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与喹诺酮类联合应用,加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可诱发惊厥。

18岁以下慎用。

第三节 沙眼

【概述】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的主要疾病。

沙眼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

节 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

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卫生条件、营养不良、酷热或沙尘气候。

【诊断要点】WH0要求诊断沙眼时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两条:

1.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

2.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3.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

4.广泛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